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药物流产;流产不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由于其使用方便、不需要子宫内操作、痛苦轻、损伤少等优点,近年已普遍应用于临床。由于个体差异及各种原因,仍有部分患者发生药物流产不全。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药物流产986例资料,分析药物流产不全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86例药物流产孕妇,年龄18~40岁,平均24.5岁,停经50d以内,平时月经规则,尿妊娠试验(+),妇检子宫增大不超过7w。B超提示宫内妊娠且孕囊平均直径≤3cm,白带检查清洁度Ⅱ度以下采用药物流产。服药前排除心、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前列腺使用禁忌证。
1.2服药方法:第1、2天顿服米非司酮75mg,服药前后禁食水2h,第3天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服药前后禁食水2h。服药后在门诊观察6~8h。服药3h未见孕囊排出者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6h仍未排除者则行钳夹术。
2结果
2.1药物流产不全率:986例中流产不全108例,流产不全率10.95%。
3讨论
通过对导致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首先加强育龄妇女避孕意识,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流产时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并及时清宫,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钟永辉.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原因分析.湖北预防医学系,2002,13(6):255~256.
[2]唐国峰.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原因及药物治疗.天津医药,2001,13(4):13~15.
[3]胡延风.药物流产排出孕囊大小与出血关系200例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6,25(5):292.
[4]张静,盛迎伦,王晓霞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出血性清宫物的临床病理观察.中国社区医师,1998,13(2):125~126.
而且,药物流产并非人人适用,它有一定的适应证。一般地说,“入选”的孕妇应该有6个条件:①年轻的初孕妇女或未产妇女;②近一个月内不离开本埠;③必须在设施完善的医疗机构就近就医;④停经少于49天;⑤B超显示宫内妊娠,胎囊平均直径小于20毫米;⑥孕妇没有心、肝、肾严重功能损害以及生殖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无烟酒嗜好。凡孕期长、胎囊大、年龄大、孕次多、半年内有过人工流产史或剖宫产史、处于产后哺乳期、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均不适宜药物流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6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要求终止妊娠的未产孕妇,自愿服药流产者620例,均为健康妇女;年龄25岁50例;停经33~49天,其中停经33~40天180例,40~49天440例。确诊为宫内妊娠。
判断标准:①完全流产:服药后胎囊和绒毛完全排出,出血自止,B超检查未见胎囊或尿HCG阴性,子宫恢复正常。②不全流产:用药后绒毛完全或部分排出,流血多或反复流血不能自止,B超检查示宫内有残留妊娠物,需行清宫术。③失败:用药后未见排出胎囊和绒毛,B超检查示宫内存在胎囊继续发育或停止发育,需行清宫术。
结果
讨论
未产孕妇药物流产原因及心理分析:近年来,由于未婚、已婚无生育指标或工作、学习等各种原因,导致未产孕妇终止妊娠者有逐年增多趋势。年轻妇女对怀孕无心理准备,表现为焦虑和惧怕,担心人工流产疼痛难以忍受、后遗症、影响以后生育等,迫切要求既痛苦小,对身体损害又小的流产方法,因此大多选用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并发症分析:药物流产成功者不需要做宫腔内操作,避免了对宫内膜的损伤,减少了感染机会。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会增加孕产期部分并发症,如产后流血、胎盘粘连及输卵管梗阻等,但其发生率较人工流产术低。而且首次服药成功者,再次服药成功率高,药物流产成功者,其次数增加不影响再次妊娠并发症,因此药物流产是未产孕妇的首选措施。
药物流产虽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终止早孕措施,但对再次妊娠仍有一定的危害,药物流产只能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妇幼保健人员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应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宣教,提高青年人性道德水平,普及避孕知识,使人们认识流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妇女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早早孕;药物流产;米非司酮;剂量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者,符合适应证并除外禁忌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共439例。适应证:经门诊检查、尿HCG及B超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孕囊直径小于1.0cm,具备定期复查条件者。禁忌证: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过敏者、内分泌疾病、肝或肾功能异常、与甾体激素有关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哮喘、胃肠功能紊乱、年龄大于40岁者、宫内节育器妊娠和可疑宫外孕者、处于急性疾病期、妊娠剧吐、吸烟每日超过l0支或嗜酒者以及不能及时就医者[3]。
