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超声诊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培养目标与定位
2已有的教改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多种新的教学法百花齐放,比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另外以为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是在PBL基础上形成的“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针对临床医学教学,也受到广泛认同并推广。其他还有“讲座式”教学法,给医学生一种“同行”的心境,聆听本专业学者、学科带头人等讲座式教学,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深度。
考核方式改革:临床多站式考评,又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综合临床知识、技能和对待患者态度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自1994年起,我国的部分医学院校将OSCE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中。这种考评方法是对传统临床综合考试的发展,在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考试中应用。优点是客观、公正、真实、可操作性强。经过改良后的临床多站考试法也开始在我国执业医师考试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应用。
3改革初期的具体做法
3.1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3.2改革考试模式
4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BL、CBL等新的教学方法比例的增多,导致传统授课学时明显减少。部分没能很好地学习基础和临床理论的学生,在新教学方法中理论基础明显不足,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的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从基本知识到学习思路,都不足以跟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步伐。而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比如CBL,以问题为中心,往往讨论的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从深度到广度都较传统授课丰富的多,一旦落后,则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相比传统授课模式,落后的同学比例偏高。
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浓,导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很显然,不是每个章节、每个系统的疾病,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新的教学模式特点中,包含大量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专科教师一般仅为一人,且多为教学医院中超声科的医师兼职教师。在繁重的科内日常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诊疗任务完成之余,兼职超声教学,导致对同学课后学习的情况监督与沟通均不满意。从而出现新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后退的情况。
5对策与分析
在改革初期,要新老教学模式即传统授课和CBL等新方法的结合十分必要,并且应以传统授课比例居多,增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在超声教学中,尤其是要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大学期间理论知识培养为主体,实践教学主要以实习期以及未来的规培期为主。合理排课,掌握传统教学和CBL、翻转学堂等新教学模式之间的学时比例分配。
1二维超声
二维超声最常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从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浸润表现和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典型乳腺癌在二维声像图中的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蟹足状或分叶状,部分肿块的纵横径之比>1.4,边界欠清晰,可呈锯齿状,无包膜;肿块内部回声多表现为弱回声,分布不均,如发生出血、坏死时,则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衰减。“恶性晕”征是癌细胞向周围组织的直接浸润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可作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边界特征,表现为肿块前、侧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包绕。
二维超声可判断乳腺癌肿块的浸润范围,当癌肿未超出腺体层时,皮下脂肪层、乳后间隙和肌层层次清楚、结构完整;侵及皮肤时出现皮肤增厚,回声增强;侵及皮下脂肪层时出现皮下脂肪层增厚、水肿;侵及乳腺后间隙时出现间隙变薄甚至消失;侵及肌层时出现肌筋膜连续性破坏和肌层不规则肿块浸润。
二维超声对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有直观表现,其表现为淋巴结形态异常,常表现为圆形,长径:短径
