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答问》是由赵朴初先生编写的一本佛教知识手册,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佛教基本知识,是学佛者了解佛教历史源流、基本教义的好教材。
赵朴初,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其一生致力于倡导积极入世的人间佛学,为世人指点了一条生活修养和抵达澄明之境的正途。
赵朴初先生
1.问:佛虽然对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但是他没有教他们向统治者进行反抗,不是吗?
答:诚然,佛没有教他们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反抗统治者。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同时又说现世止恶行善的因,会获得来世安乐的果,在这方面可以说,佛对现实生活问题,是抱著容忍的态度的。但是,他在思想上推倒了婆罗门的神权,宣布众生平等,说出“诸法无常”的真理,对当时的社会起了进步的作用。
2.问:缘起是什么意思?
答:“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3.问:什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
答: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如师生关系:有老师则有学生,有学生则有老师,无老师则不成其为学生,无学生则不成其为老师。这是同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4.问: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
答: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也因为今天有芽生,过去的种子才名叫种子,这是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从另一方面看,种子灭的时候也正是芽生的时候,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灭的时候,在这里,芽和种子的生与灭现象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总之,无论其为同时或异时,一切现象(法)必然是在某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以说是绝待(绝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