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述评

2024-07-01

关键词:文旅融合,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综述

0引言

1中国文旅融合研究阶段及主要特征

1.2中国文旅融合研究的阶段划分与主要特点

2中国文旅融合研究内容及进展

文旅融合的学术讨论最初着眼于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等问题。伴随着实践中文旅业态的创新发展,影视文化旅游、冰雪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演艺、乡村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等新业态的发展问题得到探讨。

通过对概念的梳理,我们发现文旅融合的主要内涵包括两产业边界趋于消失、创新动态的发展过程等重要特征。具体包括:(1)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边界趋于消失。在行政体制改革、市场需求、管理创新、政策激励等因素的驱动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享产业发展的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两个产业边界趋于消失,最后融合为新业态——文旅产业。(2)创新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文旅融合强调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段,改变两个产业各自原本的价值创造过程,形成新的产业。

2.2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在方法层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从宏观角度归纳和总结实践中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少数研究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微观视角研究游客对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态度(牛玉等,2015)。在理论层面,大多数研究发现主要基于特征描述与规律总结,缺乏深度理论探讨,仅有少数研究结合产业链理论(尹华光等,2015)、共生理论(熊海峰等,2020)挖掘文旅融合模式的本质特征。既有研究多依赖于单一目的地,缺乏多案例对比,因此总结出的一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3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随着文旅融合实践的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形态呈现出从单一层面融合到复合层面融合,再到系统层面融合的更替演进。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探究两产业融合路径。

一部分研究者将融合路径与发展模式等同,如陶丽萍等(2019)从主导产业视角,提出文化观光与旅游产业融合、工艺美术与旅游产业融合、网络服务与旅游产业融合、影视传媒与旅游产业融合、节事会展与旅游产业融合、娱乐演艺与旅游产业融合等实践路径。除上述从宏观角度探讨两大产业如何融合的问题之外,部分研究者从中观视角探究特定产业文旅融合的路径问题,如公共图书馆(单红波,2019)、城市旅游演艺(关旭等,2018)、创意旅游(宋河有,2018)、乡村文化旅游(王韬钦,2018)等。研究者们指出单要素融合和多要素融合两种路径并存,企业对融合路径的选择受到融合动因、融合能力和旅游形式的影响。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宏观角度的两大产业融合路径与中观角度的特定产业融合路径、横向维度的要素融合路径与纵向维度的层次融合路径等多元视角,对我国文旅融合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早期研究大多遵循“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路径与对策”的研究思路,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稳健性欠缺,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和方法层面都有所创新。新兴研究开始使用扎根理论、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共生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互惠规范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向琨,2020;陆明明等,2021),从中微观角度探索文旅融合路径的动态演变过程及路径选择背后的深层逻辑。

2.4文旅融合动力机制

目前我国文旅融合动力机制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深层次挖掘文旅融合的内在机理与动力机制是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

综上,既往研究主要采用系统论、扎根理论、文献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要素和机制,涉及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陈炜,2015)、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融合(蔡寅春等,2016)、旅游文化演艺产业(黄炜等,2018)、冰雪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李在军等,2018)、民族文化旅游(向琨,2020)等不同产业类型。方法层面,文旅融合动力研究从早期的定性分析和描述逐渐转向定量研究,采用如层次分析法、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测算融合动因的驱动强度和效率,进而定量揭示文旅产业融合动因驱动规律和各要素的驱动作用,对于文旅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5文旅融合成效评估

从研究场域来看,以往研究基于全国、省域、跨省域、市域等不同尺度单元探究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其中区域和省域层面的研究数量较多,市域尺度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见表2)。研究者从全国层面对文旅产业融合态势的测度,有助于我们了解全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但也反映出随着文旅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空间分布不均衡、各区域梯度差异显著等问题逐渐凸显。

从测度指标来看,既有研究存在3种指标体系建构思路:(1)从产业经济视角衡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程度,主要衡量产业经营收入、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接待人数的匹配程度(曲景慧,2016),或是基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投入要素-产出绩效模型衡量二者融合态势(王秀伟,2020;李丽等,2020);(2)从资源视角,衡量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主要指标涉及文化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其中文化资源禀赋评价主要由文化资源丰度、文化资源质量、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生态文化构成,旅游发展水平主要通过旅游发展规模、旅游发展效率、旅游发展支撑来衡量(孙剑锋等,2019);(3)从生产要素视角,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理论,从资源、资本、管理、信息、交通、劳动力、技术、土地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许春晓等,2018)。

