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者把“满足伪需求”当成了良心?

从打破永不收费许诺的233元大会员,再到后来拍卖出98亿天价的“粘土人”,二次元层出不穷还有人买单的变现方式,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范畴。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突出的表现自然引起了非议。花钱消费的用户们被冠上了“人傻钱多”这个互联网鄙视链里最下层的头衔,而最高层的既得利益者们会委以“收割情怀税”的惨痛罪名,可以说基本上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一个梗,成为几乎无法翻身的黑点了。

然而习惯了嘲讽的我却黑不下去。毕竟大会员也有、粘土人手办也好,甚至是只印着一个LOGO也好,这些都是用户群体主导(亚文化圈的认同感)的强需求,有人买单自然无可厚非。

然而,最近我发现事情好像没我想得那么简单。因此我偶然看到了一个原价可能只有20元,只因为印上B站LOGO而溢价到300元的键盘帽开始在某宝上出现,背后的原因或许就是二次元经济以外的事了:

当变现的筹码不再是“衣食住行”这样的刚需,甚至不是“产品功能延伸”的周边产品,而是脱离了产品框架也不影响体验的“伪需求”,并且依旧有人会选择买单,创业者们就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化。

“伪需求”靠什么成立?

人们在谈到“伪需求”的时候,常常会谈到乔布斯。因为在乔布斯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功能不如PC、便携不如手机的平板电脑市场能够有那么大的潜力。这个看似鸡肋的产品,如果不是乔布斯的背书和苹果强大的基础支持,很有可能就像所有的“伪需求”产品一样,热炒一波概念就死。

事实证明乔布斯的选择是正确的。iPad打开了市场不仅盘活了苹果的产品线,帮公司拉动了非常好看的业绩指标,也一下子打开了数码产品市场的探索方向。以至于乔布斯仙逝多年之后,被平板电脑当做消灭对象的守旧势力——微软与身后一众OEM们——也加入到了这个市场当中。

这个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释“伪需求”在产品端出现的原因,即产品所提供的功能有极高的可替代性。而“伪需求”能够成立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即产品所提供的功能能够给人带来不可替代的体验。

在日本怎么也做不起来,只能局限于区域性的共享单车的故事,也恰好印证了这个逻辑。

当中国人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而狂热的时候,产品设计看上去非常优秀的共享单车,却因为日本的自行车高保有量、缺少自行车道规划、骑行人群定位不符和公共交通的发达,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伪需求”。

不难发现,“伪需求”并不是一个不可触碰的雷区。当然,这个是有违原教旨主义的创业者的信仰,但或许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也只有他们了。

伪需求来到世间,也与之同时诞生的还有“自来水”们。他们虔诚地缴纳着情怀税,毫无保留地拥护着这样的决定,甚至主动扮演起了殉道者的身份:

“我也是为X站做了贡献。其他某X、某X和某X的会员还是不要买了,他们只能毁了我们心爱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们这种人才让世界变得乌烟瘴气。”

“伪需求”在产品外的延伸

伪需求之所以不招人待见,是因为这样的需求找不到足够的用户,要么用户并不会因为这样的需求而慷慨解囊。互联网人把这样的需求成为“痒点”(也就是不够痛),解释得非常透彻:大不了我就挠一挠,没必要打针吃药。

然而对于成长期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当互联网长大,身体条件有了变化,有些痒点就再也挠不到,自然而然也就慢慢开始痛点,因此往往产品端成立的“伪需求”,往往还把产品功能延伸到了精神属性上。

比如有两个问题,在过去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是谁?我想在网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前者是一次同群效应的实践,即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收入、学历、阅历、成长环境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周围的与他相同地位的其他人影响。当周围开始统一地传达出某种审美情趣之后,自身的价值取向也会不自主地向“主流迎合”,最终解决了自身对“归属感”的需求。

后者则利用了利用了羊群效应,通过存活拉新等运营方式吸纳到三观大体相同的用户群之后,运营者利用长期地占优势地位的观念主导了整个群体的行为方式。人们一方面可以最低成本低实现与其他人的区别,另一方面也慢慢习惯了不从主观上思考行为本身的意义,思考的权利也慢慢让渡给了运营者。