2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均已多普勒超声技术为基础。CDFI是提取多普勒频移及其变化来反映血流速度及其变化以及血流方向,由于恶性乳腺肿块的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从肿块四周嵌入内部,并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且增加血管数量,为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肿块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其检测结果常受探测角度及频移变化(主要指血流速度过低)的影响。CDE则以多普勒信号的强度作为成像参数,其优点包括信号显示不受探测角度影响、不受Nyquist极限的限制及提高低流速血流检测的敏感性。目前运用的CDE可显示直径为1mm及流速为1cm/s的微小血管。CDE的缺陷主要是不能提供血流速度信息和容易产生运动伪差。但与CDFI相比,CDE对乳腺肿瘤血管的血流信号显示更为敏感[3,4]。
3三维超声
三维超声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提供了直观、立体的形态学和肿块血供的三维模式特点,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5]。该技术优点是排除周围组织干扰,突出血管轮廓,加大彩色血流的覆盖范围,利于肿块的血流捕获,利于显示癌肿复杂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的[6]。乳腺癌三维成像的主要表现:肿块边界模糊不整齐,呈菜花状,凹凸不平,周围组织可呈“蟹足样”浸润或毛刺征;肿块有完整的中高回声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呈均质性回声,肿块周围腺体回声正常;肿块形态欠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可与周边乳腺导管相连。
由于良性肿块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恶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在三维图像中良性肿块周边常有完整的中高回声界面,而恶性肿块在冠状切面上可观察到出现在多个冠状断面上的周边呈放射状向肿物聚集的中强回声。
4超声造影
由于一般的多普勒超声对低流量和低速的血流无法显示,对肿瘤新生血管网无法显示,对血供少的乳腺癌容易漏诊。近年来兴起的超声造影技术填补了这部分空白。其通过造影剂以动态连续方式提供组织或病灶的血流灌注信息、提高低流速、低流量血管的显示力,有利于肿瘤血管的显示。目前应用的静脉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平均直径多在2-5μm,不能透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在低机械指数超声波作用下只产生谐振而不发生破裂,使肿瘤血管的超声评估逐渐进入微血管阶段。
5介入超声
凡是缺乏乳腺癌典型声像图表现者,均为介入性超声诊断的适应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其诊断的准确率,国内报道为95%-99.37%、国外报道为96.3%-99%[7]。其优点:(1)乳腺组织较表浅,血管少,病变易固定,定位准确,不用穿刺架;(2)操作简便,可动态实时跟踪,快速切割组织,创伤小,无严重并发症;(3)取材充分、满意,组织条完整,便于定性诊断;(4)依据病理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恶性患者可直接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保留手术的机会;(5)在弹射前准确定位后,可避免伤及肿块远端邻近组织造成气胸、血肿及穿刺针碰到肋骨等并发症。因此介入超声对各种部位的乳腺病变,以及腋窝区病变均可进行安全操作及精确取材。
6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体外测定组织机械特性的超声检查方法,本概念提出于1991年,但直至2004年才出现可以在超声仪上使用的软件,其可获得常规成像模态所无法获取的组织弹性信息,弥补了常规超声成像模式的不足[8]。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受到外力压迫后组织发生变形的程度不同,将压迫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实
时彩色图像化。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则显示为绿色,从而用图像色彩较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
超声弹性成像系统通过对肿块加压和释放,引起肿块变形而呈现不同的伪彩图像。目前常用评分标准为:1分,肿瘤整体发生变形,图像显示为绿色;2分,肿瘤大部分发生变形,但仍有小部分未变形,图像显示为绿色和蓝色“马赛克”状;3分,肿瘤边界发生变形,中心部分未变形,图像显示病灶中心为蓝色,周边为绿色;4分,肿瘤整体无变形,图像显示病灶整体为蓝色;5分,肿瘤整体及周边组织均无变形,图像显示病灶和周边组织均为蓝色。弹性图分级1~5级,代表组织的弹性系数从小到大,亦即反映其硬度由软到硬。通常以≥3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评分>4分诊断恶性,
综上所述,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重叠,部分鉴别困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强调多种影像方法的联合应用。由于超生具有实用、简便、无创、准确等特点,随着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治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CACancerJClin.VC2011AmericanCancerSociety,Inc.2011;61:000000.
[2]武正炎.国外乳腺癌诊治指南解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2):25-26,32.
[3]MilzP,LienemannA,KesslerM,eta1.EvaluationofbreastlesionsbypowerDopplersonography.EurRadiol,2001,11(4):547~554.
[4]KookSH,ParkHW,Lee.YU,eta1.EvaluationofsolidbreastlesionswithpowerDopplersonography.JClinUltrasound,2009,27(2):231~237.
[5]周世崇,常才.陈敏.等.实时三维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12):906~909.
[6]白志勇,张武,苗立英,等.三维超声重建冠状断面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4):355~357.
