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同法与CISG

内容提要:《合同法》无疑是目前我国民事领域中最为成功的立法,该法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影响。比较《合同法》与《公约》,在合同的订立、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与免责、买卖合同等方面,既可以看出前者对于后者的继受,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若干差异。

2010年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订立30周年,作为国际范围内私法统一运动的最高成就,CISG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比较中国合同法与CISG,以展示中国合同法在哪些方面受到了CISG的影响,在哪些方面没有采纳CISG的规则。

一、中国合同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重视法制建设,自1980年以来,相继颁布了《经济合同法》、《涉及经济合同法》以及《技术合同法》,另外,在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作为民事法的基本法。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加入CISG并成为最早的成员国之一,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并与世界接轨的决心。中国早期的合同立法,特别是《涉外经济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CISG的影响。本文想重点比较分析的是颁布和施行于1999年的《合同法》,它取代了此前的三部合同法,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看该法如何受到了CISG的影响。

中国的合同立法的统一和完善,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中国向公约看齐,是中国自主的选择。而这种选择,背后的合理性在于公约本身是合理的、是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的共同结晶。

中国现行的合同法最初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托中国12所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学者起草,并于1994年11月由梁慧星教授等人统稿完成"合同法建议草案",于1995年1月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据梁慧星教授的介绍,该草案"关于要约承诺、有履行期限合同的解除、关于违约责任、关于合同解释、关于买卖合同等参考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3]因而,中国合同法对于CISG的借鉴和吸收,既在买卖法中有体现,又不限于买卖法,在合同法总则中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关于违约救济的规定,均受到了CISG的影响。本文以下具体分析比较。

二、合同的订立

如果比较CISG第二部分"合同的订立"(第14条-第24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9条-第43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合同法对于CISG规定作了相当充分的借鉴和吸收。比如,关于要约是否具有拘束力以及要约是否可以撤销,这是合同缔结法统一化过程中遇到的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不同国家的做法并不一样。CISG第16条等规定反映出了调和不同见解的意图,第1款以要约可撤销为原则,不过,它对这一原则作了限制。中国原来的民法理论受德国民法理论的影响,承认要约的形式拘束力[4]290,目的在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正常交易的安全。不过,中国合同法并没有明文规定要约的形式拘束力,而是参考了CISG,规定了要约的撤回及撤销,惟对此作了若干的限制(中国合同法第19条)。

具体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合同法对于CISG的吸收涉及到要约的定义(CISG第14条第1款,中国合同法第14条)、要约邀请(CISG第14条第2款,中国合同法第15条)、要约生效的到达主义(CISG第15条第1款,中国合同法第16条第1款)、要约的撤回(CISG第15条第2款,中国合同法第17条)、要约的撤销(CISG第16条第1款,中国合同法第18条)、要约撤销的限制(CISG第16条第2款,中国合同法第19条)、要约的失效(CISG第17条、中国合同法第20条第1项)、承诺的定义(CISG第18条第1款、中国合同法第21条)、承诺生效的到达主义(CISG18条第2款、中国合同法第26条第1款前段)、意思实现(CISG第18条第3款、中国合同法第22条后段及第26条第1款后段)、承诺变更要约内容的效力(CISG第19条、中国合同法第30条和第31条)、迟到的承诺的效力(CISG第21条、中国合同法第28条和第29条)、承诺的撤回(CISG第22条、中国合同法第27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CISG第23条、中国合同法第25条)。另外,中国合同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这与CISG第11条这一被中国保留了的规定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了。

