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不占药占比、全部挂网来说,辽宁省的鼓励使用力度最大。
1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正式实施,药物数量从520种增加到685种,抗癌药、一线新药开创新历史。
昨日,辽宁省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执行工作的通知》,本次《通知》是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发布以来,省级卫计委发布的要求最为细致的一则通知。
《通知》在基本药物使用方面规定了数条,大大增加基本药物的普及率,如:提高基药使用比例,基本药物不占药占比等等。
《通知》要求,在新的国家基药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之前,政府办和纳入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使用基药采购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额比例应达到60%以上。
同时,二、三级综合医院及中医院使用基药采购金额比例应分别达到35%和20%以上。专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比照统计被综合医院可下调10%。
科室定指标,不优先使用,通报医生
辽宁表示,要重点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基药使用比例。医联体内部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基础用药目录要相互衔接、统一,实现上下联动,统一集中采购。
基药目录搅动千亿市场
受此影响,医药股迎来新契机。
10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站上2600点,三大股指全部收红,两市成交3149亿元,银行、医药、电子等板块交易火爆。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显示当日该指数的成分股交易金额超270亿元,在28个行业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非银金融的297.53亿元。
根据“药筛”统计,新版基药目录中共有138个独家产品,增补的两个批准文号的有56个。
在此之下,新版基药目中的药品,迎来了更好的空间。对于独家产品来说,尤其如此。比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第一大药,国内市场容量近160亿元。据德展健康2017年年报数据,嘉林药业2017年实现净利润8.03亿元,主打产品阿乐全年销售量为1.73亿盒,为公司贡献90%以上的业绩,加上阿乐抢先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有利于促进其市场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景峰医药子公司共有8个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其中控股子公司海南锦瑞制药有限公司有4个品种新纳入国家基药目录。
还有华森制药,华森制药产品铝碳酸镁也进入新版基药目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以及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除本次新进品规铝碳酸镁外,公司前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17个品规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得到了保留。
新的基药目录给药企们带来新的机遇,康臣药业(1681.HK)也是受益于其中的药企之一。拳头产品尿毒清颗粒,作为肾病中成药市场的佼佼者,在2017年新医保目录中已从乙类转甲类,让市场上并无强劲的竞争对手的尿毒清的市场销量有了进一步的确定性,为未来的增量提供有利环境。
除此之外,名单中还出现了另一个品种,右旋糖酐铁(商用名:源力康)。康臣药业的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是三价铁里唯一口服液剂型,是康臣药业独有的剂型。右旋糖酐铁为有机高价铁络合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可以有效的被人体吸收。
基药目录持续扩充
我国09年开始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目的,一是保障绝大多数人在常见疾病上不需要花太多钱,二是让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解决常见病;因此09版、12版基药目录,几乎都是廉价药。
从2009年的307种,到2012年的520种,再到如今的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含民族药)。在药品结构上,突出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负担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药需求,注重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新增品种包括了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用药22种等。
此外,强化了临床必需,这次目录调整新增的药品品种中,有11个药品为非医保药品,主要是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药品,比如直接抗病毒药物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专家一致认为可以治愈丙肝,疗效确切。
可以看出,国家已经不是以价格贵廉来决定是否进目录,而是考虑尽量把常见疾病覆盖齐全。
政策的两面性
基药不占药比的弊端曾有基层医生做了概述:
第一,基层医生对基药目录有排斥和抱怨。目前的现状是缺医少药,严重满足不了基层医疗的要求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外购药又被严加管控,轻则没收、重则罚款,村医收入锐减,又两头受气,处境尴尬,这也是近年来村医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二,基药价格虚高,患者心生抱怨。有些同样的药物甚至是市场价的两倍,尤其是使用新农合报销后,让患者感觉到被宰了一样。
其次,反差太大。例如,基药步长脑心通胶囊,村医在乡镇卫生院药库购药价是33.6元,然而药店才卖28元一盒。
第四,基药目录加大了医患距离,加重了医患矛盾。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譬如人血白蛋白,不在基药目录报销范围内,而且价格也要高很多,于是,需要使用该药的患者,医院医生也会推荐他们到药店自行购药,因为药店的白蛋白,同一个厂家的要便宜得好多,这无疑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属心生抱怨,却又无可奈何。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药目录的实施对基药药企是诸多利好,但对医保局来说,如果以前有药占比的红线控制着,医生至少不会无节制地开基药。现在基药不占药占比,如果遇到可开可不开的病,医生按照最大量去开,是不是另一种医保资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