[7]KrouskopTA,WheelerTM,KallelF,eta1.Elasticmoduliofbreastandprostatetissuesundercompression.UltrasonImaging,2008,20(4):260~274.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血栓
临床对心腔内血栓的诊断较困难,且不能确定血栓的数目、大小及部位,我院2004――2010年经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血栓病例53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文53例心腔内血栓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龄42―83岁。其中左房血栓4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37例,心房纤颤者3例,二尖瓣位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3例)左室附壁血栓10例,(心肌梗塞后5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
1.2方法使用仪器SONOS100CF二维显像,选取左室长轴、胸骨旁及心尖四腔等切面探查心腔内血栓的大小、形态及部位。
2结果53例病例中,最大的约8.5×6.1cm,最小的约1.0×0.7cm。取左室长轴、胸骨旁及心尖位四腔断面均可显示左房,左室腔内血栓。血栓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缘欠规整,与左房室内壁紧密相连。一般无活动性,少数具有活动性。左房血栓多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心房纤颤患者。次为二尖瓣位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左室血栓为心肌梗塞后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1例经手术治疗,避免了脑梗塞、体循环梗塞及猝死的发生。
3讨论心腔内血栓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二尖瓣位机械瓣置换术后者及心肌梗塞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左心房及左心室腔内壁,临床诊断较困难。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血栓的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活动性。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3.1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腔内血栓的要点:①血栓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缘欠规整②可单发或多发③基底部较宽与左心房室壁紧密相连④多数无活动性,少数具有活动性⑤内部回声多欠均匀,有钙化时呈强回声。
3.2超声心动图对心腔内血栓的诊断评价: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腔内血栓最有价值、安全、无创伤性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实时直观、安全、价廉,可多次重复操作,可对心腔内血栓做出早期诊断,使大多数心腔内血栓患者远离了致残及死亡,并对心腔内血栓术后患者的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四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超声诊断;临床治疗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即头臂干和锁骨下动脉始端近心段发生严重闭塞,导致该部分狭窄化,受虹吸影响,患侧椎动脉血液受动力学影响产生逆流现象,流入同侧锁骨下动脉远心部分,造成一定程度椎-基动脉缺血,从而引发多种临床病症[1]。脉粥样硬化为该种疾病的临床常见病因,大动脉炎次之。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58例,对患者行相应的超声检查,探讨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性别:男34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1.4±3.6)岁;所选患者病症均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49例患者表现为锁骨下动脉始端狭窄;选有患者临床检查均发现有桡动脉搏动微弱甚至无搏动迹象。5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信息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设备
本次研究选用的超声检查设备为HP5500型及东芝Aplio-XU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仪器探头频率为2-3.5MHz、4-10MHz。
1.3方法
在诊断检查过程中,受检患者取仰卧位进行颈椎动脉检查。头部向后方仰伸,颈部向检查处对侧伸张,行脉冲多普勒检查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仪通常情况下采用频率为4-10MHz的探头,必要时可换用2-3.5MHz。采用脉冲多普勒进行诊断检查时,对颅外段、椎间段位置进行取样,将诊断仪角度调整为45-60℃,如在诊断检查过程中发生椎动脉血液流向异常现象,立即行锁骨下动脉始端、上肢及无名动脉检查,查明病变部位,明确病变原因。
1.4诊断标准
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评估标准。正常:收缩期病变部位峰值流速4m/s,峰值比>4:1;闭塞:无血流信号。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标准: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把锁骨下始端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彩色超声诊断结果
超声检查方式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相同。相比之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高达98.27%(57/58),具体见表1。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是引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2]。该病形成后,锁骨下动脉始端近心段会逐渐狭窄化,甚至发生严重闭塞,导致患侧椎动脉形成虹吸,造成脑血液形成一定程度的内流现象,进而引发局部脑缺血,发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多发于男性患者,左侧患病率高于右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外科诊断技术及设备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出现了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多种诊断检查技术设备[3]。在血管疾病诊断方面,超声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彩色血流逆像可有效查见锁骨下动脉发生狭窄部位显示为彩色血流。当该部位处于闭塞状态时检查显示为彩色血流中止,同时能观测到推动脉血液逆流情况。第二,二维超声检查可观测到管腔闭合、血管内膜、血栓、斑块等回声。第三,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观测到两侧椎动脉的峰值流速及频谱形态。
本次研究中,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分组行数字减影血管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超声检查方式进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其诊断结果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相一致,且两者间相互比较表明采用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更高精确率[4]。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检查方式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临床诊断,可精确观测到血管在动力学影响发生的流向变化情况,诊断精确率较高。此外,超声检查能实现对检查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具有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等多种优点。因此,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医师;床旁超声;血胸;快速诊断;临床价值
