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日的上午,我正在林东镇郊外辽上京遗址搞文物保护状况的考察,忽然听到城外广播大喇叭宣布居民集体收听重要广播,随后播放新华社重要消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即日起将1969年从内蒙古划出的东部三盟和西部三旗重新划归内蒙古,这是党中央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举措”,听了广播之后,真是心如潮涌,当了十年辽宁人的我,又成了内蒙古人了,也使疯传了几年的昭盟重归内蒙古的传闻尘埃落定。
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时期的辽宁省地图
01
1976年10月,中华民族开创了新的历史新的纪元,对于文革十年所造成的所有错误和极左路线开始纠正和清算,当时叫拨乱返正运动,其中,“四人帮”破坏党的民族政策,在党的民族政策工作中造成的错误和损失也在纠正之列。1969年5月,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内蒙古东部区的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分别划给了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管辖,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左右两旗和额吉纳旗分别划给了宁夏和甘肃省。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辽宁省委决定在昭盟成立民族自治州,全称叫昭乌达盟蒙古族自治州。在国内称为省的地区,一般都是以少数民族集聚区成立自治行政机构,大到州级,小到乡级,辽宁省在中央还没有决策改变跨省行政区域的环境下,成立民族自治州也是落实党的民族区域政策的重大举措,为此昭盟还成立了昭乌达盟蒙古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并届时举办隆重的成立纪念活动。
1979年时的昭乌达路,远处是火车站(今火车南站)
但是随着全国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进行,内蒙古许多干部向中央提出将东三盟和西三旗重新划归内蒙古,而且形成了十分强大的舆论场,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就重新调整区划,征求中央各部门的意见,同时也征求了中央军委的意见,却遭到了中央军委的反对,因为当时调整东三盟的行政区划,首先是基于国防和要准备打仗的军事需要,才将东三盟的军事防务移交给沈阳军区就近管理部署,同时调整行政区划,使东北的防务、政务形成一体。后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统战部长的乌兰夫,亲自拜会邓小平反映内蒙古各族人民渴望实现东西部再次统一的愿望,得到了邓小平的首肯,作出了东三盟防务仍由沈阳军区承担,地方军分区、人武部归北京军区管辖的决定,从而扫除了内蒙古重新统一的最后障碍。
1979年任仲夷视察时在克什克腾旗达里大队与领导干部和牧民合影
02
从1978年初开始,辽宁省委组织部开始从人事上为移交做准备。原则上在昭盟工作的辽宁籍干部,除本人意愿在昭盟工作的以外,全部返回辽宁省内另行分配工作,1969年,原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属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沈阳市委、市政府共2622人以“五·七”战士的名义下放到昭盟安家落户,这批干部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陆续被安排到昭盟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任职;1976年10月以后,虽然这批干部绝大多数在落实政策以后陆续返回辽宁重返领导岗位,但是仍然有一大批干部留在了昭盟,这次因为区划调整,所以辽宁省委本着对干部认真负责的精神,又一次对留任的干部进行了安置。
对于自愿留在昭盟的干部也尊重本人意愿继续工作,还留下一条规定,只要本人申请回辽宁省工作,辽宁省随时都欢迎,并安排同等级别的工作,盟委常委、宣传部长佟兴武自愿留在昭盟工作,昭盟划归内蒙古以后又工作了几年,提出返回辽宁省工作,被安排到沈阳体育学院任党委书记。除了东北局、辽宁省三大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外,还有省直事业单位的许多专业人才也被下放到昭盟,后来安排在对口单位工作,比如我所在单位昭盟文物站就安排了辽宁省博物馆工作的李恭笃、高美璇夫妻,二人都是文革前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高材生,成为昭盟文博战线的骨干力量,后又重返辽宁省博物馆工作。同一大院的群众艺术馆也安排了两位大家,一是著名摄影家高亚雄,另一位是著名画家葛文山,都是辽宁省画报社的骨干力量后被下放昭盟,葛文山在昭盟工作期间创作的油画曾多次在国内展出,后来都回到辽宁省画报社工作。