如果这是一张考卷的话,乔布斯肯定给出了满分答案。因为从结果导向来看,当年每一个购买iPad的消费者,都憧憬过在人群中,高举大大的屏幕拍照的场景,是个显然不合理却没有人听劝的场景:

即使是尺寸缩小到7.9寸的iPadmini,很多人的手腕力量依旧难以保证镜头的稳定,大屏幕又让你不得不专注于屏幕,无法捕捉到身边环境的任何变化……每个细节都在告诉你,这样做不方便、不省事、乃至不安全,但你仍然可以听到许多坚定的声音:

“和无聊沉闷的传统产品比,科技产品有无限的可能性,能通过处心积虑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来获得生活品质的进步,让我享受产品远超过享受性价比。”

“伪需求”最终变成了良心

制造“伪需求”往往是创业者优先级最低、最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样制造的需求根本谈不上忠诚。

毕竟认同感是“变伪成真”逻辑成立的基础,况且任何需求都具有时效性,不然屯BB机这个梗放到今天一定是褚时建漫山遍野种果树式的励志鸡汤。

更要命的是,有些可预见的问题可以规避,有些可预见的问题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它的发生,而制造伪需求显然属于后者——消费“不确定性”是“制造伪需求”的先天不足,提供给用户的又是“解决不确定性”又造成了后天扭曲。等一切的不确定最终尘埃落定,一切又会出现新的变数,这是所有建立在非产品端的需求所注定的命数。

不过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因为产品逻辑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在用户层面自发地进化成了强需求,而不是刻意地制造问题,买彩票式地赌博期待的未来会降临;

更何况发现问题后选择了“解决问题”,让创业模式成为了可以完成自我解构的闭环,而不是通过放大问题来撩拨情绪,变成了一个“管杀不管埋”的收割流量狂欢。

所以在这个容易把人逼向极端的寒冬里,我们所期待着的创业者反而应该回归本性:不奢望你改变世界,不希望你成就伟大,哪怕你只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而不是给我们制造出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就与你许下一个光明的未来。