2.6文旅融合影响效应

综合上述分析,文旅融合对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二者的融合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负面影响,如文旅融合发展实践导致的生态环境受损、乡村性流失、景区发展容量过载、传统文化商业化等问题(龙井然等,2021;王韬钦,2018)。如何处理好产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是文旅融合长期存在的难点与挑战。

3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3.1研究述评

本文结合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内容分析,对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述评,提炼出文旅融合研究的总体框架(见图5),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国内文旅融合研究呈现以下特征:

(2)研究方法从最初以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为主逐渐转向科学实证的研究范式,引入了扎根理论、实地调研、经济学计量分析、地理学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呈现多元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耦合”的引入,研究视角渐渐转向对文旅产业融合水平的测度,研究者们多采用熵值法、BP神经网络模型、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文旅融合动力机制研究方面,新兴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开始引入系统动力学、定性比较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空间计量模型、扎根理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旅融合的深层逻辑与内在机理。

(3)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文旅融合是一个综合了文化学、旅游学、经济学、艺术学、管理学、地理学、民族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文旅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构建尚处于借鉴阶段,研究者将产业融合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生态系统学理论、文化资本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等理论应用于文旅融合研究领域。但也有少数研究者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文旅融合四象限理论、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等理论框架,提炼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律。总体看来,尽管文旅融合研究的学理性特征逐渐强化,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期,两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还未形成,还需结合多维研究视角和跨学科理论方法强化实证研究,形成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

3.2研究展望

(1)构建文旅融合的理论体系。对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再认识,识别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理论内涵、逻辑关系与融合机制,构建文旅融合的研究框架,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特征、动态过程、经典模式与动力机制。如包括文旅融合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新业态视角的典型融合模式、时空视角的动态融合路径、“纵”“横”要素交错的融合动力机制、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融合思路与韧性创新等问题。

(2)拓宽融合成效的评估思路。对于文旅融合“融得如何”的成效评估应拓宽思路,不能仅仅从产业经济视角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而要综合考虑产品端新业态的涌现,用户端消费者体验的创新,保障端政策措施的激励等,考虑“1+1>2”的综合成效,构建更加完善、综合、系统的文旅融合成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4)细化文旅供给和需求研究。已有文旅融合研究多侧重于供给侧,而文旅融合需要供给侧和需求端共同发力。具体而言,文旅融合背景下新业态的产业结构与产业链构建,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品牌建构,游客对不同融合模式的感知与满意度,文旅消费需求与大数据挖掘,文旅融合与个体身份认同建构等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6)采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文旅融合是一个综合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必将融合多种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为文旅融合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可将文献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数理分析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深入研究其演化规律和运行机制,促进文旅融合理论和实践发展。

作者简介:徐菲菲(通讯作者)(1974-),女,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共享经济,E-mail:feifeixu@seu.edu.cn(江苏南京210096);剌利青(1997-),女,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共享经济与旅游伦理(江苏南京210037);严星雨(1996-),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与旅游伦理(江苏南京210096)。

