社会心理学

《看不见的影响力: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影响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也就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描述,并且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彼此。这门课程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阐释个体在社会中如何受到群体和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的内容从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出发介绍人是如何受到社会或群体的影响的。(1)社会思维,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2)社会影响,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务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3)社会关系,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和利他。

1、完成所有课程要求。

2、观看全部视频并完成单元测试题。(30分)

3、完成单元作业。(共5次,每次4分)

4、参与10次讨论区交流。(共10次,每次1分)

5、参与期末测试,满分为40分。

6、优秀学员总分需达到85分以上,且总数不超过30%。若对课程学习有特殊贡献的成员,可适当加分。

情境如何对人施加影响?

1.理解社会情境中的个人;2.理解人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情境对人行为的影响;3.掌握社会情境与个体之间的互相影响

课时

1.1情境中的个人是怎样的?——个人,1.2个人处在怎样的情境中?——情境,1.3人与情境是如何互动的呢?——个人与情境的交互

人们如何理解社会性世界?——社会认知

1.理解人们理解社会性世界的两种方式;2.结合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更好地探索和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

2.1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2.2控制性思维:高努力水平思维

人们如何理解他人?——社会知觉

1.理解非语言线索及文化对其的影响;2.掌握归因的有关理论、归因偏差、归因个体差异,并能用以去解释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3.1非语言信息,3.2内隐人格理论,3.3归因

我是谁:社会中的自我

1.掌握自我的概念及其结构;2.理解认识自我的方式;3.了解自我服务偏见及其产生的原因;4.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以提高自我效能、增强自信以至实现自我价值。

4.1自我认知,4.2自我觉知,4.3自我控制,4.4自我服务偏见,4.5自我展示

态度影响行为吗?——态度与行为

5.1态度的本质与根源,5.2态度影响行为,5.3行为影响态度,5.4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说服

1.理解说服的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并能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说明和分析;2.掌握说服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服的要素——信息发送者、说服渠道、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

6.1说服的路径,6.2说服的要素

社会影响

1.掌握社会促进/社会抑制、社会懈怠、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的表现;2.掌握社会促进/社会抑制、社会懈怠、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发生机制。

7.1社会抑制与社会促进,7.2社会懈怠,7.3去个性化,7.4群体思维,7.5群体极化

从众

1.掌握从众的定义,并将其与顺从、服从进行区分;2.了解从众的三个经典实验,并理解实验所揭示出来的理论;3.结合实验理解从众的原因——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并结合日常生活事件做分析。

8.1什么是从众,8.2从众的经典实验,8.3从众的原因,8.4预测从众的因素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一些人?——偏见

1.了解偏见的定义,并区分刻板印象、歧视与偏见的区别;2.理解偏见的动机根源、社会根源与认知根源;3.掌握偏见产生的后果,特别是自我实现预言。

9.1偏见的定义,9.2偏见的根源,9.3偏见的后果

人们为什么喜欢一些人?——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1.掌握导致友谊和爱情的因素,从而指导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2.了解爱情的种类,特别是激情之爱与相伴之爱的关系。

10.1导致友情与爱情的因素,10.2爱情的种类,10.3促进亲密关系,10.4亲密关系的结束

人们为什么助人?——亲社会行为

1.掌握旁观者效应的步骤和过程;2.了解共有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内涵;3.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用以解释社会现象;4.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5.促进人们的利他行为。

11.1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11.2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作用,11.3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11.4怎样增加亲社会行为

人们为什么伤害他人?——侵犯行为

12.1什么是侵犯,12.2神经生化因素与侵犯行为,12.3社会情境与侵犯,12.4怎样减少侵犯社会行为

1.马克·伊尔斯,《从众效应:如何影响大众行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美)戴维.迈尔斯,《看不见的影响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美)阿伦森,(美)威尔逊,(美)埃克特著,侯玉波,朱颖等译,《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眼中的社会性动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4.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著,邓羽,肖莉,唐小艳译,《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6.(美)尼拉R.布兰斯科姆,罗伯特A.巴隆,《社会心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7.(美)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国工信出版社,2016年。

8.(美)埃略特.阿伦森提摩太.D.威尔逊罗宾.M.埃克特著,候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2年。

9.道格拉斯.肯里克、史蒂文.纽伯格、罗伯特.西奥迪尼等著,谢晓非等译,《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THE END
1.自考大专04265社会心理学复习考题复习资料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关。而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动因和社会效应,分析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态度、认知、吸引)及行为(侵犯、助人、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动因。社会心理学...http://www.mdgs-edu.com/fxzl/1779.html
2.2020年北师大心理学部应用心理(MAP)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三)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四)辨认与识别过程 四、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一)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的功能 (三)睡眠与梦 五、学习与行为分析 ...(四)社会关系 十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一)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二)攻击 (三)偏见 (四)冲突与和平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 ...https://yz.kaoyan.com/bnu/zhaosheng/5d8c5dd1c815f.html
3.3社会知觉与归因分析.ppt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不同: 作用的信息:客观物理事物 Vs.社会信息 心理过程不同:“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包括判断、推理等高级认识过程。 而社会知觉则包括复杂的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和人格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以及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判断与解释;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 ...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6/0629/46881891.shtm
4.兖州事业编招聘2021年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下载版- 1:“身教”的意思是( )。单项选择题 身体教学用身体动作教人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 2:对比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偏见,指评价一个人或一件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22514.html
5.浙大《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克服知觉偏见:知觉与管理1、 社会知觉的偏见 (1)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2)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3)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有时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往往决定着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http://www.op5n.com/thread-54556.htm
1.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01 知觉的概念 ★★ ?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下,经过人脑的加工而产生的。 ?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http://www.zikao35.com/34429.html
2.心理降人际关系教案(全文)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理论任务: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https://www.99xueshu.com/w/sg44d74xe5ms.html
3.组织行为学作业答;: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有: (首因效应)由于人们在心理上存在认知上的惰性,所以在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 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盖其他品质和特征,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质的了解全面正确评价,产生偏见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1i4q6yg.html
4.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在行为科学中,人们在社会知觉方面存在着几种“偏见”,本文分析了这些偏见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并阐述了管理者如何适当利用它们...https://wap.cnki.net/qikan-JJSS905.002.html
5.2018上半年三级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单选题)33、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具体不包括( ) A.蝴蝶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答案,A。社会知觉具体包括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效应。没有蝴蝶效应,故选A 39、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其具体內容不包括( ) P13 ...https://www.educity.cn/hr/1830795.html
6....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2-08-09 收藏 更多“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情妇、办事不牢,并在减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美国社会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年轻人呈现少子化、不婚化...https://www.youtibao.com/TV79EVPS.html
7.社会心理学前者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而后者则探讨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两者强调的重点都是个体。除此之外,沙莲香、周晓红和沈德灿等都对社会心理学加以定义,其中沈德灿教授在对所有的这些概念做了分析整合之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也是我们认为最全面的。https://www.guhei.net/post/jb460
8.学渣备忘录(6)——社会心理学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3.群体心理和行为 4.社会心理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档案研究法(最早用于精神分析) 第二章 社会思维 一、社会知觉 .概念: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社会知觉的分类: ...https://www.douban.com/note/51336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