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GBA),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3]。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2019年3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成立。
“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历时20余年。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提出,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二十一世纪初,广州率先提出依托南沙港,对标东京湾区。2009年10月28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在澳门联合发布《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构建珠江口湾区,粤港澳共建世界级城镇群。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湾区经济”。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在习近平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2017年10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指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香港须用好特区的独特优势和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加强与内地合作,继续尊重经济规律、奉行市场运作和推动自由贸易。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加快建立协调机制。
201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