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国家电影局加大对重点影片的创作和宣发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出台帮扶电影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积极组织优质片源,丰富电影网络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当前居家观影需求。
这场疫情带来的“云上生活实验”中,互联网正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刻影响传统电影产业。除了观影习惯的改变,电影创作、发行、宣传、消费……这个行业内上中下游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看电影:足不出户看海量大片
疫情期间,许多网友表示想念一边看电影一边和好朋友交流的感觉。为此,视频平台也想出了“云观影”的创新模式,邀请电影大V映前做影片推荐,在映中以文字形式解读剧情,和观众互动,这样既不打扰用户正常的沉浸式观影,也满足了大家边看边聊的社交需求。例如爱奇艺推出了“古早录像厅”活动,优酷也携手尤伦斯共同呈现以女性为主题的云观影活动。随着5G投入商用,线上观影强化在场感及社交感,或许将成为未来趋势。
互联网给观众看电影带来便利,让观影人数几何级上升,使得电影这一第七艺术传播得更加广泛。对观众而言,他们与电影的互动不再局限于影院;对电影投资方、制作方来说,视频网站让他们多了一个发行渠道和增加电影收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云合数据,疫情影响下的2020春节期间,全网长视频的有效播放量均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形成强烈对比,电影的日均有效播放较2019年则提升了32%。全网会员内容日均有效播放较2019年度增长74%。
拍电影:互联网反哺电影产业升级
除了改变了观影环节之外,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还在逐渐向上游渗透,从早期的参投为主,到后来的主投主控、自主研发,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电影出品和制作,寻找电影与互联网的结合之路。
去年,“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出炉。在该计划中,爱奇艺将独家投资一系列电影,并给予制作公司线下制作费15%作为利润,同时把内地院线收入的一部分(最高可达20%)作为奖励给制作方;影院将获得爱奇艺近8%的补贴,影院票房分账比例由之前的52.269%提升至60%。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计划体现出互联网改变电影行业生态的迫切决心。“对制作方来讲,大幅让利可以吸引到优秀的电影人才和团队,解决行业上游货币化手段单一、只能依赖票房收入的痛点;扩充电影内容,让市场更丰富多元;让渡分账票房和降低影院最低结算票价,则没有牺牲影院的利益,符合互联网‘合作共赢’的理念。”当然,这一计划才刚刚启动,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检验。
如果说互联网对院线电影生产的改变或许还未显现出来,那么过去一年来网络电影的华丽变身,则让人看到了互联网在扩充多元化内容、释放电影产能上的巨大能量。
诞生于2014年的网络电影,曾在2016年前后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期,数量有余口碑不足。在此环境下,各大视频网站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精品化策略对市场进行引导。主管部门加大了扶持力度,商业模式也趋于稳定,投资环境变得理性而高效,一批水准不俗的作品开始崛起。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也于2019年10月举办,影协网工委携三大网络视听平台发布了行业联合倡议,统一“网络电影”称谓,呼吁从业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一切都预示着,这一年轻行业即将迎来加速期。
发电影:开辟宣发新模式
2月1日,由甄子丹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肥龙过江》正式提档在爱奇艺付费超前点映。该片原定2月14日上映,但影院已因疫情停摆多时,在此情况下,爱奇艺与《肥龙过江》出品发行各方团队快速达成共识,通过单点付费的超前点映模式上线。
对片方而言,在线放映意味着片方多了一个发行选择,院线和网络都不落下,电影触达的观众规模更大,收益更多。文艺片、纪录片等小众电影迎来春天,它们不用去影院跟大片抢排片,而可以在视频网站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甚至对影院、院线而言,他们可以从视频网站点映效果快速了解电影的真实口碑,进而改变排片策略,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