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在调整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税收权利与税收义务关系。
1.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主体包括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
征税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税务机关和海关。
纳税主体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具体表现形式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客体
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
3.内容
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核心。
二.税法要素(各单行税法共同具有的基本要素)
1.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或代收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代扣或代收税款,并在规定期限缴入国库。(2)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纳税的客体。它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一是为了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二是为了对不同的征税项目加以区分,从而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3.税率
(1)概念:应征税额与计税金额(或数量单位)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2)税率类别
①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均按同一个比例征税的税率。税率本身是应征税额与计税金额之间的比例。
②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累进税率
①按征税对象数额的逐步递增划分若干等级,并按等级规定逐步提高的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②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三种。
全额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数额的逐步递增划分若干等级,并按等级规定逐步提高的税率。征税对象的金额达到哪一个等级,全部按相应的税率征税。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中已不采用这种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将征税对象数额的逐步递增划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规定相应的递增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
超率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的某种递增比例划分若干等级,按等级规定相应的递增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我国的土地增值税采用这种税率。
4.计税依据:
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包括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
从价计征: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征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价格的数额。
从量计征: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体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
5.纳税环节:
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
③缴库期限: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款入库的期限。
7.纳税地点:
各税种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申报缴纳税收的地方。
8.税收优惠: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减税:对应征税款减少征收部分税款。
免税:按规定应征收的税款给予免除。
起征点: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对纳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
9.法律责任。
指行为人因实施了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税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会计这个行业,政策变化、知识更新都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夸夸其谈,为了让小伙伴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当当,牛账网现推出税务资料免费领的活动,纯干货、纯赠送,赶紧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