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之知觉与决策

1、组织行为学之知觉与决策知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的重要性我们研究知觉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总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简单的说,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现实本身影响了人们的行为。知觉模型环境刺激观察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认识选择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照、运动、重复、新奇度、熟悉度)内部因素(个性、学习、激励)认识组织临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完好性解释认识错误(知觉防卫、刻板印象、晕轮效应、投射、期望效应)归因(内部与外部原因、成功与失败原因)反应不公开(态度、激励、认识)公开(行为)知觉者的特

2、性态度需要与动机情绪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期望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并试图对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个人特点的明显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兴趣,过往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以及对事物结果的预期,会影响到他对事物的认知和解释。这里就以期望影响知觉来说明如果我对考试的期望是能够及格就满意了,那么ok,60分谢天谢地,70分感觉是意外之喜。如果你的期望是要做班级的第一名,这次一不小心考了个70,可能会郁闷好一阵子了。Brunooncedeedacointest.Oneofthematerialsforthetesta

3、reasuitofcoinswithdifferentsizeandparvalueincluding1penny,10penny,25penny,50penny.Anothermaterialforthetestareasuitofpaperscripwhichhavethesamesizeandshapewiththerealcoins.Thetesteesare10yearsorderchildrenfrom30familieswithdifferentfinancialback

4、ground.Theprocessare:firsttoprojectbothsuitsofcoinstoabigscreen,thenthetesteesareaskedtoobservedcarefullythescreen.Later,thestimulatorsareremovedandthetesteesareaskedtodrawdowntherealcoinsandpaperscriptheyvejustseen.Picturestheyhavedrawnarenotthe

5、samefromwhattheyveseen.Thepaperscriptheydrawarenearlyconsistentwiththerealpaperscrip.However,thecoinstheydrawarefarbiggerthantherealcoins,especiallyforchildrenfrompoorfamilies.Brunothoughtthatthistestprovedthathumanssocialperceptionwererestrictedbyobj

6、ectivefactors.知觉对象大小、强度、对照、运动、重复、新奇度、熟悉度物理特性(外貌特征)、体态的吸引力、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对知觉对象意图的解释案例:碧浪冲击吉尼斯1999年国庆节前夕,一件高406米,宽308米,重达930公斤的大衬衣,在北京的东二环路附近一栋大楼上悬挂起来,该衬衣约有12层楼高。这件衬衣在此悬挂了半个月,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目光。这是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为美国宝洁公司策划的一次重要的媒体事件。宝洁公司的碧浪洗衣粉是其麾下著名的品牌,如何让中国公众接受它呢为此,爱德曼公关公司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个用大衬衣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这件大衬衣的布料,足以缝制235

7、0件普通衬衣,衬衣上还印制有“全新碧浪漂渍洗衣粉”的字样。其中红色的“碧浪”两字高59米,宽98米,非常醒目。更妙的是,这件大衬衣在悬挂了15天以后,经风吹雨淋和空气污染变得非常肮脏,在大衬衣的揭幕仪式上,还有一些嘉宾用更难洗净的墨汁泼在衬衣上。7月23日,宝洁公司用全新的碧浪洗衣粉,洗净了这件衬衣,使新推出的碧浪洗衣粉一举成名。爱德曼公关公司策划的这次媒体事件,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更主要的是要使中国的消费者认识碧浪洗衣粉。他们先用大衬衣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吸引公众的视线,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然后再通过洗净如此肮脏的衬衣,强化碧浪洗衣粉的功效,在市场上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情

9、义的解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归因模型个体行为情境区别性时空一贯性人际一贯性外因?内因?AttributionTheoryWeinersAttributionTheory:AbilityHardnessofthetaskEffortFortuneInsideOutsideSteadyUnsteadyStabilityofreasonsInside/outsidefactor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归因现象评价他人内在归因基本归因错误自我评价成功内在归因,失败外在归因自我服务偏见归因偏差中的文化差异Howdomanagers

11、行的,它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面试,对面试者的评估可能由于他在面试中处的位置而呈现不同结果投射作用-如果我们假定别人与我们相似则很容易判断别人,因此主观上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再对其进行知觉,这种作用称为投射.刻板印象-当依据某人所在的团体知觉为基础判断某人时,我们使用的捷径称为刻板印象。这就是人们常常认为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台湾学者李本华,1970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日本人:善于模仿、进取、尚武、有野心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前苏联人:唯物、勤劳、狡猾、有野心和残酷一项有关社会印象的研究知觉理论在组织中的应用聘用面试

12、绩效期望绩效评估员工努力水平员工忠诚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或称皮革马利翁效应。这一术语用于表明人们的期望决定他们的行为这一事实。换句话说,如果管理者对成员的期望很高,他们就不太可能令管理者失望。同样,如果管理者预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水平的工作,他们则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以符合这种低期望。于是,期望变成了现实。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并取名叫加勒提亚。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加勒提亚被他的爱感动,从架子

