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注意了,最好不要养宠物!动物优婆

不论是否信佛、皈依,最好不要饲养宠物。

一、佛经中有明确开示,不要蓄养牲畜等动物(包括宠物),否则,主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造作种种恶业。

二、因果上的理解。

圈养(缸养、笼养、栓养——拴着动物的脖子、腿、身体等),等于“囚禁”了他们。将来因缘会遇时,自己就会遭到“囚禁”(枷锁系缚、牢狱之灾等)。

缸养鱼类,水体太小,鱼类在其排泄物污染的水中生活,严重缺氧,最后往往会窒息而死。将来因缘会遇时,会如何呢?可想而知!

养了动物,你就难免把不干净的、接近变坏或已经变坏的食物喂给动物吃。将来的果报,也可想而知。

现在已经蓄养的,要给他们作三皈依、替他们忏悔恶业,经常回向他们早得人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蓄养鱼类的,若能放生的品种,应尽快放掉,给他们自由生存的空间,以后不要再买。

三、人与动物宠物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生嗔恨心、打骂动物、对动物说绮语、动物对人生起情爱的……,实在太多了!既不利人,也不利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四、《优婆塞戒经》中言: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蓄猫狸,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蓄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未受戒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明了以上道理后,就不能再刻意去购买来饲养了。若以慈悲心收养流浪的动物,并予以皈依的,值得赞叹,但若长期蓄养,也应努力保持“慈悲心”,不生爱染心。

不与畜生结缠缘。

在佛经上曾提到,佛教徒不得畜养牲畜,不与畜生结缠缘。

但常有人疑惑,依佛理来说众生皆有佛性,那又为什么不可以畜养畜生呢?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曾经养过狗,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进出时常带着它在身边,跟它非常亲近,有一天你无法带着它时,它会像小孩子般的撒娇(呜呜地叫)或一直跟在你后面,你叫它不要跟着你,它还是一直跟着。你骑车嘛,它也会追着你跑。这就是人与狗相处产生出来的感情。

或许,你也曾经听说过,有些人会因一只宠爱的狗、一只宠爱的猫、一只喜爱的鸟死掉,而伤悲犹如痛失亲人一般,这也是与宠物结缠缘的现象。

佛说众生之所以生死轮回不休,皆因“情爱欲”牵缠无法解脱,且在佛教因果论来说,牲畜皆因“愚痴”而堕为畜生道,与其结缠缘,将来它会投生为你的眷属,缠着你;因其愚痴,所以,会带来许多困扰,障碍你修行、解脱。

因此,佛告诫世人,不要畜养牲畜,更不可与其结缠缘。

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应当避免畜养牲畜,不与牲畜结缠缘,以免日后惹来无谓的烦恼、结下久远的轮回因缘。

《妙法莲华经》:…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

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妬、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THE END
1.搞养殖业卖杀的果报故事二则:养羊8年,怪病缠身,耗尽凶财佛教经典《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劫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单位) 就是告诉我们,造作的善恶业无论经历多长的时间,都不会消亡,以这些业为因,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佛家讲有花报、有果报,花报是今生受报,报应现前,果报是来生受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09239960092699
2.净土法门法师:珍惜生命请勿杀害动物(第二集)主持人:我听人说吃什么动物就有什么样的性,说吃牛肉就有牛性,吃驴肉就有驴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师父。 净土法门法师:有道理,伊斯兰教讲求这个,所以伊斯兰教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他都不吃。 主持人:性情不好的动物。 净土法门法师:对,他选择,所以我是从它那里得到一点经验。以后我学佛之后我觉得佛家这个圆...http://text.xuefo.net/show1_130017.htm
3.了凡四训讲记(立命之学)净空法师讲述般若文海全集所以每一个人,甚至每一桩事皆有定数。这就是佛法里讲的因缘果报,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有定数。只要你没有心念,那你就超越数字、数量之外了。 修行人往往能超越,为什么呢?因为他入定。入了定,他的心就不起作用,没有任何念头。没有念头,就不落在数量里。由此可知,只要你有念头,就必定落在数量里。换句话说,...http://china-ciyun.cn/detail-938.html
1.因果可转变(佛教通俗讲座)有的就说:‘人类不是专吃植物的,也兼吃动物肉类的,又该怎么讲呢?’要知人的性质本来是仁慈的,儒家亦有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佛家亦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为人的性质起了变化,生出了二颗尖尖的犬齿,就要吃肉,性质亦变得残暴。所以人类的性质,不是生下来就好吃肉的。你只要看初出生的婴儿就知道...https://www.hrxfw.com/fjgs/yggs/31810_5.html
2.佛教教育思想(精选十篇)二、别报,即人人个别之果报,系由满业(别报业)而来,又称满果,如同生而为人,则有男、女、贫、富之分,此即为别报。《涅盘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如此说来,好人今受苦报,不得善终,皆因过去所种...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84e9hd.html
3.轮回,今天的故事我来讲一些佛教里面对治各种“灵异现象”的...我还准备讲几个邪淫的果报的故事,和戒了邪淫之后的好事情。 其实很多东西和邪淫关系太大太大了。比如长痘痘呀,皮肤很差呀,运气很不好呀,很不受人待见呀,体味难闻呀,记忆力下降呀,之类的。 赞 回应 張一 (南无阿弥陀佛) 2014-07-10 16:55:49 社会太乱,末法时代 我还准备讲几个邪淫的果报的故事,和...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5154939/
4.佛教的业力论动物的器官不但构造巧妙,其产品或分泌亦极奇特。拿乳份来说,无论是人乳、牛乳、羊乳等,皆含有最高之养份,有各种必需之维他命和养料。以牛乳来说,通常几种有机体的酸素极不容易配合在一起的,却都在牛乳中存在。为了使物种延续,那不可思议的业力,使母体自然分泌出最理想之食品以哺育其子息。由业力所产生的...https://qingxinsushi.com/article/4252.html
5.佛教基础知识(万佛楼前西测画廊)「看破红尘」这句话亦非佛家所用,而是中国古来的文学家,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使用的辞汇。 佛教在中国常常受到误会,一般人常把逃避现实,隐遁于山林的风气和现象,归之于佛教的信仰以及学佛的结果。其实佛法中,不讲红尘,也没有讲看破红尘,只有讲到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http://www.bailinsi.net/index.php/home/shc/blyscwz/id/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