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信息化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信息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三、结语

简单来说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那么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如何理解呢?首先,是对企业信息的掌控。就是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和重组,利用互联网平台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和有效利用,让企业资金和物资能够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下运作,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人员考勤准确度,实施监控产品制造等等,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开发水平,经营水平。最后,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就是说能够利用网络技术,电子设备现代通信技术在网络上实行商务活动,拓宽企业的经营渠道,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现代企业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优化经营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拓宽了企业的营销渠道,大大优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

2现代企业在利用计算机信息化进行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处理水平落后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设备较为落后,且现代的各种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更新速度极快,没有适配的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就难以对信息进行准确加工与处理。这就为计算机信息化的运用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且一些企业开设子公司后没有在子公司上设立信息专线,这就使得总部与分厂的信息断链,不能全面有效的掌控整个企业的运用状况。

2.2信息化水平不符合公司发展情况

个别企业的管理者对计算机信息化认识有偏差,认为企业要引进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只需要为每个部门的每一个人配备一台计算机即可。但是,将计算机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中远远不止配备计算机这么简单,他要求的是每个企业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将其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方面面,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一些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化盲目追逐,更有甚者,将计算机信息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花了大力气大价钱购买设备,但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又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且缺乏专业的指导,这就使得计算机信息化不能真正发挥实效。

2.3计算机信息化的信息不透明

企业经营中,各部门常常有不同的利益构成,且为了保持各部门的利益,他们常常不愿进行信息公开,这就对计算机信息化的数据录入有很大的阻碍。其次,各部门分管不同的范围,平时联系较少,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将整个企业内部融汇成一个整体,让资金流入,资金支出都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但是针对企业的现状,这样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很大程度上,这也阻碍了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的推广和发展。

2.4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专员

企业在引进计算机信息化设备后,企业内部没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对整个信息化管理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当计算机信息化在运行时也没有统一进行部署,这使得企业在决策时,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且在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后,也没有专员进行修理。只有在企业组建一批综合能力强,素质较高的信息管理人员,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真正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

3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3.1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最为根本的便是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有多种方面构成,技术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等。只有将企业的多个层面系统置于同一管理平台,就各个部门的数据资金情况在同一平台进行展现,这样的信息系统才是完善的,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3.2提升企业人员素质

企业在引进计算机信息化设备之后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对其进行操作,就会计电算化这一项来看,企业的会计人员就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看懂计算机的专业经济术语,能够根据计算机的运算模型进行熟练的计算机运算。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企业人员培训,重视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让企业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程序员等等,为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3.3尽快建立企业自身的信息数据库

4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知识管理

1、前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广泛影响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引起了企业竞争行为和态势的革命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知识普及化的今天,知识管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力的关键。面对着无限的发展机遇,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的利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科学管理之树常青。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知识化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之利于不败之林,首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这是由于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最真实的写照。它便于企业各方面的利用,为企业的各类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是企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再现历史面貌的重要依据。论文格式,知识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员工通过档案展开对企业经营文化、历史的追忆和回顾,在追古意今的思绪中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的改革政策,为员工及企业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企业档案是企业丰富知识资源的象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因此实现企业管理的知识化首要任务即是对企业档案的全面管理。

2、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趋势信息化的社会决定了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这种应用同样体现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它们多样化、复杂化、细致化、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决定了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和全面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在众多档案中快速查询到需要的内容,对档案进行年代的编排与录入,档案的全面分类管理、档案的借还、归档、档案的查询及共享管理均需要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论文格式,知识管理。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也给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有利于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流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因此,便捷、高效、有序、统一的自动化、共享化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4、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的要求知识管理是目标,档案管理是手段,因此,知识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业务流程、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系管理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决定着企业档案管理的转变方式。论文格式,知识管理。即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向注重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智能化、科技化、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服务,实现企业档案知识的资源共享。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将工作重心向信息、知识的综合管理转变,而非对文档、案件的具体管理,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机械到自动化的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全面数字化,高质量的提供信息资源提供了必要保证。

6、结语为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加快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进程,促进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结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源配置,使之向高科技、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档案资源、知识信息的全面共享,使企业经久不衰,常胜、常青。

[参考文献]

[1]张涛.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5):12-13.