1.2分组选取患者439例,随机分为三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米非司酮100mg组患者159例,给予米非司酮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共6次,第5天清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米非司酮50mg组患者140例,给予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共3次,
第3天清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米非司酮600mg组患者140例,给予米非司酮600mg,单次顿服,24小时后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ug。三组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孕囊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三组的孕产次、年龄、孕囊直径情况
1.4药物流产判定标准
1.4.1完全流产用药后胚囊能自行完整排出,或未见胚囊完整排出,但经超声检查宫内无妊娠物,未经刮宫,出血自行停止,血HCG低于100mlU/ml或降至正常范围,子宫恢复正常。
1.4.3用药失败至用药第8天未见胚囊排出,经B超证实胚胎继续发育或停止发育,最终采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者,均为药物流产失败。
1.5统计学处理专人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应用SPSSll.o统计分析软件,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疗效三种不同用药剂量和方法的药物抗早早孕流产效果见表2,三组间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100mg组患者用药失败率明显低于50mg组和600mg组(P
表2三组不同方式的药物抗早早孕流产效果
三组患者行清宫术的情况见表3。米非司酮100mg组患者清宫率明显低于50mg组和600mg组(P
表3三组不同方式的药物抗早早孕流产清宫情况
2.2不良反应三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的不良反应见表4。三组患者呕吐和皮疹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米非司酮100mg组和50mg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600mg组(P
表4三组不同方式服用米非司酮后的不良反应
1.袁虹.护理在药物流产中的价值.重庆医学,2003,6:163-164.
2.吴瑞熙.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实验和临床药效安全性药代和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6(2):358.
3.邵守进.药物流产的适应证与禁忌证[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1):l0-11.
5.王静,吴俊梅.米非司酮两种服法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增刊:198-199.
6.谢卫红,催晓红,孙倩.185例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127~2128.
7.张淑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4):210~212.
8.程湘,王欣,王智,等.米非司酮终止“早早孕”40例的效果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9):1758~1764.
9.卢巧云,何肖莲,张丽红.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人流术前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43-4.
1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5-397.
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行药物流产的体格健康育龄妇女50例,停经月份均≤49天,妇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尿妊娠试验阳性,子宫B超提示宫内妊娠,孕囊直径10~25mm,无重要脏器疾病史及米索前列醇类药物禁忌证。
药物和方法: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12小时1次,连服3次,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于第1次服药后36小时空腹顿服600μg米索前列醇,在院观察阴道出血及绒毛组织排出情况,如距离口服米索前列醇后3~4小时未见胎囊排出,再补服米索前列醇400μg[2],继续观察绒毛组织排出情况。
出血情况:大部分患者为持续少量出血,到再次来院就诊前2~3天阴道出血增多,大多数患者诉出血量明显多于平时月经量,部分患者诉头晕等症状,同时伴有血红蛋白下降等情况,最多下降2.8g,最少下降0.5g,平均下降1.15g。其中1例患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行输血、抗休克,立即刮宫等治疗后好转。
药物流产不全者再次就诊B超检查:45例B超下见宫内光点密集、增强,提示宫内有残留组织可能,另5例宫内未见明显异常。
45例患者均行刮宫术及抗感染处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均有绒毛残留。
1石雪梅.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晚期流产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37-38.
