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之学前儿童发展

教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之学前儿童发展

华图教育|2022-01-2509:20

收藏

知识碎片: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一)顺序性与阶段性

(二)不平衡性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个别差异性

【日积月累·单选】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B.可变性

C.阶段性D.顺序性

【答案】B

知识碎片: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最近发展区

指主体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其将要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关键期

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幼儿心理发展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三)敏感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四)转折期或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因此,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

【日积月累·单选】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A.关键期B.敏感期

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

【答案】D

知识碎片: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一)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早期行为主义

提出“刺激一反应”理论,认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就能推断出刺激。否认遗传的作用。

2.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他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消退和惩罚。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通过操作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

(2)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二)精神分析学说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人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作用的结果)

1.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先学前期(1—3岁):自主对羞愧

3.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

4.童年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建立自我同一性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三)认知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主客体分化、初步的因果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日积月累·单选】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信任感B.主动性

C.自主性D.自我同一性

【答案】C

知识碎片: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素质、生理成熟)和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二)主观因素: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日积月累·单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

知识碎片: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日积月累·单选】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

A.由笼统到分化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D.由不齐全到齐全

知识碎片: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一)幼儿初期(3—4岁)——小班

1.最初步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幼儿中期(4—5岁)——中班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幼儿晚期(5—6岁)——大班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日积月累·单选】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中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A.情绪作用大B.活泼好动

C.开始自己组织游戏D.开始遵守规则

【答案】A

知识碎片: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幼儿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二)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

(三)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四)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

(五)幼儿生长发育具有相互关联性

【日积月累·单选】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

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高速均衡发展

知识碎片: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从整体到局部规律

(二)首尾规律

(三)近远规律

(四)大小规律

(五)无有规律

【日积月累·单选】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翻身、坐、爬、站、走,这种发展趋势体现了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整体到局部B.从大到小

C.首尾D.从无意到有意

知识碎片: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婴幼儿言语的发展阶段

1.前言语阶段(0—1岁)

(1)简单发音阶段(初生—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2.言语发生阶段(1—3岁)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

(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二)婴幼儿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日积月累·单选】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A.电报句B.完整句

C.单词句D.简单句

知识碎片: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

1.视觉:即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新生儿最爱听母亲的声音、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3.肤觉:幼儿期幼儿肤觉发展比较迅速。

4.运动觉:运动觉的发展是以“头部——躯干——四肢”这一顺序进行的,最后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

(二)知觉

1.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方位知觉

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能较轻松地辨别上下、前后14个方位的水平,但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还会感到困难。

(3)深度与距离知觉

“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6个月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

【日积月累·单选】幼儿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B.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五边形

C.五边形—八边形—三角形—正方形D.圆形—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知识碎片: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

(二)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三)幼儿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四)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五)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4.注意的选择性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

知识碎片: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趋势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的增加

4.记忆内容的变化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2.机械识记运用最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三)幼儿记忆策略的形成

1.视觉复述策略

2.特征定位策略

3.复述策略

4.组织策略

5.提取策略

6.精细加工策略

【日积月累·单选】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图片让儿童回忆,儿童回忆说:刚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与胡萝卜、太阳与月亮。这些儿童运用了记忆策略为()。

A.复述B.精细加工

C.组织D.习惯化

知识碎片: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1)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影响

(2)幼儿有意想象的特点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学前儿童以再造想象为主导,创造想象有所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贫乏、零碎

4.想象具有夸张性

(1)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混淆假想与现实

(2)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认知水平的限制

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日积月累·单选】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了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A.形象性B.抽象性

C.象征性D.夸张性

知识碎片: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2.概括性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思维方式的变化

(1)直观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2.思维工具的变化

(1)直观行动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

(3)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做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幼儿思维的特点

1.具体性

2.形象性

3.经验性

4.拟人性

5.表面性

6.片面性

7.固定性

8.近视性

【日积月累·单选】青青的妈妈说:“那小孩嘴真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是反映青青()。

A.思维的片面性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D.思维的表面性

知识碎片: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二)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

1.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

(1)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2)情感比较外露

(3)情绪极易冲动

2.从幼儿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3.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

(1)道德感

(2)美感

(3)理智感

(三)培养良好的情绪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3.成人的情绪自控

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1)转移法

(2)冷却法

(3)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1)反思法

(2)自我说服法

(3)想象法

【日积月累·单选】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B.道德感

C.美感D.自主感

知识碎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日积月累·单选】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生理需要

