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B.68C.10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B、1/10000---1/5000C、1/10000---1/2000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B、二级消防站C、三级消防站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4B5C6D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并联式B梯间式C跃廊式D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D.人车部分分行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商业服务内部的B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C包装加工车间的D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B。20C。30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广场尺度B广场布局C广场规模D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800~1000mB400~500mC150~200m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B.350辆/时C.400辆/时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A.城市区域环境B.城市经济活动C.城市人文系统D.城市交通设施
18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C)
A.工业城市B.商贸城市
C.交通港口城市D.综合性城市
19下列不是田园城市特征的选项是(B)
A: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B:公园在最外围
C: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D:沿公园建公共建筑
20《城市规划法》制定的目的是(B),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的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A确定城市的划分方式
B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C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
D确定城市的开发和改建的方向21在组织编制城市(A)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
A总体规划
B详细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22(C)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23下列中不属于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D)
A布置在远离城区的的工业
B城市边缘的工业
C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的工业
D在城市中心的工业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的功能与空间整体构成中不可分离的部件。
B工业不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C工业的布置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
D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25按照价值规律,下面哪项不属于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类别(C)
A生产经营型B经营服务型C商品出租型D社会服务型
2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
27下列关于货物流通中心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运转、调节和管理物流的场所
B按照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地域性货物流通中心、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生活
C货物流通中心的布局是以运输卡社枢纽站为中心,包括仓库、批发市场等
的综合体
D地域性货物流通中心的规模应根据货物流量、货物特征和用地环境的条件
而定
28下列关于火力发电厂的选址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与居住区的位置要适当,要有卫生及安全防护地带
B应充分考虑出线条件,留有适当的出线走廊
C应尽量避开天然基地,在山区应避开危岩与滚石地带
D供水系统必须可靠,直接供水系统应靠近水源
29航空港与城市间的距离应该在__C__范围内。
A、10kmB、20kmC、30kmD、40km
3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D)
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
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3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A)和保障
A核心B重点C主要任务D支撑
32.居住环境的改善不包括(D)
A.改造建筑物的内部
B.调整居住人口规模
C.提高户外环境居住质量
D.建造更多更密建筑群
33在古埃及,(A)可以被称作是第一位城市规划师
A英霍特B西特C维特鲁威D霍华德
34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D)
A周B商c唐D宋
35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筑的(B)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
A庞贝B卡洪C格旦斯科D巴比伦
36以下的人中,提出有机疏散思想的是(C)
A霍华德B刘易斯-凯博C伊利尔-沙里宁D赖特
37在下列道路的基本形式中,(C)适合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大,机动车多,行车速快的主干道。
A一板块B二板块C三板块D四板块
38素有“一塔、湖、图”之称的大学校园是(B)
A清华B北大C浙大D南大
39所谓的合理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B)
A、600-800mB、800-1000mC、1000-1200mD、1200-1400m
40根据邻里关系的基本原则,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C)
A、教堂B、商店C、小学D、电*41下列属于环境设施小品内容的是(D)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居住区总造价的综合指标一般以没平方千米居住建筑面积的综合造价为主要指标。
B.由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因此大大影响居住区的综合造价,而建筑费用各地标准水平不一样,因此国家有统一的规定。
C.所谓更新,是指对旧住宅和建筑在保留其外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现代化更新。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房屋结构质量较好或外观造型有较大保留价值的建筑或地段。
D.城市道路一般也计入居住区的道路用地。
43一般情况下,不设电梯的多层住宅的造价只有高层住宅造价的____左右。(A)
A.1/2B.1/3C.1/4D.1/5
44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并于1990年________开始施行的《城市规划法》第二章第二十七条。(C)
A.2月1日B.3月1日C.4月1日D.5月1日
45广场的规划主要是研究(A)
A.确定广场的位置,用地规模和形状
B.确定广场面积大小和形状。
C.确定广场类型。
D.确定广场建筑物性质。
46南京市中心位于(A)
A.新街口—鼓楼
B.新街口—夫子庙
C.新街口—大行宫
D珠江路
47按照1993年颁布的标准,下面那个不是属于城市绿地的指标:(C)
A、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B、绿地面积
C、绿地数量
D、绿化覆盖率
48规划纲要成果以文字为主,辅以必要的城市发展示意性图纸,下面那个比例不是标准比例(B)
A、1:250万
B、1:10000
C、1:10万
D、1:50000
49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是(A)
A.500MB.1000MC.1200MD.800,M
50一般中学的服务半径是(B)
A.500MB.1000MC.1200MD.800,M51、下列不是田园城市特征的选项是(B)
52、我国城市单项建设用地规定公共绿地不得少于(B)㎡/人
A、6B、7C、8D、9
53、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是在(B)
A.1986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54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A)
①建筑物②道路③广场④绿地⑤地面环境设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5、城市中心位置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统盘考虑后确定,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A)
A.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B.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城市建设的要求