[2]刘水.数字档案答理中的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9(4):23-24.

[3]冯惠玲.拓展职能—“夹缝时代”档案职业的生存之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90.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茹.西安物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2]李明,程波,易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IT战略探析[J].中国市场.2009(02)

[3]马晓斌,叶华平.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J].物流科技.2007(12)

[4]楼前飞.信息化——物流发展之路[J].怀化学院学报.2007(05)

[5]刘立辉.如何构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J].物流技术.2006(09)

[6]刘立辉.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想[J].物流技术.2006(08)

[7]陈会生.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8]王珊红.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3]杨建.基于供应链的港口与物流园区信息整合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9]杨欣.猪肉供应链安全跟踪追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

[1]毛宁莉.运输作业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如姣.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李洪奎.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阚祖平.物流案例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李炳金.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探析[J].中国商贸:2011(35):103~107.

[2]李文,肖虹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Z].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中国黑龙江哈尔滨,2011.

[3]刘秀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179~181.

[5]杨晓荣.试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4):216~217.

[6]汪永兰,贾思媛.物流库存持有成本的会计核算策略讨论[J].商业会计:2011(33):51~53.

[7]甘泉.作业成本发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10.

[8]姚常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9.

[9]王新云.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J].物流经济:2009,31(4):37~38.

[论文摘要]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l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2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2.2知识管理

2.3协同设计

[关键词]管理创新;滨海高新区;调研;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303[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本文认为管理创新存在于从产品市场调研到设计最后到售后服务全过程,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为目的的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创新性的变革。管理创新的过程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了探寻管理创新的关键要素,我们在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决策管理、工艺设计、运营管理、营销服务六个过程对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一方面了解高新区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探寻企业真正需求所在。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更深层次地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的需求,为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开发相应的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提供参考。

2滨海高新区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

滨海高新区的企业既有大型国际企业也有国内外中小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或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完全规范和适合自身特点的快速发展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等,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是管理者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我们课题开展方式依次为:首先,实地调研高新区企业管理创新现状,主要采取与企业高层管理者交流座谈的方式并辅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实地考察;其次,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管理成功经验、亮点,掌握企业管理需求;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工具;最后结合具体企业的需求,打造高新区管理创新示范性企业。

课题组在2011年4月份对企业管理创新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宏观方面对接受调查企业的管理创新现状、待解决的问题等,分别从图1中的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财务管理、营销、人力资源及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设问调查。通过问卷各分项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1)在生产运营管理上:有53.3%的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对生产过程增效作用一般,而仅有12.5%的企业认为良好的生产管理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起到很好促进效用。其中只有一家企业引入精益生产,其余仅停留在知道精益生产的方法和技术层面上,高达2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不知道精益生产。

(2)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绝大多数企业在战略管理中较重视技术创新,并注重技术与市场创新的整合。

(3)在战略管理上,部分被调查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得不是很明确,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战略,但最终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

(4)在组织管理创新上,66.7%的被调查企业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会主动采取组织结构调整,这些特点正面反映出区内企业正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的组织结构。但37.5%的企业表示公司治理和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公司发展。

(5)在财务管理上,约75%的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全面财务预算;79.17%的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全过程财务控制,并有一定成效;66.7%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较合理。

(6)在营销管理上,58%以上的企业认为自身营销管理水平能够适应企业发展。

(7)在人力资源管理上,41.67%的企业感到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有20.83%的企业认为急需进行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8)在企业信息化上,只有20%的企业已经应用MRPⅡ/ERP进行资源管理。

3滨海高新区重点企业调研与提升策略分析

经过调研我们总结出11家企业对于管理创新的一系列的需求,如表1所示。

4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策略研究

4.1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精益研发技术

精益研发是一种以精益为目标、以质量总线为统筹、以虚拟样机为载体的研发方法,集成了技术创新、协同仿真以及立体质量设计三大核心技术,在不显著增加产品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从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连续、均衡、柔性的精益研发流程。

