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接收弃婴逐年下降家庭寄养要满足5条件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怎么忍心遗弃自己的孩子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儿童福利院了解到,目前全市每年送往福利院的弃婴有30多个,98%左右都是1岁以内的婴儿。相比于2000左右每年接收100个左右的孤儿,数量逐年下降,而在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当中,相当一部分身患脑瘫、智障、手足畸形等先天性疾病。

A遭遗弃孩子女婴占多数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建立和完善了孤儿保障体系,2011年,全市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机构供养孤儿的养育标准由每月690元提高到1400元,城市和农村散居孤儿分别由每月510元和270元统一提高到了1100元。2014年9月全市又出台《关于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将儿童福利待遇扩大至患有重大疾病和重残的儿童。对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460元的基本生活费。

B不少孩子被社会爱心家庭寄养

因为孩子身患残疾,不少国内的家庭不愿意领养,所以在给他们找到一个归宿之前,孩子也并不都是一直住在福利院。“寄养和领养有根本的区别,签了领养手续就相当于户口进入该家庭中,双方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与普通家庭差别不大。但是寄养是属于暂时的寄托管理,如果孩子到了18岁,生活仍不能自理的话,将转送到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被家庭领养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孩子被社会爱心家庭寄养,“目前已经接收在册的有约三百个孩子,但是在我们院内集中养育的只有六七十个,其他的都是家庭寄养,约占7成以上。”

另外,与现行规定“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三名”不同,意见稿规定“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该家庭无未满6周岁的儿童”。

C身世成谜,以后落户是难题

孩子出生不久就被遗弃,本身就很不幸,离开父母的关怀成长,总归缺少些关爱,然而即便是进入到福利院受到良好的照顾,随着孩子的长大,落户等难题依然困扰着孩子的成长发展。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但因多地还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一些无户口人员仍无法顺利落户,出生证明补办和领养登记两道“坎”最难过。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提出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的户口登记问题。其中,因超生、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可凭借《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户口簿、结婚证或非婚生育说明落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身世成谜,落户成了难题。

相比补办《出生医学证明》,涉及领养的人员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意见》中规定,未办理收养登记的事实收养无户口人员,当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按照规定办理收养登记,凭申领的《收养登记证》、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但实际情况中,很多家庭收养手续不全,导致无户口人员登记上户操作难度仍然较大。

D家庭寄养,既有幸福也有苦痛

“家庭寄养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好处的,能让他们从小享受父母关怀,有家庭意识,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对于处于寄养系统内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上可能会有持久的影响。”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不管怎么说,寄养都是利弊并存的方式。

E领孩子回家寄养,要满足5个条件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儿童福利院了解到,70%以上都被符合条件的家庭领养。没有被收养的孩子,则一直待在福利院直到结婚。据悉,市民捡到弃婴,不能私自收养,市区的可以报警由民警送往福利院。县市区的报警后由民警做询问笔录并出证明后,送往当地民政部门,再由民政部门送往儿童福利院。

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根据《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寄养家庭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被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3.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被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4.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5.主要照料人的年龄在30至65岁之间,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或相当于)以上文化程度。

城市信报记者张鹏

11/1507:48/青岛早报

11月14日,记者在栈桥景区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海鸥“大部队”陆续抵达青岛,几百只红嘴鸥在栈桥周围上下翻飞,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已经成为“青岛一景”。记者了解到,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鸥抵达青岛。

11/1411:35/海报新闻

青岛“巨幕大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数字化生命力,为青岛的文旅产业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让青岛这座城市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更加璀璨夺目。

11/1108:49/青岛日报

在社交平台上,“飞跃青岛”被称为“台东必打卡游玩项目”。在宽达数米的超大银幕前,市民游客乘坐动感座椅设备,像是乘坐飞行器一样,时而俯冲、时而上旋,飞跃青岛、北京、西安等城市的知名景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自今年7月营业以来,店内日均客流量上百人,周末节假日更多。

11/0807:38/青岛日报

目前,已基本形成北上京津冀、南下长三角、西接黄河流域、东连烟威地区的放射型路网格局,形成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三主一辅”客运枢纽布局

THE END
1.如何让托管服务更好照护留守儿童?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由谁来看管,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在家没人管,成天玩手机。”说起孩子的假期照护问题,不少外出务工者表示头疼不已。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暑期无人管束、沉溺手机等问题,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托管班如今也开始出现在乡镇、村庄。 https://m.gmw.cn/2024-07/26/content_1303802246.htm
1.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摘要】: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与推广,获得了社会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我们在认可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家庭寄养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着孤残儿童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家庭寄养的再安置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关于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26-1017110271.htm
2.为什么寄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寄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心理亲子关系# #心理亲子关系# #论逆反心理# #只谈心理学3# #心理学那些事儿# #儿童心理学54# #正确的心理咨询# 来访者是一位19岁的男孩,他的童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远离父母,被放在亲戚家或寄读在学校。他的母亲是一位商人,父亲则在家中。这种生活环境使他的性格变得内向、不爱...https://www.meipian.cn/4vpyrpnn
3.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3)关于寄养问题:寄养是我国特有的养育方式。寄养问题是造成儿童心理缺陷或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 儿童时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独立意识的最好时期。 (2)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由于青少年心身发展快,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社会发展变化较快的时期,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https://www.med66.com/yixuexinlixue/my1905302147.shtml
4.留守儿童突出问题6篇(全文)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8cyxa40.html
5.《宝贝儿》除了杨幂的素颜出镜你还需要知道这些(宝贝儿)影评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江萌一直执拗着拥有着自己的人生逻辑。为了找到女婴,她偷医院的档案,独自一人到老年康复中心寻找女婴。面对女婴父亲的放弃,她坚持要亲眼看到女婴母亲的决定。面对警察的不管不问,她不依不饶的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在她自己的寄养问题上,她也反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714960/
6.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通用7篇)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https://m.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29091.html
7.寄养儿童家庭寄养经验研究实践和相关研究都已经证明,在我国,家庭寄养是除收养以外对孤残儿童最佳的养育方式。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孤残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机构化养育模式的压力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力推广家庭寄养成为完善我国特殊儿童福利制度的必由之路。 现有的关于家庭寄养的研究大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在家庭寄养政策、成效和问题...https://wap.cnki.net/lunwen-101555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