TheClinicalValueofICUMedicalApplicationofBedsideUltrasoundDiagnosisinPatientswithMultipleTraumaHemothorax/LIAOYu,LUMei-hua,WUJian-fang,etal.//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33):037-04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bedsideultrasoundphysicianICUrapiddiagnosticfeasibilityandclinicalvalueofmultipletraumapatientswithhemothorax,advantageevaluationofbedsideultrasoundin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InourhospitalfromJuly2015toAugust2016ICUtreated73casesofmultipletraumawithhemothorax,allpatientswereperformedchestbedsideultrasonographybytrainedphysiciansICU.CTandX-rayexaminationwereperformedatthesametimein2hafterbedsideultrasoundexamination,73casesof66patientscompletedalltheexamination.ThechestCTexaminationresultsasthegoldstandard,comparisonofbedsideultrasoundandchestX-raydiagnosisoftraumatichemothoraxandtheclinicalvalue.Result:66patientswithmultipleinjuriescombinedwithhemathorax,CTdiagnosisofhemothoraxin13cases15sides,bedsideultrasounddiagnosisof12casesofthe13side,X-raydiagnosisof3caseswith3sides,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diagnosisofX-rayandbedsideultrasound(P
【Keywords】ICUdoctor;Bedsideultrasound;Hemothorax;Rapiddiagnosis;Clinicalvalue
First-author’saddress:LongjiangHospitalinShundeDistrictofFoshanCity,Foshan52831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11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入组标准:(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年龄≥18周岁的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3)患者收缩压
2.1CT、胸部床旁超声、X线片对血胸的诊断结果纳入研究的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均由ICU医师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5min内完成,有7例患者因未完成CT检查而被排除在统计数据之外。66例患者(132侧)完成全部检查,证实血胸13例15侧,其中床旁超声诊断12例13侧,X线片诊断3例3侧。X线片与床旁超声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准确的治疗前提是正确的诊断,重病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给出诊断结果显得尤为重要。胸部外伤患者在临床急诊中日益多见,此类患者病情危、急、险,同时这些损伤经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要对受伤部位、程度和出血量做出准确判断会有一定困难。本研究对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全部由ICU医师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均在5min内完成,以胸部CT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X线片与床旁超声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床旁超声检查方便快捷、便携、经济、无创、无放射性,操作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不需要来回搬动患者及特殊,尤其是对危重患者不适宜反复搬动者更显出其优点,其对急诊、创伤、心脏科和ICU危重患者的快速评估显示出良好的效果[4]。且床旁彩色超声仪具备彩色多普勒功能,可快速获得较为清晰的二维图像,评价和测量解剖结构,能够快速诊断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医师对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均获得良好的图像,床旁超声与大型超声诊断仪的声像图表现无明显差别,对外伤性血胸有较高的检出率。根据病情需要,临床医师可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穿刺、引流,及早清除胸膜腔积血,且引流后可动态观察治疗结果[8]。本研究中ICU医师在床旁超声检查操作过程中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胸腔穿刺,以抽取胸腔积液来明确诊断。
与超声科医师完成的超声检查不同,临床医师的应用要求快速、简单,集中于某个需要紧急判断和处理的具体问题,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培训和推广[9-11]。对床旁超声临床应用认识的增加是推动急危重症超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关键,几乎可以用于急危重患者全身所有部位的检查和评估。床旁超声被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称为“看得见的听诊器”,正逐渐走入重症疾病的诊断与监测中,在危急重症诊断、治疗、监测、检查等各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12]。随着超声仪器在临床的广泛的应用,和超声检查者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床旁超声对胸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严重创伤的救治不仅要求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更强调的是快速、方便[13],由临床医师取代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则能实现这样的目的。在本研究实施前,由超声诊断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对ICU医师按要求进行规范和系统的急危重症超声知识与技能指导与培训,使ICU医师掌握床旁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技术,具有与超声科医师相近的操作和诊断水平。国内也制订急诊超声标准操作规范[14],规范了培训和操作考核,故此,ICU医师完全可以胜任应用床旁超声进行疾病的评估和诊断。
由此可见,ICU医师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床旁超声对ICU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和临床诊断是快速且直接的,对多发伤合并血胸的早期快速诊断和救治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床旁超声诊断优于X线片检查,与CT诊断相近。床旁超声检查整个过程可以在5min内完成,耗时均明显优于胸部CT及X线片检查,有利于ICU重症患者突发紧急情况和处理。由受过规范化培训的ICU医师来完成床旁超声,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和快速的临床诊断,耗时较少,更符合医学上的金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杜江,王瑞兰.肺部B超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及急诊中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6):631-635.
