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消费是数字经济时代消费方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变革。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新型消费需求、模式与环境的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驱动下,新型消费需求更趋数智化,消费模式走向“平台+生态”,新型消费环境持续优化。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型消费互促共进、双向赋能。既要积极抢抓机遇,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型消费的新场景;又要更好发挥新型消费对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作用,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壮大新型消费的双向良性循环。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消费系统性变革【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新型消费是数字经济时代消费方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变革
新型消费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经济行为。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消费模式或业态,新型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活动范式:依托大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借助数字技术作为驱动力量,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构建数字化的交互界面、沉浸式场景以及个性化体验,精准对接并满足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由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催生出的各种新消费活动和业态正在有力地重塑消费市场格局,这一变化不仅是消费手段的升级换代,更是消费方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变革。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新型消费需求、模式与环境的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有力地驱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先进的生产力质态不仅标志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也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格局与走向。技术、要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三个因素。根据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生产决定消费,新型消费作为消费领域的新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结构、交易模式以及市场环境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双向赋能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新型消费的需求;新型消费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来引导和反馈市场需求,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优化和提升。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新型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互促并进、双向赋能。一方面,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打造新型消费的新场景。另一方面,要发挥新型消费的牵引作用,以新型消费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转型升级,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型消费的未来场景。新型消费的未来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进一步鼓励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为新型消费的未来场景作出了明确指引。要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主动应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塑造新型消费未来场景。
一是着力形成赋能文旅、沉浸式体验、零售新业态等数字消费新场景。在赋能文旅方面,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云展览、网络直播、云演播等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激活文旅新业态。在沉浸式消费体验方面,要重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以文化IP为基础创造虚拟和实际相结合的空间,发展线上“虚拟家居布置”“虚拟试衣”等产品服务,为公众提供全新的沉浸式购物消费体验。在零售新业态方面,即时零售等新型购物方式打破了传统零售模式发展下的线下、线上价值分割,填补了资源融合的“真空地带”。要探索推广即时零售平台,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以新型消费为牵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可见,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和牵引作用。新型消费作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深层次上触发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以新型消费为牵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使新型消费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一是以新型消费扩容增量拓展前沿技术应用空间。新型消费通过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和应用场景,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型消费体量和范围的拓展,意味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多样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促使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回应市场需要。当新型消费达到一定规模时,前沿技术的应用也将实现规模效应。不仅降低了单个技术的应用成本,还提高了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规模化应用还有助于形成技术标准和生态体系,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此,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新型消费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手段,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投资布局消费带动更强、乘数效应更大的设施,协同推进与新型消费有关的新基建、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等领域的投资,为壮大新型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以新型消费结构优化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新型消费需求、群体、业态等结构要素的优化能够有效引领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和产业链走向现代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传统产业链以生产制造为核心,而新型消费结构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注重服务、体验和个性化等要素。这一价值导向的转变将促使产业链向服务型、体验型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企业更为注重品牌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以及消费者关系的维护,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新型消费数字化、绿色化的结构性转变能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能持续回应消费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为我国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为此,要针对服务型消费潜力释放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着力深化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通过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消费品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柔性化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提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产能灵活转换能力。
总体来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升级消费需求共同驱动下,新型消费发展态势向好、前景可期。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的强劲动能,既能促进消费技术层面的革新,更能推动新型消费发展模式的转变,引领新型消费市场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有望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的双重驱动下持续释放。未来,我们应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消费壮大的双向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
【参考文献】
①李凡荣:《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红旗文稿》,2024年第16期。
②周宏春、史作廷:《双碳导向下的绿色消费:内涵、传导机制和对策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2期。
③顾严、张欣欣:《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旗帜》,2024年第3期。
④徐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互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4年第3期。
⑤姜天骄:《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经济日报》,2024年1月16日。
⑥付朝霞:《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红旗文稿》,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