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5.09.21
孟醒,网名雕爷,雕爷牛腩创始人,河狸家创始人兼董事长,淘宝精油第一品牌阿芙的董事长,漂网董事长,派代商学院讲师,新锐作家,著有《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这个演讲是第一次对外公开的内容。
我喜欢做商业思考,作为董事长的最大贡献就是解放自己的员工,激发小伙伴的热情,让员工释放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包括董事长。阿芙精油和雕爷牛腩两个项目都没有融资,因为商业具有高度的确定性,不融资会更好,品牌是慢慢建立的,而资本是要求越快越好。而河狸家的本质是充满高度的不确定性,和VC绑在一起去冒险,要挺到最后,因为这份事业的过程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过程,但是如果一旦嬴了,就会是非常大的企业。
第一个分析工具:高频还是低频?
易到是中国第一个做专车的,为什么最后反而滴滴胜出,而易到落后了呢?你看,在出租车市场,如果给司机安装滴滴的话,他们已经是出租司机了,不需要再教育,装完软件,说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做专车市场,需要对司机做专车的教育。滴滴虽然从错误的出发点开始,但是依靠出租车的软件装机量,形成高频打击,最后拐到了正确的专车路线。所以,哪怕滴滴是从错误的点出发,但是它用高频打败了低频,从而超越了专车开创者易到。
第二个分析工具:是否刚需?人群大小?
O2O最恐怖的是什么?满足真正最大的刚需:衣食住行。美甲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刚需,人群太小;美发很好,全民刚需,但是频次太低。高频、刚需、全人群,以这三点衡量下,就知道很难切入很多市场了。河狸家做的不仅是行业轴的生意,是人群轴的生意,一开始一块钱就可以做美甲,这是抢占小部分人的小刚需,然后再延伸较大的刚需。
第三个分析工具: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所谓O2O,就得动起来,但请记住,“一动即成本”,成本谁来担呢?饿了么,现在已经是估值10亿美金的融资;e袋洗也刚拿到1亿美金的B轮融资,因为它们都是一对多的生意,送盒饭和干洗取送在本质上都是一对多的生意,所以其中的效率可以提升,可以做低价收入,但是一个人可以向5个人去送。一对一的生意就是美甲美容,它的半径效率是伪命题,它不是派单制,而是任何消费者可以去挑选,所以低价的“一对一上门”难以为继,因为什么时候半径效率最高呢?是顾客动,手艺人不动。
上门服务是需要成本的,我坚定地认为,一对一的低价服务是不能持续的,这是伪命题,所以反而应该去店里,那样效率才最高。一对多是追求效率和规模的最大化,一对一是追求个性化的匹配,打败效率和规模的唯一办法就是追求个性化。滴滴追求的是出门就有车,嘀嗒是互相挑选的过程,它就不追求极致的一分钟到位,而是追求匹配。唯有个性化,才能忽略比价心理。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保安是打工者当中收入最低的,他不用经历风吹日晒,所以可以接受较低的薪水,而快递员的收入是七八千,为什么这么高?因为他是移动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快递员干不了太久。
第四个工具:你的平台是B2C,还是C2C?
标品适合B2C,如京东模式,B2C的本质是消灭长尾SKU,避免死库存,京东卖红酒就很不好,因为长尾不够;非标品适合C2C,如淘宝模式,淘宝为什么伟大?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奶奶也可以在淘宝上卖帘子,它的本质是不断增加SKU,有无数的个性化小商家,然后客人有无数的小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是C2C的本质:充分个性选择,避免比价,死库存由商户端承担,但给商户溢价权利。保洁、洗车就适合B2C的标准化服务,美发、健身等非标化服务只能C2C。
男人剪头发,通常想便宜,女人剪头发,就没谱了。打败比价的节奏,就得靠个性化对接,价格战是非常残酷的。
第五个工具:你是入口还是别人的子集?行业轴之外,请考虑人群轴。
在中国人的习惯里,婚礼的第一件事是领结婚证,然后拍婚纱照,所以,婚纱照是婚礼的入口,要抢夺婚礼O2O的人,就会认为先去抢夺婚纱照入口,但是这个入口依然低频,因为人一辈子正常结一到两次婚。考虑到频次问题,所以依然必须成为别人的子集才能有流量。
O2O不能仅仅考虑行业,还需要考虑人群。以前在线下,你什么时候会看到卖机票的也在卖酒店客房?但是到了线上,携程就有了这个共呢归你,因为属于同一个人群、同一个需求,买飞机票就是要去订酒店。即使这样,你仍然可能还不是入口,因为,同一个人群轴、行业轴,就是拼频次。河狸家的逻辑是做人群轴,掌握的是女性的吃喝拉撒,现在的下单量已经日近5万单,过千万实付,背后的逻辑是:在美甲、美容、美发、造型等背后其实都是同一群人、同一件事,当综合起来,用户的使用频次也就高了,我可以成为入口,然后塑造盈利模式。
第六个工具:盈利模式是一鱼多吃,还是一鱼三吃?
何谓“一鱼多吃”?拿住入口,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要利润,入口项目亏钱做,当作流量购买的成本。如果你想频次更高,千万别急着想赚钱,通过高频来锁定流量,然后在低频赚钱。
何谓一鱼三吃呢?就是锁定人群,满足特定人群的不同需求,表面上跨行业,实际上消费者感觉顺理成章。很多看似不同的行业,但其实是属于同一个人群。
O2O接下来会充满“跨行业打劫”,以前淘宝是“一鱼多吃”,腾讯是“一鱼三吃”,它虽然干的是通讯行业,赚的却是游戏行业,腾讯把中国联通、移动的短信废了,但不小心任天堂游戏公司亏损了,它几十年来都很赚钱,突然被腾讯弄得不赚钱了。滴滴刚开始也“一鱼多吃”,河狸家是“一鱼三吃”,同一个人群满足不同产品。如果不会“花样吃鱼”,你会不小心被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干掉了,把饭碗抢走的。如果你只是依靠本业赚钱,接下来就会很危险的,很可能被跨界的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