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的特性(如何表现、给服务管理带来怎样影响)
(3)不可储存性:由于服务的产出不可感知以及服务产生与消费的不可分割,使得服务产品不可能像有形产品那样被储存起来以备将来出售或消费。由此可见,服务企业的管理必须解决由于服务产品不可储存索导致的产品供求不平衡问题。
(4)差异性:服务质量水平依赖于由谁、在何时、何地提供服务,这些因素都是可变的。服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服务人员的个人技能、技巧和态度;另一方面,顾客本身的因素也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互动性:互动性即顾客参与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和服务人员无需事先相识;为保证服务的高效率,服务人员与顾客在服务中的交互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在服务中暂时忽略服务双方“既有的”社会地位。
2.服务的类别(了解一下)
(1)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可分为以人为对象的服务和以物为对象的服务,这种分类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有形活动的服务”和“无形活动的服务”。
(4)根据顾客参与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将服务分为通用型服务(例:零售批发业、学校等)和专用型服务(例:医院、咨询公司等)。专用型服务的定制程度较高。此外,还有些服务需要由现场服务人员凭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5)根据服务人员与设施装备的比例关系分类:可分为技术密集型服务和人员密集型服务。(6)根据要素密集度分类:如果一个产业的劳动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高于资本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那么,这个产业便是劳动密集型的,反之,则是资本密集型的。
第二章
1.服务包的构成要素(结合例子)
(1)支持性设施
支持性设施是在提供服务之前必须到位的物质资源,包括各种提供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设备和物质空间。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的缆车,医院,飞机,餐饮企业的门店,厨灶炊具等。(2)辅助物品
(3)显性服务
显性服务是指可以用感官察觉到的、构成服务基本或本质特性的利益。如治疗后疼痛感的消失,修理后物品的重新使用,到餐饮企业进餐后酒足饭饱,运动之后的轻松和惬意,在学校获得知识的满足,补牙后消失的疼痛感以及从甲地平安地到达乙地等。
(4)隐性服务
隐性服务是指能模糊感到服务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或非服务本质特性的收获和满足。如贷款办公室的保密性,购物免费停车,到高档快餐厅就餐就体现了对所请客人的重视,是对顾客较高的身份和较强的经济实力的认同。
(5)支持性服务
支持性服务是指为提供显性服务所必需的支持性工作,常常表现为后台工作。如快餐厅厨师的烹调工作和洗碗工的清洁工作。
2.服务竞争的特殊性
服务竞争环境的特殊性:
(1)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2)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在谈判交易中很难占领主动地位
(4)消费需求不规则波动
(5)替代产品较多
(6)顾客忠诚度较难培育
服务竞争要素的特殊性:
(1)赢得消费者的条件: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可得性、方便性、价格、声望等。
(2)失去消费者的条件:是指一旦服务达不到规定的条件就极有可能引起消费者不满甚至中断服务消费过程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靠性、个性化、速度等。
(3)进入服务市场的资格条件:是指能够进入并在行业内生存的必备条件。例如,对于航空服务业来说,安全是最基本的资格条件;而对于餐饮业来说,食品的质量保证则是必备的基本因素。3.一般性服务战略
(1)全面成本领先战略:<1>寻求低成本顾客<2>服务标准化<3>减少服务传递中人的因素<4>非现场集中作业<5>降低网络费用
(2)差异化战略:<1>无形服务有形化(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服务提供者)<2>标准服务定制化
<3>降低感知风险<4>重视员工培训
(3)集中化战略:企业专门服务于总体市场的一部分,通过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特殊要求,或集中服务于某一有限的区域市场,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服务设计与开发
一、服务设计与开发的动因
(一)实现经营目标的需要
(二)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
(三)平衡服务供求的需要
(四)技术进步的推动
(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服务蓝图
(一)服务蓝图的概念
服务蓝图是一种基于过程流程图的设计工具,它是一种有效描述服务提供过程的可视技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现有的服务过程,既可以用来分析改善现有服务过程,又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服务流程。
(二)服务蓝图的作用
1.清楚地将前台与后台分开
2.明晰服务细节
3.事先识别潜在服务失误和薄弱环节
三、服务设计的原则
1、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2、制定竞争性服务战略
3、使用并行方案进行设计
4、专注顾客和服务人员
5、把后台服务作为前台服务的依托
6、注意数据收集
7、注重系统的适应性并不断改进
四、服务设计的方法
(一)工业化设计法(生产线设计法)
适用于技术密集型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的服务。(麦当劳)
环境系统的标准化、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二)定制化服务设计法
适用于个性化的服务,当顾客参与的程度达到最大时,表现为自助服务。
强调消费需求的个性化、突出服务提供系统的灵活性、员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动态监控和评价服务绩效
(三)技术核分离设计法
将服务系统分为高顾客接触部分和低顾客接触部分。在高顾客接触服务中,可以运用定制化服务设计法,充分考虑到顾客感知,强调差异化服务和顾客参与。在低顾客接触服务中,可以采用工业化设计法进行服务设计,使得服务系统能够在高度标准化下进行批量生产以实现规模效益。运用技术核分离设计法是应特别注意与顾客接触程度的确定(划分高顾客接触部分和低顾客接触部分的主要依据),前台与后台的衔接(影响服务系统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