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存在问题

系统问题:

2、维生素B1,医生开医嘱时有皮试选项,过敏药品管理里面所开维生素B1都有皮试结果,皮试结果由医生自行标注阴性结果。

待规范问题:

1、切口引流量(医生未开记量要求),24小时切口引流量是否需要记录在体温单上。

2、记24小时尿量,每班只记录一次,是否需要按时记录。

3、过敏药品管理,备注栏信息是否需要标识部位+姓名(病区不统一),皮试部位是标识“R、L”,还是“左、右”或“左手、右手”。

4、患者入院时无记录,入院一周后皮肤出现异常,护理记录单只书写皮肤情况,是否还需要观察记录患者基本病情。

个性问题:

(一)首次护理评估单:

1、患者意识模糊,护工陪护,5.28号入院,住院须知和首次护理评估单患者未签字(医生需签字处均完善签字)(针灸推拿科)。

3、评估漏项(血液科)。

4、评估欠准确(外一科、脑病科)。

(二)体温单:

1、漏绘制、错绘制生命体征(感染科、脾胃科、骨伤科、心内科、肺糖科、口腔耳鼻喉科、产科)。

2、漏绘制、错绘制疼痛评分(感染科、外一科、烧伤科、重症医学科)。

3、漏填尿量(妇科)。

4、漏填舌苔脉象(妇科)。

5、漏填体重(感染科)。

6、漏填大便(感染科、肺糖科、外三科)。

(三)医嘱单:

1、皮试未标识部位(感染科、外一科、血液科、儿科、新生儿病房)。

2、皮试未标识结果(外三科)。

(四)护理记录单:

1、胃管拔出后,仍反馈胃管情况(感染科)。

2、漏血糖记录(感染科、外二科)。

3、病情观察记录欠准确(针灸推拿科、妇科)。

4、记录错别字(脑病科、儿科)。

5、特殊用药后,观察记录欠规范(外一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科)。

6、记录与医嘱不一致(心内科、儿科)。

7、行中医适宜技术后无记录、无疗效观察记录(针灸推拿科、外三科、口腔耳鼻喉科、产科)。

8、危急值处理后无观察记录(血液科)。

9、病重患者病情观察频次欠缺(肺糖科)。

(五)护理计划单:

1、无动态调整(感染科、外一科、外三科)。

2、护理措施未纳入计划(外二科)。

3、漏填诊断(脾胃科)。

(六)特殊区域:

1、血透室:风险评估表、医嘱单、血液净化记录单均按要求书写。

[摘要]目的通过预见性干预的方法,对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过程进行评估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3~6月围手术期患者356例,将病区护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护理围手术患者1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预见性风险评估及一级质控参与的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应用预见性干预方法,病人满意度由93.8%提高至98.3%,护理质量得到提升(P﹤0.001)。结论预见性干预运用在围手术期患者中,可有效的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

[

关键词]预见性;干预;防范护理风险

Predictabilityinperioperationperiodnursinginterventionappliedinpreventingtherisk

LIPengQIANLei

Thepeople´sHospitalofYunnanProvince,Yunnanthird,Kunming65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Byanticipatoryintervention,evaluationofpatientsduringperioperationperiod,effectivepreventionmeasures,reducenursingrisks.MethodsWeselected356casesofpatientsundergoingoperationperiodof2012MarchtoJune,thewardnursing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respectivelyin178patientswithperioperationnursing.Thecontrolgroupusedconventionalperioperationperiodnursingmanagementmethod,theobservationgroupinadditiontoroutinecareincreasedinterventioninpredictiveriskassessmentandqualitycontrol.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applicationofpredictableintervention,patientsatisfactionincreasedfrom93.8%to98.3%,thequalityofcareimproved(P<0.001).Conclusionpredictableinterventionusedinperioperationperiod,whichcaneffectivelypreventtheoccurrenceofnursingrisk.