[2]TurnerJP,DankoffJ.Thoracicultrasound[J].EmergencyMedicineClinicsofNorthAmerica,2012,30(2):451-473.
[3]DulchavskySA,SchwarzKL,KirKpatrickA,etal.Prospectiveevaluationofthoracicultrasoundinthedetectionofpneumothorax[J].JTrauma,2009,50(18):201-205.
[4]MaOJ,GaddisG,SteeleMT,etal.ProspectiveanalysisoftheeffectofphysicianexperiencewiththeFASTexaminationinreducingtheuseofCTscans[J].EmergencyMedicineAustralasiaEma,2005,17(1):24-30.
[5]中伟,张茂,罗汝斌,等.急诊医师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超声对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62(2):56-57.
[6]MattoxKL,FelicianoDV,MooreEE.Trauma[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3-191.
[7]洪玉才,张茂,何小军,等.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1066-1069.
[8]易建华,张茂,沈伟蜂,等.中心静脉导管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对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860-861.
[9]HanDC,RozyckiGS,SchmidtJA,etal.UltrasoundtrainingduringATLS:anearlystartforsurgicalinterns[J].JournalofTrauma,1996,41(2):208-213.
[10]MaOJ,GaddisG,NorvellJG,etal.Howfastisthefocusedassessmentwithsonographyfortraumaexaminationlearningcurve[J].EmergencyMedicineAustralasia,2008,20(1):32-37.
[11]BrenchleyJ.Evaluationoffocussedassessmentwithsonographyintrauma(FAST)byUKemergencyphysicians[J].EmergencyMedicineJournal,2006,23(6):446-448.
[12]BeaulieuY,MarikPE.BedsideUltrasonographyintheICU[J].Chest,2005,128(2):1766-1781.
[13]KrnerM,KrtzMM,DegenhartC,etal.CurrentRoleofEmergencyUSinPatientswithMajorTrauma[J].Radiographics,2008,28(1):225-242.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currentsituationinmedicalimageologyteachingandreforming.MethodsThecharacteristicsofmodernmedicalimageteachingandtheproblemsexistedintraditionalteachingwereanalyzed,themodifiedmeasureswerethenproposed.ResultsWiththeamendmentoftheteachingplanandprogramandtheimprovementofsubjectconstructionandcoursesystemreform,theoptimizedcoursegroupwasformed.ConclusionImprovedcoursesystemofmedicalimageology,constructedonthebasisofdiagnosticradiologyandmultimediateaching,greatlybenefitthedevelopmentofcomprehensiveabilitiesofstudentsmajorinmedicalimageology.
[KEYWORDS]medicalimageology;teaching;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
1.1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百余年间,放射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随着B超、CT、MRI、ECT和DSA等技术的出现和介入放射学的兴起,放射学已发展为诊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1.2医学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电子探头相继问世,计算机前处理和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处理的实现,使图像质量、储存、编辑、转录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已从体外进入到腔内、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已从超声诊断室进入了手术室、监护室、急诊室。目前,胎儿超声、经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腔内超声、体内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1.3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
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度医学知识面。①解剖是基础:影像声像图实际上就是人体各组织声阻抗的分布图,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的。因此,只有熟知大体解剖,了解正常断面解剖,树立平面和立体观念,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鉴别异常图像,并能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是关键: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与生理的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声像图。因此,掌握病理学与生理学知识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鉴别的病变,把声像图与其病理生理改变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正确结论。③临床是目的:影像诊断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然而影像诊断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好的影像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2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2.2医学影像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实会很困难。尤其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使该矛盾凸现的就更为突出。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很重要,往往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手法不一致,切面的大小也不一致,有时可以造成诊断意见悬殊很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的诊断必须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是相对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认识比较薄弱。
3加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几点粗浅的建议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超声、CT、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大量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已将介入放射学单独成立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着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3.2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应该下设放射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1]。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影像学实验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3.3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4]。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2):9294.