4.2在高新技术企业倡导精益设计技术

将精益思想应用到工厂设计阶段,融合价值工程、人因工程、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强调在工厂布局、物流系统、工艺流程、信息系统等环节的设计阶段导入精益理念,实现从源头上消除企业的浪费,避免仅从某一局部去改善已经出现问题的生产环节。精益设计的思想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质量保证从设计开始。

4.3精益生产技术

精益生产方式是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的核心,即关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作用。精益生产的体系建设应该与营销体系建设和供应体系的建设相一致,进行计划与信息的实时交流。

4.4企业信息化技术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结论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于综合统筹、指导协调的地位。滨海高新区成立以来区内企业发展总体上健康良好,但与国外企业管理的实力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本文在对区内11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不足和进行需求分析,从而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本文从企业信息化技术、精益生产技术、精益设计技术、精益研发技术四个方面阐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我们愿意结合滨海新区企业的实际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管理创新的发展路径,为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苏敬勤,崔淼,张竟浩.企业家视角下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基于探索性多案例识别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07):1112-1113.

[3]Birkinsha.WJ,Mol.M.HowManagementInnovationHappens[J].SloanManagementReview,2006,47(4):81-88.

[4]Hamel.G..TheWhy,WhatandHowofManagementInnov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6,84(2):72-84.

[5]王晋源.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师2003(7):145.

[6]李子和王兆丁.当代科技创新呼唤高校科技管理创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59.

[7]王锐兰.管理创新的经济学思考[J].2003(4):25-26.

[8]张双喜.论管理创新的基础和能力[J].特区经济,2007(1):270.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便于更好的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2.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2.1改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角色,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

2.2为企业的人事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2.3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2.4改革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仅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是达到企业的管理观念的改革,是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引入。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应用,使企业在消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在系统中更好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业务流程,不仅可以优化人力资源工作,而且可以变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支持者,为决策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5实现了企业标准化的管理,规范了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稳健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在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以及高附加值活动,所以企业必须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程序进行合理化设计,以及建立规范合理的流程等问题。

3.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已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很多益处。

但总体而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滞后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薄弱

企业要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中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畅通的网络、基础的夯实、流程的规范。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不具备以上的全部条件。首先在网络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一般都不具备一个完整的与外界相连的内部局域网,仅仅只有几台电脑连接上了因特网。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模式为自主研发和向软件供应商购买,而这两种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各有利弊。

3.2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缺乏管理者的支持

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状态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如果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

3.3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过程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有效的维护

部分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实施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缺乏对企业业务流程、信息需求和使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信息也缺少全面的认识,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处于混乱的状态,使得整个实施过程缺乏坚实的基础,严重影响了实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措施

4.1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畅通的网络、夯实的基础、规范的流程等三个条件论文格式。因此,企业首先应全面考察本企业是否具备完整的与外界连接的内部网和系统运行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客服模式向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转变以满足网络畅通的要求;其次企业应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以便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夯实的要求;再次企业应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严格按照“缺岗-招聘-录用”的正常流程,减少员工的非正常进入人力资源管理,以突显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企业应该依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避免对管理软件的依赖。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仍要被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适应信息化,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4.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者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不断调整原有的管理思想,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态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成功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向管理者提供一系列正确有说服力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经营指标以及人力资源状态指标,使管理者认识到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及设备配备并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过程,就能较好地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工程。

4.3确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推进策略

关键词:财会信息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一、财会信息管理化的意义

1.财会信息管理化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实施财会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化资源实施财会管理,以实现企业财务的最大化。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避免了手工做账,将财务信息数据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随时修改、快捷地核算,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可靠性。

2.财会信息管理化的定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建立信息系统,集成财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综合性管理,不仅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资本市场规范诚信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在一些企业中,由于财会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使企业资金的运用和财会能力都受到了影响。虽然企业制定了财会规章制度,但是,财会人员仅仅是照章办事,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会计管理工作。财会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加之监督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财务失真现象。为了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就要强化财会工作的真实可靠性,以使资本市场更为规范化、诚信化,避免了由于虚假信息的出现而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造成影响。

