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最新专家共识发布病案医嘱疑难病报告单医疗机构患者隐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共识一:病历与病案的范畴是不同的,病案的范畴大于病历。

共识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属病案保管范畴,不属于病历范畴。

共识三:电子病历应按照《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进行修改。

共识四:明确法律规定给患者提供复印服务的是病历内容,而非病案内容。

共识五:电子病历真实性的鉴定或认定应参照纸质病历所规定鉴定要求进行,应当注意伪造、篡改与不规范修改的区别。

共识七:电子病历系统平台方应考虑分别建立病历及病案库管理。

关于上述七项共识的法律依据与解读说明

(一)病历与病案的范畴是不同的,病案的范畴大于病历。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病历归档以后形成病案。”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住院病历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排序: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死亡记录……”

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病案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装订保存: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第二十二条规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医学影像检查图像、手术录像、介入操作录像等电子资料复制服务。”

通过上述规定可得出,病历归档以后形成病案,该条并没有对病案与病历的范畴做出定义,只是告知病历应当归档形成病案,不应狭隘地认为病案只是病历的归档文件,缩小了病案的范畴;从病历与病案的装订排序内容来看,病案的装订内容相较于病历,多出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医学影像检查图像、手术录像、介入操作录像等电子资料,不是电子病历,应纳入病案范畴管理。综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病案与病历的范畴不完全相同,病案的范畴大于病历。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二)医疗技术方面凡是医疗单位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13.住院及门诊病历和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登记本以及病理切片、照片、图纸、X光片等(单独存放保管)。”

第三十二条规定“医药卫生部门要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对档案中的信息进行2次加工,

从病历与病案的装订排序内容来看,病历中包括死亡记录,病案相较于病历多出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可见病案与病历的范畴不完全相同,病案的范畴大于病历;医学影像检查图像、手术录像、介入操作录像等电子资料,不是电子病历,应纳入病案范畴管理。

从功能和用途上看,病案相较于病历有更广泛的应用,如临床诊疗、医学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病历与病案的范畴并不完全相同。

(二)客观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属病案保管范畴,不属于病历范畴。

1.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住院病历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排序: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死亡记录……”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病案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装订保存: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该规定第九条第一款明确病历的排列顺序里只有死亡记录,没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该条第二款病案的装订顺序里增加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这一内容;临床实践中,还存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但其未被列在病历的保管范畴,从“病历”的定义来看,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并不具备病历的概念属性,二者均应纳入病案保管范畴,而不是病历内容。

2.解读说明:有部分观点认为,客观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只是将讨论结论记录病历中,讨论记录另专册记录,不归于病历中,也就不归档不在病案中,不属于病案保存范畴。对于此观点,本共识认为: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中关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基本要求“3.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关于死亡病历讨论制度的基本要求:“3.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

病历中记载的是疑难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的结论,并不是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全文,所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本身不属于病历范畴。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病历与病案的装订内容来看,病案的装订内容相较于病历,多出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可见《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中规定的“讨论内容专册记录”纳入到了病案管理范畴,因此,客观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都属于病案管理的范畴。

(三)电子病历应按照《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进行修改。

2.解读说明:上述规定明确电子病历是可以修改的,但修改电子病历是有要求的,上级医务人员有权限修改电子病历并留痕;电子病历归档后,原则上不得修改;若归档后仍要进行修改,须经医疗机构医务部门批准后进行修改并留痕,同时应注意修改病历与伪造病历的区别。

(四)明确法律规定给患者提供复印服务的是病历内容,而非病案内容。

1.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供。”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制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体温单、医嘱单、住院志(入院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理报告、检验报告等辅助检查报告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病历资料。”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结论性意见,应当在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讨论记录等讨论性医学文书作为病历资料的附件保存,医疗机构可以不向患方公开。”

(五)电子病历真实性的鉴定或认定应参照纸质病历所规定鉴定要求进行,注意区别伪造、篡改与不规范修改的区别。

1.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当事人依法申请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第九条第三款规定:“鉴定人应当从具备相应鉴定能力、符合鉴定要求的专家中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鉴定人的审查规定“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指定鉴定人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对鉴定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验、业内评价、执业范围、鉴定资格、资质证书有效期以及是否有依法回避的情形等进行审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应当对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鉴定程序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听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八条规定“【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同时,中华医学会也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

1.法律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三条规定“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第八条第三款规定“进修医务人员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十七条规定“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归纳分析书写而成的记录。可分为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上级医务人员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不应因担心超出法定完成时限或担心因此发生纠纷而不做出审查修改。上级医务人员审查修改时限不受法定完成时限限制,但医疗机构应当做出合理时限的管理规定。