THE END
1.时代脉搏下的评论风潮,最新评论文章深度剖析热门话题热议点...最新评论文章汇聚时代脉搏,揭示当下社会热点与思潮。这些评论文章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传递主流价值观。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引领公众思考,激发社会共鸣。这些评论风潮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通过评论文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http://jhdpgc.com/post/293.html
2.2018新闻事件热点及评论(原创)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6/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6/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6/7,#,2018,新闻事件热点及评论,许,01,三问滴滴,以生命的...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216028.html
3.聚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探讨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10大热点话题学术报告:聚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探讨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10大热点话题 报告人:马克平 研究员 时间:2018.11.08 14:30 2018年11月8日(本周四),下午14:30,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兴军教授的邀请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信息量丰富的报告 — 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 https://tian.nju.edu.cn/12/5f/c24306a397919/page.htm
1.在2018年的元旦期间我们注意到了哪些社会热点事件2018年元旦,全球范围内的庆祝活动和新年的愿望相互交织,成为了这一特殊时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新的开始之际,无论是通过传统习俗还是现代科技手段,人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一天。然而,这一时期也见证了许多社会热点事件,它们不仅影响着当下的氛围,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ttps://www.myivyjtqj.cn/jie-ri-song-hua/464809.html
2.2018年新闻大事件简短时事新闻热点素材及评论吟句子高考作文离不开平时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考前多记一些新闻热点素材对高考作文的分数也是能提高不少的。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作文新闻素材及评论,供参考! 2018最新热点新闻素材及评论 一、12岁男孩弑母事件 事件介绍:12月2日,原本平静的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发生了一件不那么平静的事。12岁的男孩吴兵,拿着一...https://www.yinjuzi.com/y181368.html
3.2017最新社会热点热议,社会现象深度解析技术咨询在2017年,社会热点呈现出多元化、交织化的特点,从年初的“共享经济”热潮,到年末的“人工智能”发展,再到贯穿全年的“环保议题”,这些话题都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共享经济以其便捷性和创新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社会的无限遐想,环保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http://ygjtz.cn/post/6307.html
4.探索最新热门话题,2017年热门话题概览保温材料摘要:本文概述了2017年热门话题,涵盖了最新热门话题的探索。从科技、娱乐、社会到政治等多个领域,本文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概览,让读者快速了解当前流行的讨论焦点。这些话题反映了社会的热点和人们的关注焦点,为我们理解时代变迁提供了窗口。 本文目录导读: 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https://www.sdwanglin.cn/post/5018.html
5.最新新闻及其评论,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度探讨财富理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不断为我们揭示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科技领域,新闻总是承载着各种新鲜的信息和观点,本文将围绕最新新闻及其评论展开,探讨社会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公众对此的看法和态度。 最新新闻概述 ...http://www.zgtianlai.com/post/4590.html
6.探究2017最新社会热点,时代变迁下的多元议题直播水泄不通在直播发布了:探究2017最新社会热点,时代变迁下的多元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2017年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承载了众多的社会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关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社会热点,以期对当代社会http://shanlebang.com/post/7284.html
7.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合同价款的影响龚佳崴律师前言: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积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大背景下,税收再次成为2020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有代表针对增值税税制改革问题提出建议: 应该简化税制,合并为一档税率8%,这就意味着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将可能由13%降低为8%。增值税税率下降必将影响合同价款的履行。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34050.html
8.菜鸟裹裹电脑版2020即兴评述模拟主持范例赠送纸质版了!!播音中国每年编写的即兴评述热点话题已经成为艺考生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数量多、热点涵盖范围广、评述范例详细,押题精准。 往年仅提供电子版,今年我们额外赠送纸质版,包邮哦!(不再提供下载)订阅后两天内发货(下载登录菜鸟裹裹,发货后自动显示来自重庆的申通快递)。(纸质版分上下半年,共两本,目前仅发货上半年内容,下半...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890633/article/details/109796272
9.『时事政治』2024年时事政治热点汇总推荐2024年11月公务员考试国内外每日时政热点播报汇总2024-11-01 推荐2024年10月公务员考试国内外每日时政热点播报汇总2024-10-01 2024年10月时政模拟题(11) 时政热点2024-11-18124人浏览 2024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11月18日) 时政热点2024-11-18100人浏览 ...https://ah.huatu.com/szrd
10.考试内容四川播音与主持统考2024年统考考试说明(统考大纲)话题评述科目选材以社会热点、日常生活等内容为主。 二、四川播音与主持统考备考建议及所需资料汇总 四川播音与主持统考备考建议: 1. 制定备考计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2. 熟悉考试大纲:了解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掌握评分标准。 https://m.027art.com/meishuliankao/HTML/cs441q4937fz59.html
11.干货!“10万+”的网络新闻评论怎么写?全媒体时代,公共事件信息的即时性和高频次传播导致受众个体的思考时间被大大压缩。同时,由于公共事件发生原因相对复杂,这类话题或事件在网络空间会引发网民的困惑甚至焦虑。 比如,2022年8月,佩洛西窜访我国台湾地区,引发广大群众极大愤慨,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声音。面对这种涉及国家主权的外交热点事件,“浙江宣传”微信...https://www.hubpd.com/hubpd/rss/toutiao/index.html?contentId=20176126330645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