[Keywords]Foresight;Intervention;Nursingrisk

医疗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就是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危险[1]。护理工作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围手术期如果风险隐患如果没有被预见、认知并加以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服务就难以实现。因此,如何降低和防范护理风险,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护理管理人员应解决的问题。2012年起我科应用预见性管理,就如何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行探索,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6月间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人员,其中,科室护理人员17人,开放床位48张。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负责床位24张。对照组责任护士8人,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3岁,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大专6人,本科2人。观察组责任护士8人,年龄在23~42岁,平均年龄32岁,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大专5人,本科3人。两组责任护士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2012年3~6月我科收治的围手术期患者356例,病种分别为结肠癌18例、胆石症186例、急性阑尾炎76例、腹股沟疝40例、肠梗阻16例、肛肠疾病20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男性206人,女性1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护理178例围手术期患者,两组患者人数、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术前评估、健康宣教的常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对围手术期过程除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还包括预见性管理的应用:

①每天危重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病人安全。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潜在的问题如跌倒、坠床、压疮、管道安全、并发症评估,根据评估存在风险,设置警示标识,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并记录。

②建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细化督导内容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带教护士及骨干护士组成质量控制小组[2]。分别负责护理文书管理、消毒隔离管理、优质护理管理、分级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教学培训组,每周将自查的重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方案,根据问题的整改方案,在护士中进行培训,同时安排下周追踪的内容。根据住院病人的病种、危重病人的病情、排班情况及一级质量控质组督查出的问题,分析下周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并追踪改进效果。对突出问题增加个性化培训项目,追踪考核。

③新老搭配的人力资源合理化,根据一级质量控质组反馈的排班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调整。科室危重病人多,护理量大,手术结束集中在中午这样的重点时段[3],安排机动班次。对重点病人、特殊病人、特殊操作、难度大的操作有高年资骨干完成,确保护理安全。

⑤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完善制度流程[5]。科室加强护士医疗法规、职业道德的培养。完善风险评估流程,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建立警示标识,如过敏标识、高危压疮标识、高危跌倒标识、特殊治疗标识,建立了高危药品使用流程、特殊药品使用流程、手术病人交接流程、急诊患者交接流程、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设备使用流程、标本交接流程,

⑥注重沟通技巧,化解风险。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和护理工作,取得信任。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入院宣教,及时提供关于治疗的信息知识,满足病人希望被接纳和尊重的心理需要。让患者参与医疗过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的满意度,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出院病人填写,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②每月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包括住院须知指导、疾病知识知晓、心理指导效果、出院指导等,每项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3.8%,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李树清,朱敏.老年患者手术期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8):1899-1900.

[2]刘美玲,吴彩霞,袁秋影.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技巧[J].基础医学论坛,2011,15(6):487-488.

[3]万菲菲,刘孟丽,杨喜霞.护理差错的高发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l):191.

[4]邸,吴秋霞,施月仙.思维导图在围手术期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1):828-829,832.

2.

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

定义:跌倒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并上报。

4.

权责:

4.1

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遇有高危患者做好防跌倒宣传,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上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再评估与宣教。

4.3

药学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4.4

后勤保障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定期对医院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对环境安全等进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4.5

科室: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与改进。

4.6

护理部:对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管

4.7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包括对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导致的预期或未预期的后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5.

作业内容:

5.1

凡来本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均需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

5.2

经评估具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情境、场所,应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或干预,以降低跌倒风险。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应有记录。

5.3

跌倒高危因素:

5.3.1

年龄(包括≥65周岁的老年患者、≤5周岁的儿童及>28周的孕妇)。

5.3.2

最近1年有跌倒史。

5.3.3

饮酒。

5.3.4

步态不稳、平衡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

5.3.5

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活动障碍。

5.3.6

定向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躁动不安。

5.3.7

体能虚弱。

5.3.8

眩晕、性低血压。

5.3.9

使用过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包括散瞳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药、缓泻剂、镇静安眠药、降糖药等。

5.3.10

病情需要陪护但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护。

5.4

门急诊患者:

5.4.1

门急诊跌倒的高危场所及情境

5.4.1.1

门诊: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肿瘤科、放疗科、眼科、针灸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

5.4.1.2

B超、功能检查室、医学影像科、放疗室、内镜中心、计划生育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

5.4.1.3

急诊科。

5.4.1.4

卫生间、楼梯。

5.4.1.5

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或者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改变姿势。

