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技术论文范文

导语:在自动识别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可分为ALOHA算法[2-3]和树形算法[4-5]2类。ALOHA算法是1种完全随机接入的多址接入协议算法,比如:PALOHA算法(随机推迟算法)、时隙ALOHA算法(SA算法)、帧时隙ALOHA算法(FSA算法)、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DFSA算法)和分组ALOHA算法等。该类算法在标签试图发送数据时,并不考虑信道当前的忙闲状态,一旦产生数据,就立刻决定将其发送至信道,这种发送控制策略有严重的盲目性。随着用户数量或发送信息量的增加,这种完全随机接入的算法将使信道重叠现象加剧,碰撞概率增大,传输性能下降。

1基于CDMA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

n×1-1Nn-1(2)由于传统的基于ALOHA的防碰撞算法中一个时隙最多只能正确识别一个标签的信息,所以当标签数目过大时,系统的吞吐率,即正确识别标签数目所占的百分比将会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对于过量的标签,本算法将会采取对所有标签进行分组识别,当标签需要分成2组时(系统识别帧最大时隙数N为256):nN×1-1Nn-1=n2N×1-1Nn2-1(3)用上述公式可知n=354,所以当标签数量大于354时,系统将会对标签分组识别。

2仿真结果

本论文提出了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新型防碰撞算法,并仿真了固定时隙数下ALOHA算法的系统吞吐率和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改进后的系统吞吐量。

RFID系统中时隙ALOHA算法的帧长取值从16个时隙到256个时隙变化,根据公式2,系统吞吐率如图2所示。其中,系统仿真设定的信息帧长F即时隙数设定按2的幂次方递增,即F取值从16个时隙变化到256个时隙,横坐标为标签数N从1变化到500,纵坐标为吞吐率。当帧长设定为256个时隙,标签数量少于256个时,系统吞吐量随着标签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标签数量达到256时系统的吞吐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标签数量的逐渐增多,系统的吞吐量又呈现下降趋势。从图2可以得出2点结论:一、当标签个数接近信息帧长时,系统的吞吐率比较高;二、随着帧长取值的增加,系统对标签的识别性能有明显改善。

3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射识别(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它同时可以实现BRT站台的站牌电子化,智能化。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与其它自动识别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速度快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本文所设计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就是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对车辆身份的自动识别与信息采集。该方法弥补了传统车辆信息采集中的许多缺陷,方便了对车辆的管理,适应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需要。从乘客的角度来,我们利用无线射频通信,让公交车停在指定位置的停靠点;利用语音播报及LED显示,使站台上的乘客提前知道即将到来的是几路车,具体停靠的站点;我们还利用传感器技术,限制司机所停靠的位置必须是离站点30厘米以内,方便乘客上车。

[关键词]快速公交;射频识别;电子站牌;准确停靠

1.研究背景

2.设计原理

2.1设计思路

系统结构:本系统主要由录放系统,LED显示以及射频信号的发射与处理组成。(图1)

2.2RF无线通信

典型的RFID系统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安装在公交车的发射端,另外一部分就是安装在BRT站台的接受端。有源标识卡不断主动向外发出无线电信号(1秒钟发送3次),并且能够传输较远距离,该无线信号是有编码的,每个标识卡的编码是唯一的。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信号如果是在读卡器的有效测量距离内,则该无线信号通过读卡器上的天线被读卡器接收并解码,然后可以通过TTL232接口将信息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2.3语音录放模块

2.4LED屏显示电路

3.创新特色

智能公交系统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市场前景广阔。智能公交系统包含众多子系统,也涉及到很多交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而在所有子系统及其所需功能中,公交车定位和报站系统又是整个公交系统的基础。本设计通过对无线射频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的研究,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快速公交现状以及公交系统智能化的要求,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化公交自动识别方案。在应用领域,如果一个设计的移植性差就意味着失败,这些可扩展性都是由数字电路系统的特点来决定的,特别是射频接口发射功率、发射频率和MCU控制程序可以修改,对应不同的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的程序和参数;系统硬件模块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做相应的修改。

4.应用前景

在世界诸多城市BRT建设的影响下,特别是国务院出台81号文后,国内许多城市开始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BRT线路和系统。北京市编制了中心城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并首次把BRT作为公共汽(电)车线网的一个功能层次,融入公交线网整体结构中,与常规公共汽车线网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很好的衔接换乘关系。杭州开通了首条全长28公里贯穿城市东西走向的BRT线路,并计划2~3年构筑起2至3条快速公交(BRT)线路以形成体系规模。此外,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成都、重庆、济南也都在积极筹备建设BRT,有些城市目前已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总的来说,国内BRT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设计所提出的BRT公交车准确停靠及乘客上车自动引导系统能够有效解决BRT公交的准确停靠及引导乘客有序让车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市民乘车效率,减小了交通隐患。市场前景广阔。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64012)

参考文献

[1]雷思孝,冯育长.单片机系统设计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

[2]李伯成,喉伯亨,张毅坤.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赫建国,郑燕,薛延侠.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5]窦建华.电子设计自动化―电路仿真与PCB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6]张辉宜,陶永.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仪器仪表,2007,11:46~48.