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王堃聘1978年到昭盟视察观看盟文工团演出后接见演员
当时辽宁省“五·七”战士的子女均已在当地参加工作,所以本不在落实政策之列,但是附加了一条规定,即每一个“五·七”战士家庭重返辽宁省后,可安排一个子女工作,另外在昭盟工作的子女,由昭盟负责给大多数优先安排了比较好的工作岗位,以表达昭盟各族人民对辽宁省十年如一日的大力支援的感谢之情,后来有相当一部分又调回到辽宁省工作,还有一部分在昭盟安家落户,成了地道的昭盟人。
对于调到辽宁省工作的昭盟籍干部,本着尊重本人意愿的原则,愿意回昭盟工作的安排相对应的职务,不愿回昭盟工作的仍然保持职务不变,如时任辽宁省农业局副局长的才吉尔乎,省商业局副局长的宝音陶克陶,自愿回昭盟工作,被任命为副盟长。而像大连工学院党委书记的周明、铁岭地委副书记顾向良、锦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周永强均留在了辽宁省工作。1978年,平庄矿务局局长曹万高调任辽宁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本人愿意留在昭盟工作,便找到家父去辽宁省委组织部疏通,最后改任命到盟公署任副盟长。
昭乌达盟盟委大楼
当时昭盟区划变动所引起的干部队伍调整还波及到了原热河省于1956年分配到昭盟的一批干部。在1956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时,干部都想分配到辽宁省工作,因为辽宁省大城市多,工业基础雄厚。这次区划调整使许多热河省籍的干部又一次找到机会,纷纷要求到辽宁省工作,如副盟长孔祥文任辽宁省环保局副局长,赤峰县委副书记张晓峰任省机电总公司副总经理等。当时父亲在热河省委工作时的老战友,有相当一部分都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工作,也都动员父亲趁此机会去辽宁省工作,父亲也同意,于是便找到时任辽宁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尚文,要求到辽宁省工作。尚文于1969年作为首批“五·七”战士下放到昭盟,后被结合到昭盟盟委组织组任副组长,是父亲的副手,两人在工作中配合十分默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尚文调回辽宁省委组织部以后,两人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工作关系和个人间的友谊,尚文为父亲的调动尽了全力,最后找到了两个岗位,一是旅大市副市长,另一个是丹东市委副书记任选其一。父亲便正式向盟委提出调辽宁省工作的申请,但是却遭到了盟委常委的集体反对,盟委书记白俊卿找父亲谈话,说现在落实政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你突然离开别人上来插不上手。因为父亲时任盟革委会落实政策领导小组组长,文革十年积压的案件堆积如山,成了盟委面临的头等大事。所以父亲以工作为重。打消了去辽宁工作的念头。随后盟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高惠国,被尚文调到省委组织部任办公室主任,他们后来一直做父亲工作去大连工作,但父亲还是安心在昭盟工作、干到离休,并于2005年去世,在昭盟工作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并埋在了昭盟这块土地上。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视察元宝山发电厂
03
1979年初,昭盟划归内蒙古成了人尽皆知的事了,内蒙古可能是出于在划归之前做一个铺垫,派出了区直属乌兰牧骑赴东三盟做慰问演出,这是昭盟在划给辽宁省以后,第一次接待来自内蒙古官方的客人。盟里对这次演出的接待工作极为重视,盟委常委以上全员出席在红旗剧场举行的首场演出活动,并在宾馆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招待直属乌兰牧骑演职人员。由于宴会气氛过于热烈,大家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提前庆祝昭盟即将到来的回归,所以许多人因开怀畅饮而喝醉了,记得我当时看到欢迎宴会的照片,直属乌兰牧骑演员们围着盟委领导唱歌劝酒,场面十分热烈,在文革爆发以来,官方很少举行宴会,更谈不上在宴会上和唱歌跳舞,这在当时的年代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加以批判的。
为迎接回归打前站的内蒙古客人也算是破了一次例,在首场演出中,内蒙古文艺界的顶级艺术家拉苏荣、牡丹的独唱赢得观众极为热烈的掌声,多次返场,观众仍不罢休。最后盟文化局局长侯心一登台劝阻才罢休。由中国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创作的鄂温克族舞蹈《彩虹》,以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赞颂,四个舞蹈演员手持象征彩虹的巨大丝绸在舞台上飞舞,令人耳目一新,著名艺术家图力古尔是内蒙古著名的音乐艺术家,作词、谱曲,多种乐器演奏,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多次反复登台献艺。