如果我们注意到中国合同法"总则"与"分则"的结构,就会明白,该法规定的合同的订立并不限于买卖合同,而是对于所有的合同都可以适用的。

三、合同解除

(一)根本违约

(二)协议变更或者终止合同

CISG第29条第1款规定,合同只需双方当事人协议,就可更改或终止。类似的规则在中国合同法中规定在第77条第1款和第93条第1款。二者的差异是,CISG第29条第2款规定,规定任何更改或根据协议终止必须以书面做出的书面合同,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更改或根据协议终止。但是,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寄以信赖,就不得坚持此项规定。中国合同法对于合同的协议变更或者解除,并没有规定类似的规则。但是,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有特别的约定,要求变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的协议须采取书面形式,该约定仍有效力。另外,依中国合同法第36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该规定也可以适用于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最终的效果,与CISG相去不远。

(三)解除通知的生效

(四)解除的法律后果

中国合同法第97条和第98条的规定与CISG第81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差异体现在,CISG规定"如果双方都须归还,他们必须同时这样做"。中国合同法没有这样明文的规定,学者解释上主张,可以类推适用合同法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规定(第66条)[5]263。

CISG第82条规定了买方丧失宣告合同无效或者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的权利。类似的规则在中国合同法上并不存在。在学者解释上,学者指出,《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废止了原来民法典第350-354条,于第346条第2款规定了以作价偿还来代替返还,解除权并不消灭。德国法的这一转向,殊值重视。我国《合同法》就上述问题,未设明文规定,可以视为法律漏洞,在填补漏洞时,宜取法德国新法做法,不以因解除权人的事由使受领的标的物严重毁损灭失或者其他事由不能返还,作为解除权消灭的原因,而应当肯定解除权人仍保有其解除权,但行使解除权后须对受领的标的物作价偿还[5]484。

四、违约责任与免责

(一)关于先期违约

CISG第71条和第72条是对先期违约(an-ticipatorybreach)的规定,同时,第71条也吸收了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Unsicherheitseinrede)的内容[6]256。在中国合同法中,一方面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发端于普通法的先期违约制度。与CISG相比,一个形式差异在于,中国合同法并非规定在并排的两个条文,而是在不同的地方,规定了这两个制度,分别是第68条、第69条、第94条、第108条。

由于混合继受了两个法系的相似的制度,所以,中国合同法上述条文的解释适用遇到了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里存在一些冲突或者不和协,特别是对于默示的拒绝履行场合的解除,是否需要经过催告及合理期限,在第94条第2项的规定上没有反映出来。在学说上,有见解主张宜采体系解释方法,对于94条2项中"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情形,在解释上应参照第69条,进一步要求解除权的发生以"催告"为前提[5]462。这一解释结论,如果对照CISG第72条的规定,也可以进一步获得印证。

(二)要求特定履行

关于特定履行(specificperformance),CISG采取折衷方案(第28条),以"法院没有义务做出判决,要求具体履行此一义务"为原则,以"法院依照其本身的法律对不属本公约范围的类似销售合同愿意这样做"为例外。CISG第46条规定了买受人的履行请求权,第62条规定了出卖人的履行请求权。中国合同法第107条作为违约责任的一般条款,并列规定违约方"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肯定非违约方有履行请求权,在通常解释上,非违约方原则上有选择救济方式的权利,法院对于非违约方的选择有一定的裁量权。中国合同法第109条规定了金钱之债的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第110条规定了非金钱之债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这种区分,虽然可以从形式上能够分别对应于CISG第46条和第62条,从实际内容上看,似乎没有鲜明的受CISG影响的痕迹。

中国合同法第110条针对非金钱债务规定了三种排除履行请求权的情形:(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同期限内未要求履行。与之相比,CISG虽未作相似的规定,但通过解释,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比如,学者指出,在CISG中在货物交付原始不能场合并不妨碍合同成立,由此引发是否可能就不能的给付请求履行的问题,不过,参照CISG第46条第2款和第3款,有排斥对于出卖人过酷且不合理的要求交付代替货物以及要求修理的意旨,故应解释为,对于不能义务的履行请求不予承认[7]22。

