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管理系统的开发应在有本校特色的基础上网络化、规范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需求的增长、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等方面。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e-Education)。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这样来理解: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但处于起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在思想理念、教育模式、网上资源建设、网络技术、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服务体系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先行一步,把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打好。只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深,才有教育信息化这棵大树的叶茂。因此,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强调集中统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密切配合,体现高校教育信息化一盘棋的战略思想,使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否则,将导致高校管理水平的低下,严重影响教育改革各项工作的发展。当今高等教育正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现有资源日趋紧张,知识爆炸式增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诞生,教学管理工作繁重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如果不借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教育。教育部早在1990年就专门制定了国家教育管理系统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总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1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总体方案
教育部也制定了《普通高校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普通高校软件主要包括办公管理软件和教学软件两部分(如图2所示)。
图2普通高校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很重视,且起步较早。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的工作。
但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了一种“瓶颈”状态。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规范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将来实现全国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1991年原国家教委开始组织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研究,目前已正式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基本信息集(包括“高校教职工管理基本信息集”、“高校学生管理基本信息集”、“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基本信息集”等),对推动普通高校的管理信息化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对整个国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来讲,目前这些标准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这些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将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有的甚至会成为信息垃圾。
2.软件设计不规范,兼容性差
软件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软件设计规范,目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使用的教育管理软件大多属于单位自己或委托公司和科研单位开发,或由上级部门下发,或直接从公司购买,存在较多设计不规范、兼容性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2)软件设计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目前大多数管理软件设计较死,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稍一变化即难以使用,造成一些软件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
(3)适合网上应用的软件较少。目前大多数软件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上(如办公网、校园网)应用的软件。
3.缺乏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
通过网络实现不同教育部门、教学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目前由于缺乏这样一个规范,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部门、教学单位之间的网上信息交流。
4.缺乏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由于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应用的现象,使得许多系统建立后成为“摆设”,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由于硬件设备贬值速度很快,投入较大(一般一个办公网或校园网的投资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一年内的贬值率高达30-50%)。
相信在教育部对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支持和指导下,从上至下规范管理模式、理顺管理机制、转变管理观念,进一步完善信息标准、推动信息立法,必会彻底清除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不兼容、重复开发、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