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江汉区、黄石市黄石港区、宜昌市伍家岗区、荆州市沙市区、孝感市孝南区、钟祥市7个区(市)先后被民政部发文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为掌握示范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成绩和经验,搞好典型引路,省厅自去年底以来,部署开展了示范单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自查,并适时组织了抽查。检查结果表明,几年来示范单位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大胆探索,克难攻坚,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其很多作法和经验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政策创制成效明显。各单位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目标考核体系。多数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江汉区、黄石港区、伍家岗区均编制了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武昌区编制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另一方面,各单位狠抓政策创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多数单位或以政府名义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尤其是突破建立了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资助制度、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等,有力促进了工作发展。
二是资金筹措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各单位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福彩公益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江汉区2008年以来斥资530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大楼和改造老院设施设备,伍家岗区投资1500万元建成区国办福利院。孝南区对城区39个社区各下拨4万元建设经费,对年检合格、运营正常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给予1万元运营补贴。黄石港区财政配套100万元资金扶持新建凤凰山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区政府还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给予2至5万元一次性资助。钟祥市投入85万元开展城乡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各单位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对废弃厂房、车间、招待所或闲置房屋等进行维修改造,依托社区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逐步开展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江汉区于2011年6月举行仪式,在全区铺开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武昌区已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8个、社区老年食堂15个,累计为8万多名老人开展服务。
四是困难老人个人档案开始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突破。各单位充分利用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契机,建立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库或电子健康档案。有的社区还为空巢老人安装爱心门铃、一键通等。武昌区与电信部门合作,开发建立全区智能养老及家政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全区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居家、家政等各种服务。宜昌市伍家岗区开通“12349”居家养老公益热线,采取市场化运作,目前已与100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内容涵盖家政、医疗、餐饮、护理、水电维修等80项,目前已成功服务老人1000余次,其中为老人提供紧急援助10余人次。以上做法受到当地媒体和社会各界好评。
按照省厅要求,7个示范单位将于2013年年底前实现阶段性目标,即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力争形成特色,打造品牌,为全省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经验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