以盟委书记白俊卿为首的领导欢迎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巡回演出
直属乌兰牧骑的队员个个都是多面手,一专多能,尽管人员不多,但能撑得起大型文艺演出,而且具有相当高超的演出水平。直属乌兰牧骑还深入到各个旗县,到厂矿、农牧区演出,送去了内蒙古人民对昭盟人民的深切问候。队员中有一些资深的老艺术家和昭盟的文艺工作者过去都是老友,这次来昭盟以后,这些久别的老友重逢,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座谈民族艺术的发展前景,重续过去在一起生活战斗的峥嵘岁月,以这次慰问演出为契机。先期拉开了昭盟回归内蒙古的序幕。
04
昭盟是文物古迹富集之地,也是辽宁省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时昭盟流散文物征集数量占辽宁省的一半以上,中华第一龙就是动用的省文物店资金征集上来的。辽宁省文化局意识到昭盟即将回归内蒙古,所以考虑准备将昭盟文物站的部分馆藏文物,在划归前调拨一批充实辽宁省博物馆基本陈列,辽宁省博物馆列出的文物调拨单共约800多件文物,1978年秋,由省博文物工作队长李庆发带队,开着一辆大卡车到昭盟文物站提取文物,时任文物站站长的苏赫先生感到即将回归内蒙古之际,将文物调拨辽宁责任重大。于是便请示盟委书记白俊卿酌定,于是盟委专门为此事召开了常委会研究,最后一致意见,这批文物暂时不能调拨,这批文物最终没有调拨成。
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来赤峰演出
1979年8月,内蒙古文物局文物处长阿希达和内蒙古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翁善珍来昭盟视察文博工作,要求盟文物站将辽宁省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借调的文物全部取回转至内蒙古博物馆。1980年3月,单位委派我和另一名干部专程赴沈阳市省博物馆办理文物移交事宜,由于在昭盟划归内蒙古交接过程形成了强大的友好氛围,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居然受到了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杨仁恺和朱贵的出面接待。使文物移交工作非常顺利,省博物馆以最快的速度撤展、打包、装箱,办好了移交手续。杨仁恺馆长始终是身临现场,闲时还不断的和我聊天。
杨仁恺是中国顶级书画鉴定大师级人物,具有“国眼”之美誉。而且长我40岁,是爷爷辈分上的年纪,竟然陪着我忙前忙后,让我受宠若惊。杨老说他在1951年到过赤峰,赤峰火车站离市区较远,坐马车走一段才能进城。当时一个古董商致函东北博物馆,说有一批清宫旧藏古画要出售,派他去赤峰鉴定收购。又谈起他认识昭盟委书记周明,两人都是四川同乡,周明调离赤峰到旅大大连工学院任党委书记,经常往来,去年还一起去北京参加邓拓的追悼会,杨老一番话一下勾起我对周明的记忆。
昭乌达盟冤假错案平反大会
周明在抗战时期曾经是邓拓的同事,邓拓任《晋察冀日报》总编。周明任印刷厂厂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结。1964年邓拓去内蒙古考察,时任内蒙古党委秘书长的周明夫妻,热情的接待了他这位老领导,老战友,邓拓挥笔为周明写下了一首七律诗,“昭昭往史未成烟,寄意游仙大雅篇。午夜蹄声惊短梦,山村灯火照无眠。马兰路上青春影,鹞子河边战斗连。廿载艰辛回首处,东风卷地换新天。”文革时期,呼市的造反派还拿周明和邓拓的关系做靶子,妄图一举打压周明。杨老还说周明是共产党的大才子,可惜昭盟没有留住。
邓拓是文物收藏大家,酷爱古书画收藏,每逢在北京琉璃厂买古书画便邀请杨老去家中鉴赏,两人友谊由此结下,杨老和周明一同参加邓拓的追悼会也就顺理成章了。1998年我在红山区政协副主席高云华的办公室碰见赤峰著名老中医张平可,他讲1957年他父亲张砚钦将其清宫旧藏《避暑山庄图》转让给了东北博物馆收藏,我马上联想起杨仁恺1957年来赤峰收购古画一事,从而印证了张平可所言的真实性。
1979年完工使用的赤峰火车站
在昭盟重归内蒙古的交接过程中,辽宁省表态在移交工作结束以后,所有辽宁省的援建项目保证全部续建完成,不给昭盟遗留下任何一座烂尾工程,使当时在建的市政工程如广播大厦、图书馆、邮电大厦、汽车站等一大批在建项目得以陆续完工投入使用,甚至有些工程续建了好多年才完成,都是辽宁省投入的资金,只有一处烂尾,就是这昭盟博物馆大楼。1977年,辽宁省因为昭盟文物展览设施过于简陋,决定由省文化局对口支援建筑昭盟博物馆大楼,大楼由省建筑设计院完成,是一座模仿人民大会堂外观的微缩版,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盟革委会将市区是最好的位置红旗广场的北侧偏西作为馆址,并于1977年先期打好了地基和建了地下文物仓库,可是1978年因为省博物馆调拨文物之事搁浅,又恰逢昭盟重归内蒙古,导致省文化局中断了盟博物馆的二期投资,1979年昭盟重归内蒙古以后,盟文化局也不好意思再要求省文化局续建盟博物馆的二期项目,双方因文物调拨之事产生的隔阂最终导致盟博物馆成了烂尾楼,在市中心一放就是好多年。市政部门一看在市中心地段放一烂尾楼,实在是看不过眼,便以安置下乡知青就业名义,在地基上建了一排知青商厅才算挡得过大面,1985年,市政府为迎接内蒙古成立40周年大庆,决定投资在原址上兴建市博物馆大楼,并于1987年7月1日完工,成了当时赤峰市的新地标,而原址的地下室开辟了地下商场,对外招租,成了盟博物馆的唯一见证。