13、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她为妻,他们的女儿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后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故事:姜村的秘密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

15、来,公司新调来主管进出口工作的Sam,新上司新作风,从美国回来的Sam性格开朗,对同事经常赞赏有加,特别提倡大家畅所欲言,不拘泥于部门和职责限制。在他的带动下,海伦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由于Sam的积极鼓励,海伦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她也不断学会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周旋海伦非常惊讶,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潜能可以发掘,想不到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今天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海伦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

16、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TheLinkBetweenPerceptionsandIndividualDecisionMakingPerceptionofthedecisionmakerOutcomesProblem给出一定的信息和条件要求达到一定的目标存在实现目标的障碍Decisions针对问题做出的回应从总多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任何组织的成功都取决于管理者制定有效决策的能力。一个有效决策是及时的,能够被决策影响到的个体们所接受而且能够满足期望的目标决策过程:认识问题和决策的需要认识决策的目标收集数据,评价数据,诊断环境列出各

18、业建立有利偏爱方案的标准学术咨询常见的偏见和错误虽然决策者努力作出有限理性决策,但是由于人们习惯于在决策时走捷径,所以也会出现偏见和错误为了使所要付出的努力最小化,避免困难的交易,人们更愿意依赖经验、一时的冲动、内在的感觉及“拇指规则”。过分自信偏见锚定偏见验证偏见易获性偏见代表性偏见随机错误赢家诅咒事后聪明偏差新闻中的组织行为学:Google和赢家诅咒投入的升级(escalationofcommitment)警示!承诺的升级连续地承诺向一项失败的行动方案投入资源原因:认知失调,乐观主义,控制避免办法:把项目的决策责任分离开来为制定了不良决策的人提供一种体面的退出方式,让他

19、的形象不受威胁群体决策如何减少偏差与错误目标聚焦寻找驳斥你的信念的信息不要试图给随机事件创造什么意义增加被选方案直觉模型经验精华条件高不确定性备选方案均势无参考先例决策紧迫难预测变量难以分析有限的事实是否可以教授管理者运用他们的直觉?无意识提取出过程垃圾桶模型组织是一个垃圾桶。问题、解决办法、参与者和可供选择的机会,在这个桶内随意地漂浮。如果这四个因素碰巧撞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决策并非组织的所有决策都是以按部就班、系统的模式做出的。特别是在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决策过程可能是无序的。员工的参与十分重要Decision-StyleModel个体差异:决策风格人格

21、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但是,如果高层管理者要鼓励冒险行为,他们就必须允许员工失败而不必害怕处罚。组织内部建立始终如一的对待风险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决策中提高创造性创造力=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技能内在性任务动机+什么样的人更具有创造性?高经验开放性、聪明、独立、自信、勇于冒险、内控、能够承受不确定性、坚持不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性潜能,只不过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释放它一次微软的面试面试官:现在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看看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要想得太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描述一下你的想法。这个问题是,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范曼:它们并不都是圆的。有些是方的。的确有些圆井盖,但我也看过方的,长方的

22、。面试官:不过我们只考虑圆形的井盖,它们为什么是圆的?范曼:如果我们只考虑圆的,那么它们自然是圆的。面试官: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会存在圆的井盖?把井盖设计成圆形的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范曼:是有特殊意义。当需要覆盖的洞是圆形时,通常盖子也是圆的。用一个圆形的盖子盖一个圆形的洞,这是最简单的办法。面试官:你能想到一个圆形的井盖比方形的井盖有哪些优点吗?范曼: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看看盖子下面是什么。盖子下面的洞是圆的,因为圆柱形最能承受周围土地的压力。而且,下水道出入孔意味着要留出足够一个人通过的空间,而一个顺着梯子爬下去的人的横截面基本是圆的。所以圆形自然而然地成为下水道出入孔的形状。圆形的