知识碎片:气质的类型与教育

(一)气质的类型

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二)气质与教育

1.对胆汁质的幼儿,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幼儿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人格品质。

2.对多血质的幼儿,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幼儿,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日积月累·单选】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等典型特征的气质是()。

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知识碎片: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一)活泼好动

(二)喜欢交往

(三)好奇好问

(四)模仿性强

(五)好冲动

【日积月累·单选】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幼儿()。

A.气质特征的表现B.能力特征的表现

C.性格特征的表现D.思维特征的表现

知识碎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婴儿的依恋行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回避型

2.安全型

3.反抗型

(二)良好依恋关系的培养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幼儿的长期分离

3.父母亲与幼儿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亲对幼儿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应

(三)亲子关系类型

1.民主型

2.专制型

3.放任型

(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1.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视型

4.一般型

(五)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1.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2.3—4岁: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3.5—7岁: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日积月累·单选】如果母亲能一贯具有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特征,其婴儿容易形成的依恋类型是()。

A.回避型依恋B.安全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D.紊乱型依恋

知识碎片: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实验法

【日积月累·单选】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属于()。

THE END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Sa7THAXtQ.html
2.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D.晕轮效应查看答案更多“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有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社会知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相互...https://m.shangxueba.com/ask/20876065.html
3.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C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D晕轮效应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904/86737754.html
4.00163管理学概论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4.【简单应用】联系实际,应用于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客观因素? 答:一、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 (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 (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 (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http://www.fjzikao.net/biji/2015/0826/6740.html
5.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4.1认知过程感觉教师资格证所以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的对象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区分开来,使知觉对象清晰,而背景模糊的感知现象。 影响对象与背景选择的因素: 1)主观上:需要、兴趣、情绪、经验、知识。 2)客观上:事物差异、对象组合、对象运动。 3.理解性 理解性是指人用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对象辨别处理,并用词语加以...https://www.233.com/teacher/zhongxue/fudao/zsnl/20160205/143827966.html
6.心理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之知觉(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成为感知觉 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https://www.kaoyan365.cn/xinlixue/75185.html
1.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多选题】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观因素有( )。 A. 智力 B. 年龄 C. 认知结构 D. 学习定势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简述影响人际沟通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空间知觉包括 A. 时间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形状知觉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健...https://www.shuashuati.com/ti/ba6494d1470949b78666413bf110ffbf.html
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是相对而言的。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三)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况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jihua/427946.html
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以主观试题为主。 III.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https://m.ekaoyan365.com/zhinan/49801.html
4.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 ?本章核心考点提炼 【客观题】 知觉(整体属性)&感觉(个别属性) 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对物的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4 个)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观&客观) 社会知觉的种类(对人、自我、角色、人际) http://www.zikao35.com/34429.html
5.《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皮亚杰从思维和语言两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具有同成人有质的差异的独特心理结构的个体。 思维方面,成人考虑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入手,且常常是通过命题思维,而儿童就不同。 言语方面,成人的言语具有稳定性、社会性、逻辑性和交流性,而儿童就不完全如此。儿童在感知运动末期,才出现了言语的萌芽。到前...https://jykxxy.sqnu.edu.cn/info/1034/1527.htm
6.少儿心理学心灵鸡汤(2)少儿的身心发展,主要少儿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少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少儿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少儿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 http://www.mhxx.wj.czedu.cn/html/article150824.html
7.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错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错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错14.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错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8.浙江心理试题及答案2、感觉属于感性认知阶段,知觉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3、感觉和知觉是先后进行的,先有感觉,然后才有知觉。(×) 4、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 5、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干扰引起的。(√) 6、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https://www.ruiwen.com/shiti/1165981.html
9.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心理学)(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图示的主要作用包括: a,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个体知觉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 https://www.jianshu.com/p/758f5c5f7b5a
10..7电大心理咨询入门整理完整版12、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比较主要的有(遗传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 和 ( 主观因素 ) 。 13、气质不仅包括情绪和动作方面的某些动力特征,而且包括(认知过程 ) 和(意志过程 ) 的动力特征。 14、心理卫生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健康) 。 15、心理卫生的初级功能是防止(心理疾病 );中级功能是完善(...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12000008_1390146.html
11.汽车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1.消费者主观因素 理解层次差异。对汽车产品的理解层次不但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也就是说,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事物的刺激,但每个人对感知的组织和解释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人们的知觉对刺激具有选择性的注意、扭曲和保留的特性。因为...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3815539227966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