1977年8月昭盟各界群众庆祝党的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05
1979年7月1日,昭乌达盟正式回归内蒙古以后,辽宁省委决定组织一个大型访问团赴昭盟慰问,与昭盟各族人民做一次最后的告别,同时也为下一步继续保持两地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夯实基础。
辽宁省杂技团在克旗慰问演出
特别是赤峰市区建设,经过了辽宁省连续十年的对口支援,到处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以崭新的现代化城市风貌,展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赤峰之所以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卫生城市,其实都是辽宁时代打下的基础,当时昭盟回归内蒙古时,绝大多数人都对辽宁省怀有深深的眷恋,并产生了一种深沉的辽宁情结,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借此辽宁省友好访问团到昭盟聚会,许多人都是自发的涌上街头,向辽宁人民表达由衷的敬意,根据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的指示精神,这次访问团不单纯是互相交流感情,更重要的是继续完成对口支援的项目支持,访问团成员中包括了省计委、城建局、物资局、工业局、教育局、卫生局等对口支援的主要领导。
在访问期间直接与昭盟对口受援单位对接,现场办公解决未竟项目的投资和物资供应,保障所有未施工的项目如期完成,访问团还带来了辽宁省杂技团,省杂技团是国内著名的杂技表演团体。改革开放之初曾代表国家多次出国演出,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杂技团在刚刚落成不久的昭乌达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造成了不小的轰动,随后辽宁省杂技团又深入到全盟各个旗县慰问演出,访问团还组成许多分团深入到昭盟各地进行访问,与昭盟各族人民告别,祝愿昭盟回归内蒙古以后,各项事业继续蓬勃发展,让辽宁省和昭盟各族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1979年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来昭盟慰问演出,盟委、盟公署、军分区领导与全体演员合影
然而一次重大的车祸事件使这次访问活动蒙上了阴影,就在访问团结束所有活动于次日返回沈阳的下午,昭盟盟委、革委会在宾馆大餐厅举办欢送晚宴和歌舞晚会,当所有昭盟方面领导到齐之后,等候辽宁省杂技团,从结束昭盟北部演出返回后开宴,可是迟迟不见踪影,直到晚上8点才传来消息,搭载演职人员的一辆大客车在行至赤乌公路梧桐花地段拐弯时侧翻,致使多人受伤,一人遇难。
这次车祸发生之后,昭盟卫生部门全力抢救伤员,盟委还派专人赴沈阳,将伤者和遇难者的家属接到赤峰安顿,盟委领导亲自慰问家属,并送去了丰厚的慰问金,较为妥善的解决了车祸遗留下来的问题,后来听说遇难者是个男演员,还不到20岁,由于连日来演出十分疲劳。上车后趴在前座椅上睡觉,由于毫无准备,导致遇难的惨祸,为了辽宁省昭乌达盟人民的友好关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内蒙古自治区政区图
辽宁省这次派出的友好访问团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对于在昭盟回归以后持续保持两地的友好交往和促进昭盟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促进作用。此举表明尽管昭盟已经不是辽宁省大家庭的成员,但是过去所结成的友谊不能因为区划的变动而终止,辽宁省作为辽老大有义务无偿帮助昭盟未来事业的的发展,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曾经在特殊岁月血浓于水的情谊所在。
后来在国家经济发展布局中,昭盟被划入东北经济圈,昭盟的经济融入到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局,持续保持着与辽宁省经济协作关系。随着人口流动限制的放开,大量的昭盟人迁居辽宁居住、经商、入学、养老,光沈阳市就有5万多昭盟人从事商贸活动,大连市成为昭盟人养老的首选之地,两地不仅仅在经济上互补,而且通过人口交流,深度融合成了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一个情感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