[7]颜世强,李树广.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17(6):51~51.

关键词:RFID技术;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收稿日期:2012-01-08

作者简介:邹广宇(1983-),男,天津人,计算机管理员,从事信息系统研究。

一、引言

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到目前为止,随着现代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种类: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RFID)技术。随着这两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由于信息量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现代的物流行业涉及的种类是很烦琐的供应链结构也相应地变得很复杂,很多时候都是要求远距离的传输,在这种传输中传统的物流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弊端。RFID技术,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为飞机的一种敌我目标识别出现的。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限制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研究现状

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把RFID技术应用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调度优化和控制的动态性。

二、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1.物流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1)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信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涉及到我们社会经济的任何一个方面,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从大的材料供应商、批发商到零售商和消费者,几乎都有物流信息系统的身影。现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方面:商品的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流;信息的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流;资金的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英文名称是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以下简称为LIS。LIS的主要组成: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的主要设备和人组成的智能人际交互界面系统。(2)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概述。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向运营商和客户提供相应的共享数据,并且可以加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更加优越和完善的供应链网络。

2.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及类型

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首先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然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传输和利用。与此同时也涉及到了活动中的每个要素。

3.物流信息管理识别中主要的采集技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将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联合到一起,表现出了物流管理系统强大的整合能力。(1)条码技术简介。这种识别技术主要是被应用在计算机的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具有很多的优点:可靠性高、成本低并且采集和输入输出的速度非常快。由于这些优点的存在,条码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的物流行业中。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非常优越的优点,准确可靠快速的传输,使得它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其中条形码的设备主要分为条形码的印刷设备和条形码的扫描设备。(2)RFID识别。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的技术。一个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是由三部分构成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但是由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这种RFID系统好使需要软硬件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它的功能。

三、RFID技术简介

由于射频的数据保密性非常好,所以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防伪行业中。RFID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唯一的UID号码。

1.RFID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一个最基本的RFID系统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标签、阅读器、天线和数据的读写系统。

标签的作用:RFID的电子标签是由耦合元件组成的。上述每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UID编码。是标签唯一识别的标识。读写器:读写器是电子标签的读写设备。主要控制数据的读写。天线:主要完成读写器和标签之间射频信号的传递。

如图1所示,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还包括一个中心处理的电脑和应用软件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将读写器上的信息和数据传递到电脑上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应用。这也是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

2.RFID组成部分简介

(1)电子标签。RFID系统中的电子标签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的载体。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电子标签主要是由标签元件和天线组成。电子标签与条形码不同的是电子标签可以自动地把自身存储的信息发送出去,它是可编程的,可以适当地改写编程的程序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电子标签的需求。(2)读写器。在RFID系统中,负责数据的读写的设备主要是读写器设备。读写器的功能非常强大,通常在系统中它都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读写器可以单独地对数据进行读写、处理并且显示等。(3)数据的管理系统。完整的RFID系统除了包括最基本的标签、天线、阅读器外,还应该具有一整套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共享。

3.RFID技术的优点

RFID技术的出现,使人们认为RFID技术是条形码的高级形式,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的。RFID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的优点很明显,它不需要光源,并且更加安全。

4.RFID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

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识别技术,它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所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发展的问题。

四、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RFID技术的主要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最主要的应用范围包括:零售、仓储、生产和运输行业。

2.目前物流公司的现状

经济需求的不断增长,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来满足人们对物流的需求。但是很多物流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存在着一些缺点。

3.需求问题的解决

目前的物流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标准和网络化都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物流公司有了新的需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每个公司都可以发挥它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赢取共同的利益。这种集中管理和共享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物流公司来提高他们的运输速度,而且还大大地降低了物流中货物运输的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有助于管理者的经营。

4.RFID系统结构的选择

本文主要用到的数据库是SQL。采用的主要构架是B/S模式。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1)SQL简介。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它的意思是结构化查询的语言。SQL这种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很好地与各个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联系并且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2)浏览器/服务器(B/S)构架。目前来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构架类型主要包括:主机/终端型、客户机/服务器即所谓的C/S模式、文件/服务型、三层的B/S和多层分布的形式。

这种技术是www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是未来数据库发展的主要方向。

B/S模式的主要结构如图2所示:

5.系统成本的分析

我们知道RFID系统主要是由标签、天线和阅读器构成的,所以它的主要硬件成本也是由这三部分构成,这主要是从RFID系统的市场需求来看的。对于物流管理行业来说,这三部分也是主要的硬件投资方式。虽然目前RFID系统的成本略高,但是它带给我们的优点远远胜过了糨的这个不足。

五、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

1.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

2.系统硬件产品介绍

本系统设计的是一个基于RFID硬件产品已有的物流管理系统,所以首先对RFID不同用途的读写设备和它们的应用场合作了一下简单的介绍,例如,下面这款电子标签:

本系统选用的电子标签是TI2048,这款电子标签是TI公司新出的一款粘贴式的电子标签。如图3所示:

3.流程分析

(1)物流公司工作的流程分析。每个服务行业的宗旨都是客户至上。对于物流公司来说,也是这样。物流公司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客户的邮件及时准确并且完整地到达目的地,而且要确保邮件在终点是有顾客签收的。图4所示的是一个顾客返送邮件到收件人的全过程。

4.软件平台和功能设计

JavaEE开发平台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中。在目前实际应用的JavaEE开发平台中,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种是以Spring,Hibernate两个框架为基础核心来构建的,这种类型的应用一般都不要应用服务器的支持,一般在Jetty,Tomcat等Web服务器上就可以很好的运行,这类JavaEE应用被称为轻量级的JavaEE应用;另一种类型的JavaEE则以EJB3.0为核心来构建,这种类型的应用需要EJB容器支持,一般情况是需要在JBoss,WebLogic,WebSphere服务器中来运行,这类JavaEE应用是sun公司官方推荐的JavaEE平台,所以它一般情况下称为重量级的JavaEE应用。

5.RFID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确保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里所说的先进性主要指的是RFID技术所特有的优点。包括它硬件和软件上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可以提高物流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其次,是RFID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里指的是要确保寄件人寄出邮件信息的安全性。邮件属于寄件人、客户的财产,保证客户财产的安全,是物流公司的首要职责。所以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公司没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一定的保护,那么出现问题后不仅是客户的财产丢失,更大的损失是物流公司,公司失去了在客户心中的信誉。这种损失有时是无法弥补的。最后是系统通用性和扩展性的设计。通用性和扩展性是各个环节的枢纽,相当于是系统之间的接口。如果企业之间的系统不具通用性,合作起来就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通用性的提高,可以加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关系。

6.系统模块设计

本设计中的管理系统软件主要由8个模块构成:系统的设置模块、运单的管理模块、专线管理模块、车辆的管理模块、办公环境管理模块、报价管理模块、客户资料管理模块、射频卡片管理模块。

六、总结与展望

1.总结。本文设计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硬件设备包括电子标签和阅读器设备。软件部分主要是由web服务器和基于JavaEE和SQLServer软件平台来实现的管理系统。本系统的最大的创新点是:将RFID技术与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这个创意的最大优点是增强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了物流行业的运输和管理成本,不仅给客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行业的经济效益。

一是可以将GPS模块应用导系统中。GPS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中被使用,但在中国还是很少使用的。利用GPS的定位系统,我们可以对丢失的邮件进行定位,然后搜查。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二是物流管理手机平台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很多系统都支持手机平台。时代的需求,人人都有手机,手机成了必备品,所以把物流管理系统应用在手机平台,这样方便客户对物流行业运输的需求。提高了管理和查询的效率。

三是RFID技术在邮件分拣中的应用。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点来对邮件进行快速的分拣。这样,手持分拣设备,就可以对邮件进行识别和信息的显示。

[1]K.Finkenzeller.RFIDHandbook: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JohnWiley&Sons,2000.

[2]EPCglobalTagDataStandardsVersion1.3.1,E.P.CglobalInc,2006.

[3]Twist,DavidC.Theimpactof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onsupply

chainfacilities.JournalofFacilitiesManagement,2005,(3):226-239.

[4]李进东,范琴秀.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信息:学

术版,2006,(1):46-47.

[5]ClaudiaLoebbecke.RFIDTechnologyandApplicationintheRetail

关键词:CPU卡;红外线体温测量技术;通用接口

AutomatedAccessControlSystemApplicationand"HardwarePlug-ins"ProposedinLibraryManagement

ShenLei

(HuazhongNormalUniversity,Xiangyang4412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gatescannotbequicklyclosed,wecantakeadvantageofthrough-beamphotoelectricsensors:themostbeforethestartofacreditcardwhenthegatesopen,thispersonwalkedintothegates;thistimethespeedoflightblockedoff,thesensorcanquicklyidentifyandaccesstoremainopen;whenoutoftheaccesscontrolsystem,whichwillimmediatelyshutdown.

