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成功拍得世界股神巴菲特的午餐。段永平去参加此次午餐时,只带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黄峥。那一年,黄峥26岁。据黄峥后来回忆,和巴菲特一起吃饭的最大意义是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归纳一下就是,名校毕业、海归精英、全球顶级公司工作经历,或者说圈子、视野、能力,决定了大多数创业机会。
三、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我们将通过商业画布这一工具来一项一项来分析。
商业模式画布(TheBusinessModelCanvas)是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博士和比利时伊夫·皮尼厄博士主创的一直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可视化工具。能帮助人们理解、设计、再造和实施商业模式。
(一)客户细分
1.消费者
2.商家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特征。
(1)客户工作:出售商品、维持生计、实现梦想
(3)收益:重复购买的客户
简单的说,小微企业希望通过低成本走量赚钱,实现财务自由,走向人生巅峰。
(二)价值主张
(三)客户关系
这也是之前两元店火爆背后的逻辑,正如他们的吆喝语: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不买没关系,到屋里瞧一瞧,到屋里看一看,本店所有商品都两块,全场都两块,挑啥都两块,买啥都两块,挑啥拿啥买啥都两块,原价十块的商品现在只需凉快,两块钱你买不到吃亏,两块钱你买不到上当。
先把人流引进来再说。人来了不一定买,但没人一定不会卖出去。
(四)渠道通路
2015年,通过一元夺宝等活动获取千万种子用户。
2.手机预装APP
(六)关键业务
为了做这些事情,首先要有APP及整套交易系统,我们称之为开发贸易基础设施。然后你需要引流,让更多人使用,营销推广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然后人也来了,商家也来了,怎么知道谁想买什么?能买什么?这就需要做大数据,做算法,实现精准营销。
(七)核心资源
(八)重要合作
(九)成本结构
拼多多的成本主要有三块:营销与市场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需求”是什么,经济学说“需求=能力+欲望”,光有“能力”没有“欲望”,或者光有“欲望”没有“能力”都不能称之为“需求”。
“能力”是什么,有各种定义,但在经济学上我们俗称为“钱”。而“能力”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为什么说相对,因为每天都有一夜暴富的故事流传)。所以影响“需求”的就只剩下“欲望”,“欲望”是什么?“欲望”就是“人性”。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但一旦弄懂,为官可以辉煌腾达,为商可以家财万贯,为人可以左右逢缘。所以几千年来,人们都在乐此不疲的研究“人性”。哲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及管理学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在研究“人性”。(台面下的厚黑学、鸡汤、传销就更别说了)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拼多多发展这么快?答案是,因为拼多多懂得“人性”,更准确的说,是黄峥(拼多多创始人)“深谙人性”。
“深谙人性”是张震(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拼多多早期投资人)对黄峥的评价,梁宁(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百度集团顾问,人称“中关村第一才女”)也从用户体验、用户洞察讲过拼多多对于“人性”的把握。
五、世界上一切生意都是有关“省”的生意:省钱省时省力省心
因为京东起家于3C这类标准化、易于储存的产品,所以京东的方式更为简单粗暴:一是直接大批量向厂家低价拿货(京东实际上是很多企业最大的经销商),二是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所以京东可以用优惠的价格、快速高品质的为消费者提供原装正品。帮助消费者省时省钱省心,让消费者不用为售后操心。
对于商家,拼多多把开店流程极大简化,商家不用向在淘宝、天猫、京东开店那样需要专门去学习或者请专业代办公司。同时拼多多也通过拼单了解消费者,通过机器算法进行精准推荐和匹配,帮助商家实现精准导流。
六、其它一些问题思考
(一)京东是消费升级而拼多多是消费降级?
京东和拼多多做的都是消费升级的事情,而不是消费降级。区别在于,京东是对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花更少的钱可以享受到一线大牌、好的售后体验。(比如京东所有电子设备都是换新或者退货的,很少是维修)拼多多是对于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的消费升级,本来那里的人以往都是在当地集市买的,来来回回就那些,现在拼多多给了他们更多选择,价格还便宜,人人都买得起。
所以拼多多和快手的用户重叠度非常高。
然后在拼多多玩游戏、买了什么东西,反过来又成为线下社交圈子的谈资
因为小地方的社交群基本是固定的,熟人社交,每天发生的也就那些事,所以拼多多快手更他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话题空间
对于很多人来说,拼多多是他们第一次网购,我们可以想象那种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的情景,类似无穷无尽的商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满足需求的市场。
(三)怎么看待拼多多山寨货、假货的问题?
(四)能具体比较一下京东和拼多多吗?
其实很多人拿拼多多比更多是炒作,他们是不同的商业模式,用户重合度很低。当然未来肯定会有竞争。我们也把京东的一些资料整理了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分析比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