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行业的朋友聊天,每一个都是在说现在就是在陪伴客户成长。
现在,金融这个行业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但是现在项目陪伴式已成为行业的正常现象,反正就是你不陪有人陪,主流趋势就是卷到这里了,解决不了就只能加入。
从另一侧面来看,这也为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全面制度下,除了项目陪伴式成长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引人瞩目的机遇。
一、投行,陪伴式成长的先头军
1、从审批制到注册制,市场的蜕变
曾经,投行在审批制下犹如行云流水,股票稀缺,售卖问题并不成为焦点。投行的重要任务,只是争取到所需的批文。
然而,随着注册制的崭新登场,股票变得如同市场中的商品,不再是稀缺的珍宝,而是需考虑如何定价和销售的挑战。
与过去不同,投行在接触项目时所面对的是日益见多识广的企业家。
从过去仅仅依靠熟人和合作伙伴的面子来获取业务,后来,券商直投的兴起,让投行也要参与早期融资,要懂得看项目的潜力。
然而,如今的好企业并不缺钱,而是需要能够解决复杂多元问题的投行,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智囊。
2、从初创陪伴到上市
以前在注册制之前,企业要上市就得排队,现在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的“高速公路”宽敞畅通,机会就和之前不一样了。
投行人只能开始注重“陪伴式”服务,就像是父母陪着孩子一样,从初创时期就开始“捉摸”这个项目,不放过任何细节。
通过PE层面介入企业是投行将服务范围前置的有效手段。
具体而言,券商可以通过私募股权和另类投资子公司覆盖更为早期的客群,从企业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协助其成长。
通过直接投资以及投行的协同作用,投行可以在企业的初创期就开始提供资金和支持,帮助企业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增长。
而在企业项目上市之后,券商作为投行的合作伙伴,也能够实现退出,进一步释放资金和资源。
二、陪伴式成长已是行业的正常现象
全面服务式内卷
过去,企业要上市就意味着漫长的排队等待,机会有限,成功的难度也较大。
然而,随着注册制的推行,企业上市的道路变得更加宽广畅通,就如同一条通往成功的高速公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企业开始越来越有选择性地挑选投行,投行的承揽作用相对减弱。
投行需要不断演进,更加注重“陪伴式”服务,从企业的初创阶段就深入介入,实现更多的客户转化。
现在可是要从业质量下手,拼命塑造专业形象,否则,新人笑,旧人哭,淘汰可是不容小觑的。
过去,投行或许是扮演着一种中介的角色,而如今,投行需要具备更多的行业专业知识,以及资源嫁接的能力。
注册制下,投行不仅要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还承担起监管的看门人的责任。投行的核心任务是应对监管要求,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大的客户是监管机构,其次才是企业客户。
投行如今的角色可不止是“服务员”了,他们变成了企业的“全能教练”,IPO前后都得提供支持。
IPO时,为客户提供资本运作支持,支持尽快上市;IPO后,帮客户做可转债等其他产品,帮客户财富管理等等。
投行服务变得全面,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要。
三、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投行?
1、服务全面,能力综合
注册制的推行,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市场化的途径。相对于传统的审批制,专业化的能力在这个新时代下变得尤为关键。
投行人才需要具备更加深入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判断行业走势和投资者偏好,为企业量身定制最合适的发展和营销策略。
全方位服务的综合能力将成为投行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在质控和风险管理方面表现优异的投行,将更具竞争优势。注册制所带来的强者恒强趋势,也在逐步加强,投行业务的格局正在头部化。
在注册制的背景下,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透明。这就需要投行人才具备更加精湛的分析和沟通能力。
注册制下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投行人才具备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只注重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需要在专业领域之间进行有效的串联和整合。
在注册制时代,投行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综合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一体化的服务。
这就要求投行人才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投行质控岗的重要性
当谈到投行,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交易、融资、并购等一系列炙手可热的金融活动。然而,在这个看似光鲜的舞台背后,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岗位:投行质控。
投行质控岗位的职责或许不够耀眼,但却是保障金融精密机器运转的关键角色,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投行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一环,涉及的交易复杂多变,需要严格遵循法规、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投行质控岗位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和审查各类交易文件、合同以及信息披露材料,确保其准确、完整、合规。
这意味着,投行质控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和金融知识,能够识别和纠正各类潜在风险,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在质控的岗位上,优秀的人员不仅需要审慎的审核能力,更需要与项目承做团队合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非过分苛责。质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将决定着投行内部的质量,以及与企业客户的关系。
他们在项目立项、申报以及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投行呢?
肯定是那些拥有全方位服务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投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审慎的审核能力,更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综合实力,以及在团队协作中的卓越表现。
在投行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只有具备全面能力的人,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陪伴式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质量控制岗的任务就是通过去企业现场以及查阅一线业务部门的工作材料,提出项目存在的问题,最终判断项目是否可以报出,还包括已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工作的检查。
因为属于中台岗位,因此不用频繁出差,工作节奏较为稳定。
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审核部门内部的项目,以判定是否可以立项或者申报。对于申报后未完结的项目,质控需要审核项目组对监管机构反馈问题的回复,以决定是否可以提交。
另外,该岗位还需要根据监管政策的变化,来更新部门内部业务规范和审核要求。
其职级特别是技术职级,通常会按照资历和能力的大小,参考MD的职级序列进行设置。该岗位在风控上的重要性,决定了质控负责人在行政级别上,一般也不会太低。
比如在大券商,一般会在投行部门内部设置质控部,负责人就是该二级部门的总经理;即使是中小券商,一般质控负责人,也通常为部门的副总。
质控和内核通常倾向于招聘具有3-5年前台工作经验的人员,并要求具备专业背景,如CPA、律师或保代。
质控虽然辛苦一些,但相对来说收入一般也更高。质控通常会直接参与投行核算奖金。
质控需要阅读底稿、实地考察,可能需要出差和加班;
质控内核通常也按照业务条线划分为债券、ABS、股权,所以对业务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适合专业素养不错、追求安稳的人。
总的来说,无论是选择质控还是前台,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脉搏。
(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