Keywords:CPUcard;Infraredtemperaturemeasurementtechnology;

Commoninterface

华中师范大学在新的一年里采用了全新的“校园一卡通”,相应的新图书馆引进了新的门禁系统,二者的相互结合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往还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检查学生证,现在完全不必要了,大大可提高了进出图书馆的效率。下面将就此谈谈自动门禁系统的应用及对图书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和相应的改进以及“硬件插件化”的提出。

一、一卡通――“学生的校园身份证”

在讲图书馆门禁系统之前还要先说说进出图书馆的身份识别证明,即校园一卡通。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一卡通”采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CPU卡,是师生在校内消费和身份识别的载体。

学校采用的是非接触式CPU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外形与磁卡相似。卡内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这种卡具有很高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以及较大的存储容量,因此应用的灵活性、适应性较强。加之在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制作工艺上采用了多层次安全措施保证其极强的安全防伪能力,已经成为对数据安全有保密性的特殊敏感场合的最佳选择,如金融信用卡、手机SIM卡等。加之校园卡须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要求具有数字签名功能,CPU卡能够很好地实现密钥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因此确定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校园卡采用非接触式CPU卡型也在情理之中。

依托校园网络的应用系统,在学校范围内,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一卡来完成。校园卡将逐步取代以前的各种证件如食堂卡、借书证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具有个人消费、充值圈存、图书借阅、身份识别及其它业务,以后将逐步扩大使用功能,建立成为个人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多卡合一、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及时的信息更新,动态的了解所有人员的情况;实时的统计及报表生成,对管理者宏观掌控上提供依据;多种途径的信息查询及圈存机的使用,方便自助缴费,提高效率。

以校园卡片为信息载体,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及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校园打下基础。

使用校园卡将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高效、便捷,既实现了对师生员工日常活动的管理,又为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校园“一卡通”系统又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校园中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具有重大意义。

二、自动门禁系统

整套自动门禁系统(包括设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物理设备,即持一卡通进出的闸机,而另一部分则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产品。而软件产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闸机监控软件,它安装在闸机监控电脑上,主要用来设置闸机的工作参数,控制闸机的运行、停顿、监控进入人员等。另一部分是用于更新数据库信息及进行统计报表的软件,它主要是用来更新数据库中的读者信息,包括借书还书记录,以及生成、打印报表、图表等。所有门禁闸机均可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联网连接,数据由门禁管理机集中管理,并及时反馈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上。

三、门禁系统工作流程

(一)读者持证由闸机刷卡自动读识,自动门禁系统只需读取卡中的有关数据与读者数据进行有效性校验,有效卡则闸机开门放行,无效卡则闸机关门禁止通行。,同时生成进馆记录并传送至后台主数据库(具体工作流程见下图)。

四、缺点与不足

另外我们都知道冬季是传染病,特别是感冒的高发期,而华师的图书馆是开放空调的,在温度为二十五度的温暖环境中细菌病毒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感冒高发期适当的限地一部分患有重感冒的学生进入图书馆也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我们可以在门禁上安装一个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快速统计进入门禁系统的时候学生的体温,就能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从而判定学生的是否应该被允许进入图书馆学习;如果身体不适合此时系统可以发出“同学请注意身体,多喝水,必要时看医生”之类的话,更具有人性化的管理。还可以把数据传到校医院帮助医生做出决策,保证学生健康。

同时最近图书馆老是丢笔记本电脑,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入馆的时候在笔记本上贴上一个条形码,同时扫描一卡通和笔记本上的条形码,当出馆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一台笔记本和条形码都要扫到门禁系统,这样和之前的匹配,要是一样的话就放行。这样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偷窃行为的发生。如此应用不胜枚举。

五、“硬件插件化”的提出

[1]顾.CPU智能卡记次消费系统设计与实现.苏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论文,2008

[2]李明金.人体温度高精度测量与显示技术.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硕士论文,2010

[摘要]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介绍冷链物流、RFID技术的概念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温控管理的必要性,并用实例说明。

[关键词]冷链物流RFID温控管理

一、什么是RFID技术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标签进入工作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并获得能量进而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有用信息,或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解码后,传至后端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二、“冷链”的概念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乳制品产品、其他生鲜食品、园艺品、生物制品等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三、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温控管理的原因

冷链物流包括对货品的冷藏(冻)加工、冷藏(冻)存储、冷藏(冻)运输及配送、冷藏(冻)销售四个部分。

其中,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复杂,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所以因货物温度发生较大变化而变质的风险也最大。冷链物流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温控系统,才可降低风险,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中国政府强制性监管,要求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根据食品安全质量控制HACCP体系的要求,原料采购除了对保质期、外包装、食品外观等外,还对食品的内部温度严格要求,需对其温度实现实时监控和记录。为确保注射前疫苗质量,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条例规定疫苗等生物制品从制药厂成品仓库到给有关人群接种的冷链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留其温度的监测记录。因此,为保证物品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需要一套严格的温控功能的冷链物流系统。