C.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满足居民的需要、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D.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满足居民的需要、考虑城市建设的要求
5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D)
A.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B.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
C.霍华德,田园城市
D.傅立叶,太阳城
5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58城市用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B)所需要的土地
A.城市规划
B.城市技能运转
C.城市管理
D.城市结构
59、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A)
A.防火、防震灾、防空
B.防火、防水、防泥石流
C.防震灾、防空、防自然灾害
D.防火、防震灾、防水
60、居住区的组成要素包括(B)两方面
A.自然和人工
B.物质和精神
C.建筑和景观
D.结构和功能31.关于城市空间结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中心城市应加强各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
B.带形城市中需要完善垂直于交通主轴的道路
C.小城市适宜采用环形放射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D.特大城市的空间布局适宜采用多中心城市结构形式
答案:C。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城市空间形态一般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和散点型六个类型。集中型城镇是最常见的基本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市政基础设施,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容易组织市内交通系统,但容易“摊大饼”式蔓延,各项城市问题难以解决;带型城市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而形成;放射型城市多位于地形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星座型城市通常是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组团型城市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影响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散点型城市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主要模式:分集中和分散两大类,集中式布局可划分为网格状(如洛杉矶、米尔顿凯恩斯)、环形放射状(这种形态一般不适于小城市,如北京、巴黎),分散式布局可划分为组团状、带状(线状、如深圳、兰州)、星状(指状、如哥本哈根)、环状(如新加坡、台州、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卫星状(如伦敦、上海)、多中心与组群城市(如底特律、洛杉矶)。
32.关于组团式城市总体布局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A.各组团应根据功能基本完善、居住与工作基本平衡的原则予以组织
B.组团规模不宜太小,应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C.各组团之间必须要有城市干路以上级别的道路相连
D.各组团之间应有明确的自然分隔
答案:A。组团型城市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影响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组团式城市布局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的规模,使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33.城市总体布局中,相对于分散式布局,下列哪项不是集中式布局的优点()
A.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
B.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易于处理近远期发展关系
C.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利用社会交往
D.配置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成本较低
答案:B,城市总体布局主要模式有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集中式布局3个优点: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3个缺点:功能分区不明显,不利于道路交通组织,后续发展容易出现“摊大饼”现象。分散式布局3个优点: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容易处理好近远期关系;接近自然、环境优美;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有序,疏密有致。4个缺点:用地分散,基础设施分开建设成本高,城市氛围不浓郁,跨区出行成本高。
34.下列关于城市用地分类的表述,准确的是()。
A.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B.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C.城市居住用地分为三个中类
D.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用地分类的部分类别,也可增设新的类别
答案:A,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适用于城市中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居住用地分四个中类;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居住用地分三个中类;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35.关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表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在计算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时,人口数不应包括农业人口
B.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C.中小工矿城市的人均工业用地指标不宜小于30平方米/人
D.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20平方米/人
答案:B,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平方米/人;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平方米/人;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统计范围与人口统计范围必须一致,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镇)以及部分山地城市(镇)、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等,不符合规定的,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且上限不得大于150平方米/人;工矿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镇),其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宜为25~40%,工业用地宜为15~3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宜为10~25%,绿地与广场用地宜为10~1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宜为5~8%。
36.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评价中考虑的主要因素()
A.土质与地基承载力B.冲沟C.地下水硬度D.滑坡
答案:C,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等6个方面,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风象、气温、降水与湿度等4个方面。
37.关于大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布局,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集中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B.统一安排在城市的下风向
C.结合产地,布置在远郊区县D.设于城区边缘的城市出入口附近
答案:C。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散布置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系统结合起来,按仓库类型进行考虑。1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城市郊区、水陆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2转运仓库应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3收购仓库如属农副产品和当地土产收购的仓库,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4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要求接近其供应的地区,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并具有方便的市内运输条件。
