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张某,男,52岁,脑出血后遗症1月余,现遗留右侧肢体瘫软无力,言语不能,咽反射减弱,流涎,吞咽困难,自发呛咳,胃管留置状态。
何振燕主管康复师对该患者进行了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设定康复目标:分别给患者设定了近期康复目标--改善患者口腔器官的运动能力,可经口进流质食物,减少呛咳;远期康复目标--拔出鼻饲,经口进食。
吞咽障碍治疗方案:主要采取三种治疗策略,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及代偿策略。
直接策略: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进食体位一般采取仰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偏瘫侧肩部垫一软枕,减少鼻腔逆流的危险,同时也减少误咽;进食前先进行冰刺激治疗,提高咽反射区域的敏感性,有效强化吞咽反射。食团性质,温度适宜,冻状或糊状,有粘性,不易松散的食物如米糊、鸡蛋羹、豆腐脑、粥等糊状食物,可逐渐增加烂饭等固体食物,密度均一、不易松散的食物。喂食时可采用薄而小的勺子,进食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口量可从3-5ml开始,放入口腔健侧舌根部,用匙背轻压舌部,以刺激吞咽反射,每次进食后应反复多次吞咽,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也可交替进食,避免食物残留引起误咽。
代偿策略:采用头部旋转法、点头吞咽法、咳嗽法、空吞咽法与交互吞咽法等,通过改变食物通过的渠道和特定的吞咽方法,让患者减少误吸的发生,完成一个安全的吞咽过程。
同时还对患者进行了针灸、电针、电刺激,经颅电刺激治疗,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失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
总结: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促进功能的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可塑性,持续的康复训练及刺激治疗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