四、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基于RFID的冷链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如下:

2.当RFID标签接收到读写器天线信号时,将温度数据传送给安装在仓库、配送中心等各节点的读写器,各个温度监测点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最终汇总至中心数据平台,实现高效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

五、RFID技术实现温控管理的具体实例

RCG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就是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药品的物流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或通过GPS及温度传感功能的终端结合的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对物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实现食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RFID,图书馆,变革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以全新的读者服务理念和文献管理模式为先导,针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文献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新兴的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为基础,对馆藏文献的排架提出全新的定位和排架理念,采取读者、文献、书库书架的一体化RFID标识,从而构架起计算机信息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更为方便、高效、便捷的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图书馆文献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1什么是RFID

1.1RFID技术特点

1.2RFID的分类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目前应用于图书馆的一般有高频和超高频。

高频RFID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一般以无源为主,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变革,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由于天线较长,标签面较大,容易被人发现,但防干扰能力强,读错率少,读写速度相对较慢。

超高频标签的工作频率在860~960MHz之间,可分为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两类。工作时射频标签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场区内,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阅读器天线辐射场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无源标签唤醒。相应的射频识别系统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米,典型情况为4~6米,最大可达10米以上。超高频采用电磁发射原理,因此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优点是标签面积较小,夹在书中的隐蔽性较强,不容易被读者察觉,但由于亲水性强,防盗效果会有所影响。

1.3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

2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组成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平台,十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SIP2协议接口模块实现与图书馆其它管理软件的无缝链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2.1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

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由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图书盘点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实现对图书标签、借书卡标签的关联与注销,架标、层标的注册与注销功能。图书电子标签通过关联,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完成流通前的处理操作;借书卡标签通过关联,与读者信息进行绑定,完成读者注册工作;架标、层标的注册为图书管理单位设置,完成图书典藏管理的准备。同时提供图书查询、读者查询、RFID标签打印、日志查询功能。

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包括流通工作站、标签转换和图书检索工作站,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图书借还、续借、检索等提供方便。

图书盘点子系统:包括推车式移动盘点和便携式盘点。实现对图书的顺架、盘点、上架、倒架、剔旧功能,同时提供对图书、书架的查询与定位。

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对借阅图书进行合法性检测,当发现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

监控中心子系统:实现对RFID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记录报警日志并控制RFID设备的运行;同时通过连接现场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情况。

2.2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

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室内自助借还子系统: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与续借功能;室外自助还书子系统:实现图书全天候自助还书与续借功能;自助办证子系统;Web子系统:实现图书网上查询功能,同时图形化显示、定位图书所在位置;SIP2接口子系统:实现与我馆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结构

3RFID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

RFID应用于新型图书馆后,构建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管理与服务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服务现状。将在新的馆舍布局、新的馆藏文献资源管理与读者服务理念将迎来图书馆现代化、人文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形象。

采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将在图书流通领域实现以馆员为主的服务模式向读者自助服务模式的转型,将会给纸质图书流通业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跨越,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均可实现,实现图书流通领域的自动化。同时对我们办馆的理念、管理的方式、组织的结构、业务工作的开展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1加快了流典工作的速度。利用RFID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查询书目信息和借阅信息,更可以追寻特定馆藏资料在图书馆中的准确位置变革,使读者能很快的找到所需图书。同时排架、上架简单易操作,RFID图书管理系统采用的是架位码排架法,相对于分类排架法简单、易懂,不需要很深的图书分类方面的业务知识,很容易掌握。

3.3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了服务水平。将大量重复、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交由专门设备来完成,减轻了图书借出人员的工作量;一些繁杂的图书顺架、上架、查找工作在设备的帮助下高效率地完成,使流通工作自助化、自动化、简约化,高效化,减少了许多工作环节和人事、业务管理工作,可使我们有精力或把主要精力转向去开展网络信息服务、高附加值信息服务等业务工作上去,有助于完成我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提高我们服务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3.5提供强大的日志和统计功能。应用RFID技术,将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RFID系统无缝对接,各工作站的信息将被自动记录到工作日志上,报告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功能统计报告对未来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6图书流通的自助借还,配以管理方式的“一门制”、馆舍空间的“通体式”、“大开间”组成的开放式的服务态势变革,可以极大地体现我馆“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同时,馆舍空间呈现出的宽敞明亮、温馨舒畅、自由自主的氛围,必定会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图书流通率将会有较大提高。

