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贿赂案:“运营费”推高药价只是表象财经

据公安部消息,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长沙、上海和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对葛兰素史克公司(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进行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现已查明,近年来GSK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同时,该公司还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已被控制的GSK副总裁梁宏坦言:如果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运营费用,药价至少降低20%。

“运营费”推高药价只是表象

药价为何这么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药价的费用当中包含了各种开支。这些开支未必都是可见光的,比如运营费。说得好听一点,运营费是药品推向市场的一种公关费用;说得难听一点,运营费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行贿费用。更可怕的是,这种运营费存在已久,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公开秘密,这种运营费开支庞大,并且全部会转移到患者头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患者在为行贿受贿买单——这对于已处于疾病困扰中的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行贿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赢得更大的利润,他们为什么要“独善其身”,看着别人在赢利而自己被淘汰出局?再加上,以药养医的制度让他们并不担心高昂的运营费最终会无人买单。于是,一条利益链开始形成,药品的价格不断被推高。GSK行贿被爆,其他跨国药企及国内药企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为,人们乐观不起来。

——《工人日报》

从GSK案看以药养医之弊端

作为在华业务量排名前三的跨国药企,GSK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所得极为可观。其公共关系部人士透露,中国区已经成为GSK全球范围内最具潜力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该公司生产的高价药,在我国医保缺口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几乎悉数进了医保报销目录。因为处方可以由医保报销,医生更是乐于多开高价药。中国医保的钞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GSK公司的口袋。

从GSK案看,以药养医是商业贿赂的一大帮手。因为普通的大医院“零差率”的药物占比均在50%以上,还有一半的药物就有利可图了。医院进药买贵不买贱,则是题中应有之义。GSK用于贿赂医生和行政部门的“运营费”有多少?据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交代,他负责“打交道”的一般是主管部门的领导或专家;同时,他还“管理”着全国各地近3000名医药代表,直接面向医院和医生。每年他有权审批的预算达到数亿元。

以药养医乃是公立医院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医改重大的绊脚石。以药养医败坏了医院的医风和医德,带坏了医生队伍。以药养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个制度扭曲了整个医药行业的生态,是目前所有医药医疗问题的万恶之源。反过来说,在公立医院垄断及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被打破之前,医药流通领域的灰色通道很难彻底封堵。

——《新民晚报》

尤其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他们本应该凭借自身的国际行业技术优势、管理体制优势和影响力,在中国的医药行业中率先垂范。他们既是中国市场开放的获益方,就应该成为中国法律的遵守者,医药市场的规则引导者。而以GSK潜规则为代表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同时表现出了对法律的藐视——试想,如果这些行贿发生在美国、欧洲,企业本身会遭遇什么样的处罚和舆论压力。

因此,对于GSK式的潜规则,要穷尽全力进行查处,并且持之以恒予以监管。因为这样的潜规则牵一发动全身,甚至关系到医改的未来。尽管目前GSK已经道歉,并且支持中方行动,但是这次案件的查处,应该只是开端。面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复杂变局,面对中国公众的期待与信任,持之以恒的查处和监管,才是医疗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新京报》

体制不改,难消药品暴利

GSK行贿黑幕固然让人震惊,但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仅是冰山一角。药企借学术之名,行贿赂之实的做法,已是业内人共知的潜规则。据不完全统计,在GSK之前,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均曾在华卷入涉嫌行贿风波。奇怪的是,对于这些,我国有关部门却一直按兵不动。