[3]徐珞,吴梅,孙向荣,等.《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几点体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4):361362.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教学乡镇卫生院
作为三甲教学医院超声科,医院每年都要安排本科室主治医生以上职称超声医生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一年。超声诊断学作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涉及学科包括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又涉及各个临床学科,尤其对平时较少接触的声学等物理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其内容广泛,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帮扶的定点医院是乡镇卫生院,针对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及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及诊疗条件
(一)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超声诊断专业人员
目前,乡镇卫生院多数无超声诊断专业人员,从事超声诊断人员多数兼职心电图诊断、脑电图诊断或放射诊断,甚至兼职卫生院其他行政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水平
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专业或护理专业转行而来的,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超声理论学习,且多数人员学历偏低,毕业参加工作后多数无上级医生带教,超声操作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对于部分曾到上级医院进修过超声诊断的超声医生,多数都是边操作边学习,重操作,轻理论学习,超声诊断的综合能力偏低,超声报告书写不规范。
(三)超声仪器设备差
超声仪器设备较差,成像图像不佳,乡镇卫生院无上级医院所使用的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PACS),给典型病例图像复习及讲解带来不便。
(四)缺乏可供学习的专业资源
以上具体情况给我们的帮扶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规范超声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提高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及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成为我们帮扶教学的重点。
二、具体教学方法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是教学的关键
每周一次多媒体课件讲座,系统讲授超声波成像原理和成像方式以及与超声诊断有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图像分析的基本原则、各系统脏器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超声影像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解剖形态是超声图像的基础,不同的疾病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超声图像,因此,在讲解各论时,要对其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复习,将这些知识与声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接受者在大脑中对器官立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及组织学、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便达到真正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注重超声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超声影像学不同于CT/MRl等其他影像医学,CT/MRI扫查只需按固定的条件设置进行扫查即可,而超声诊断却更多的依赖超声医师的扫查技巧,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见,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卫生院患者不多,因此一般的培训多为“一对一、手把手”的带教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
2.详细讲解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并实践操作:包括探头型号的选择,准确手持探头的方法,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脉冲重复频率等在保证准确扫查切面的基础上获得清晰的图像。
3.对于不同脏器的扫查均存在一定盲区,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区域进行扫查并强调扫查盲区的重要性。总之,超声检查强调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连续扫查以及全面细致观察习惯,尽可能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也减少漏误诊的几率。
4.对特殊、典型病例,一般由老师演示完整诊断过程,从安置患者,询问病史,操作示教,声像图解析,出具诊断报告,并详细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后由帮扶点医院的超声医师自己独立操作并提问,相互探讨,扩宽诊断的思路。对操作技能的考核采取每月一次上机操作考核。
(三)辅以PBL教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PBL教学的运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我们在乡镇卫生院帮扶教学中使用了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乡镇卫生院因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较少、病种单一、病人量较少等因素,PBL教学方法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规范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超声报告是超声医生对患者检查完后对病变做出的可能性提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作用,具有法律效力,更是患者的法律文书。乡镇卫生院多数超声医生出具的超声报告单不规范,因此,乡镇卫生院超声报告规范化十分必要。
(五)及时讲授超声新技术
总的来说,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及具体的诊断现状与诊疗条件,教学相对费力,但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和多次考核,当地医生的超声诊断、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逐渐规范化,并且拓宽了知识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不断更新。
[1]金修才,章建全,陈佳彬,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进修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16-18.
[2]杨汇娟,魏玮,孙海燕,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成人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3,11(6):73-74.