4RFID应用实践中的问题

4.1RFID安全门禁系统

目前,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很多图书馆没有做到所有图书使用RFID,基于“条形码+磁条”和RFID系统并存的现实,建议使用磁条和RRID双检测的混合型安全门禁。而且门禁卡会有传统条码卡和校园一卡通,门禁系统建议兼容两种读卡器,使得传统条码卡转换为校园一卡通后能够顺利识别。

4.2传统磁条转换成RFID电子标签

在不同图书馆应用RFID系统时,会遇到永磁和充消磁两种传统磁条,这时就需要采取不同技术RFID电子标签。对于充消磁的图书馆需将转换RFID标签后的图书进行消磁处理后再上架流通;而使用永久磁条的必须要将其找到取出后再加入RFID电子标签,或者使用不受永磁条干扰的电子标签。否则,传统磁条和RFID会互相产生干扰,影响图书的上架流通。

4.2书架、图书产生的干扰

金属书架、刊架对RFID电磁波信号会产生屏蔽和反射效果,建议新馆建设可以考虑材质。安装在锡箔纸的图书封面中的RFID标签经常读取困难,可以将其封面取掉,重新装订后再安装RFID标签。同时,很薄的图书在盘点时也经常会影响识别率,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4.3经费压力和系统转换工作量问题

引入RFID系统,由于电子标签的成本以及配套硬件投入,图书馆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巨大经费压力和需要承受的系统转换的工作量。很多馆通常不会一次性把馆藏全部由“条形码+磁条”形式转换为RFID,一般会优先选择部分书库(如样本库)或将特色馆藏文献进行转换,循序渐进地推动。然而,如果新馆落成,笔者认为可以趁搬馆的契机进行馆藏图书的整体转换。

4.4保留人工服务

有些读者并不愿意使用现代技术,相比自助服务,更加信赖人工处理。同时,自助借还机可能会发生网络或系统故障,图书的电子标签损坏、关联错误,图书存在超期罚款等情况,也必须要由工作人员手工处理。

4.5图书安全性

由于RFID高频磁片体积稍大,隐蔽性差,相对而言超高频磁条隐蔽性稍好,但是也难免被有些读者撕掉变革,从而很难保证图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自助借还系统,没有工作人员监督,图书污损率较为严重。这些,都要靠我们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读者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图书流通环境。

4.6RFIU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对原有工作岗位的变革

RFIU系统的引进,新馆大开间的阅览方式,不可避免会造成图书馆传统的一线流通岗位大幅度减少,流通服务台工作的图书馆员人数减少,而进入图书区上架整架的工作人员会相应增加,因此转岗分流成为必然,这就给图书馆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5结语

[1]刘景良,关艳萍.基于RFID的物流模式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物流技术[J],2010,(05)

[2]王永东.RFID高频与超高频在图书馆的应用比较.图书馆论坛[J],2010,(04)

[3]孙长虹.RFID带来图书馆的变革.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2010,(03)

[4]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图书馆论坛[J],2007,(06)

二、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中的主要信息技术

三、配送环节的网络结构

四、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设计

五、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应用

六、结论

关键词: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前景

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概念

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简称ETC)系统即车辆不停车地通过收费站点而实现收取过路费的收费系统。ETC系统利用专用短程微波通讯技术(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简称DSRC),通过收费车道或路侧单元(RUS)与车载单元(OBU)的信息交换,自动识别车辆,采用电子支付方式,自动完成车辆通行费扣除的全自动收费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车辆在通过收费道口时无须停车和减速,可以允许车辆以较高速度通行,从而提高车道通行能力,减少拥堵。

2.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构成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前台系统,它的功能是利用自动车辆识别技术完成车辆信息的采集,将采集的车辆、车道等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到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数据的承载可以采用GPRS、短消息或CDMA承载;另一部分是后台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传送的业务数据在应用服务器完成用户在高速公路上的业务费用的计算、对用户账号进行扣费操作等。

三、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应用前景

到“十一五”末,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6.5万公里。当前,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覆盖全国范围的高等级公路网络逐步形成。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将彻底改变目前收费过程中的弊端,有效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电子收费系统代表当今最先进的收费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现行的大多数公路收费系统相比,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实施ETC系统可以提高车道通行能力

ETC系统可有效地提高收费车道的车辆通过能力,提高公路利用率。

2.ETC系统可使交通更加安全

收费站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安全,在收费广场常出现追尾、侧撞或撞物等交通事故。ETC系统避免了车辆排队等候现象,简化了通过流程,从而减少事故隐患。

