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军队文职会计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军队人才网

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会计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一、测查目的

主要测查招考岗位所要求的考生会计基本素养和能力要素,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所学经济和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沟通协调等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三、试卷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四、测查内容

主要包括经济学类基础综合和会计专业知识两部分。经济学类基础综合部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等内容,会计专业知识部分包括基础会计、政府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学类基础综合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均衡价格理论、效用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数学计算、调查研究等能力,以及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理性选择与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其他分析方法。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正确认识和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

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的区别;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二、供给

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的区别;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三、均衡价格

市场均衡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的变动。

四、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及其对经济的调节;价格机制的缺陷;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

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的概念、分类及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供给弹性的概念、分类及计算;恩格尔系数。

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基数效用论

效用的概念;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二、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特征;预算线的图形及变动;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三、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消费者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的概念。四、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含义及应用。

第四章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等产量曲线的概念及特征;等成本线的概念及图形;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概念及过程分析。

四、成本与收益

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经济成本;边际成本;收益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五章市场理论

一、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及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生产者剩余。

二、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的概念及条件;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价格歧视。

三、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及条件;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条件。四、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及条件;不同类型市场的比较。

第六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一、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对要素需求的特点;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二、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均衡工资的决定。

三、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供给曲线的特点;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概念。

四、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基尼系数的计算。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专业水平、综合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宏观经济现象、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名义GDP和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简单经济关系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二、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概念及计算;乘数对经济政策的意义。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投资的概念及决定因素;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函数;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偏好的概念;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均衡利率的决定;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三、IS-LM分析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内在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概念;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思想。

三、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概念;现代银行制度;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货币创造乘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的概念及构成;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率效应与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总供给曲线

古典供给曲线、凯恩斯供给曲线、常规供给曲线的概念;长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的一般表达。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析与运用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与后果;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与后果;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综合分析与经济政策。

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

失业的概念与分类;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奥肯定律;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成因;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汇率、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

汇率的概念及决定因素;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净出口;资本净流出。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前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概念。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决定因素;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内生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国防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二、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特征;经济周期的原因假说;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三篇经济法

主要测查考生对物权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票据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贯彻执行能力,以及运用经济法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纠纷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的内涵;经济法的地位、原则;经济法的体系。

二、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法的历史演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与逻辑。

三、经济法的主体及行为

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经济法律行为;代理制度。

第二章物权法

一、物权法概述

物与物权;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物权的保护。

二、所有权制度

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与相邻关系。

三、用益物权制度

用益物权的基本理论;主要用益物权。

四、担保物权制度

担保物权的基本理论;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五、占有制度

占有的分类;占有保护的方法。

第三章招标投标法

一、招标投标法概述

招标投标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

二、招标

招标人及其应具备的条件;招标项目;招标方式;可以邀请招标的情形;不宜公开招标的情形;自行招标与代理招标;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招标人的权利义务;标底及其要求;招标文件及其要求。

三、投标

投标人及其权利义务;投标文件及其要求;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情形;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情形;弄虚作假投标的情形。

四、开标、评标和中标

五、法律责任

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中标人的法律责任;行政监督部门及国家工作人员有渎职、滥用职权行为的处罚。

第四章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

合同与合同法;合同的分类;合同的相对性;要约与承诺。

二、合同的订立

三、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生效;合同的无效;合同的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待定。

四、合同的履行

合同履行的规则;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监督。

五、合同的保全

合同保全的概念;代位权;撤销权。

六、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

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合同的终止。

七、合同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免责事由。

第五章票据法

一、票据法概述

票据的概念与特征;票据法律关系;票据权利与票据行为;票据抗辩与补救;票据的伪装与变造。

二、汇票

汇票的特点与种类;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权。

三、本票

本票的特点;出票;见票付款;对本票的其他有关规定。

四、支票

支票的特点;出票;付款;对支票的其他有关规定;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

五、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涉外票据的范围;我国票据法与有关国际条约;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六、法律责任

票据法上的刑事责任;票据法上的行政处罚;票据法上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知识产权的范围与分类;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国防知识产权立法概况。

二、专利法律制度

专利制度的基本理论;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权的申请;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实施的特别许可;专利权的保护。

三、商标法律制度

商标制度的基本理论;商标权;商标注册的申请、审查和核准;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和争议裁定;商标使用的管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四、著作权法律制度

著作权制度基本理论;著作权;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著作权的保护。

第二部分会计专业知识第一篇基础会计

主要测查考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专业水平、贯彻执行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及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基础会计概述

一、会计

会计的概念;会计职能;会计作用;会计目标;会计任务。

二、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概念;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区别。

四、会计方法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

五、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会计信息化发展。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二、会计等式

基本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的概念及类型;会计账户的概念及类型;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关系。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的概念;复式记账的原理;复式记账的种类。