(三)减少价款

CISG第50条规定了减价(pricereduc-tion),就此规定,是理解为对于大陆法继受自罗马法的减价之诉(actioquantiminoris),抑或理解为合同改订的一种情形,抑或理解为普通法(commonlaw)中的一种损害赔偿,看法并不统一。大陆法圈的文献倾向于持"合同的一部解除"或者合同改订的观点加以说明;而在普通法圈中,一方面引用大陆法圈的见解,又以之可以通过本来的损害赔偿加以处理,对于减价规定的设置表示怀疑,这样的文献也是存在的。不过,也有学者提示,从CISG对于条文的安排来看,减价(第50条)被放在合同解除(第49条)与出卖人的一部不履行(第51条)之间,故将减价放在合同的一部解除(partialavoidance)的位置上,也是可能的[7]24。

中国合同法在总则第111条规定了"减少价款或者报酬",在立法体系安排上,将减价规定在合同法总则,而不是像德国民法第441条规定在"买卖"部分(注:对于德国新债务法的规定,Zimmermann教授不无遗憾地指出,鉴于新债务法起草人的总体目标是尽可能地将对于隐蔽瑕疵的责任统合进规范违约的一般制度,看到在新的德国民法典中保留着分裂着的减价规定,真是让人吃惊。SeeReinhardZimmermann,TheNewGermanLawofObligations,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pp.115-116.)。中国的学说对于减价的探讨尚不多见,既有的探讨将减价权理解成为一种形成权,同时认为与其将减价权建构在"一部解除"思想之上,不如建构在"合同变更"思想之上[9]21。

(四)损害赔偿

CISG第74条规定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可预见性规则(foreseeability),这一规定被中国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完全吸收。CISG第75条规定的替代交易场合的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第76条规定的未从事替代交易场合依时价计算损害赔偿的方法,在中国合同法中虽未明确规定,在中国实务中的做法,也是大致相当。CISG第77条规定的减轻损害规则,中国合同法第119条的规定与之大致相当。

(五)免责

CISG第79条规定的免责事由是"不能控制的障碍"(animpedimentbeyondhiscontrol),中国合同法规定的免责事由则是"不可抗力"(forcemajeure)。后者被定义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117条第2款),而CISG所用的不是and,而是or。因而,中国合同法上的免责事由被限定得严格。CISG第79条第5款规定,"本条规定不妨碍任一方行使本CISG规定的要求损害赔偿以外的任何权利"。这包括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中国合同法第94条第1项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而,二者在这点上是共同的。

五、买卖合同

(一)买卖的标的物

CISG所规定的买卖的标的物,正如其名称所反映出来的,是货物(goods),同时CISG又明确排除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经由拍卖的销售、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电力的销售(CISG第2条)。

中国《合同法》所规定的买卖的标的物是有体物,并不包括权利。这里的有体物,并不以动产为限,尚包括不动产。当然,土地不能成为买卖的标的物(只是土地使用权可以流转),故这里的不动产主要指房屋之类建筑物。这里的买卖,既可以是商事买卖,也可以是民事的买卖,包括消费者为买受人的买卖。拍卖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买卖。

(二)卖方的义务

(三)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统合入违约责任

(四)风险负担

中国合同法第142-149条是关于买卖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规定,这些规定显而易见是受到了CISG的影响,但又有所变化。

中国合同法吸收CISG的地方体现在:规定了风险移转的交付主义(第142条,CISG第69条第1款)。规定了一些特别的规则,包括:债权人迟延场合的风险移转(第143条)、在途标的物买卖中的风险负担(第144条,中国法缺少但书)、第一承运人规则(第145条)、特定地点规则(第146条)。中国合同法规定了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第147条、CISG第67条第1款后段)。并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第149条,CISG第70条)。

中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这一规则以CISG中是没有的。这一条是参考美国统一商法典作出的规定[14]229,但是,该条与统一商法典第2-510条相比,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而是作了若干改动。

由于CISG中不存在标的物交付原始不能场合合同不成立的规定,该合同仍得有效成立,出卖人不交付标的物只是构成违约[6]36,故CISG中的风险负担制度,被认为是与以双务合同概念为媒介的履行牵连关系机制无关[7]21。中国《合同法》同样没有规定交付标的物原始不能场合合同不成立的规则,在风险负担制度方面,如上所述,深受CISG的影响,在解释论上是否依旧将风险负担制度建构在双务合同的牵连关系之上,尚需进一步探讨。

六、结束语

注释:

[1]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第二册)[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与不足(上)[J].中外法学,1999,(6).