5.4.2

门、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

5.4.2.1

门诊患者由首诊医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急诊患者由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勾选一项即为高危跌倒患者。评估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5.4.2.2

年龄年龄≥65周岁的老年患者、>28周的孕妇、≤5周岁的儿童由电脑信息系统自动评估跌倒高危患者。

5.4.3

门急诊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4.3.1

在其外衣左胸前部位粘贴

“高危跌倒”标识以作提醒

5.4.3.2

通过发放健康宣教单、口头宣教、墙报等方式对患者及陪伴者进行预

防跌倒风险的宣教。

5.4.3.3

保持通道无障碍、地面防湿滑、适宜的照明等

5.4.3.4

医院过在易跌倒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楼梯、卫生间、斜坡、湿

滑地面等处)

5.4.3.5

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辅助设施并做好防护.

5.4.3.6

陪者全程陪同,医护人员协助。

5.5

住院患者

5.5.1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5.1.1

住院成人患者:根据《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45分住院患者每周进。

5.5.1.2

住院患儿:2

岁以上~14

岁的儿童患者根据《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12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12分的住院患儿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

5.5.1.3

依据儿童运动的发育过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4

个月的婴儿才能翻动,工作人员需对照护者进行宣教并记录。月龄

4

个月以上至

2

岁以下(含

岁)的儿童为我院高风险跌倒的患者。

5.5.1.4

新入院或转入2小时内完成首次风险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及时完成评估。

5.5.2

住院患者跌倒再评估:

5.5.2.1

患者病情、治疗发生变化时,如特殊检查后、手术后、血透治疗后,使用或调整镇静剂、利尿剂、降压药、泻药、降血糖药后以及出现意识、活动、自我照顾等能力改变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2.2

发生跌倒事件后。

5.5.2.3

患者面临新的治疗环境,如转科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3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5.3.1

在患者床头标注防跌倒警示牌,腕带扣防跌倒蓝色标识。

5.5.3.2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儿童患者签署《住院儿童安全告书》;

母婴同室病区新生儿家属签署《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5.5.3.3

风险因素,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针对性宣教,采取预防跌倒和坠床的安全措施并记录。

5.5.3.4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加强床边交接班,督促强化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5.5.3.5

5.5.3.6

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尽量安排在病房有卫生间或离卫生间近的病房,卫生间设有坐便、扶手等设施。卫生间设置紧急求助铃。

5.5.3.7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卧床时使用护栏,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患者头晕时,应保证卧床休息。

5.5.3.8

病室、医疗区域、公共区域光线充足、保持地面干燥,空间宽敞减少障碍物。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

5.5.3.9

病房通道内设置扶手,楼梯上设置“小心台阶”警示标识。

5.5.3.10

增加全院各处警示标识的张贴,尤其在卫生间及浴室内。

5.5.3.11

为患者提供、拐杖、轮椅、平车等便利设施,使用平车、轮椅时,在换乘

和移动移动患者时不要忘记刹车。

5.5.3.12

病人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病情允许夜间睡前尽量少饮水。

5.5.3.13

患者在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时,应有陪护,注意做好保护,防止跌倒的发生。

5.5.3.14

需遵循起床三步曲(床上靠30秒、床边坐30秒、床旁站30秒),如头晕立即卧床体息。

5.5.3.15

患者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有人在旁进行保护。

5.5.3.16

躁动不安者专人陪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坠床的发生。因病情需要使

用约束具的患者,对可能导致受伤、血液循环受阻或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未预期的后果进行监控。

5.6

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的应急处理

5.6.1

护士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待医师到场后遵医嘱予进一步诊疗处置。

5.6.2

了解患者的跌倒经过、损伤情况等,并记录于病历中,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5.6.2.1

无伤害

5.6.2.2

伤害程度1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5.6.2.3

伤害程度2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5.6.2.4

伤害程度3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5.6.2.5

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死亡。

5.6.3

做好患者即家属的安抚工作。

5.6.4

5.6.5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科内或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经过、防范及整改措施。

6.流程

6.1住院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护士妥善安置患者、评估病情

险因素

1.《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手腕带扣“防跌倒/坠床”标识,在床头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标识。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落实预防措施。

做好再评估及再教育。

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负责检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立即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家

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

取改进措施。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发现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护士妥善安置患者、护士执行医嘱

、做好观察察,加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强巡视

评估病情

立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师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护理安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科室执行改进措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6.2

门急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全面的环境、着装安全

合理使用工具、家属陪护

必要时医务人员、志愿者协助就诊等

评估病情、护送至诊间或急诊科

进一步处理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

分析原因,系统上报

门诊患者报告门诊办公室

急诊患者报告急诊室

7.