三、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平行登记。

第四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实收资本业务;银行借款业务。

二、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材料采购业务;固定资产购置业务。

三、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直接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业务;直接人工费用归集和分配业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业务;完工产品入库业务。

四、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产品销售收入业务;产品销售成本、费用和税金业务。

五、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利润形成业务;利润分配业务。

六、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偿还银行借款业务;税费缴纳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概述

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的分类;会计凭证的作用。

二、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和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概念和分类;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和要求;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会计凭证的保管方法。

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概述

会计账簿的概念;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账簿的作用。

二、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三、会计账簿启用与更正错账

会计账簿的启用;错账查找方法;错账更正方法。

四、结账与对账

结账步骤及方法;对账步骤及内容。

五、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会计账簿的更换;会计账簿的保管。

第七章成本计算

一、成本计算概述

成本计算的概念与意义;成本计算的原理;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成本的分类;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

原材料采购的成本计算;产品生产的成本计算;产品销售的成本计算。

三、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标准成本及其制定;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作业成本法计算;作业成本法管理。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财产清查的概念与意义;财产清查的种类;财产清查的主要内容。

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

三、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

财产清查的组织;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要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及目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财务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原理及编制方法。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与分析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方法。

第十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二、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会计工作规范

一、会计工作规范概述

会计工作规范的概念;会计工作规范的作用;会计工作规范的体系结构。

二、会计法规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法》的主要内容;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四、会计职业道德与岗位责任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五、会计档案管理与工作交接

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会计工作的交接要求;会计工作的交接程序。

第二篇政府会计

主要考查考生对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专业水平、综合分析和服务意识能力,以及运用政府会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政府会计概述

一、政府会计

政府会计的概念;政府会计的特点;政府会计的组成;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中国政府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二、政府会计目标与核算模式

政府会计的目标;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

三、政府会计要素

预算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等式。

四、预算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

预算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五、政府会计报告

政府会计报告的概念;政府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政府会计报告的合并范围。

第二章财政总会计

一、财政总会计概述

财政总会计的概念;财政总会计的适用范围;财政总会计的核算目标;财政总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规定。

二、财政总会计的财务会计核算

财政总会计资产的核算;财政总会计负债的核算;财政总会计收入费用的核算;财政总会计净资产的核算。

三、财政总会计的预算会计核算

财政总会计预算收入的核算;财政总会计预算支出的核算;财政总会计预算结余的核算。

四、财政总会计报表

财政总会计报表种类及格式;财政总会计报表编制要求及方法。

第三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目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规定。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入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结余的核算。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种类及格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编制要求及方法。

第三篇财务管理

主要测查考生对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专业水平、判断推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以及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

三、财务管理环境

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二、利率

基准利率及特征;利率的影响因素;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风险与收益

风险的概念与分类;风险与收益衡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四、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第三章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概述

资本成本的概念;资本成本的构成要素;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

二、个别资本成本

长期债券成本的计算;长期借款成本的计算;优先股成本的计算;普通股成本的计算;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概念及计算。

四、边际资本成本

边际资本成本的概念及计算。

第四章筹资管理

一、筹资管理概述

筹资的必要性;筹资原则;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二、资金需要量预测方法

销售百分比法;线性预测法。三、权益资金的筹集方法

吸收直接投资方法;发行普通股方法;发行优先股方法。

四、负债资金的筹集方法

银行借款方法;发行债券方法;租赁筹资方法;商业信用方法。

第五章资本结构

一、资本结构概述

资本结构的概念;资本结构的作用;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

二、财务杠杆原理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各种杠杆的计算。

三、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影响因素;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第六章投资管理

一、投资管理概述

投资的概念;投资的分类;投资的原则;投资的作用。

二、项目投资

项目投资的概念;项目投资的步骤;项目投资现金流量预测;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第七章资产管理

