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该场患病仔猪临床表现,包括精神、食欲状况及是否腹泻、消瘦。解剖腹泻严重仔猪,观察病理变化,并取材备用。
1.3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采集患病仔猪小肠样品,研磨后反复冻融3次,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使用同时可扩增PEDVM基因、TGE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基因、GAR(猪A群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样品。
1.4免疫评估内容
免疫防控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即RT-PCR病原学检测母猪粪样中PEDV排毒情况,观察母猪及新生仔猪精神、食欲及腹泻情况等;免疫效力实验室评价,即通过ELISA检测抗PEDVIgA抗体、IgG抗体及通过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水平;临床生产成绩评价,即统计母猪产后7d窝均活仔数和存活率。
1.5间接ELISA
采集该3组母猪初乳共计42份,于4℃,12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层乳脂层,用灭菌枪头小心吸取中间层的乳清,分离后使用本实验室研制的试剂盒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IgA、IgG抗体,检测方法依据试剂盒说明书。各抗体结果判定依据如下所述,以S/P值作为衡量IgA水平的标准,S/P值≥0.148为阳性;S/P值<0.148为阴性。以OD值作为衡量IgG水平的标准,OD值≥0.433为阳性;OD值<0.433为阴性。
1.6中和试验
将测好TCID50的PEDV-YN144毒株病毒液稀释成200TCID50/50μL的病毒悬液。在96孔微量培养板中将上述处理的乳清作连续2倍倍比稀释,在上述各孔内加入50μL稀释好的病毒液,混匀后放入37℃5%CO2培养箱中作用60min。同时设乳清对照,阴、阳性血清对照,病毒对照和正常细胞对照,其中病毒对照作200、20、2、0.2TCID50共4个梯度对照。操作完成后弃去混合液并用DMEM洗涤2次,后每孔加入200μLDMEM维持液,于37℃5%CO2培养箱培养,逐日观察并按Reed-Muench两氏法计算结果,稀释液、洗涤液和维持液均为含10μg/mL胰酶的DMEM。
2结果
2.1临床观察及病理解剖结果
临床可见部分仔猪发病严重,主要表现为呕吐且多发于吃奶后,排黄白或灰色水样稀便(图1A),粪便恶臭。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衰退,消瘦,脱水,患病仔猪常抱团(图1B)。新生仔猪多发,且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一般腹泻3~4d后死亡,严重时常有整窝发病死亡情况。母猪未见腹泻症状。剖检主要病变为小肠膨胀,肠壁变薄(图1C),充满淡黄色液体或灰黄色液体(图1D),个别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胃内容物少,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变。
A仔猪黄色水样稀便;B仔猪精神沉郁、消瘦、抱团;
C小肠膨胀变薄;D小肠充满黄色和灰黄色液体。
图1临床表现与剖检变化
2.2病原学检测结果
患病仔猪小肠样品RT-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7份小肠样品种有6份均为PEDV阳性(85.7%),TGEV与GAR均为阴性。
图2腹泻仔猪肠样病原检测电泳图
2.3免疫防控效果评估
2.3.1安全性
RT-PCR检测疫苗免疫前后母猪粪样,在无PEDV疫情区域内观察结果显示3个组中免疫母猪均未出现排毒情况,且母猪精神、食欲等表现正常,无腹泻现象。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精神、食欲良好,无腹泻情况,显示出各免疫程序均有较高安全性。
2.3.2抗体水平
ELISA检测抗PEDVIgA抗体结果表明,所有组的母猪初乳样品IgA抗体均为阳性,其中弱毒疫苗组初乳S/P平均值为0.77,联合疫苗组与灭活疫苗组相近,S/P值分别为0.63与0.62,差异均不显著。所有样品均为抗PEDVIgG抗体阳性,弱毒疫苗组、联合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OD值分别为2.00,1.84和2.10,组间差异不显著(图3)。
图3抗PEDVIgA、IgG抗体水平
中和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弱毒疫苗组平均中和效价为1∶351,联合疫苗组中和抗体平均效价为1∶188,灭活疫苗组平均中和效价为1∶4.1,3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图4中和抗体效价水平
2.3.3临床观察及生产成绩
观察该3组中母猪对应窝内仔猪腹泻情况,弱毒疫苗组仔猪腹泻率为35.7%,少数腹泻仔猪食欲较弱,精神较差;联合疫苗组仔猪无腹泻情况,仔猪精神状况良好;灭活疫苗组仔猪腹泻情况最严重,腹泻率为55.6%,对应腹泻仔猪消瘦、畏寒、扎堆,精神差。
考虑到可行性,本研究主要从产后7d窝均活仔数、存活率方面评价各组生产成绩。如图5所示,窝均活仔数与存活率最高的为联合疫苗组(9.4头,99.2%);其次为弱毒疫苗组(9.3头,84.9%);灭活疫苗组表现最差(8.3头,77.3%),其中存活率指标联合疫苗组与灭活疫苗组差异显著(P<0.05)。
图5窝均活仔数及平均存活率比较
3讨论
3.1病原诊断
PEDV、TGEV、GAR以及其他病原均可引起高度接触性腹泻疾病,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较为相似,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很难区分。本案例在分析实地调查、实验室剖检结果的基础上,采用PEDV、TGEV、GAR三重RT-PCR方法诊断,结果显示患病仔猪小肠样品中PEDV阳性、TGEV和GAR均为阴性,说明该场腹泻疫病由PEDV引起。
3.2免疫防控评估
在该场PED疫病出现后,选择使用本实验室研制的PEDV新毒株弱毒疫苗以及商品灭活疫苗组成不同的免疫程序比较安全性、抗体水平及生产成绩,希望可以为猪场解决PED疫病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本试验中,各免疫程序安全性良好,接种后怀孕母猪均未出现排毒及腹泻现象,对应仔猪也表现正常,无腹泻现象。本研究所用弱毒苗在Vero细胞系上连续传代144F致弱,此前使用初生仔猪进行动物试验已证明本弱毒疫苗对仔猪有较高安全性,此结论在本试验中亦被证明。灭活苗安全性高众所周知,因此,本试验中3种免疫程序均有较高安全性。
疫苗免疫效力主要通过ELISA方法测定初乳中抗PEDVIgA、IgG抗体,中和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效价,观察使用效果及比较生产成绩(窝均活仔数、产后7d存活率)予以综合考量。PED发病机理是病毒通过口感染后,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浆中复制,造成细胞器损伤,导致肠绒毛萎缩,进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严重腹泻引起脱水导致猪发病死亡。因此,在病毒性腹泻的免疫机制中,黏膜免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黏膜分泌的分泌型IgA(sIgA)抗体能在小肠上皮细胞表面抵御入侵的病原菌。口服疫苗能刺激黏膜免疫,产生黏膜和血清保护性IgA抗体,直接从肠道阻断受体与病毒的结合,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另外,从被动免疫角度考虑,初乳中的IgA的含量决定了疫苗对小猪的保护效果,当母猪肠道受到PEDV刺激后,分泌IgA的免疫细胞就迁移至乳腺,在乳腺定居后向乳汁中分泌IgA抗体。通过肠-乳腺轴途径,仔猪获得IgA,从而让仔猪获得针对PEDV的特异性免疫。另外,与IgM和IgG相比,IgA能够有效抵抗消化道蛋白水解酶的降解,所以IgA是中和通过肠道感染的病毒的最主要的抗体。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5年第11期“猪场兽医”栏目中P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