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重要假设:有效资本市场和行为挑战
1.财务管理:资本预算(投资)、资本结构(融资)、营运资本管理(经营活动)
1.经营性企业三种形态:独资制、合伙制(普通、有限)、股份制
区别:投资人、承担责任、权益转让、融资、税负、成本
ps:合伙协议、公司章程、细则、双重课税、s股份公司、代理问题
1.兼顾:盈利和安全
财务管理的目标:股票价值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
ps: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S=V-B[权益=价值-负债]
1.代理问题、代理关系、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①监督管理的成本②利益诉诸不同
2.如何避免代理问题?(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被并购的威胁(委托书争夺战、并购之后会更换管理层)、加强监督约束或设计合理的制度
企业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现金流动(图)
一级市场:政府和公司最初销售证券的市场,即:直接融资,eg.IPO
二级市场:证券在初次销售之后进行买卖的市场,即:间接融资,转手
ps:
①二级市场又分为,拍卖市场和交易商市场(场内交易、OTC场外交易)
②拍卖市场即拟定好商品来竞价,交易市场彼此协商好做交易。
③场外交易: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的证券交易
一、资产负债表(略)
二、利润表
ps:递延税款是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应纳税所得确认不一致造成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暂时性差异。
三、现金流量表
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经营性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税收
(P112第六章中说明了,有没有利息,减去的税收是一样多的)
思考:财务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区别?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本应归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会计处理的是,在计算净利润时利息被当做一项费用扣除。
2.固定资产的变动额
固定资产变动额(资本性支出)=期末固定资产净额-期初固定资产净额+折旧
3.净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净营运资本变动额=两个年度净营运资本的差额
4.企业总现金流出分为两个部分:
向债权人支付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利息-(期末长期债务-期初长期债务)
向股东支付的现金流量=支付的股利-(发行股票-回购的股票)
分为五类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指标、市场价值的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Q:假设一家公司要向供应商和短期债权人付款,其流动比率将会如何变化?
A:取决于流动比率和1的大小(大于1,变大;小于1,变小)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Q:现金买存货,速动比率怎么变化?
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分析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财务本金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1.负债比率
三个负债比率(三个公式给定一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负债比率=(总资产-总权益)/总资产=B/V
产权比率(负债权益比)总负债/总权益=B/S
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1+产权比
○2.利息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EBIT/I
○3.现金对利息的保障倍数
现金对利息的保障倍数=(EBIT+折旧)/I
流量/存量
1.存货周转率(评估管理业绩)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存货理论上取平均值(注会))
存货周转天数=365天/存货周转率
2.应收账款周转(反映了企业信用政策的宽严程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理论上为:赊销收入(注会))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天/应收周转率
△3.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天/总资产
1.销售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2.资产收益率ROA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3.权益收益率ROE
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总权益
思考:ROA和ROE关系
市场价值指标是一组与公司股票市场价格有关的指标,仅适用于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
△1.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关键:计算每股收益
2.市净率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
权益收益率=净利润/总权益=销售净利率(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能力)×财务杠杆(权益乘数)
参考刘力老师的书《公司财务》
本章回答了有关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问题:融资决策是否能创造价值?(不能)
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公司管理者不能通过愚弄投资者来创造价值,也不能通过融资决策创造价值。
有效资本市场,是指资产现有的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有关,可用信息的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证券的现有市场价格反映了它的基本现值或内在价值,因此不存在利用有关、可用的信息谋取或赚取超常或剩余利润的任何方法。
1.财务经理无法选择债券和股票的发行时机达到使证券增值的目的。
□2.增加股票发行不会压制现有公司的股票价格
3.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不会因为公司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而受到影响。
1.理性: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当市场发布新信息是,所有投资者都会以理性的方式调整自己对股价的估计。
2.理性的理性偏差:非理性乐观的人和非理性悲观的人在数量上大体相当。市场有效性要求相互抵消各种非理性。
3.套利:套利是从同时买卖不同但相互替代的证券中获利,套利的瞬间完成使得价格迅速包含了信息。
理性→理性的理性偏差→套利
以上三个基础条件只要存在一个,市场就是有效的。
基于对信息的划分,有效市场分为三个层次:
①弱型有效市场②半强型有效市场③强型有效市场
条件: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其历史价格包含的全部信息。
(技术分析是无效的)
条件: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
(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但可以获得正常分析。基本面分析无效
条件:某一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充分地反映了所以的信息。
1.弱型有效的实证检验
因此,一般来看,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美国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有效。
2.半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
(1)事件研究
eg:股利公告、收益公告、兼并收购…
(2)共同基金记录
无论共同基金经理根据那些公开可用的信息来选择股票,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与市场上整体投资者的平均收益应该是相同的。
基金经理的业绩没有超过市场指数。
3.强型有效市场
强型有效似乎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持。
如果以下两个条件成立,会计方法的改变不应该影响股票的价格:
第一,年度财务报告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使得财务分析师能够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测算盈利。
第二,市场必须是半强型有效。
换言之,市场必须恰当低使用所有的会计信息来确定股票的市场价格。
无论如何,如果市场有效,证券的定价总是准确的。
由于有效市场意味着股票总是按照它的实际价值出售,因此选择时机的决策无关紧要。
假设公司要出售大宗股票,公司能否出售多少就出售多少而不造成价格下跌呢?
如果市场有效,公司可以出售多少就出售多少而不会造成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