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报取决于这五个因素佛教法门

导读:伤害众生就会遭到恶报,这是不是佛陀所定下的制度呢?当然不是,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果规律。诸佛菩萨以慈悲为怀,不希望我们因无明而遭受果报,便将因果规律如实告知我们,以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果法则无比深广,唯有遍知一切的佛陀才能彻底洞悉,所以我们现在先不求全面了知,而是要对因果建立起一些起码的认识。

第一、对境

五种因素中,对境是很重要的,我们行善的善业和造恶的恶业哪个更大,便是要看对境是谁。对境共有三种,分别是:功德的对境、恩德的对境、福田的对境。

功德的对境:

功德的对境指的是佛陀和菩萨。因为佛陀具备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还具有大智、大能、大悲、无为、任运等八种功德,以及自利圆满、利他圆满等功德,所以佛陀的对境是最不可思议的。

远古时期有一位国王,叫我乳王,他前世曾生活在拘留孙佛出世的时代,是一位卖粮食的商人。有一次,商人遇见了拘留孙佛,因为见佛陀面相庄严,心生欢喜,便抓起身边的几颗豆子,以供养之心撒向佛陀。正好有四颗豆子不偏不倚掉进了佛陀的钵中,还有两颗豆子竟触碰到佛陀的胸膛。

以此因缘,人寿两万岁时,我乳王出世。因为有四颗豆子掉进了钵里,所以我乳王统一了人类的四大部洲。两颗碰到佛陀胸膛的豆子,一颗使他成为四大天王之首,一颗使他拥有了与帝释天王一样的权威,继而帝释天的一半王位便归属于我乳王。

因此,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对待对境。与他人接触时尽量谦虚、低调;要尊重、万不可轻视无依无靠的老人、乞丐、路边的流浪狗等低微众生。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些众生之中是否存在着圣者。

佛经中说:如果对境是菩萨,用嘲笑或是玩笑的方式来欺辱他,果报也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尽量不要责难批判,不要议论他们的是非,要保持自己内心清净。眼见不一定为实,判断力也是靠不住的,我们随时都可能被自己的感官欺骗,绝不能以“所见”来判断对境的是与非。

打个比方,天快黑的时候,因为昏暗看不清楚,我们把路边的花绳子错看成蛇,吓得心惊胆战,于是产生了恐惧,痛苦也由之产生,甚至夜里还会做噩梦。那么这是谁的错呢?花绳子并没有骗我们,是自己的眼识欺骗了我们。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门外,一个人在门内,外面的人说门外有什么,里面的人就会相信。门外的人就相当于眼识,门里的人就是意识,意识相信了眼识,然而没想到眼识把绳子错看成蛇,进而欺骗了意识。佛陀说,我们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不清净的、靠不住的,所以切忌以己见衡量他人的好坏、是非、对错,更不可随便批判他人。

恩德的对境:

恩德主要指父母和善知识。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善知识给予我们慧命,都属于恩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的功德的确是很大的。假如在几年之中,每天都请那些对自己毫无恩德之人吃饭,这些功德加一起也抵不过请父母吃一顿饭的功德。

福田的对境:

指的是乞丐、病人等。当我们看到正在挨饿受冻的乞丐,若是布施于他们,福报就会增长。重病之人、长期生病卧床之人,或是需要照顾的残障人士等,这些处在痛苦中的人都是福报增上的对境。

第二、强烈程度

从善业的角度来说,如果对三宝的信心、出离心、慈悲心都很强烈,那就太了不起了。就像我曾经讲到的那位老人,当他看到自己前世的尸骨山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出离心,于是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反之,如果造业时,贪嗔痴,尤其是嗔恨心,非常强烈,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可怕果报。

第四、是否对治

我们在做坏事的时候,如果意识到自己错了,想着用对治的方法来克服,那么恶业就会相应减小。比如当嗔恨心生起之时,自己意识到了嗔恨的过患,然后努力想着对方过去世曾做过自己的父母,现世既没有相信佛法,也没有善知识引导。如果想到对方这些可怜之处,果报就会有所转变。

第五、是否后悔

是否有后悔之心很容易理解。如果以前吃过很多活的海鲜,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美味无比,还觉得吃了也无所谓,都是应该的,是上天特意安排的,这就是毫无后悔,这样的果报将会很严重。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暂时不需要彻底了解因果,而要做到坚信因果——坚信善业会产生快乐,恶业会导致痛苦。现在,我们学习了决定业报大小的五种因素,就要在生活中尽力做到遵循因果规律行事,这才是我们追求解脱的首要任务。