2.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企业的财务工作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首先要对于财会工作进行整体性规划,将财会信息化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范畴中,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要求信息必须畅通,这就需要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使财会信息能够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效地衔接起来,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全球性竞争的根本。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会计管理平台,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和部门建立起连接,并在财务管理平台上实施统一会计核算。为了使企业在全球经营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还可以通过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将分支结构所在国家的财会标准报表以及有关的财务法规落实到位,以提高全球性竞争能力。

三、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化存在的不足

1.信息化标准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企业虽然实现了财务信息管理化,但是,由于在财会流程中,财会部门的各项工作并没有与其他的业务部门建立起关联,而是独立存在,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自成一体。从企业管理部门的角度而言,由于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因而并不愿意将本部门的信息提供给财会部门,因而导致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实时沟通。

2.财务管理软件有待更新。现在多数企业都在使用财务软件,但是并没有将财会信息传递到信息平台上实现共享,而仅仅是将财务管理软件用于做账和核算。

3.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管理工程。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求对企业财务实施计算机管理。

四、强化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1.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实施科学化管理,就要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的监控力度。那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要以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基础,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集中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撑下,执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以做到系统化集成系统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

2.强化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和更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将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来,以实现财会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要建立起企业与软件公司的密切沟通,不断地对财会软件技术改进、更新,以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开发符合企业管理实际的软件,以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效率。

3.定期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当中,人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那么,强化人才培养,加大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核心的内容。这就需要定期地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工作,让财会人员理解企业财会信息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并具体实施财会信息化建设规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却由于没有被一些企业所重视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实施财会信息化管理,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还确保了资金的高效运作,以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1]王利炜.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会计之友,2013(15).

论文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论文摘要:随着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迫切地需要根据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要求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通信设备供应管理趋于优化。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21写作秘书网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管理技术,供电企业,物资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在我国各行业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产生了不小的效益。其中有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这里,我们将深入分析供电企业发展对物资管理的需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对物资管理变革的需求

(一)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物资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率的保障。近年来,我国供电企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如国有供电企业主辅分离,精干了供电主业;整体上市,启动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等,为提高供电业的整体效益搭建了良好的框架。以上一切变革,都需要铁路供电企业提升施工技术和能力做保障。因此,供电业的改革和发展,物资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物资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手段与机制,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供电行业的成本压力需要通过降低物资成本得到释放。2008年,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的有色金属、石油价格出现上扬,国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供电行业而言,钢材、电缆、项目设备等供电材料在成本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决定了物资费用下降对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努力降低资源耗费,释放行业成本压力,是物资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管理跨度的加大和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需要物资管理部门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供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对物资管理而言,一方面,管理地域加大,给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从管理学来说,在管理人员一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次的减少,必然导致管理跨度的加大。

二、现代管理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链管理理论对于物资管理同样重要。我们传统的物资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在质量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力求使物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这只是站在物资供应的角度所要求的目标。比如,在日常采购中,我们物资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照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经过招标等手段,采购回达标的物资,入库检验后,由生产单位领用出库,就算完成了一个管理循环。我们不需要过多考虑采购计划的制订和物资使用的效果与效率。如果把物资管理作为行业整个价值链管理中的一个链条来考虑,物资管理追求的目标就需要与企业整体发展的目标一致,要求物资管理具备适应性、多极化、协作性等特征。如果按照传统的物资供应理念,物资部门已经尽力保证了物资采购、运输、储存费用的最低,应该已经完成了管理使命。企业管理层发出指令,物资部门将会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到能否采购低能耗、低污染的替代原料或者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造等一系列优化方案的决策中,最终取得最优方案。物资管理部门由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决策,在价值链中提供了增值服务,使得企业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模块化管理相结合,提升物资管理系统的效率与应急能力。现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沟通的手段与技术也不断升级。难怪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对于铁路企业物资管理来说,网络技术与远程控制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地域加大的问题,而且对压缩库存,提高存货周转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三、结论

