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症状。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病因,也是一种致残疾病,约2/3的幸存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误吸、营养障碍、脱水、体重减轻等多种问题。患者常因吞咽困难导致进食、进水减少。加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肢体偏瘫、使用脱水剂、长期卧床、感染等原因,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简称VTE),其发病率为20%~42%。而脑卒中患者早期并发VTE是导致患者3个月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明显增加其病死率。
吞咽困难导致患者饮水减少是发生VTE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瘫痪卧床的卒中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是预防VTE的基本保障。
周煜/绘
如何识别患者有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患者如何保证水的摄入
1.饮食调整
通过改变食物或液体的结构形态、质地或者黏度,减少食物在口腔及咽部的残留,降低误吸风险。固体食物可加工成泥状或布丁状半固体,降低吞咽难度;白开水、清汤等液体中加入增稠剂,提高其黏度,可减少呛咳和误吸,同时增加水分摄入,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
稀流质:水、牛奶、果汁、咖啡。
浓流质:麦片饮料、加入增稠剂的水等。
糊状食物:米糊、菜糊、肉糊等。
半固体食物:煮烂的饭、软面包、米饭等。
固体食物:饼干、坚果等。
2.正确的进食姿势
进水时选择坐位或半卧位(30°~45°),偏瘫者患侧肩部垫软枕,照顾者位于患者健侧,吞咽时头部前屈,配合转头吞咽、点头吞咽、侧方吞咽和交互吞咽等吞咽技巧。(转下页)(接上页)进食后让患者保持该体位3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引起误吸。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安全、方便、实用的进食工具,如叉勺、改进的餐具、缺口杯等。
3.进食环境和口腔护理
4.康复训练
加强唇、下颌、舌运动、软腭及声带闭合运动控制,强化肌群力量及协调性。如伸、缩舌头,舌舔唇、绕口一周,弹舌、鼓腮、吹吸锻炼等,以帮助吞咽功能恢复,也有利于改善语言功能。
总之,吞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安全、充分、独立地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足够的水分摄入是预防VTE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