THE END
1.“以药养医”医改难在哪儿?“以药养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刘新明建议,要么提高政府财政补贴,要么提高医生技术劳务所得,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才能堵住“大处方”,解决“看病贵”的现象。 刘新明表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医改大方向就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引入市场机制相...https://www.360doc.cn/mip/200181.html
2.朱恒鹏:破除“以药养医”如何可能?公立医院当前的一个显著体制弊病是“以药养医”,即卖药收益成为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通俗讲就是医院和医生主要靠卖药赚钱来养活自己。“以药养医”在公立医院药品购销和处方行为上主要有以下体现:(1)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很高,全国平均在45%左右,从能够找到的资料看是世界上药占比最高的国家;尽管医疗总...http://www.icnao.cn/yljj/zjsj/201608/t20160813_207019.html
1.圣原心享购:"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直击医疗现状:深度剖析'以药养医...圣原大健康通过这两款产品,践行了全面取消“以药养医”背景下,鼓励非药物治疗、注重预防与健康管理的理念。它们分别针对眼部健康与膳食营养两个关键领域,提供非药物的健康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此外,圣原大健康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强化产品推广与用户教育,推动健康...https://www.y7zl.cn/archives/414
2.聚焦药价改革:取消政府限价,药价是涨是落?聚焦药价改革:取消政府限价,药价是涨是落?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展改革委5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药品价格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取消政府限价后,药价会大幅上涨吗?政府怎么管药价?药价改革能否革除“以药养医”弊端?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15/5/6/10334764.shtml
3.两会代表委员顾晋的提案建议其中,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对医务工作的行业教育,安全意识,依法执业,沟通能力方面的训练也是杜绝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重要方面。将?医疗纠纷的防范沟通的艺术?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的培训等纳入继续教育考核内容。 (二)取消以药养医的弊端,建立医患互信 频繁发生患者杀害医生事件,医患关系陷入危机,医生与药企之间的不...https://bynews.bjmu.edu.cn/ztxw/jjlk2014zt/117122.htm
4.商务部回应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要受到法律制裁30亿贿金催肥药价 以药养医弊端集中爆发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葛兰素史克中国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一事昨日继续发酵。依照公安部门的说法,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4名高管在内,超过20名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被警方立案侦查。长沙警方还否认,GSK中国区此次案发与举报有关,而是源自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异常的经营活动。公安部经济...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30717307305063.html
5.药价虚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并且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的不足使得医院不得不自筹经费进行发展,因此出现了以药养医的弊端,另外药品营销的结果会与医疗机构人员的利益相挂钩,也造成了药价的升高。由于政府在药价管制方面采取的是回报率管制模式,即按照平均成本加上一定的回报而定药价,并且药品销售弹性较小,患者追求疗效而轻视价格的原因,而政府...https://m.renrendoc.com/paper/100933456.html
6.互联网医院与线上问诊的科普这一政策旨在破除以药养医的弊端,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药分开改革的核心是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这意味着,医院不再通过销售药品赚取利润,而是依靠医疗服务本身来获得收入。这样一来,医生不再因为药品销售而受到利益驱动,可以更加客观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医药分开改革对药企也提出了新...https://www.jd.com/pccontent/1005006221800462
7.冷餐会策划书范文9篇(全文)其次必须认清, 公立医院改革滞后并非医院自身不愿改革, 如同以药养医等弊端一样, 根源还是体制病, 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管者不愿改。比如“四分开”中的管办分开, 管者不愿分, 办者就无奈, 管办分不分、何时分, 其决定因素不在医院。公立医院改革滞后的板子打在医院身上不公平。最后必须认清, 在“三医联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4f5fmix.html
8.防止药品滥用定有“妙方”医院管理医管攻略今年医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的实现,和对基层医院的补偿来纠正“以药养医”带来的弊病。“以药养医”弊端丛生,大家深受其害,切肤之痛谁不憎恨?最近,中国“年人均输液8瓶”的报道再度引发了对包括过度用药等在内的药品滥用问题的关注。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官索耶称,目前全球有超过五成的药品处方...http://zl.hxyjw.com/arc_10529
9.儿科不合理处方分享合理用药回复@meinvxiong55:本例如确需静脉用药,为规范执行给药频次,需要住院治疗,而不是在门诊输液。 飞在天空的风 回复@meinvxiong55:埋针,一遍遍的换袋,中间还加个盐水或糖冲管。这就是以药养医的弊端。 5 条回复> 酥梨不加糖 丁香评论员 9 难干预,尝试过很多方法,观念不转变几乎无解的事。 2023-12-06· 来...https://3g.dxy.cn/bbs/topic/49393485
10.“以药养医”何以被妖魔化?以药补医 ” ,迅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名词,这一被妖魔化的制度一度成为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制度。 其实,最初以药养医制度在建国初,只是为了弥补我国卫生投入不足的窘境。从 1950 年开始,我国财政状况依然十分紧张,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公立医院的运作、生存和发展,当时的国务院明确公立医院可...https://www.bohe.cn/news/view/5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