3.ETC系统可以节省投资运营成本

ETC系统可减少收费工作中的现金管理漏洞,杜绝收费人员错收、漏收、收取假币以及营私舞弊现象;同时,还可减少人力投入,节省人员工资和管理成本,减少新建设施成本,节约土地资源。

4.ETC系统更加环保节能

四、结语

国际上,美国、欧洲、日本、意大利、法国及新加坡等国家很早就针对ETC系统的研发技术、工程实施、标准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欧洲和日本提出的标准较为成熟,获得了较广泛的厂商支持。在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ETC系统以其高效、优质的形象,方便、快捷的特点,可有效缓解城市和公路收费站拥堵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交通运输部先后颁布的《智能运输系统――电子收费》(GB/T20851)系列标准和《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快和促进ETC系统的跨越式发展。目前ETC系统已经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江西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下一步全国快速推广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张毅.组合式收费系统车道子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05).

2.赵红英;郑国强;鲍建军.不停车收费系统概述[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9).

3.付铮.基于RFID技术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0,(05).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物联网;现代物流;应用

TheApplicationofInternetofThingsbasedonRFIDTechnologyinModernLogistics

WeiJuhong

(ShanxiEnvironmentalInformationCenter,Taiyuan030024)

Abstract:Inrecentyears,InternetofThings(IOT)becamearesearchhotspotofcomputerinformationtechnologyfield.InternetofThingsbasedonRFIDhasbeenplayed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modernlogistics.Inthispaper,overviewedthedevelopmentofIOTandintroducedthekeyapplicationtechnology,suchas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TheapplicationsofRFIDtechnologyinvariousaspectsofmodernlogisticsindustryweredescribed.Finally,pointedoutthemainpointsneedtofocusonandtheproblemsneedtosolve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InternetofThingslogistics.

Keywords: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echnology,Computer,InternetofThings,ModernLogistics,Application

1.引言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物联网技术被首次提出时,物流行业被寄予厚望,以沃尔玛为首的西方大型零售商实施“RFID”战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谋求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5-6]。全新的物联网应用在现代物流中,必然对物流业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配送系统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影响[7-14]。

2.物联网概述

2.1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Ma

-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自动识别中心(Auto-IDLabs)的研究人员在1999年提出后,物联网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和统一的定义。国际电信联盟、欧盟执委会、中国政府等不同组织、机构都对物联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2,4,15]。总的来看,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以一定的通信标准、协议为基础,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到人(H2H)、人到物(H2T)和物到物(T2T)的互连,其核心就是实现物体间的互联,实现物体间信息交换和通信。

2.2物联网发展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的研究人员于1999年首先提出了物联网(Inter

2009年,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n

-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

-ration,IBM)和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TechnologyandInnova-

tionFoundation,ITIF)共同向撰写的《复兴的数字之路:增加工作、提高生产率和复兴美国的刺激计划》报告指出[17,19],通过增加对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在短期内就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此报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进一步刺激了各国发展物联网的热情。同年,在视察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理念[20],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4]中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明确纳入重点振兴产业,以期加速中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建设。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物联网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物联网的四个关键性应用技术[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下面就对排在第一位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做一些简要介绍:

RFID通常是由3部分组成[24]:(1)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2)阅读器(Reader):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3)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4.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全球物联网研究及建设如火如荼,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加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都有了新的突破与进展。物联网技术的雏形就是在物流领域的直接应用,对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的应用,为这个被称作“第三方利润源”行业的发展,国内的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对物联网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下文将对我国科学家在物联网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的做一简单介绍。

王刚等[27],分析了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典型应用模式,从物流信息系统、方位产品物流业模式、第三方综合物流业务模式、快运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还详尽分析了一种面向物流仓储管理的RFID系统的组成、流程和功能。

王烨[28],针对时下物流行业运作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条件下物联网的优势,以及在保障安全方面的应用。论文指出物联网技术进步对推动物流行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谢勇等[29],将RFID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利用RFID电子标签作为产品识别的手段,利用物联网来获取入库产品的详细信息并自动生成入库单,针对物流业传统入库管理中存在的两大瓶颈问题——产品识别和产品信息获取,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利用RFID技术实现了一个自动化入库管理系统,提高了产品入库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并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系统的优点。

梁家海、王登清、黄志雨等[7-9],分别从RFID技术在物流业仓储管理中的各流程、各环节中应用;针对现有仓储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构建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高效率实现仓储物流的出入库管理及库内作业等业务管理;并对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严天宝、廖燕、耿雪霏、赵爱平等[5,10-12],从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优化和改善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中的应用,包括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研究RFID技术对于优化和改善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中所起的作用。

陈丰照,阎芳等[13-14],针对现代物流配送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的系统框架,能有效的提升物流系统效率,并研究了我国物联网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5.结论

[1]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2010,37(1):37-39.

