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伦理学;动物实验;课程思政
0引言
1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是支撑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桥梁与枢纽
2动物伦理学与“3R”原则
作者:王晓凑薛庆华晏馥霞李立环李守军胡盛寿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CPB与心脏手术麻醉后常规建立CPB,降温至34℃左右,阻断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Thomas心肌停跳液,经肺动脉根部灌注肺保护液。降温至25℃时,开始低流量CPB(50mL?kg-1?min-1),在主动脉阻断2h后,鼻咽温调至30~32℃时,开放主动脉。全流量辅助循环30min,鼻咽温升至35~36℃时停CPB,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治疗心脏功能,观察2h后处死取材。
麻醉效果评估参照文献[3-4]行麻醉效果评估。(1)麻醉诱导:Ⅰ级为过程平稳,气管插管顺利,颈动、静脉置管无反应;Ⅱ级为有反抗,反复气管插管,颈动、静脉置管需追加全麻药物;Ⅲ级为对抗明显,气管插管失败或需要紧急气管切开。(2)全麻维持:Ⅰ级为HR、血压平稳,肌松良好;Ⅱ级为HR、血压改变幅度稍大,肌松度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Ⅲ级为呼吸、循环抑制明显,肌松度欠佳,配合手术勉强。全麻评价包括呼吸、循环、眼征、皮肤刺激和肌肉张力5项综合评价。
幼猪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和体温变化指标结果见表1。
摘要:针对目前毒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学生不够重视或态度不认真等,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优化实验项目、改革考核方式和规范实验报告、贯彻动物伦理学理念等多种方式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克服了对动物的恐惧心理,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强,而且实验报告质量明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毒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毒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方法或手段较陈旧或单一
在传统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毒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演示性与验证性实验,一般为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演示操作方法与步骤,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5-7]。当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较为简单,仅仅为示教和讲解,致使学生整体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为薄弱。这与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不符合的[8]。同时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也致使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1.2实验过程重视不够
摘要: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传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以收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实验针灸学的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显然比传统教学更有明显优势。基于此,我们将实验针灸学的实验部分独立成一门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训练
1改革规定性实验的教学方法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题论证
1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药理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学习作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对动物药理学实验课进行改革。
2教学模式的选择,从验证性实验为主向多元化实验设计发展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是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按照步骤验证实验结果。实验课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内容,缺乏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规定的方法即可完成实验,只是局限于观察表面现象,很少能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难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素质,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仍显得有所欠缺。因此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与加工的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参考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为循序渐进、层次递进,从基础到综合,再到与科研结合的创新。“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实验教学模式,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和实验教学规律,改变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设计更具深度,能够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论体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达到深化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的目的。
3优化实验类型结构,新增设计性实验内容
4注重实验报告的批阅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作者:魏莲陈永忠王敏赖延东杨巧媛林丽白王立辉雷毅雄单位: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不重视实验过程由于学生对毒理学理论课掌握程度不高;又由于部分学生认为毒理学实验课程实用性不强,与今后工作关联性不大,所以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太重视。实验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少部分学生不动手,只是作为旁观者观摩其它同学的操作,然后完成实验报告。其实对学生来讲,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获得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过程的实践,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毒理学理论与实验知识,充分了解毒理学实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提高学生对毒理实验过程的重视程度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验课考核机制不完善传统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基础,与实验是否成功、实验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联系比较少,因而导致实验课的成绩考核机制不完善。有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甚至是照抄实验教材或其他同学,因此不能真实全面衡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因此,完善实验课成绩考核制度,使学生对毒理学实验方法的掌握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是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毒理学实验师生互动的综合毒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1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人人动手”,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让学生进行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比如实验动物的选择、分组、染毒方法以及生物材料的采集与制备等极为重要。在课堂上采取学生自练与老师示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示范,耐心的鼓励大家通过多看多练、循序渐进。并且要求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要求学生都能达到独立、正规、准确的操作,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同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染毒、取材方法,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基本技能训练达到预期的目的。
1开设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
1.1实验课较多,很多实验设计到生物安全问题
1.2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
《免疫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这两门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本院通常在第2年的第一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在学生学习完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进入免疫学实验室学习免疫学检验实验技术时,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的学习也还只在入门阶段,对于生物安全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一些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待血清标本,学生认为培养出来的,看得见的,比如一些致病菌可能是生物危险因子,但是血清标本里面那些看不见、潜在的生物危害因子,比如乙肝病毒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同学之间相互检测血清标本时,不认为自己同学的血清是可能带有生物危险因子的。因此,在《免疫学检验》这门实验课中,体现的是在思想上,学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或者意识淡薄。在行为上,对实验室的各种实验标本看作普通东西,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没有看到潜在的危险因素,很容易忽视其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危害。
2探索《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师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1专业合作开展仿真综合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长期以来,我校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紧紧围绕本专业教学大纲展开,以单项操作技能学习为主,如打结训练、手术人员无菌准备、常用手术器械认识等。在进行综合模拟手术实验,如阑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肠吻合术时,通常是由教师指定护生扮演医生角色配合小组其他护生共同完成。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局限于本专业角度,片面考虑问题,使学生对外科整体护理流程缺乏认识,对临床实际工作中专业内容的运用更是无从知晓。
1.2实践条件有限,动手机会少
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大量教学设备和一定的场地。我校现有的实验室最多只够容纳4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验。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在练习时,一部分学生扮演医生角色,完成护士工作内容的机会较少,导致教学效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