THE END
1.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梵网经...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放生。若见...https://weibo.com/5677497136/P0cKgosMM
1.揭秘农村十大暴利养殖赚钱风波背后的生态代价在中国农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特定的养殖业逐渐成为新兴的财富源泉。这些“暴利养殖”项目往往以其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参与者,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农村十大暴利行业之一,它通过大规模饲料投入来促进鱼类快速生长,从而获得高额收益。但这种做法导致水体污染,影响到当地...https://www.fhykpfauy.com/mi-feng-zi-xun/484670.html
2.懂因果就能趋吉避凶—改变基因是破坏农作物生态发明人有罪过...佛法里讲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业,带给众生不是欢喜而是恐惧。造这种业,跟无畏布施恰好相反,无畏布施果报健康长寿,恰好相反是什么?短命,横死、短命,它带来这种结果。 这个事情得从长计议,要通过长期的实验,是不是真正有好处。我们学佛的人怀疑,为什么?学佛的人是崇尚大自然。凡是改变大自然...https://m.163.com/dy/article/JH4L373B0556AE8U.html
3.为何要禁吃牛肉“一世为官,九世为牛”【杀猪屠夫受恶报,勿以杀生害命为业】 001、南宋临安屠夫郑六十 南宋临安习俗,杀猪时由一个有威望的屠夫为首,每天五鼔时在作坊中集中宰杀,等到切割完毕后,众屠夫分别搬运回各自的屠肆。可是只有河东人郑六十这个人,独自在自己的屠肆里宰杀。 有一次,他要把肉挂到肉案的吊钩上,由于用力过猛,铁钩非常尖锐锋利,竟...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9826010.html
4.佛弟子不能做这些工作新浪佛学抓钩机丢了算好的,丢了他没挖成,虽然财产受损失了,但其他的杀生果报减了,是不是?这还算不错的,才丢了财产。打了好几年官司,又赔了不少钱。就是因为不能安于正当的职业,一念贪心,最后就堕落了。 一居士:从事养殖业可不可以?对修行有没有障碍? https://fo.sina.com.cn/ffksj/2018-03-30/doc-ifyssmmc4357864.shtml
5.这些行业在佛法里都属黑业,果报惨烈,不能做!你的职业选对了吗...如果您还在养殖、杀生、贩卖肉类等行业,却短时间无法脱离,建议您给屠宰场或养殖场安装一个播经机,跟这些众生结下fo法之缘,他们来世也能因此而得度。 发愿以后不再养殖,不再杀生,并积极去忏悔做功德回向也是一种改过修善的办法。如果,执迷不悟,恐怕生生世世要偿还今生的物债和命债,轮回和果报苦不堪言啊! https://www.xshrcw.com/wap/c_article-a_show-id_24289.html
6.佛教的果报轮回殡葬文化佛教的果报轮回 唐代佛教流行,对人鬼恋小说影响重大。它不但为人鬼恋小说提供了素材,拓宽了作家的创作视野,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影响了此类小说,使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这种讯息。 松隐山庄公墓,松江墓地,松江公墓,上海周边公墓,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繁盛期,众多的佛教信徒为了让广大普通的民众认识并接受佛法,便...https://www.syszgw.cn/bzwh/275.html
7.在佛教里做生意,将来的果报都是不得了的!(宣化上人)甚至于在佛教里做生意,这更是将来一定会堕地狱的。以前有个人,在金轮圣寺就卖珠宝,到这儿来卖首饰,这将来的果报都是不得了的!所以各位一定要很小心的!不然堕落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救你的。 【编注】恭录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问:可不可以在庙里义卖一些东西,然后把钱拿来办个...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29370063&efid=C1ZQdvocKi4i4-V25E4D7g
8.放生有什么讲究?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特别说明:如果得知有养殖户忽然善心发现,接受建议发誓不再养殖的,自己筹集的资金又足够的,可以一次性购买他们养殖的鱼、狐狸、乌龟等放生。这样功德非常大。https://love.xkyn.com/la/xnkvyndoxdkdvgygnx.html
9.学习H.H.第三世多杰羌佛「旧金山荣誉市民」以表达他们对大师最崇高的敬意,因为义大师在佛教界是世界上最顶首的佛教大导师,并...等系列法音后,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困穷也好,疾病也罢,以及其他的种种磨难都是往昔恶因所感致的果报...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世法哲言》中有云:“富之所获,得之于勤,富裕者必具勤因而合其才,定业之...https://qqq600464169.wordpress.com/
10.中印合作范文12篇(全文)中国传统报应观关注因是为了报, 它的终极关怀是果, 企图通过好因获得好报, 神秘之中带有显著的世俗色彩。佛教果报论的终极关怀是因果之外的涅磐境界, 关注因是为了从因上断尽导致生死轮回的业的果报, 最终摆脱因果, 得到彻底解脱, 带有强烈的出世色彩。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mvibktz.html
11.佛说负债累累原因及债务的因果与业因佛教教义中提到了债务的因果和业因。债务的因果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正面的行为带来正面果报,负面的行为则会带来负面果报。对于负债累累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在过去的生命中做了一系列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今天的债务积累。因此,他们需要承担这些果报,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http://mbd.hezegd.com/yuqi/20302.html
12.因果报应的故事:坐花志果·果报录下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因果报应的故事:坐花志果·果报录 下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来源: 作者:汪道鼎 168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返回目录 因果报应的故事 坐花志果·果报录 下(清·汪道鼎著) 下卷目录: 一、受污不辩 二、腹内蛇鸣 三、救人延寿 四、妒奸误杀...https://www.fjdh.cn/wumin/2013/06/14174224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