7.1

《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第

6

版)

7.2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7.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8.

表单

8.1

《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8.2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3

《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4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

8.5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8.6

《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

8.7

《新生儿病区新生儿住院告知书》

获经批准:

签署日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护理管理

医院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用于避免和减少医疗过程中病人和工作人员受到损害,以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护理部从2010年起,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同时专门制作了“安全工作手册”,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培训,将医院风险管理程序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之中,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1.做法

1.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理部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护理主任、部分科室护士长组成。风险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是: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是否有病人、工作人员受到伤害或存在财产损失,确认风险事件。②检查各科室护士长是否按要求进行风险事件呈报,调查所呈报的事件。③分析所收集到的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原因,并研究风险干预措施,为护理管理者提出建议和要求。④指导临床护士使用不良事件评价表。帮助临床一线护士预防风险的发生,并定期跟踪访问处理高度风险的病人和家属。⑤每月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每季度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

1.2对风险事件进行定义和分类

风险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造成了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风险小组对医院前五年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本院实际,列出风险管理的重点,在医院内对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定义。为了帮助护士确认风险事件,我院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为三个方面:差错事故,投诉事件,意外事件。根据风险事件是否直接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还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对医疗工作后勤支持系统。

1.3改进风险呈报系统

风险呈报工作是风险实施之初的核心和关键。风险管理推进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在以往的质量管理中,对护理质量中存在问题都是以“差错事故登记表”予以呈报。呈报的内容多为护士对自身错误的陈诉,这种做法使各科护士长和临床护士带有不情愿态度,影响护理部资料收集的效果。为保证呈报的准确性,风险管理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3.1不将风险事件作为惩罚的依据

风险事件呈报的目的是为风险管理小组提供信息,而最终目的是保证类似事件的不在发生。由于不同科室病人病情、工作量、护理工作复杂、工作程度不同,因此,风险发生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长和护士的工作成绩。不仅如此,还通过肯定呈报风险事件的护士长的工作态度,鼓励护士长积极处理护理中的质量问题。

1.3.2改变风险事件呈报的内容

我院制定风险呈报表中,不要求护士写检讨,仅要求护士书写事件发生的过程,重点是事件前后病人的病情变化。

1.3.3对风险事件当事人和科室给予保密

护理部将呈报表为保密文件,只允许风险小组成员和所发生科室的护士长查阅,而且,不允许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泄露发生的科室和当事人。按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在护理质量反馈会或其它正式场合,不暴露风险事件的科室和当事人姓名。

1.3.4加强对风险呈报的监督

在质控检查中,如发现有风险事件未呈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对护士长提出要求,并给与指导。同时将风险事件的呈报工作作为护士长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护士长严格遵守呈报制度。

1.4开展风险评估

在对2009年风险事件调查中发现,褥疮和摔伤事件比例较大,至2010年1月开始,我院在临床推行了褥疮和摔伤的风险评估,分别使用褥疮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和摔伤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病人,护士长每月对处于高风险的病人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出现问题后是否呈报。为了更好地做好褥疮的防治,我院专门成立预防褥疮专护科研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褥疮评估风险高的病人进行质量检查,并给予技术支持,风险管理小组收到有关褥疮的呈报后,将转交褥疮专护小组处理。

1.5风险事件呈报统计

2010~2011年,风险管理小组共收到16例风险呈报表。从呈报表的科室看,风险事件在医院各科的分部是不均匀的,集中发生在工作任务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或病人对服务质量要求的科室,在16例事件中,风险事件最集中的科室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另外,部分科室未呈报风险事件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身风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呈报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呈报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态度。