[3]梁慧星.从"三足鼎立"走向统一的合同法[J].中国法学,1995,(3).

[4]王家福.中国民法学o民法债权[M].法律出版社,1991.

[5]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8.

[6]Vgl.PeterSchlechtriem,InternationalesUN-Kaufrecht,4.Aufl.,2007.

[7]渡辺達徳.ウィーン売買条約と日本民法への影響[J].ジュリスト(No.1375)2009.4.1.

[8]崔建远.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2010.

[9]韩世远.减价责任的逻辑构成[J].清华法学,2008,(1).

[10]梁慧星.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J].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7.

[11]崔建远.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J].中国法学,2006,(6).

[12]韩世远.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J].中国法学,2007,(3).

[13]ReinhardZimmermann.TheNewGermanLawofObli-gations[M].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14]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M].法律出版社,2009。

THE END
1.2024年09月陕西省省级机关公开遴选(选调)公务员强化练习题33、单选题 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___ A: 无效合同 B: 有效合同 C: 可撤销合同 D: 效力待定合同 34、单选题 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___。 A: 法律调整的范围 B: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 法律规范的数量 D: 法律调整的后果 35、单选题 某公园的门票包括两种价格,普通门票价格:148元;优惠门票价格:85...http://www.91exam.org/sydwxg/297-4465/4465071.html
2.总则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释义】本条是关于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情形的规定。 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minshang/2000-11/25/content_8368.htm
3.合同审查精要与实务指南(第二版)——《民法典》全类型合同起查【例1-1】 物权的处分行为有别于负担行为,解除合同并非对物进行处分的方式 【例1-2】 设备买卖合同标的物条款 二、价款与结算条款 (一)价款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二)价款的支付时间 (三)价款的支付地点 【例1-3】 设备买卖合同价款及结算条款 三、质量与包装方式条款 (一)质量条款 (二)包装方式条款 【例1-...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89861
4.头条文章3.法院可依职权主动认定合同解除的事实。 裁判观点: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申4652号裁定书中认为:“案涉合同履行过程中,兴武公司因国金公司下达停工通知而撤场,案涉合同已无继续履行的可能,各方当事人对于案涉合同已经解除的事实并无异议。确认案涉合同解除是兴武公司请求阜新皇华公司等主体共同偿还欠付工程...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610279546945838
1.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什么?专家导读 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有效合同,必须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才涉及到合同解除的具体情况,而对于合同本身就无效的情况下,那么是不存在合同解除的情况的,具体情况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处理。 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什么? 一、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什么? 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有效合同,如果不是有效合同则谈不...https://mip.64365.com/zs/1172546.aspx
2.合同法4甲委托乙就某一问题出具咨询报告53.让与人与受让人订立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会影响到在合同成立前让与人与他人订立的相关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者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效力。 54.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 A.可撤销合同 B.效力待定合同 C.有效合同 D.无效合同 55.下列合同中,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有()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②.一方以欺诈、胁...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176020