38.下列哪项不是仓储用地的布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A.适宜的地形坡度B.较低的地下水位
C.良好的社会服务设施D.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C,仓储用地布置的6个一般原则: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地势较高、地形平坦、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地下水位不能太高、不应将仓库布置在潮湿的洼地上),有利于交通运输,有利于建设、有利经营使用,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沿河、湖、海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注意城市环境保护。
39.关于工业用地布局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受地价的影响,工业区适合安排在城市边缘
B.为方便企业生产协作,可设立工业园区
C.为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可降低工业区建筑密度
D.为减少上下班交通,可以将工业与居住适当结合布置
答案:C,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应注意4个方面: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
40.关于用地布局与道路网形式的配合,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的小城市,道路网大多为方格网状
B.组团式用地布局的城市,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当与组团的结构形态一致
C.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
D.采用方格网道路网的中心城市不会在方格网基础上形成放射状道路网形态
答案:D,城市用地布局形态与道路交通网络形式的配合关系:集中型城市较适应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分散型城市,规模较小的城市大多受自然地形限制,由若干交通性道路联系为一个整体;规模较大的城市则应形成组团式用地布局,其道路网络形态应与组团结构形态相一致,简单的方格路网套在组团布局城市中是不合适的。沿河谷、山谷或交通走廊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中心城市具有辐射作用,城市道路网络在方格网基础上呈放射状的交通性路网形态。城市公交网络也能对城市用地的发展起作用,如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形态。41.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A.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
B.应当促进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
C.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交通建设需要
D.应当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答案:B,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建城[2010]13号),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42.下列哪项不属于交通政策的范畴()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B.限制私人小汽车盲目膨胀
C.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D.建立渠化交通体系
答案:B。三大城市交通政策:1城市交通方式引导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和自行车等个体交通工具;2城市交通地域差别化发展政策,如在城市核心地域依托公共交通的服务,限制小汽车的流量,在外围城区鼓励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协调发展;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政策,在加快城市道路、公交系统建设的同时,调控城市中的机动车流量和在城市中的分布。
43.下列哪项不属于居民出行调查的对象()
A.65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B.18~65岁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C.18~65岁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
D.6岁以下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答案:D,居民出行OD调查的对象包括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44.在民用机场的选址中,下列哪项原则是错误的()
A.在城市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应考虑设置各城市共用的机场
B.在满足机场自身选址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城市与机场的距离
C.城市和机场之间应设置轨道交通
D.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城市区
45.下列哪项是城市快速路首选的道路横断面形式()
A.一块板横断面B.二块板横断面C.三块板横断面D.四块板横断面
答案:B,一块板横断面可以用作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和支路;二快板横断面主要用于纯机动车行驶的车速高、交通量大的交通性干路,包括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三快板横断面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路。
46.下列关于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的表述,哪项是不准确的()
A.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的分界线
B.城市道路的功能应当与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C.城市道路系统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
D.城市道路系统应当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答案:B,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应成为联系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7.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宜大于()。
A.1B.1.5C.2.5D.3.5
答案:B,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48.下列哪项属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的活动()
A.改变园林绿地、河源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
B.修建生产、储存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C.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建、扩建活动
D.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答案:B,《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第二十四条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二)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三)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四)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
49.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表述中,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A.应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界限
B.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致
C.应当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D.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答案:C,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1.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划定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群、文物古迹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界线,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和建设的要求。
3.2.1历史文化街区应划定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的界线。
3.2.2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的界线。
3.2.3保护建筑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的界线。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第十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