因此,要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要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未来供电行业的发展规模是可以预见的,但外部经营环境是不可以预见的。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我国电力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含了发展的机遇,也隐藏着风险。但无论是机遇或者风险,都需要我们去应对。因此,未来的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同样需要引进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去把握和应对。归结到我们的物资管理上,首先要实施管理过程的流程再造,把管理过程中非增值活动减到最小。其次是对经过再造的最优业务流程实施模块化管理。形成模块后,同样的模块可以运用于类似的管理过程中。不同的模块在复杂过程中的再组合,实现了管理活动的简洁化和成本耗费的最低。以上是笔者对现代管理技术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应用的初浅理解。其实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协调,减少耗费,创造价值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物资工作者去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诺曼,拉斐尔·拉米雷斯.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企业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分册.经济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企业管理;物联网;信息化

一、企业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企业资产和财务的管理,据了解很多企业监控信息还停留在监控为主模式,出现监控信息需人工观察、不能实现信息化等缺点,企业正常生产过程缺乏产品溯源、自动检验等缺点。随着经济发展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建设的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建设的信息化;企业生产建设的信息化等问题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为企业信息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物联网技术概述

三、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2.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应包含有视屏监控、安防监控、环保监控等方面。对于每个方面市场上都可购买到对应的软硬件设备,经过进一步开发可实现视屏监控、安防监控、环保监控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视屏监控应在企业内重要场所安装探头,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有线网络传送到监控电脑网页中,且该网页可远程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登陆随时观看监控画面,实现监控信息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四、总结

[1]毕克新,等.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0).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会计领域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了30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及应用使企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优化了会计业务流程,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是较多的。因此合理科学地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仲文.“会计是一个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印,20020/4.

THE END
1.成都医学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略论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成都医学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略论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作用】一、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继续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加强继续教育的发展能力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83903.html
2.网络中心在把握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内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特点,努力使得数字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修订后的规范名称改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应用。《规范》共分为11个部分: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社会信息化的内涵包括()等方面。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我国现有的信息化网络中,不包括___。 A. 有线电视网 B. 移动通信网 C. 电信网 D. 计算机网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服务的内涵包括它的( )。 A. 主要手段 B. 主要任务 C. 主要过程 D. 基本目的 E. 主要对象 查看完整题目与...https://www.shuashuati.com/ti/74e72f9584a745a7b0110d93d7144295.html?fm=bdee18114df37793f45703ec5860b5ae04
2.信息化和信息系统(1)(2)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的。 (4)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5)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结束的范围之内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8718518/article/details/129169508
3.2023年《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培训多选题(精选5篇)正确答案: B 14.信息分析的本质()。√ A 扩大生产规模 B 增加人民收入 C 为领导提供决策 D 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 正确答案: D 15.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A 信息市场 B 金融市场 C 劳动力市场 D 房地产市场 正确答案: A 16.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r8upjxq.html
4.《2023中国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白皮书》发布数字政府是数字经济的必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白皮书首先阐述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归纳其内涵变化,及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之下,数字政府需要重构以支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民福祉的提升。当前,政府信息化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和超级应用等数字化技术开始深刻影响政府治理...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54608
5.迎评促建>评估知识45.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6.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内涵是什么? 47.实习基地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48.生均图书量是仅指纸质图书,还是包括电子图书? 49.校园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50.如何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 51.校舍状况包含哪些方面? 52.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主要考察哪些内容? 53.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什么? 54...https://www.hljut.edu.cn/a/ypcj/pingguzhishi
6.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首席信息官(CIO)——核心内涵能力模型与...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催生着教育系统进行快速的自我革新与升级,教育部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与战略,提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施行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使得CIO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CIO受到了教育领域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广泛关注,但其核心内涵与能力结构等的研究仍不明确。为此,基于教育信息化2.0时代...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16206886&efid=uyy7KTt_VoImxJXB0ZeAEQ
7.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将开启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称为2.0时代[3];二是基于目标维度的内涵概念,教育信息化2.0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通过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终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4];三是基于教育变革维度的实践概念,包括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http://tx.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048892
8....定义医院信息平台的目的边界与内涵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近年来,西方出现了HIT(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概念,同一个H的缩写,代表的词汇已经从Hospital变成了Health,“医院”变成了“医疗卫生”,这不是玩弄文字游戏,而是随医疗卫生信息化几十年的发展与时俱进,有着深刻内涵的变化。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正在突破医院院墙的束缚,信息化不仅仅是支持,甚至已经成为世界...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0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