关键词:异位妊娠;药物流产;误诊;输卵管
异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EP)是妇产科急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药流是终止妊娠的常用方法,其具有高效、无创、方便等特点。但药流不适合EP患者。因此异位妊娠应该得到妇产科以及其他科室的重视。笔者选取2008年6月收治的1例异位妊娠误服药物流产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医务人员重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基本信息患者42岁,住院号2053。主因停经47d,阴道少量流血伴腹阵痛1w于2008.6.16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4.30,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映,停经39d,在家检验尿妊反(+),未到医院行B超检查,于6.9在家口服流产药。(用药方法及药物厂家不详)口服药后阴道开始少量出血,偶有腹痛,较轻微,11号口服米索前列醇3片,阴道出血量仍较少,未见绒毛组织流出,今日自觉恶心,腹痛较前加重,呈阵发性钝痛,故急来我院就诊。
1.2入院检查T36.4℃,P80/min,R20/min,BP16/10kPa,神志清,精神可,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左下腹轻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叩诊无明显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经产外阴,阴道畅,内有暗红色血液,宫颈轻度糜烂,轻微着色,后穹窿无明显饱满,宫颈举痛、触痛明显,子宫前位,稍大,压痛明显,右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左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未触及明显包块。
1.3辅助检查尿妊反(+),彩超示左附区见20mm×22mm强回声,内见10mm×10mm无回声,子宫后方深约10mm液性暗区。行后穹窿穿刺检查,抽出不凝血约3ml。
1.4诊治初步诊断:宫外孕(不全流产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盆腹腔暗红色游离血约300ml,无积血块子宫居中,偏大,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膨大约4cm×2cm×2cm大小,无破裂口,伞端活动性出血,左侧卵巢及右附件正常。台上诊断:左侧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性)。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第7d,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回报:左侧输卵管内可见胎盘绒毛组织。病历号:2008-578。
2讨论
2.1药物流产机制药物流产是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完全流产率可达95%~98%[2],应在具备抢救失血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进行,应由可以行急诊刮宫、输血、给氧、可以就近转院的区、县及以上的医疗单位或计划生育服务站实施手术,而且药物流产前必须行B超检查为正常宫内妊娠[3]。米非司酮属于甾体药,其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它能够削弱黄体酮活性,并竞争性地与黄体酮受体结合,因而能够阻断孕酮作用,致使妊娠过程不能维持。其具体作用在于,引起子宫脱膜的变性以及绒毛性出血[4]。米索前列醇则会引起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形成类宫缩的作用。通常来说临床上常将两药联用,以达到终止早孕的目的。但EP患者由于受精卵异处着床的特殊性,采取上述两药则可能导致不良结果。这类患者若服用上述两药则会引起受精卵附着处(输卵管)组织出血,其出血不能自行流向他处而发生聚集。最终引起妊娠破裂流产,造成大出血。
2.2EP误诊分析宫内妊娠误诊的影响因素较多,误诊后维持妊娠或流产都可能引发不良结局。现将原因总结如下:①症状及体征不显著:药流适合早期宫内妊娠(停经49d内)。临床上许多EP患者早期无妊娠破裂及流产的典型表现,与宫内妊娠无异。早期的常规检查附件处包块不明显,EP时子宫同样会充血增大,HGB试验呈阳性。上述情况下容易发生误诊,继而施行错误的药物流产。②辅助检查不充分:药流前通常应当进行详尽的妇科检查,包括B超。一些患者缺乏必要医学认识,未经B超检查就自行服用上述药物。此外一些患者到小诊所或资质不够的医院进行诊疗时,受利益驱使,一些无良医师随便开药,不进行详尽检查,造成误诊。③B超技术欠缺:目前B超是EP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当超声设备分辨率不足、医师业务水平有限等因素则可能造成误诊。譬如EP时宫内形成假孕囊也可能造成误诊[4]。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症之一,也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可能危害患者生命,因此异位妊娠应该得到妇产科以及其他科室的重视。本例患者,自己检查尿妊反(+),未到正规医院确诊为宫内妊娠,即行药物流产,导致异位妊娠误服,后因就诊及时,诊断明确,积极手术治疗,未造成严重后果。总之,加强广大妇女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药流管理,规范妊娠诊治流程,是减少EP患者误行药流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孙玉香.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8):1015-1016.
[2]刘爱玲,魏海燕.异位妊娠误行药物流产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9):141-142.
[3]徐允芳.异位妊娠误行药物流产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8(15):363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