5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下列哪项是绿地的主要控制指标()
A.城市绿地率B.绿化覆盖率C.人均公园绿地面积D.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答案:D,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人均绿地面积不小于9平方米/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7平方米/人;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主要控制的绿地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51.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水资源规划中的供、用水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
A.现状外调水量B.年均降水总量
C.城市生活用水总量D.工业用水效率
答案:B,城市水资源规划中,供用水现状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量、再生水等几个方面分析供水现状及趋势,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等几方面分析用水现状、用水效率水平及趋势。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区域、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均降水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52.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电源工程的内容()
A.城市电厂B.超高压变电站C.区域变电站D.城市变配电站
答案:B,城市电源规划包括电源种类、电力平衡、电源布局三个内容。城市电源分为城市发电厂、区域变电所(站),发电厂有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原子能等发电厂。
53.下列哪项不宜作为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用途()
A.工业冷却用水B.生活饮用水C.景观用水D.生态用水
答案:B,目前,污水再利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市政杂用(包括洗车、浇洒道路、浇灌绿地)和景观方面,部分城市用于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冲厕。
54.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的主要内容()
A.石油液化气储存站B.水煤气厂
C.输配气管网工程D.天然气分输站
答案:D,城市燃气工程系统包括3个方面:用气量预测、气源规划、输配系统规划。气源包括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气源设施有天然气门站、人工煤气制气厂(炼焦制气厂、直立炉制气厂、水煤气厂)、液化石油气站(储配站、储存站、灌瓶站、气化站、混气站等)。输配系统规划包括管网、储配站、调压站、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等。
55.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主要任务()
A.测算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B.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
C.确定垃圾转运站的位置D.进行垃圾处理场总平面布置
答案:D,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式;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布置垃圾处理场等各种环境卫生设施,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56.综合管沟内,下列哪两类管线一起设置是不恰当的()
A.高压输电线、燃气管线B.给水管线、热力管线
C.给水管线、燃气管线D.热力管线、雨污水排水管线
答案:B,城市工程管线共沟敷设原则: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3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4火灾危险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费水管共沟敷设;5凡有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压力管道有给水、煤气、灰渣等,重力管道有污水、雨水等。
57.关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基本工作内容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A.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控制标高
B.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C.确定城市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
D.配合地形考虑城市环境的空间美观要求
答案: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包括6个基本内容:1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对一些需要采用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5经济合理地组织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填方和挖方的平衡;6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的美观要求。
58.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是准确的()
A.随着地铁站、地下商业和公共步道等大规模建设,地下空间正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B.地下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地下空间建设成败的关键
C.由于地下空间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
D.地下空间建设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答案:A,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性化和舒适性的地下空间环境;2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3坚持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
全市性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各区(县)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重点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地区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59.下列哪类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为紧密()
A.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远景规划B.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城市近期建设规划D.控制性详细规划
答案:C。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60.下列哪项不属于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
A.确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范围
B.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C.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D.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
答案:A,《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六条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61.关于住房建设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由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B.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C.由城市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批
D.由上一级政府负责审批
答案:B。根据《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46号),住房建设规划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做好前期调研、专题研究、规划编制等工作。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应在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根据《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建保[2010]91号),省级以下(含省级)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廉租住房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规划。省级以下(含省级)发展改革、农垦、林业部门分别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规划,送同级住房保障部门汇总。
