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相互需求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A.提出背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为适应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的,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理论,斯密对重商主义视金银货币为财富,对外贸易在于追求外贸顺差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B.假设条件:

1)2×2×1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2)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假定所有劳动同质

3)两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D.评价:

①贡献:正确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即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论证了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行为,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局限:

1)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现象,对于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在自由贸易中能否获利没有做出阐述,如比较优势情形。

2)绝对优势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

3)绝对优势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不能说明在国际交换中是否等价交换。

二.比较优势理论

A.提出背景:针对斯密绝对优势论的不足,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时,国际贸易仍能进行。

B.假设条件:

2)坚持劳动价值论,假定所有劳动同质

3)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无规模经济)

4)没有运输费用

5)国内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而国际间不能,生产要素充分就业

6)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7)收入分配不因分工,自由贸易而有变化

8)物物交换

9)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静态

C.理论内容:该理论认为国家间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即应多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少生产并进口具有相对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D.评价:

①贡献:

1)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更加贴近实际,解决了绝对优势论的缺陷,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是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至今仍具有指导作用

3)成功解释了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并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构成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主流

4)比较优势论是以技术理论来解释古典贸易的一种理论

5)说明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6)说明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1)所依赖的前提假设过于严苛,所谓九大假定

2)把多变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态的状态,忽视了动态分析

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点

A.两种理论的相同点:

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时都假定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距论的范畴,即都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所带了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开展国际贸易会为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因此两种理论都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际对贸易进行干预。

4)两种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B.两种理论的不同点:

2)比较内容和方法不同。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是直接在两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3)适用范围不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更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两国之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能进行,并且贸易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4)有绝对优势理论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性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三.相互需求理论

A.提出背景:约翰·穆勒承上启下,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用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问题。

B.主要内容:

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上下限

比较成本理论只是解释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而无法说明总的贸易利益是如何在贸易双方之间进行分配。该理论只考虑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没有考虑需求方面的影响,因此,它只能说明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必须处于某些特定比例范围之内,而无法说明具体的贸易条件是如何被决定的。

2)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当双方对对方的需求恰好等于对方的供给时,具体的贸易条件就被决定下来。

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均衡的贸易条件对哪一方是有利的,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当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愈是对本国有利。

综上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在比较成本确定的交换幅度范围之内,均衡的贸易条件是能够使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时的贸易条件,它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确定。

C.评价:

①贡献: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是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分析入手,探讨和说明了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①局限: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是在物物交换的假定下供应等于需求推导出来的,但是现实中并不是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的,是商品对货币的两个不同过程。

2)该理论只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且双方的需求均会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

3)该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而国际交换比例又是由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相互需求的数量又是由国际交换比例所决定的,这明显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

4)该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而前者又恰恰是受到后者的影响和制约的,这里也有循环推论之嫌。

一.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斯密认为,参与对外贸易的国家都能获得两种利益,即输出本国不需要的剩余产品和输入本国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从而使通商各国都能获得巨大利益。

2)因此,对外贸易的目的不在于求得顺差,金银货币的输入不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更非唯一利益。对外贸易可以使国家致富,但致富不在于货币,而在于用货币进行的购买。

3)商品除了交换货币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但货币除了购买商品以外一无所用,因此,企业通过金银的输入来增加财富的想法是荒谬的。

4)斯密站在产业资本的立场上批判重商主义,将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对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问题提出了新观点。

A.比较成本的含义

1)范家骧定义: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比例。

2)小岛清定义:一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的比率与他国生产相应产品成本的比率的比较,即两国间产品成本比率的比率。

B.比较优势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

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①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的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使国际贸易最自由的政策,就是最明智最稳妥的政策。对国际贸易进行任何限制,所限制的不是别国的利益,而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如果让贸易在其富有活力的原则下寻找其前进的道路,那准会使其在差不多漫无止境的情况下增长。比较成本说将自由贸易的领域推广到各种类型的经济水平各异的国家的更宽范围,从而论证了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也正因为如此,比较成本说成为了自由贸易理论的主线。

2)说明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国内市场:绝对成本,绝对竞争

国际市场:相对成本,相对竞争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可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不至被淘汰。这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3)说明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C.比较优势陷阱

1)含义: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够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了“比较利益陷阱”。

