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那么农业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证挣钱?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种测算也只能是起一点参考作用,根本不适用,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2、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有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一头猪就绑架了CPI,现实情况也差不多。由于中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且近年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对整个物价指数的影响确实不小。
3、人工是个大成本
农民能做的事,企业不一定能做,因为农民不向自己讨要工资,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好多产业的利润率在去除人工费以前,看上去很美。典型的就是肉牛产业,市场牛肉价格那么高还十分紧俏,想起来肯定利润不错,但却少有企业问津,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挣钱。因为养牛周期太长,一般得两年以上,企业养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区的农民可以养,场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来解决,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终利润还不错。
如果企业养,则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过去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
现在不断上涨的苹果价格也与人工费有关,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环节,人工费一天就上百元;还有平常的施肥、喷药,哪一样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区,开着私家车送农工上果园绝非什么稀奇事,没有这样的条件,连农工都招不来。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4、要看烂了多少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上面说的还是正常损耗,一般就在30%左右。现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初期的生鲜电商都倒掉了?因为他们天真地与菜市场较上了劲,以为淘宝模式能照搬到农产品上来,其不知菜市场这种批发零售模式恰恰是农产品销售环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5、能挣得起,赔不起
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风险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6、你和利息在PK
农业的融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像联想那样钱多,也就会安下心来,做好十年不挣钱的准备,放长线吊大鱼,但大多数投资农业的经营主体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在资金的问题上苦苦挣扎。在农地无法抵押、担保困难等情况下,关键农时季节也就只有靠民间融资了,光高昂的利息成本就能吞噬掉大量的利润,一旦市场行情没有达到预期,便只有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现代版故事。而投资周期又那么长,于是倒在黎明前便成为农业投资一个重要的现象。
如何破解难题
1、从单一生产到综合经营
以往的农业主要是追求产量,以高产为主要目的。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产量已经比较高,人们的食品已经很充足。因而,人们已经不用担心忍饥挨饿,他们在吃饱肚子的时候,就想着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他们开始对食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是食品的安全性,坚决要求没有有害残留物质的食品。除了这个要求外,他们对食品的营养,味道,色彩和形状也比较在意。这是农业领域从追求产量向注重质量方面转变的市场动力。
2、从单一农场到合理布局
过去的农业,许多农户的运作是单一生产,也就是从种子公司买种子,或者直接从育苗公司买幼苗,自己没有研发部门,收获后,原始产品直接卖给中间商或者食品加工商。这种单一的农业方式,经济效益很低,一方面,自己没有引领市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销售的是初级产品,价格很低。鉴于这样的原因,未来的农场主都由单一生产向综合经营的方面发展。他们自己创建研发部门,自己育苗,生产,加工和包装。这样做,一方面自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出售的是高档商品。
3、从传统生产向多种生产
过去的一些农场主只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农场,未来的农场主一般将生产基地分布在经纬不同的地区,这样做的明显好处是:
(1)减少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风险;
(2)为消费者提供反季节性食品;
(3)减少运输成本。要是仅靠一个农场,这个农场不幸遭到突发自然灾害,比如说,反常的寒流袭击,导致大面积的损害,那么,这个农场主必然受到很大的打击。
4、从分散生产向大规模经营
过去因为主要追求产量,所以,生产模式比较粗放,施肥和打药是确保高产的主要手段。现在人们对食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一些农场主就向多种生产模式转变。为了适应一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他们就走有机农业的道路,尽量避免使用农药。还有,以前主要是以大田常规生产为主,现在是大田,大棚和温室精细生产多种模式协调生产。
5、从经验生产到高科技经营
由于农业的利润很低,一些小农户已经很难通过小规模生产来维持生计。在美国,一个农户要是拥有200亩土地或者以下的话,仅靠田间农作物的收入是完全不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的。所以,许多这样的小农户都自动放弃自己的土地,让大型农场主兼并。这样一来,一些农场主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大,为农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6、从人工操作到机械化和自动化
7、从追求产量向注重质量的转变
所以,要想做做好现代农业,你要懂政策、懂农业、懂合作、懂营销、懂管理、懂创新,最重要的还是,懂得坚持的意义。农业不是一本万利、一蹴而就的行业,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努力才能硕果累累的行业,是一个国家高度重视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