实行规划逐级上报、逐级审查制度,上级规划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规划进行审查,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指导。省级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要确保于2010年6月30日前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10年7月15前完成审查。
62.街角地块红线至少应满足下列哪项要求()
A.人行道的宽度B.视距三角形
C.城市设计的需要D.靠近路口的建筑出入口位置
答案:B,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的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称为视距三角形,常依次作为确定交叉口红线位置的条件之一。
63.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A.属于法定性规划
B.各项指标是强制性内容
C.对房地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图纸一般采取1:1000~1:2000的比例尺
答案:BD,《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法定规划。按照规划编制办法,选取符合规划要求和规划意图的若干规划控制指标组成综合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分为规定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但必须包括编制办法中规定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图纸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1:5000,分图图则一般采用1:500~1:2000。
64.下列哪项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各地块规划图必须标绘的内容()
A.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B.各项建筑物现状
C.交通出入口方位
D.规划道路走向、线型、主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答案:B,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十一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65.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下列哪项与划定地块规模关系最小()
A.路网密度B.用地性质C.容积率D.用地权属
66.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以控制下限为主()
A.建筑密度B.容积率C.绿地率D.建筑高度
答案:C。
67.下列哪项是修建性详细规划针对的地区()
A.城市规划建成区B.近期将要进行出让的土地
C.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D.需要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
答案:C,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控制和要求,以城市中准备实施开发建设的待建地区为对象,对其中的各项物质要素进行统一的空间布局。
68.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计算中,植草砖铺设的停车位面积()。
A.应计入道路用地B.应计入绿地
C.按比例折算后计入绿地D.应同时计入绿地和道路用地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以绿地边界距宅间道路、组团道路和小区道路边缘1米为准,小区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缘;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临建筑物时算到距建筑物墙脚1.5米,1.5米范围内的绿地按其面积的60%计算为公共绿地。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以外的其他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算到道路边缘;临建筑物时算到距建筑物墙脚1.5米,1.5米范围内的绿地按其面积的60%计算为绿地;绿地边界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其墙脚。
(三)居住区公共绿地内的园林设施(包括亭、台、楼、阁、廊、喷泉、雕塑、假山石、游泳池、硬覆盖地活动场等)占地面积小于该块绿地面积30%的部分,计算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大于30%的部分,不计算为居住区公共绿地。
(四)地下建筑顶板至室外自然地面,或半地下建筑高出自然地面1米以内,且采用自然山势隐蔽式绿化布置、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的,按其面积的2/3计算为绿地。
(五)独立人工造景水域按其面积的1/3计算为绿地。
(六)零星乔木每株按1平方米计算绿地面积。
(七)行道树的株距不大于8米时,按照其种植长度乘以1米计算为绿地。
(八)空心砖种植草坪的,按其面积的25%计算为绿地。
(九)屋顶和地上架空层的人工绿地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的,按其面积的25%计算为绿地。
69.下列哪项是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机构()
A.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城市人民政府或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上一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上一级城市人民政府
答案:B。
70.下列哪项属于县城总体规划的工作范畴()
A.划定必须制定规划的乡和村庄的区域B.编制城镇群规划
C.确定村庄层次与分级D.编制镇域规划
答案:A,县城总体规划包括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划定必须制定规划的乡和村庄的区域,确定村庄布局基本原则和分类管理策略。71.下列哪项不属于乡驻地规划必须的内容()
A.提出城镇化目标B.建立综合防灾减灾系统
C.进行管线综合D.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
答案:A,乡驻地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安排;2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3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目标,划定主要水体保护和控制范围;4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及要求;5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确定各级文化保护单位、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范围及保护措施;6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公用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72.关于村庄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以行政村为单位
B.应向村民公示
D.成果由村委会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答案:A,村庄规划应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范围包括整个村域,如果是需要合村并点的多村规划,其规划范围也应包括合并后的全部村域。
《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7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下列哪项可以改变()
A.高度B.外观形象C.色彩D.所有权
答案:D,《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第二十七条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74.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当周边存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时,小区内可适当减少相应设施
B.当住宅密度降低时,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应尽量集中设置
C.当相邻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时,小区内可以适当减少配套设施项目
D.当用地限制较大时,小区内可以适当减少配套设施项目
答案:B,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基本要求是: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可根据规划布局开式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
75.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用地比重越低
B.居住区规模变化时,住宅用地比重恒定不变
C.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用地比重越高
答案:A,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0.2.2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