1.6事件分析

16例呈报表中一般差错4例(25%),严重差错1例(6.3%),其余11例(68%)为一般缺点,可以看出,风险事件并不等于差错。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能更细的发现工作流程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另外从对病人损害的途径看16例呈报中直接有10例(63%),间接风险有6例(37%)。说明护理工作中有许多问题与后勤支持有关。16例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临床工作中,皮肤损害,给药错误、摔伤事件最为常见的护理工作缺陷、应当是风险防治的重点。

2.体会

2.1管理者观念转变

在风险管理推进过程中,护理管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护士长由原来害怕呈报,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呈报,能及时地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呈报到护理部。护理部由原来重视对发生问题的护士处罚,到现在更注重对工作流程的改进,由原来发生了问题再处理,到目前能积极地去预见风险。风险管理使护理者更新了理念,避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管理者能正确认识风险存在,并重视防范。

2.2护士态度的转变

由于在各种会议中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科室,护士所承担的压力大大减少。又由于风险事件的处理依据是遵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护士感受到护理管理人员对其关心和帮助。因此,风险管理的推进受到护士的欢迎。

护理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精良、充满爱心的专业,也是技术性、服务性较强的职业。它既有关怀照顾的专业实践,又具有真诚服务的伦理和责任[1],是关怀照顾、伦理道德、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当今法制社会,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加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病征象的日趋复杂,以及科学技术要求的逐级增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迫切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树立积极、正确的风险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规避各种护理风险。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笔者通过观察,总结了老年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1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

1.1一般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自身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与组织逐步退行性变。导致老年患者意识模糊,失去定向力,判断力差、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等,增加了老年人在安全方面的危险性,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烫伤、呛咳、坠床、交叉感染等。

1.3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大脑皮层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减少[2],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3],另外,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发生[4],夜间心率和血流的减慢,也极易促使患者夜间发生脑梗死。

1.4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肝重量减少,有功能肝细胞数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肝合成蛋白质能力及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活性均降低,影响经肝代谢的药物灭活或活化,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易发生中毒。

2护理对策

2.1完善护理查房,加强基础护理及夜间巡视为了进一步规范及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除了常规护理,护士长要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护士做到对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情况心中有数,能够正确回答出患者的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阳性检查结果、病情观察,对目前存在护理问题及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基础护理是最基础、最能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5],因此护理人员要保证基础护理的质量。做好危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培养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6]都带有风险。因此,要培养护士重视每一个细节,知道风险就存在于刹那间的疏忽大意中,就存在于某个时刻的少问一句,少看一眼中。业务学习时可对各个地方发生过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吸取经验教训。

2.3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是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7]。有研究[8]显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最重要的基础,护士的业务素质越高,越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全局。因此,护士长应加强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的考核。由于现代护理实践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质凝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能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现存的、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提出最佳方案,并评价其效果[9]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

2.4完善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件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观察患者和为患者解决问题的真实记录,护理文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是确认责任的重要依据。不认真客观记录或漏写、错记、涂改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而引起纠纷,护士长应定期评估护理文件书写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加强检查危重及抢救患者的护理文件。杜绝护士错记、漏写等现象。

2.5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老年患者年龄大,治疗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一经确诊后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抱怨等不良情绪与心理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做健康宣教、晨晚间护理及各种做治疗的机会适时的与病人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处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前提。

3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张灵芝,刘海宁.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0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8.

[4]徐卡敏,方满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409.

[5]刘苏君.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2~243.

[6]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文书;缺陷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61

Effectsofqualitycontrolcircleonreducingthedefectrateofstrokeunitnursingdocuments

ZHAOJing,HAOGui-zhi

(GuilinPeople′sHospital,Guilin5410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hequalitycontrolcircle(QCC)activityonreducingthedefectrateinstrokeunitnursingdocumentwriting.

Methods:WeestablishedtheQCCgroup,selectedthetopicasreducingthewritingdefectsinthestrokeunitnursingdocuments.PDCAcyclemethodwasusedinthewholequalitymanagementprocess.Thecurrentsitu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writingdefectsinthenursingdocumentswereanalyzed.Correspondingplanandcorrectivemeasureswerelaiddownandputintoeffect.Thenursingdocumentswerecheckeduprandomlyandwouldberevisedifanydefectswerefound.Thus,thewritingqualityofthenursingdocumentswasincontinuousimprovement.