关键词:产前诊断;超声检查;教学
超声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和超声图像为一体,将各学科有机地结合,从观察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提示疾病的本质[1],最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产科超声诊断隶属于超声诊断学。而产科超声在产前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围产期死亡率和围产期发病率的高低。北京市已颁布了超声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等技术规范,严格规范了产前超声检查技术。目前,从事产前超声检查医师的技术水平良芳不齐,因此,对这些医师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要。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产科超声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提升产前超声筛查技术水平的关键。但在产科超声诊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一些误区。比如:(1)忽略正常结构,一味强调异常结构;(2)课件制作过于繁琐,重点不突出;(3)缺乏总结等。针对这些误区及在产科超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几点总结。
一、正确认识胎儿的正常解剖结构是产科超声检查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只有很好地了解人体正常的断层结构,才能正确认识超声图像中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鉴别异常图像,就如一座高楼需要一个坚实的地基一样,正常胎儿结构的超声图像是进行产科超声筛查和诊断的基础。如果对胎儿的正常结构不了解,就有可能对异常的结构不认识,或者将正常的结构误认为异常结构。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孕妇妊娠20周左右,在外院超声诊断为“脑积水”,而我们的超声检查显示颅内结构正常。这是因为胎儿在20周前,大脑实质的回声呈低回声,有时甚至呈无回声,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同时将大脑侧裂误认为侧脑室的外侧壁,则会造成“脑积水”的错误诊断。因此,在产科超声诊断教学中,正常胎儿的超声图像应该占有重要地位,避免一味强调异常结构而忽视正常结构的辨析。只有正确认识正常胎儿的超声滋床医学或序图像,才能够在检查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分析比较,避免误诊和漏诊。
二、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
三、与病理和临床相结合,加深印象
胎儿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不同的畸形,病种繁多,比如:心脏异位,既可发生于胸内,也可发生于胸外,甚至位于脐带中部。目前,虽然对胎儿畸形的认识和诊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需要更多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重临床随访,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存档,对引产的胎儿进行病理解剖来印证超声诊断,将病理图片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制作成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印象。另外,要成为出色的产科超声诊断医生,必需熟练掌握产科疾病的临床知识,才能对病变进行分析,并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重点观察胎儿的某个器官或系统。如:对羊水过少的孕妇,要重点观察胎儿肾脏、输尿管、膀胱、下尿道、肾上腺及肾动脉等情况,看胎儿是否有泌尿系统畸形,在扫查中,切勿将平卧的肾上腺当成肾脏,此时,可通过肾动脉是否缺如进行鉴别。由此可见,临床知识在产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熊秀勤,杜文华.产前超声诊断教学的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12)。
[2]谢红宁.胎儿出生缺陷超声检查的形态学基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09)。
[3]刘晓宇,王巍,谭篪.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9,(05)。
[4]门永忠,陈新燕,李金生,王晨星.超声诊断胎儿产前畸形[J].医药论坛杂志,2005,(14)。
[5]邓远琼,斯轶凡,张志娟,刘贞.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06)。
[6]黄艳.39例胎儿畸形产前B超诊断结果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关键词】超声;临床;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设备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超声科科为临床科室诊治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大,超声科与I临床科室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存在超声科的质量控制着眼于本科室内部的现象,而往往忽视了临床科室许多重要影响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如: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等情况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不符合实际的检查验结果,是导致临床发生误诊无证的重要因素之一。0所以加强超声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是超声科室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10年来我国超声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一些较大医院超声科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查方法学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查质量有很大提高。对超声科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核心。CDFI认证在国内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科室室管理,保障实检查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科室工作规范和流程;加强科室工作人员责任心;科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
一、与临床医学结合是超声科的需要
超声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超声诊断工作的核心是检查质量问题,为此超声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1.核心是超声诊断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检查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
2.检查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查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跟踪核实。
3.超声科主动参与协作:由超声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超声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声像图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超声科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
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超声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超声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超声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超声科工作,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地使超声科的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超声诊断的整体素质。
二、临床医生对超声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超声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超声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超声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超声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查项目的方法学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超声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超声人员请教,或去超声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超声负责人,特别是请超声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取得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的支持
【摘要】通过对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在超声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讨论,说明提高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超声医学;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
2认清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在临床图像诊断中的地位
3医用物理学是学好超声成像物理基础的前提
4物理知识是解释超声伪像的根本,同时可指导人们正确地利用伪像诊断及采取正确方法消除伪像
5.1对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的研究主要验证反射与透射定律,同时说明强反射与全反射的本质区别。
5.2对超声场分布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圆活塞探头形成的超声场的近场长度、半扩散角等重要参数。
6调整教学计划,使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相连
根据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在超声医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将原计划中在大二第四学期开设调整为大三第六学期开设,使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密切相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们为提高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必然随之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进步,以期为培养合格的超声诊断医师打下牢固的物理基础。
1张波宝.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
2曹海根,等.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7~98.
3钱蕴秋.超声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7.
4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