THE END
1.浙大《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克服知觉偏见:知觉与管理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被内归因。对他人的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以保护自我价值,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误差。 三、知觉和归因理论的应用 1、 社会知觉的偏见 ...http://www.op5n.com/thread-54556.htm
1.组织行为学题库6篇(全文)E)锚定偏见 答:A 14)你的老板从怀疑的业绩。当你没有完成任务,他假定你只是运气不好,当你成功的时候,他欣赏你的能力。你的老板是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基本归因错误 B)自私偏见 C)选择性知觉 D)自我服务偏见 E)锚定偏见 答案:D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在判断别人时常走的捷径?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xdnu8ug.html
2.社会心理学这有点类似我们的知觉机制,一般情况下会带给我们有用的信息,但有时又使我们误入歧途。另一个关注诸如基本归因错误这类思维偏见的原因就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人们更愿意承认失败、残疾和不幸是现实环境导致的结果。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也意识不到如果...https://www.douban.com/note/802719124/
3.软件开发中的10个认知偏差51CTO博客为避免成为认知偏差或其他错误的受害者,产研人员应该系统地探讨问题空间,并探索可用的解决办法和工具。这种不同任务参数的系统综述有助于避免偏见,例如先入为主、记忆偏差和固步自封 ,因为开发人员会更好地意识到潜在的坑,也可以提前考虑替代解决方案。 https://blog.51cto.com/wirelesscom/5631497
4.认知行为偏差(精选十篇)对于决策者来说,最后也是最明显的一种防范知觉错误地方法是要意思到知觉过程会产生一些经常发生的错误。决策者不仅应该试图克服知觉过程中的局限因素,而且还应该注意到这些局限因素通常能够导致的那些错误。 五、结论 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是国际政治的永恒主题,因此人类诸多思想家都试图理解战争与冲突的起源以及如何形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vokkuz.html
5.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 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知、情、意)。 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jihua/450950.html
6.怎么理解认知失调认知偏差认知谬误?第三种情形就是认知谬误中的结果偏见,也被称为事后诸葛亮,事后用不好的结果去推断如何做能产生好的结果,而在事件发生前并不说明。 根据三个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认知偏差和认知谬误都属于某种程度上的认知失调,前者是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的选择,后者是错误的逻辑推理。所以我们着重来探讨认知失调。 http://zt-xljk.hbuas.edu.cn/info/1008/2604.htm
7.怎么理解认知失调认知偏差认知谬误?心理学词条第三种情形就是认知谬误中的结果偏见,也被称为事后诸葛亮,事后用不好的结果去推断如何做能产生好的结果,而在事件发生前并不说明。 根据三个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认知偏差和认知谬误都属于某种程度上的认知失调,前者是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的选择,后者是错误的逻辑推理。所以我们着重来探讨认知失调。 https://m.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73613
8.马斯克突然“悟”了!50条认知偏差,大开眼界定位时代网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我们经常根据个性或者性格来定义别人,但会用情境因素帮自己开脱。 我们常常根据性格或个性来定义他人,但我们会利用情境因素来帮助自己。 如:Sally上课迟到,确定是她懒,你自己迟到,就是早上太忙乱。 -02- 自私的偏见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541768.html
9.社会心理学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时候发现,有关社会知觉的定律和与对物体知觉的定律极为相似,人们常常很自然地把对某一社会情境的知觉、想法和信念组织成一种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象对物体的知觉一样。 并且不管社会情境如何错综复杂,人们...https://www.guhei.net/post/jb460
10.常见的人际知觉偏见及解释导语: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形 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 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https://www.unjs.com/w/101690.html
11.马斯克发推50张图文讲认知偏差,职场中的你中了几条?因此,我们常常下意识对自己撒谎。知道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在面对错误和失败时,识别自己的“谎言”,找出真正的原因。 -2- 自私的偏见 释义 失败总是有原因的,而成功全是靠自己。 职场应用 团队协作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发现有些“大委屈”。Ta们总觉得自己贡献多获得少,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恰恰其它小伙伴并不...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03311864&efid=OC0PJ8_--0zIHVkFu_a1Pw
12.认知偏差手册(67种认知偏差)外卖骑手或者四级听到其他用户、客服或者平台官方提供的证实他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信息后,有不少人反而会觉得“他们都是不清楚真相的”或者“官方的辟谣肯定是心里有鬼”,继而更加深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8.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 我们经常会因为大多数人以同一种方式思考,而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 https://blog.csdn.net/chachapaofan/article/details/126692066
13.错误共识效应虚幻的相关性– 当个人认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存在或弱于假设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虚幻的相关性会导致个人错误地相信其他人基于巧合或夸大的关联而分享他们的观点或行为,从而导致错误共识效应。– 相关于刻板印象的形成,减少偏见的努力及知觉管理,认识并纠正对群体特征的误解对于促进理解和包容性至关重要。 https://fourweekmba.com/zh-CN/%E9%94%99%E8%AF%AF%E7%9A%84%E5%85%B1%E8%AF%86%E6%95%88%E5%BA%94/
14.休谟与认知规范性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然而,并非所有认知规则的引导都产生恰当的、具有积极认知地位的信念,偏见源自于我们鲁莽地形成的通则(general rules),例如,法国人不庄重,爱尔兰人缺乏机智等。显然,此类规则更容易将我们引向错误,使我们的信念处于认知上消极的地位,这与因果判断的规则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然通则会妨碍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使我们无视观察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806982?commTag=true
15.毫厘之差,意义不同:50对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辨析界面新闻·JMedia偏见是一种内在的态度,是个体根据对方所处团体(如非裔美国人,犹太人,肥胖者,共和党等)对对方预先做出的不成熟的、负面的判断;歧视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因对其个体及其所处团体有不满或其他原因,对个体进行不公平地对待,如侮辱对方,减少对方应得资源,或是故意不雇佣对方等。 https://jiemian.com/article/170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