Results:AftertheQCCactivity,thedefectrateinthenursingdocumentwritingdecreased.

Conclusion:QCCactivitycanstandardizethenursingdocumentwriting,improvethewritingquality,andso,ensurethemedicalqualityandsafety.

KeywordsQualitycontrolcircle;Nursingdocument;Defect

1.1一般资料2013年2~5月我科实施品管圈活动,由科室成员7人组成,选题为“降低卒中单元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并进行圈员的分工,设组长1名,辅导员1名,活动记录者1名,资料收集者3名,数据处理者1名。

1.2.1现状调查2013年2~3月对本科病历质量进行现状调查,固定1名圈员担任病历质控员,按照卫生厅编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及本院制定的《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病历质量检查,负责资料收集,检查本科每月的出院病历,检查护理病历的体温单及医嘱单、健康教育实施单、入院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转科交接单、输血单。

1.2.3要因解析针对缺陷组织圈员讨论,从人、事、物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书写不规范的因素(图1)

1.3评价方法依据护理部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总分以百分计算,分4个等级。质量考核评分的内容包括:书写总要求20分,体温单30分,医嘱单20分,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30分,对各项内容按不同项目分值标准给予评分。≥95分为优秀;94~90分合格;89~85分为基本合格;85分以下为不合格。2~3月份病历246份,4~5月份病历244份。对2~3月份和4~5月份病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包括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4个过程[3,4]。表1显示,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中,积极发现问题,寻找缺陷的根源,有计划、有目标地改进工作流程,解决问题,降低卒中单元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4月份开始护士运用标准病历书写模板和表格式专科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加强环节书写质控,护理文书缺陷率较2~3月份明显下降(P<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品管圈是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PDCA-SDCA”循环改进方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圈员们共同参与商讨,制定计划、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及检讨与反省全过程。针对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圈员群策群力实施整改,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让护士变习惯成为规范,让规范符合标准。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它启发了个人潜能,透过团队智慧,群策群力,护士个人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上升,科室凝聚力上升。有利于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使满意度上升,护理病历质量上升,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病历是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等的系统记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型高效的护理病历管理机制和书写模式已经逐步完善,品管圈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工具。

[1]孙育红.手术护理记录单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2,13(11):25-26.

[2]国秀娣,陆俊,李益民.持续质量改进报告160份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11):970-972.

[3]中條武志,梁红霞(译).QC小组活动与人才培养[J].中国质量,2008,11:52-56.

【关键词】ICU;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本科从2012年1月—2012年9月为78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二尖瓣置换术4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1例,双瓣置换术10例;年龄24~72岁。

2.转运并发症

2.1生命体征、SPO2改变

2.2心律失常

2.3心脏骤停

2.4意识的改变

2.5窒息的危险

2.6引流管的脱落或堵塞

2.7输液管、微泵延长管的脱落或堵塞

2.8疼痛

2.9坠床

2.10病人着凉

3.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安全转至心脏外科。其中3例深静脉回血;1例转运途中工勤人员推车速度过快震荡致伤口疼痛;1例因血管活性药物未能准确泵入致血压波动。

4.1转运前的准备

4.1.2护送人员的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目前的各种护理治疗措施。由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生、护士及工勤人员各一人共同负责转运。医生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准确的判断力,熟练掌握各急救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

4.1.3抢救药品、仪器设备的准备

用物准备包括具有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血压读数的便携式转运监护仪,除颤仪、便携式吸痰机,一次性吸痰管,充足的氧源,微量注射泵、呼吸气囊等(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抢救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可拉明、尼可刹米等强心、升压、呼吸兴奋的抢救药品。

4.1.4病人的准备

4.1.4.1检查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

4.1.4.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4.1.4.3清空尿袋,夹闭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用血管钳夹闭,心包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滑脱及逆行感染。

4.1.4.4连接心电监护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备好储电充足的微量泵,连接三通管和微泵延长管,并备足够的药量。

