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理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㈠、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又分为以下三部分: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伴随着认识过程出现,是非独立的心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㈡、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又分为以下两部分:

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心理现象的内容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的

1、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个性一旦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机地构成人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生活。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中间科学。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言以蔽之:“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一)、心理学的过去

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

心理学诞生标志: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现状

学派林立,分支众多,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现代心理学流派

⑴、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三元素。

研究方法:内省法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

⑵、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⑶、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S→R”。主张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⑷.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⑸、格式塔心理学亦称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特墨、苛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还研究学习。

⑹、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⑺、认知心理学亦称信息加工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把人的心理活动视为信息加工系统。主要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转换、储存、提取和使用过程

2、现代心理学门类

(1).普通心理学可分为:理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情感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2).发展心理学主要有: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3).应用心理学可分为:医学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三)、心理学的未来

心理学将会继物理学、生物学之后,领导未来科学世界的新潮流。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5、个案法6经验总结法7、作

品分析法等。

四、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助于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有利于学好教育理论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搞好教育工作

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⑵、有助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形成良好品德。

⑶、有助于当代教学改革。

2、有利于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有利于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的实质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是自然的实体,也是社会的实体,因此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历史文化、生产和科学发展水平、阶级矛盾、个人实践等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这就是科学的心理观。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一).神经元

1、概念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3、功能具有兴奋功能、整合功能和传递功能。

4、种类根据不同功能可划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5、突触传导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的传递,由于没有细胞浆的连结,是由突触来进行化学传递的。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⑴、脑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脑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物质载体。

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小脑四个部分。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

在大脑皮层上各有3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皮层上有几个相对集中的中枢和几个联合区,分管一定的心理活动,这就是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THE END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Sa7THAXtQ.html
2.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D.晕轮效应查看答案更多“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有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社会知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相互...https://m.shangxueba.com/ask/20876065.html
3.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C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D晕轮效应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904/86737754.html
4.00163管理学概论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4.【简单应用】联系实际,应用于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客观因素? 答:一、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 (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 (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 (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http://www.fjzikao.net/biji/2015/0826/6740.html
5.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4.1认知过程感觉教师资格证所以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的对象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区分开来,使知觉对象清晰,而背景模糊的感知现象。 影响对象与背景选择的因素: 1)主观上:需要、兴趣、情绪、经验、知识。 2)客观上:事物差异、对象组合、对象运动。 3.理解性 理解性是指人用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对象辨别处理,并用词语加以...https://www.233.com/teacher/zhongxue/fudao/zsnl/20160205/143827966.html
6.心理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之知觉(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成为感知觉 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https://www.kaoyan365.cn/xinlixue/75185.html
1.引起知觉差异的主观因素有:【多选题】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观因素有( )。 A. 智力 B. 年龄 C. 认知结构 D. 学习定势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简述影响人际沟通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空间知觉包括 A. 时间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形状知觉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健...https://www.shuashuati.com/ti/ba6494d1470949b78666413bf110ffbf.html
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是相对而言的。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三)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况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jihua/427946.html
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以主观试题为主。 III.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https://m.ekaoyan365.com/zhinan/49801.html
4.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 ?本章核心考点提炼 【客观题】 知觉(整体属性)&感觉(个别属性) 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对物的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4 个)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观&客观) 社会知觉的种类(对人、自我、角色、人际) http://www.zikao35.com/34429.html
5.《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皮亚杰从思维和语言两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具有同成人有质的差异的独特心理结构的个体。 思维方面,成人考虑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入手,且常常是通过命题思维,而儿童就不同。 言语方面,成人的言语具有稳定性、社会性、逻辑性和交流性,而儿童就不完全如此。儿童在感知运动末期,才出现了言语的萌芽。到前...https://jykxxy.sqnu.edu.cn/info/1034/1527.htm
6.少儿心理学心灵鸡汤(2)少儿的身心发展,主要少儿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少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少儿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少儿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 http://www.mhxx.wj.czedu.cn/html/article150824.html
7.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错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错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错14.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错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8.浙江心理试题及答案2、感觉属于感性认知阶段,知觉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3、感觉和知觉是先后进行的,先有感觉,然后才有知觉。(×) 4、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 5、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干扰引起的。(√) 6、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https://www.ruiwen.com/shiti/1165981.html
9.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心理学)(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图示的主要作用包括: a,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个体知觉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 https://www.jianshu.com/p/758f5c5f7b5a
10..7电大心理咨询入门整理完整版12、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比较主要的有(遗传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 和 ( 主观因素 ) 。 13、气质不仅包括情绪和动作方面的某些动力特征,而且包括(认知过程 ) 和(意志过程 ) 的动力特征。 14、心理卫生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健康) 。 15、心理卫生的初级功能是防止(心理疾病 );中级功能是完善(...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12000008_1390146.html
11.汽车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1.消费者主观因素 理解层次差异。对汽车产品的理解层次不但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也就是说,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事物的刺激,但每个人对感知的组织和解释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人们的知觉对刺激具有选择性的注意、扭曲和保留的特性。因为...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3815539227966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