3.合同概括承受内容概括6.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 B ) A.无效合同 B.有效合同 C.可撤销合同 D.效力待定合同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 C) A.继续有效 B.效力待定 C.消灭 D.中止 8.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其依据是( A ) ...https://www.ruiwen.com/hetongfanben/1800601.html
4.法院解除购房合同的诉讼费,按合同总价算,还是标的算.doc值得注意的是,孙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针对李某反诉情况变更了本诉的诉讼请求。按照《办法》规定,法院在最终确定案件受理费时,应当以变更后的诉讼请求为准。在本案中,孙某变更后的诉讼标的包括(1)解除合同(2)退款135万元(3)承担20万元违约责任。综前述分析,针对变更后的诉讼标的,法院应当计取的案件受理费为(1350000...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4485334.html
5.债权转让协议书(通用16篇)当合同履行后,乙方交付的保证金退还给乙方或抵作价款。当乙方不履行合同的约定,则无权要求返还保证金;若甲方不履行合同的约定,应当向乙方支付相当于乙方交付保证金数额的补偿;若甲、乙双方要求解除合同的,保证金扣除乙方相应交易费用后返还给乙方。 2、乙方未能按期支付本合同标的的价款,或者甲方未能按期交割本合同...https://www.cnfla.com/xieyishu/2139431.html
6.买卖合同解除后,出卖人对标的物是否享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据此,买卖合同解除后,在标的物存续且未被第三人取得的场合,出卖人可要求“恢复原状”,即要求返还标的物。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26639
7.公报案例传真:到期未偿债,所签以房抵债协议有效,土地房产,宝鸡...——三方当事人通过两份关联协议设定相关权利义务,其中一份合同解除,不必然导致另一份合同的当事人构成侵权。 17.购房合同并非从属于抵债协议,付款义务不能抵销 ——抵债标的系他人所有房屋,债权人不能证明与房屋所有人所签房屋买卖合同从属抵债协议的,应依约支付购房款。 http://qinxuanlaw.com/index.php?ie=122-10-3317-1
8.根本性违约的合同解除怎么处理部分履行是指合同虽然履行,但履行不符合数量的规定,或者说履行在数量上存在不足。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非违约 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按约定交足数量,也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在不足以弥补损失的情况下,还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通过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知道;根本性违约的合同解除返还原物;受领标的物有孳息的,也应一并返还;以...https://m.66law.cn/laws/833000.aspx
9.所有权保留专题之(三):出卖人取回权法律适用难点分析该学说认为,出卖人取回买卖标的物之后,买卖合同依然生效存在,在回赎期内,买受人可以通过支付价款或者提供担保的方式赎回买卖标的物,如果买受人不赎回的,则买卖合同解除。买卖合同解除后,出卖人已经收取的货款应该退还给买受人,买受人需要支付使用买卖标的物的使用费,且要赔偿标的物损耗或贬值的赔偿责任。因为双方买卖...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68531164&efid=fJWe8xBgc7-ZVQt_09n36A
10.管理人决定解除合同是否受到75%付款比例的限制?因为受到支付价款75%的限制是出卖人破产且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本题中,管理人决定解除合同,所以不适用。 2.如果超过75%,管理人还是可以要求买受人返还标的物,买受人可以就该价款主张按照共益债务清偿。 3.出卖人破产+继续履行合同 (1)出卖人破产,其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的,买受人应当按照原...https://www.dongao.com/dy/zckjs_jjf_14068/15768564.shtml
11.会计视野法规库: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6.无效合同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 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应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 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诉讼时效自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 17.当事人无法协议解除合同,继续履行又有现实困难的,法院应如何处理? 当事人无法协议解除合同,继续履行...https://law.esnai.com/mview/60037
12.投资篇(五)投资协议核心条款解读之增资协议(SPA)专业文章关于合同的终止,可以参考《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关于债权债务终止的规定,该条规定合同终止的一般情形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https://www.allbrightlaw.com/SH/CN/10475/956c7826ed882ed1.aspx
13.合同解除之实然法分析及应然法思考本文首先通过对合同解除后法律效果的理论整理,找寻出适宜于现行实然法的学说,揭示实务中对赔偿范围界定的不合理,并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推演出不同解除方式下的处理建议。最后笔者拟从协议解除之存废、解除范围之限定、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之重塑、法定解除条件之设计、损失利益之确定等五个方面对民法典修订合同解除制度提出了...https://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8/id/3162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