(七)电子病历系统平台方应考虑分别建立病历及病案库管理。

2.解读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应与时俱进,根据实际需求出台全新规范,电子系统平台第三方应根据法律规定,按照医院需求设计出可操作性强、方便、快捷、完善的电子病历和病案系统,明确区分病历系统与病案系统,以便于医务人员的提供复印服务和管理。

电子病案系统,应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子病历系统,放射,检验,病理报告系统,麻醉系统,疾病分类系统,住院病案首页系统等。

性的鉴定需要有临床医学专业的专家或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鉴定人进行。使病历在司法实践中的证据作用更加明确、规范,也便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为电子病历系统管理的设计提供思路,在遵循科学、规范的前提下,为医务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准确,且具有人性化设计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并方便患者复印病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医学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THE END
1.手术同意书签,强制出院转院怎么办?因手术造成医疗损害的,如果是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导致的,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先与医疗机构协商,...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641158.html
2.“术前必须签署手术同意书”规定的法律思考例如,在“丈夫拒不签字手术致怀孕妻子死亡”的事件中,患者丈夫因担心手术风险和费用问题,拒绝签署手术同意书,最终导致患者因病情恶化而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术前签署手术同意书合理性的质疑,以及如何在特殊情况下保障患者权益的思考。 从法律角度来看,术前签署手术同意书的规定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https://cont.jd.com/content/1532219
3.做手术前用人签字么?签字的人有具体规定么?有问必答做手术前用人签字么?签字的人有具体规定么?性别:女 年龄:57做手术前用人签字么?签字的人有具体规定么?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姜项禹 中医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宝妈妈、做手术前家属一定要签字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对象签的、还可以是自己的亲人签字的、这个美很多要求的、 展开全部...https://3g.club.xywy.com/wenda/92017911.htm
4.法学教授谈产妇跳楼事件:医院误解法律手术不必非要家属签字何兵说,很多人不理解,法律本身不是这样的。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很清楚,家属不同意,产妇本人可以撤销《授权书》,或者自己签字就行,法律上不承认家属的这种所谓逼迫行为。”因为毕竟是死者本人选择跳楼,是一种自杀行为,她本人有过错,有分担责任。 医院监护失位这个责任逃避不了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x9AYgCXzGqugHMyULWVU170906
1.同事做外科手术让同事签字这符合医院和法律规定吗问题描述:医生你好!同事做外科手术,让同事签字,这符合医院和法律规定吗?(女,35岁) 分析及建议: 本人签字也可以的,但是手术麻醉后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能要和家属谈话,最好是近亲,需要签署授权委托书,如果本人没签授权委托,除非昏迷等情况。 咨询时间: 2017-08-19 ...https://m.chunyuyisheng.com/qa/D6n_af_rYg4e1tuw-LIL7w/
2.手术同意书必须签字吗手术同意书应该由谁签字 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相关法律规定 《...https://mip.66law.cn/laws/162408.aspx
3.离婚后孩子手术谁签字有效?综合法律离婚后,母对孩子手术签字的子女有效性取决于离婚后孩子的患者监护权归属和法律规定。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家属情况: 1. 母一方拥有独立的动手术监护权: 假如离婚后的夫妻孩子由其中一方母独自拥有监护权,那么只需经过该监护人的抚养同意签字即可实施手术。这意味着假如孩子的抚养权母离婚时达成协议并且只有一方获得监护权...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209264.html
4.近亲属能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吗?老王没有结过婚,也没有生育领养过子女。他是家中独子,父母也在其年幼时患重病过世了。某日,老王因车祸受伤昏迷被送进医院,表妹称她本人为老王的近亲属,欲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请问,表妹可以为他行使此项权利吗? 以案释法: 近亲属范围: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规定 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2/id/7133942.shtml
5.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吗导读:需要有人签字但不一定是亲属,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给自然人和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做手术,自己是可以给自己签字的,但是如果本人不能完全理解手术的风险,或者手术有可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那就需要家属同时也签字了。 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吗 一、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吗 ...https://www.64365.com/zs/3203074.aspx
6.重大手术审批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一、重大手术系指医院已开展,但因客观或主观原因,对患者生命或重要器官有直接威胁或损伤之危险且预后不良的以及手术者或被手术者情况特殊的手术。我院界定的重大手术包括: (一)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四级手术中难度特别大,过程尤其复杂者;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0rz6os9.html
7.《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完结)(我的真朋友)剧评《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序)房屋买卖、租赁一般涉及如下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建设施工一般涉及如下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8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