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不久,中办、国办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陕西措施有力、传承发展规范有序、利用转化提质增效,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良好势头。
强化体系建设制定多元保护方案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表示,非遗保护工作将主要围绕构建国、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针对非遗不同项目、生存状态等属性,制定多元的保护与传承方案。同时,针对非遗传承人大力实施研培计划。目前,全省现有人类非遗代表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非遗项目674项。陕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奠定了优厚的非遗资源基础。全省、市级非遗共199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57位、省级412位。各类非遗展示、传习、陈列场所1200多个。十四运会也在全运村设置了非遗展示厅,来陕西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嘉宾、新闻记者在参观非遗展示厅参观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推进融合发展增强非遗传承意识
陕西省将不断加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继续支持非遗走进校园,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教育厅已联合命名了52家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此外,坚持推进非遗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已命名24家非遗扶贫示范单位,绥德石雕、凤翔泥塑、西秦刺绣、临渭草编、南郑藤编等一批项目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
强化机制建设增强非遗保护政策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等。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用于项目保护、传承人补助、记录工程、宣传展示活动等,为构建完善的非遗保护网格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
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政策支持
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宣传展示展销活动,培塑了陕西传统工艺大展、陕西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黄河记忆非遗展等一批非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