4.1.4.5将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病人在ICU使用的生活用品整理好。

4.1.4.6告知患者转运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4.1.5转运床的准备

准备合适的转运床。

4.1.6电梯的准备

4.1.7接收病房的准备

5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

5.1的护理

转运途中床栏要处于保护状态,护士站在病人头侧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转运时保持车速平稳,避免颠簸震荡,保护患者的肢体勿超出转运床,以免引起意外损伤。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保暖。

5.2呼吸道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的氧疗。同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胸廓起伏、面色以及氧饱和度等。

5.3有效的监护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注意心电监护仪上各指标的变化,要针对病人的情况注意观察的侧重点。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5.4管道的护理

护送途中应注意深静脉管路、三通管有无脱落,保持输液通畅,药物的正确安全使用,维持循环稳定。注意各引流管有无脱落。

5.5及时抢救

转运途中若患者突然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准备药品、器械等协助抢救工作的进行,为患者的抢救赢取先机。

6转运后的交接

6.1安置病人把好过床管,过床前确保床的稳固性,将病人安全、稳妥地移至病床上,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过床后再次检查各种管道是否连接牢固,舒适度。

6.2语言交接交接双方在病人床边,通过腕带、病历共同确认病人身份。向接班护士讲明病人患者病史、治疗经过、转运中有意义的临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用药情况,随身携带物品的等。接班护士连接心电监护仪测量生命体征,更换微量注射泵调节血管活性药物走速,认真检查皮肤、管道情况。

6.3书面交接床边交接后,接班护士阅读ICU护理记录单和转科记录,了解病情,由双方护士共同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双方确认无误后均签全名。

7.并发症的预防

7.13例深静脉回血,经积极处理后未发生堵管。因过床后改变导致输液速度过慢,且烦燥患者容易导致回血,因此在过床后、运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引起堵塞。

7.21例转运途中工勤人员推车速度过快震荡致伤口疼痛,就地休息两分钟,指导病人放松技术:深呼吸,疼痛缓解后减慢速度行进,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因此随行人员步伐应协调一致,运送速度均匀、平稳,避免引起病人的不适。

7.31例运送途中血管活性药物未能准确泵入致血压波动,因微量泵储备电不足,电压低导致,因此在转运前应做好物资的准备,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8.完善转运流程

为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的风险,应加强患者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的监控,及时反馈存在问题,不断完善转运流程。

9小结

参考文献

【摘要】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护理操作、应急处理以及抢救治疗等环节的护理工作,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本文分析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性,其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较高,通常而言,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处理、控制和评价等方面,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提高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根据危重患儿的病情变化状况设定相应的护理工作流程,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直接性及有效性,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

1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部分工作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的经验不足,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出现的紧急状况缺乏有效地应对策略,从而影响了患儿病情的控制。再者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设备较多,部分护理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护理工作不能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执行。最后是护士人员的工作观念存在问题,对于护理风险管理没有保持警惕性,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不够全面,从而不能全面了解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甚至出现了医疗纠纷事件,影响了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最后是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对于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造成护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1.2仪器设施设备因素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设备的复杂性和精确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其设备都是精密的高科技设备,但是部分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更新不及时,或者医疗护理人员对于新设备的接受能力不强,其医疗思维还停留在原来的旧设备操作上,不能对幼儿的病情进行全面的监控,从而,造成监控数据出现一定的偏差,影响了下一步的治疗工作。

1.3儿科患者感染因素

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各种设备和仪器的混合使用,增加了幼儿感染的可能性,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要从控制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感染入手,提高监护病房的感染控制能力,例如ICU病房中的导尿管、留置针或者患者的痰都有可能是传染源。如果护理人员的消毒工作不到位或者护理操作不当,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额外的治疗费用,因此重症监护室中的感染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之一。

1.4护理人员配置因素

部分医院的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各个部门的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由于重症监护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所以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护理人员,但是,通过调查显示,各大医院的ICU病房中的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不足,而中下小医院的护理人员配置更不容乐观。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会造成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很容易发生护理事故,使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恶化。

2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2.2加强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

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于儿童特殊病患的护理工作,针对儿童病情状况设置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减少护理工作中护理事故的发生,为儿童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同时也可以精心设置病房,为儿童提供愉快轻松的护理环境。

