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具有的“感恩”的文化基因不吃狗肉和饲喂乌鸦等,要是民间传说,都归结为满族的民族英雄老罕王努尔哈赤身上,流传民间传说,是敌兵追赶,狗和乌鸦等救了老罕王的命。
满洲人在古时属于游猎民族,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在日常生活中,这两项活动都要由狗来协助。猎物被弓箭射伤,要由狗去最后夺取;遇到豺狼猛兽,需要狗来协同搏斗;采集时在深山里迷失了方向,进入密林之后找不到归途,需要由狗来领路返回采集点或居住村落。满族人养狗的另一重要职责是看家护院。满族人以前的住所分为三层:第一层在外边,是狗的住所;第二层在中间,是猪的住所;紧靠里面的地方才是人的居所。夜间经常有凶猛的野兽来吃猪或害人,那么居住在外边的狗就成了警卫员和警戒哨,狗一咬一吠,主人就起身与野兽搏斗。
满族敬犬的原因是因为犬在这个民族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犬不仅可以看家、狩猎,而且在冬季还可以用犬拉爬犁。甚至“猎犬最猛,有能捉虎豹者”。由此也能看出犬在满族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满族人与狗的感情是十分亲密的,爱犬若死了,满族人要举行隆重的葬礼,并把狗埋入地下安葬。
关于有人说金朝女真人吃狗肉,那全是汉族私人笔记记载,有个人观察不准确性,可能存在言语不通,和光目测误以为是狗肉。已知的文献中,关于女真人日常饮食的绝大多数的记载,都明确写着猪肉和羊肉是最常见的肉食种类,并间杂着猎获而来的一些野生动物。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吃狗肉。
朝鲜人李民寏的《建州闻见录》里,有对建州女真不食狗肉、不用狗皮的明确记载:“犬则胡俗以为始祖,切不宰杀,我国人有挟狗皮者,大恶之。”相邻的朝鲜比中原更了解满洲人的习俗。
满族文化网原创。
作为一个在满族自治乡吃到过狗肉锅这一满族特色菜的汉族人,我还真研究过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东北人,据我的了解,东北满族人一直有吃狗肉汤锅、戴狗皮帽子、穿狗皮大衣的传统,尤其是在很多农村地区,也有老人冬天戴狗皮帽子,而且东北人的标志就是戴狗皮帽子,这个标志就是东北满族人带起来的,因为清代东北属于满族文化强势地区。如果满族人忌狗,那我还狗皮帽子、狗皮大衣怎么来?还不是杀狗吃肉来的。
如果仅仅从历史来看,满族人吃狗肉的记录多了去了。谈迁在《北游录》中就记载:英王在时,尝宴诸将,可二百席。豚鸡鹅各一器。徹去,进犬豕俱尽,始行酒。英王就是阿济格,他请客吃饭还有狗肉,如果按照市井野史,他违反祖宗圣法,应该罪该万死才对。而且朝鲜人就记录过努尔哈齐吃狗肉的例子,而且努尔哈齐对待抚顺降人,除了分给房屋、田地、奴仆之外,还分给了农具和牛用来耕地,同时还分了猪、狗、鸡、鸭等禽畜。从这条记录来看的话,这里的狗很明显同猪、鸡一样都是用来吃的,毕竟明末东北自然环境恶劣,只能尽最大可能利用手里的资源提供食物,甚至不排除耕牛都能用来吃。
另外,皇太极在位的时候,还颁发过禁狗令这一禁令,即城内禁止养狗。理由很简单,如果一狗吠则群狗吠,容易造成恐慌;而且狗多了的话容易满街便溺,除了难闻之外以及容易踩到狗屎之外,还不卫生。所以皇太极下令禁止养狗,并命令各家杀狗。曾有汉臣指出禁狗令的不足,即没有狗的话如果有盗贼则无法有预警,并请求各家可以养一条狗,不过皇太极没有采纳,依然强制禁狗,并强制各家将狗拿到城外宰杀。
而且建国后各地都曾组织过对本地区民俗文化进行调查,东北满族人说他们没有忌狗这一传统,一些北方城市的满汉酒楼冬季主打菜还是狗肉汤锅。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最晚到建国后,满族并没有忌食狗肉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满族不吃狗肉,纯属把满洲贵族的做派强加给整个满族。在清朝,满洲贵族当中的巴图鲁,就以貂皮来装饰帽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用狗皮。因为貂皮贵,用貂皮才能凸显出我是巴图鲁这一身份。再者,很多满洲贵族为了凸显自己和汉人不一样,就说不吃狗肉,还编了故事出来,毕竟汉人吃狗肉。但是对于底层八旗平民来说,连饭都可能吃不饱,吃个狗肉有什么了不得,再说《大清律例》中也没有禁止旗人吃狗肉的条款,而且翻遍清朝的文件档案也找不到禁止旗人吃狗肉的条款。
所以,满族人不吃狗肉这一说法,就这么以讹传讹的成了真的了。作为一个有着满族血统的汉族人来说,我以前也信以为真,不过自从在一个满族自治乡的一个满族菜馆吃了特色菜狗肉汤锅之后我就产生了疑问。我还问老板是不是满族人,老板说是之后我就问不是说满族人不吃狗肉吗?怎么你还卖狗肉汤锅?老板这么说了一句,有些满人矫情,但是咱们这的满人不矫情,再说咱们这也没这个规矩。顺道说一句,老板说自己老姓是马佳氏,他老婆也是满族人。
其实想想也对,现在自从国内各种民族主义盛行以来,一些满族人为了凸显自己和汉族人不一样,所以拼命的强调满族人不吃狗肉这一谣言。
谣言止于智者,只要肯去探求真相就不会有谣言生存的空间,只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也有不少深信满族人不吃狗肉的满族人也开始吃狗肉,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吃狗肉是皇上定的规矩,现在皇室没了,这条规矩也没什么卵用,所以他们也吃起了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