所以创业者们学会制造了“伪需求”,这是一个好现象,特此夸奖。

THE END
1.如何分辨真需求和伪需求如何分辨真需求和伪需求 来源:创业家 每日金句 需求永远不会放在桌子上,所有的创业需求一定要创始人本人深挖。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冷了穿衣,困了睡觉,这种方向性需求并非创业需求。饿了要吃更好的饭,渴了要喝更好的水,冷了要穿更好的衣服,困了要睡更好的床,这些才是创业需求。https://finance.sina.cn/2024-11-29/detail-incxtqvp1887141.d.html
2.回复@雾满龙冈:下一个就是机器人了。//@雾满龙冈:回复@雾满龙冈...投资最重要的是看到新需求,识别伪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就是当需求者看似有这种需求,但当他们无力购买的时候,这个需求就成了伪需求,就像这几年的消费,当居民负债率和失业率不能改善,消费能力就被束缚了,那看起来的需求就要大打折扣了。我们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了“护城河”这个词,但其实很多人......https://xueqiu.com/6677862831/314954663
3.如何分辨真需求和伪需求黑马卫哲创业牛文文吴世春如何分辨真需求和伪需求 每日金句 需求永远不会放在桌子上,所有的创业需求一定要创始人本人深挖。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冷了穿衣,困了睡觉,这种方向性需求并非创业需求。饿了要吃更好的饭,渴了要喝更好的水,冷了要穿更好的衣服,困了要睡更好的床,这些才是创业需求。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B8TIH0511D84J.html
4.产品经理如何辨别用户伪需求,解构真需求五、什么是伪需求? 1.不是用户抱怨的问题,团队自己抱头想出来的基本是伪需求。 目前的技术或者产品已经可以非常好的满足了用户,而新的技术和产品又没有提供超过他们迁徙成本的好处,于是用户们只会原地待着。这类伪需求理论上是有可能转化成强需求的,但需要市场时机,技术积累,和用户习惯合力达到一个临界点。 https://www.jianshu.com/p/765448f85b21
5.什么是伪需求能否举例说明未经解构的需求都是伪需求,是基于真实需求的业余表达。 例子如下: 小岛居民都住在海滩边,鞋子容易进沙子,所以赤脚方便,所以鞋子在正常人看来是一种伪需求。 但经过分析,发现这里的人民的真实需求不是赤脚,而是舒适。于是类似凉鞋,或者不容易积沙的鞋子就可能受到欢迎。在这里,赤脚就是伪需求,而舒适地步行才是真实需...https://edu.iask.sina.com.cn/jy/lQ9Lt9nudr.html
6.伪需求: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最大的“坑”方法论伪需求,是传统企业在制定互联网转型策略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致命的陷阱。企业要想避免创造伪需求,真正找准客户需求点,就必须回归客户体验场景,从需求本质上寻求突破点,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 1.“场景化”挖掘需求 在体验经济时代,“场景化”的思考方式是挖掘客户需求、设计并提升客户体验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对客...https://www.iheima.com/space/2016/0417/155252.shtml
7.()有问题:盲目照搬,伪需求伪痛点,没有为用户带来价值,无法及时...()有问题:盲目照搬,伪需求、伪痛点,没有为用户带来价值,无法及时回报投资方。 A.商业模式 B.企业负责人 C.市场竞争 D.企业管理参考答案: 点击查看解析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赞...https://m.ppkao.com/tiku/shiti/15da27f8c2ef4994878feedace64f74c.html
1.“伪需求”的产生有哪三大病因?什么是“伪需求”?简言之:看似有这种需求,但其实这种需求是经不起使用频次,及使用依附性的考验。“伪需求”不仅在各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里较为常见,在大公司里也有之。其实,我们自己也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伪需求”。那么,“伪需求”产生的病因是什么呢?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38036.html
2.如何区别O2O的“真需求”和“伪需求”白吃网推荐: “假如这种服务不能让用户省心和省钱,那么这种需求就是伪需求。换言之,用户并没有形成消费的刚需,而企业硬生生地通过烧钱补贴来改变用户的习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就是伪需求。” 看项目本身的出发点是看它对用户有没有价值,现在很多媒体把它称为“刚需”,吃喝拉撒是刚需,而打车和外卖不是刚需,是常态...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3041116
3.产品经理学习总结(4)——产品伪需求与弱需求如何一眼识破?一个需求的用户反馈频率很高,技术难度低,与产品策略高度契合,那么它的总分可能很高,说明这是一个真实需求。通过上述的具体操作和示例,你可以更加明确地判断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可能是伪需求或弱需求,并据此做出决策。https://blog.csdn.net/u012562943/article/details/134947111
4.为什么电车只在中国很受欢迎,国外不受欢迎?真是“伪需求”吗?引言:近年来,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增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引起同样的轰动。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政策推动下的“伪需求”所致,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在中国的火爆与国外的冷淡之间的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62159397997397802.html
5.“人造肉”是炒作出来的伪需求吗“人造肉”是炒作出来的伪需求吗 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如果你有一块人造肉,你打算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炒作呗!” 这是网上很流行的一个关于“人造肉”的段子。按照一般人正常的想法,“人造肉”既然是肉类的替代品,那就理所应当比真正的肉更便宜才对。但是,就在最近,深圳市的好几家餐厅里,都出现了...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1251302571234.html
6.令无数姑娘心动的“私处香水”,根本就是种“伪需求”说到底,「私处香水」就是商家宣传的一种「伪需求」,就像有人坚信「处女」的玄学,然后就催生出各种「处女膜」修复手术和产品一样荒谬…… 某「私处香水」产品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之前卖得很火的某款「私处香水」。 价位:100~150元。 某「私处香水」 ▲ 图片来源:六层楼拍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706537
7.智能家居“疫”外走红,是风口还是伪需求?智能家居“疫”外走红,是风口还是伪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使“ 非接触” 成为刚需,同时长时间“宅”在家里,刺激了人们对家居生活的体验升级和需求变化。从终端市场层面看,具有智能化、无接触操作等便捷优势的智能家居产品迎来发展新机遇,市场销量大增。那么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疫情期间真的是智能家居市场崛起的风口吗?https://www.esmchina.com/news/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