一、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的概念与分类;现金管理;短期金融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特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THE END
1.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区别调整的范围不同,合同法是债权关系,物权法是物权关系;实行的原则不同,合同法实行“意思自治”,物权法是“物权法定”原则;财产关系不同,合同法是调整流动性的财产关系,物权法是调整动态的财产关系;法律关系不同,合同法是调整相对性的法律关系,物权法是绝对性的法律关系。青春...https://edu.iask.sina.com.cn/jy/3mkhaJiwDal.html
1.物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物权法的定义与内容 物权是指人对其所有或占有物所享有的法律上的特定权利。它是民事关系中最基本的财产关系形式之一。在民法典《物权法》中,物权被详细规定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支配权等。这些类型各自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和保护范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规范性的物权体系。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90608.html
2.民法典物权法解读探索新时代产权保护与流转机制一、物权基础理论的调整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法典《物权法》对传统的物权概念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首先,明确了所有人都享有法律上的平等原则,对于不同性质的物权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合同法中的实体适用规则 《物权法》还将合同关系与实体之间的适用规则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具体实施过程...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12447.html
3.民法典的全面解读合同物权继承与责任等关键内容探究简介民法典的全面解读:合同、物权、继承与责任等关键内容探究 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和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民法典的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以下我们将分别探讨其中几个关键部分: 合同法 合同是实现私人之间利益交换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民法典中占有重要位置。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https://www.qbsinawlr.cn/jun-lei-zi-xun/387750.html
4.民法典的全貌法律保护的纵横合同法:民法典中的合同法部分是对现行《合同法》的重大修订,它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合同概念,同时还引入了新的合同类型,如电子交易和网络购物等。同时,民法人权利益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比如增设了违约责任、履行期限变更及解除条件等条款。此外,对于债务人的意思表示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债务人应当采取合理措施预防他人误用其...https://www.qmso18vkw.cn/zheng-ce-fa-gui/405406.html
5.民法典的全面解读合同物权与继承法之探究民法典的全面解读合同物权与继承法之探究 简介一、合同法部分 合同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双方的约定来规范相互之间的行为和义务。民法典中对合同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合意、内容、效力、履行方式等多个方面。合意是构成合同的基础,无论是书面或口头都可以作为证明手段。在内容上,民法典明确了订购、...https://www.gvc8vf4gh.cn/jun-lei-yang-sheng/179154.html
6.物是人绘权利之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空气和水之外,没有什么比土地更为宝贵。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文明的根源。在法律面前,这片土地不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是“物”的一部分,而这就是民法典中的《物权法》。 权力的起点 在古代社会,土地往往与血统、家族联系在https://www.gntpr.com/ke-yan-jin-zhan/78927.html
7.民法典解读全景法律之树生长在每个条文的基础上在民法典中,合同法是构成大部分商业活动和日常交易的法律框架。它规定了合同成立、履行、变更、中止和终止等基本要素。根据第889条,合意是形成合同时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一致意思,这种意思可以通过言语或行为表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对方的权利与义务,以避免因误解而引起的纠纷。 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406297.html
8.民法问答丨交付的法律性质物权行为理论认为,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债权合同仅仅产生一种对价关系,形成为物权变动的原因关系,而就物权变动而言,还必须要求双方有产生、变更、消灭物权的物权合意,它独立于债权合同。物权合意直接决定了登记或交付的实施,由于登记或交付都是基于物权合意而产生的行为,无论是通过登记或交付设立所有权或他物权,都取决于物权...https://www.douban.com/note/867977824/
9.动产物权的变动以什么为要件单选题交付作为动产物权变动的要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明确了物权变动的时间点,确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交付也有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对于动产物权变动的认定和处理,都需要依据交付这一要件进行判断和分析。 https://laws.cdwzseo.com/jiedai/132239.html
10.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条与物权法第106条之间的适用关系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https://zzf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9040
11.物权法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是什么?导读:目前《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都已经被废止,这三者对于侵权责任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目前按照《民法典》中的规定:实施了侵权行为的行为人,需要承担主要的侵权责任。 物权法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是什么? 一、《物权法》《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是什么? https://www.64365.com/zs/1519085.aspx
12.请具体说明一下合同法与物权法的联系和区别免费法律咨询合同争议权益顾问 帮助人数:52073 好评率:98.09% 响应时间:5-10分钟内 1、物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能够对抗第三人(例如物权人可以行使追击权,而债权人不能向第三人追夺),物权具有优先权。2、原则不同。民法典实行“意思自治”原则,民法典则是“民法典定”原则。3、调整范围对象不同。民法典是债权关系;民法典...https://www.66law.cn/question/27010684.aspx
13.民法典676条内容四、与其他法律条款的关系 民法典第676条与其他相关法律条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有助于全面理解租赁合同的法律框架。 4.1 与合同法的关系 民法典第676条作为合同法的一部分,强调了合同的自由原则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契合合同法的基本理论。 4.2 与物权法的关系 ...https://m.henance.com/yqzx/yqyanqi/462515.html
14.物权法应确立优先权制度——围绕合同法第286条之争议【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有较多争议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定性问题,通过比较不同观点,提出三大疑点,进而对该三大疑点进行具体解析,澄清了优先权概念,通过比较优先权制度和法定抵押权制度,阐明了我国物权法应建立优先权制度,并对我国对优先权效力之限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1229_5862.html
15.黄泷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完善?黄泷一,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本文系广东高校科研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物权变动条款的评注与修订研究”(项目编号:218WQNCX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原刊于《交大法学》2020年第1期,注释已略,如需引用请核对期刊原文;仅限学术交流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9870.htm
16.认真学好民法典切实实施民法典(二)专栏总汇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第二编“物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https://zlzh.zgqxn.com/system/2022/05/13/030198103.shtml
17.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191203法理学导论作业C. 公务员法与律师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D. 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E 物权法与合同法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4、 表示法律失效的方式通常有( ) A新法律取代旧法律,并同时宣布旧法废止 B有关机关颁发文件,宣布某个法律废止。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44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