2)分类

①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

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是指在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形势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

②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

由于初级产品的出口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从而只能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D.中国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主要采取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呈现出以下不适性:

1)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

2)加工贸易遭遇危机

3)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上升缓慢

4)大国的经济效应限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

5)贸易摩擦日益严峻

长期的坚持“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追赶目标;开放新时期应解放思想,突破教条主义,及时转变发展战略。

THE END
1.相互需求理论主要内容正点财经相互需求理论主要内容,相互需求理论基本内容最早对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质疑的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 Mill, 1806 - 1873)。他是李弃图的学生.从小就学习和钻研政治经济学。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在父亲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1773一1836)的指导下研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大卫·李熹图的...http://www.zdcj.net/other-14498.html
2.相互需求理论的英文相互需求理论翻译相互需求理论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相互需求理论的英文,相互需求理论翻译,相互需求理论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7%9B%B8%E4%BA%92%E9%9C%80%E6%B1%82%E7%90%86%E8%AE%BA
3.相互需求理论的定义但若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减少或德国对呢绒的需求增加,交换比率成为10码呢绒对18码亚麻布时,贸易条件对...https://edu.iask.sina.com.cn/jy/2VG2onqJN7T.html
4.第三讲相互需求理论(国际经济学第三讲 相互需求理论 一、供求同时发挥作用的贸易模式 从供求共同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两国家两产品的贸易实际上涉及到三个并存的市场:进口国市场、出口国市场,以及联接这两个市场的国际市场。 假定:(1)一个两国家两产品的世界:两国家——A国与B国;两产品——X与Y。(2)没有运输费用和关税+其他必要假定;(3)...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216/8111016104002070.shtm
5.分析相互需求论中的互惠贸易的范围和相互需求法则更多“分析相互需求论中的互惠贸易的范围和相互需求法则”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单选题】提供曲线,又叫() 。 A.无差异曲线 B.贸易无差异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相互需求曲线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国际互利交换比例范围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决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多选题】对...https://m.shangxueba.cn/wangke/QXYTD54L.html
6.国际贸易理论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9、【判断题】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 10、【判断题】如果某国找不到一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贸易伙伴国,则二者之间不会存在贸易行为。 2.5李嘉图模型的扩展 1、【单选题】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 ) 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 B、两国经济实力 ...http://xuzhou.ehqc.cn/html/27_15.html
7.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docx30.相互需求理论是( ) 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对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 C.对贸易利益的确定与安排进展补充说明 D.建立在价值规律根底上的 二、判定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 2.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说明了贸易发生的缘由。〔 〕 ...https://www.taodocs.com/p-670906149.html
1.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是从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 1分钟 “相互需求理论”是什么意思? 视频解读 18.73万观看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只有在两国相互需求的商品价值相等时,贸易才能实现稳定的均衡。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说的补充,只能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0571753
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五年制专转本国际经济与贸易技术专业...4、相互需求论 1)掌握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2)掌握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第五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 1、资源赋予论 1)了解资源赋予论的理论背景 2)掌握俄林的区际贸易理论 3)掌握俄林的相互需求理论 4)掌握要素供给比例说 5)掌握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https://www.zsbzsw.com/ksdg/13856.html
3.[渝粤教育]中原工学院国际贸易理论参考资料3、【单选题】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 ) 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 B、贸易条件恶化 C、贸易规模扩大 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 参考资料【 】 4、【单选题】和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更注重()方面。 A、生产 B、消费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848522
4.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没有指出交换的比例,下面讲的是实际交换比例的决定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利用相互需求原理来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 (一)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我国用A交换B,必须要能比国内换到更多才行。上限是他国能换到的,下限是我国能换到的。两个国家的交换比例...https://www.hankcs.com/economic/gmzj/charpter3.html/2
5.国际经济学第1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线免费阅读亚当·斯密在批判西欧重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比较优势理论,约翰·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回答了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在各国之间的分配问题。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51679963575110718
6.2019年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自考3.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相互需求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穆勒 D.托马斯·孟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 ( ) A.经常转移 B.非生产、非金融的交易 C.收入或收益 D.直接投资 5.从内容、结果、实施情况看,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可分为 ( ) ...https://www.xuesai.cn/zikao/1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