[2]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InternetReports2005:TheInternetofThings[R].2005.

[3]孙其博,刘杰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4].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5]严天宝,叶平等.提高供应链透明度的RFID技术——以沃尔玛RFID战略为例[J].物流科技,2008,8:125-127.

[6]武晓钊.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1,6:36-39.

[7]梁家海,陈海.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7-2):247-249.

[8]王登清.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物流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7,12:30-32.

[9]黄志雨,嵇启春等.物联网中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32(3):12-15.

[10]廖燕,鲁耀斌等.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8,3:115-118.

[11]耿雪霏.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5,7:79-81.

[12]赵爱平,李红陛等.应用RFID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97-98.

[13]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

28(8):19-21.

[14]阎芳,刘军等.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1,4:30-31.

[15]CommissionoftheEuropeancommunities,C

OM(2009)278final.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Brussels.ec.europa.eu/in

-formation_society/policy/rfid/documents/commiot2009.pdf.

[16]Auto-IdLabs./.

[17]朱洪波,杨龙祥等.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1-9.

[19]朱晓荣,孙君等.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0]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7.

[21]梁昌勇,陆鑫等.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RFID信息服务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9):

3375-3380.

[22]AKYILDIZLF,etal.Wirelesssensornetworks:Asurvey[J].ComputerNetworks,2002,38:93-422.

[23]陈积明,林瑞仲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处理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9):1107-1111.

[24]STANKOVICJA.Real-Timecommunicationandcoordinationinembeddedsensornetworks[J].ProceedingsoftheIEEE,2003,91(7):1002-022.

[25]刘志峰,张宏海等.基于RFID技术的EPC全球网络的构建[J].计算机应用,2005,25(12):14-19.

[26]孔宁,李晓东等.物联网资源寻址模型[J].软件学报,2010,21(7):1657-1666.

[27]王刚,魏凤等.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J].管理现代化,2006,4:13-16.

[28]王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J].科技创业,2010,3:50-52.

[29]谢勇,王红卫.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4):90-93.

[30]牟龙芳.物联网技术前景展望[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4:11-12.

[31]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1,38(11):2590-

THE END
1.国内外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1、国内外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在促进各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而21世纪的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信息技术为教育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5240223.html
2.基于Vue和SpringBoot的电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本系统具有用户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角色列表、权限列表)、商品管理(商品列表、分类参数和商品分类)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和数据统计模块。 (1)用户管理:主要是对系统中管理员信息在列表展示、对管理员信息的查询、添加管理员的信息并且对添加的信息进行校验、修改和删除信息、同时可对管理员的状态进行更改以及对管理员...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77720
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现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现状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学生信息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帮助学校或教育机构有效地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以下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的现状介绍: 国内现状: 在国内,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采用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信息管理...https://wenku.csdn.net/answer/1w5a5o3ku8
2.问卷调研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评估中的应用教学高校学位毕业生问卷调研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进一步体现出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驱动要素。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以“提高质量”为主线的背景下,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为迫切的需要,其中,教育评估是研究...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7CCQ6V05218435.html
3.计算机毕业设计范例15篇论文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选题来源: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多,有必要开发相关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对学生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存储与管理,具备传统学生信息管理所无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存储信息量巨大,占用空间少,查询方便、快捷,保密性好,...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40616130224_3879194.html
4.基于Vue和SpringBoot的论文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数据显示,从90年代开始,已经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里,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已完成了对校园进行的数字化的改造,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汇报、批示,都可以在校园的内网是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管理、教师评价、选课、入学等系统也纷纷出现,学生们可以利用因特网,来满足他们的各...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06957
5.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通用11篇)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结合课标、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体会,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髙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进行研宄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反思性学习理论、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成为数学课题学习的重要理论...https://biyelunwen.yjbys.com/kaitibaogao/13885.html
6.论文开题报告15篇如何把古代朴素的科学技术以及独特的科学思想融入到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内容的选择、比例如何、教师该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这都是今后研究中应该思考的。 论文开题报告6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s://mip.jy135.com/kaitibaogao/1187788.html
7.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https://mip.wenshubang.com/baogao/240849.html
8.人力资源论文范文只能参考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先前的案例,没有形成整体有效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以保障。由此可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时仍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信息的不对称 企业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双方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及战略目标等不同,必然会存在...https://www.oh100.com/zhichang/5003171.html
9.金融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ESG相关实践的调查研究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可持续信息披露、上市公司ESG实践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调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统计调查法:从全部金融企业中,选取A股上市金融企业为样本,对上市金融企业公开披露的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第三方评级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总结金融企业ESG相关实践情况。 https://ofdi.sww.sh.gov.cn/zcjd/1979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