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一名老人从日本东京的“多功能”健康便利店前走过
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民众的护理理念逐渐转为“自立援助”下的“在地安老”,不仅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舒心生活和享受医护服务,也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和减少医疗挤兑。
文/《环球》杂志记者钟雅(发自东京)
编辑/马琼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日本总务省统计,截至2022年9月,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9.1%。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历届政府非常重视养老问题,并在此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居家养老可以满足老人继续生活在熟悉的环境、花费相对低廉的成本、挑选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等多重愿望。居家养老,在日本是接受度较高的养老模式。
法律保障,“在地安老”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搭建社会保障体系两手抓,来规范和引导养老。
1986年,日本政府颁布《长寿社会对策大纲》、1989年制定《发展老年保健事业10年战略》(“黄金计划”)、1994年制定《促进老年保健福利10年战略》(“新黄金计划”)、2018年重新修订《高龄社会对策大纲》等。上述法律法规起到了指引方向、设立红线、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作用。
此外,日本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并称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三大法宝”,在财务与实操层面保障了老年人从就医取药到生活护理的多重权益。
尤其是2000年4月起实施的《介护保险法》,被业界广泛称为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的转折点。在日本,“介护”这一概念是指以提供“自立支援”为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自身具备的日常生活动作能力,帮助其实现高品质的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社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郭佩认为,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将社会保险引入老年护理中,实现护理的社会化。该制度给老年人护理的理念带来了积极转变,基于“自立支援”的理念,从最初的机构养老转为居家养老,并发展社区综合护理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服务居家养老。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义务制,包括长期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年满40周岁就须加入护理保险。老人在享受护理服务时,原则上必须缴纳护理费用的10%,其余90%的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一半,护理保险承担另一半。
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单靠政府和养老机构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民众的护理理念也逐渐转为“自立援助”下的“在地安老”,不仅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舒心生活和享受医护服务,也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和减少医疗挤兑。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从护理服务使用类别看,居家服务使用人数增速高于养老机构使用人数增速。居家服务使用人数从2000年的129.7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402.6万人,22年间增长了2.1倍;养老机构使用人数从2000年的62.3万人增长到2022年95.6万人,仅增长0.53倍。
郭佩表示,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历了6次改革,呈现出4个特点: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重视护理预防,推动成立老年失能预防体系;鼓励居家养老,发展社区整合型护理服务;根据收入调整被保险者自付比例,减轻财政负担。
服务多元,重视养老体验
日本的公立与私立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欣欣向荣。从行政管理方面看,日本既有都道府县层面指定、监督、指导的比较大的机构在提供护理服务,也有市町村层面自行指定、监督、指导的更贴近社区的各种小型机构提供护理服务。为方便大众选择适合的介护机构,日本各都道府县在官方网站公布了遍布全国的约21万所介护服务事业所的信息,厚生劳动省还在其官网介绍了《介护保险法》涵盖的跨越26个种类的54项介护服务。
为满足重症患者等老年人全天候的高度医疗需求的“定期巡回·按需对应型”上门介护服务。该服务始于2012年4月,其优势是:可以迎合老人的生活节奏,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及时按需提供适合老人的服务;1天之内可提供多次介护或看护服务;1年365天、1天24小时可以随时提供紧急服务;每月收取固定费用。
考虑具体的利用情景,例如针对需要定期注射或服用药物的老人,该制度可以有效督促、记录和帮助老人用药;对于刚出院的老人,该服务可帮助老人调整作息、恢复体力、大幅减轻家人的看护负担。
据统计,日本的“定期巡回·按需对应型”上门介护服务机构由2013年的176家已增加至2022年的1151家,增长5倍多。
此外,日间护理中心和复合型服务事务所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日间护理中心通常提供迎送服务,有专门的汽车接送坐轮椅的老人,当然也有家人接送和自行前往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就餐、接受康复训练、在专业人员协助下洗澡等。日间护理中心通常还会安排一定的手工制作、茶饮等娱乐社交活动。利用日间护理中心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同时可以增加老人走出家门接触社会的机会。
复合型服务事务所提供上门介护与看护服务、迎送服务与短期入院护理服务,为医疗需求高的老年人提供混合型支援服务,尤其能够满足癌症末期、刚出院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其中,上门护理服务包括上门照料、协助洗澡、康复训练等。此外,关于轮椅、助行器、老人痴呆定位器等养老用品的租赁与购买,保险可以报销高达9成的费用。
精致生活,养老辅具市场发达
从老年人茶杯(一种带豁口的、把鼻子位置让出去的茶杯,老人不用使劲仰头就能把水喝完)到老年男用短裤(裆部加厚加翼、内藏具有吸收液体功能材料的短裤,可以帮助老人避免漏尿外显的尴尬),从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到陪伴机器人,日本的适老产品市场可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起居、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体验。
MEDMET株式会社致力于支持中日两国间的介护医疗领域交流合作与医疗设备开发。对比现阶段的中国,社长张建人表示日本的适老化产品供给方面市场更加成熟。
不同于中国的适老化产品大多仍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刚性需求阶段,日本市场的供给方已经将重点放在提高老人的生活体验方面。举例说,在养老产品的12大品类中,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两个品类是移动辅助类的拐杖和轮椅,以及如厕类辅助器具,日本市场排名靠前的品类是用以增强体质与预防疾病的保健食品。
从市场适老化产品的整体SKU(最小存货单位)数量看,日本市场属于细分市场,产品不仅品种丰富,数量也很可观,适老化产品数量达5万个SKU。相比之下,2022年中国市场适老化产品数量为6500个SKU,与2019年的约5000个相比增加不多,这方面增长空间巨大。
另外,在日本购买适老化产品时,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会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推荐,而且大多数产品都能通过保险报销部分费用。总体上,日本养老行业由于发展较早,养老辅具市场成熟度高、支付体系比较完善,由此带来的行业充分竞争也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政府用尽办法补人才缺口
日本使用“有效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这一数据反映求职市场的行情。据厚生劳动省统计,2022年的平均有效求人倍率约为1.3,即1.3个应聘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而看护行业的有效求人倍率超过2,远高于平均水平,显示该行业人才市场缺口较大。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近年来日本每年由于需要照顾家人而被迫离职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经济产业省有估算表示,仅此一项产生的经济损失就达约65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
随着日本高龄人口高峰的到来,在养老护理领域,人手不足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眼下,日本正试图通过引进外国劳动者来解燃眉之急。筑波亚细亚福祉专门学校理事长小木曾玉美说,高龄少子化问题严重的日本极度欠缺介护工作者,为引进人才,日本政府为介护留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例如高达168万日元的奖学金并百分之百保障签证与就业,希望年轻外国人学习介护知识,能够在养老院工作。
该学校中国留学生敖先生表示,他享受了奖学金,获得学费免除优待,在学校学习15本关于人体知识、健康病理、沟通技巧、介护法律、老年痴呆等方面的教材,学业完成并取得介护福祉士(即持有资格证书的专业护理人士)资格后需要在指定养老机构工作。
记者在东京的驻地附近有一家名叫三叶草广尾中心的小型日间护理中心,只能接收10名老人。而为确保服务人员数量,公司打出“可以带孩子上班”的用人口号,吸引附近的主妇前来参与护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