2.3建立风险意识的护理观念

PICU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要提高风险意识,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的心态,严格遵守重症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再者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要充分掌握患者信息,增强说话的艺术性,让患者保持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最后护理人员要提升自身处理应急事情的能力,由于在PIU特殊环境,并且病情危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临床经验,及时做出抢救措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此外要提高对PICU内各种新型的医疗设备操作能力,严密监控病人的病情变化状况。

3总结

总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同时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规范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流程,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按照规章秩序进行,医护人员通过和患儿以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对于患儿的病情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有助于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设定相应的护理流程,有效规避了不良护理风险的危害性,提高了对于患者的护理水平。

[1]任志萍,李兰凤,张瑜联,张会芬,张娜.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15).

2评价方法

回顾性比较2012年(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在院患者满意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以百分率表示。

作者:田甜王姝南单位:总医院骨科三病区

参考文献:

[1]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

[2]陈稚林.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09,7(7):1765-1766.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目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2.重症、一级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3.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齐全适用,完好率100%。(合格分10分)

4.消毒隔离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5.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病员满意度≥95%(合格分95分)

6.用药医嘱正确执行核对程序100%

7.毒麻药品管理符合规范要求(专人、专柜管理、专用处方、专用帐册、钥匙随身携带)

8.护理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

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分90分)

10.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

11.年压疮(可避免的)发生率0/年

1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13.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

14.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15.健康教育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16.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

17.患者安全目标知晓率≥90%

18.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流程知晓率100%.

19.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护理工作任务

1.制定本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季、月有重点,周、日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制定本病房护理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

2.科室要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本单元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并跟踪复查,要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并向本单元全体护士反馈,按时填写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月报表,每月5日前上交护理部。每月召开一次科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教育会议。

3.护士长鼓励科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及学历层次。

4.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并进行工作量化考核;严格依法执业,护士不超范围执业。

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认真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保证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全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

6.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7.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有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和奖惩制度。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9.认真组织三基三严训练,强化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基础及专科操作的训练与考核,确保科室人人达标,并在各级考核竞赛中成绩优良。

10.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每年≥二篇。

11.各专科:全科护士能熟练掌握专科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性能与保养方法,开展与本专科相适应的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各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到三级医院标准。

12.妇产科、儿科:进一步巩固创建爱婴医院和示范产科成果,确保通过省市级复评审。认真落实“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及《江苏省妇幼卫生规范化目标管理方案》,做好产前筛查和产房乙肝疫苗接种等工作。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筛查率90%以上。

13.顾全大局,服从分配。积极参与院内外的各类大型活动及指令性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院部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

1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每月发放满意度测评表,满意度>95%。

15.在签订责任书后,每个临床科室护士长必须在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对以上各项目标逐条分析,进一步量化,然后根据自己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内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每位护理人员签定。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护士长每季度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在科室护士会上进行通报。

本责任书,如科室责任人有变动,由接任人继续执行。

科室护士长签字:

[Abstract]Exogenousbehaviorinpatientswithmentalillnesscausessubstantiallysaferiskinpsychiatricwardmanagement,whichmayfurtherleadtosocialharmandseveremedicaldisputes.However,exogenousbehaviorofpatientswithmentalillnessisassociatedwithavarietyoffactors.Soaseriesofeffectivemeasuresshouldbeworkedouttopreventorintervent.Thus,thispapersummarizedaresearchstatusbasedonitsprevalence,relativeinfluencingfactors,andinterventionmeasuresinthelastfewyears,aimedtofurtherexaminethefactorsandinterventionmethodsofexogenousbehaviorinpatientswithmentalillness.

[Keywords]Mentaldisorder;Runawaybehavior;Intervention

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是指其在精神症状或其他精神因素的支配或影响下,患者无目的或有计划、预谋、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发生的逃离病室的行为[1]。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或丧失,其外走行为不仅阻碍患者病情的好转,甚至会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而且会导致患者走失成为流浪者或自伤、他伤、伤害他人等多种严重后果,从而引起医患纠纷和恶劣的社会后果[2]。

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是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3-4],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短时性以及可变性等特点。尚正君等[5]调查发现近5年中52例意外事件中外走行为发生率最高(26.9%),这与植秋蝉[6]研究(发生率为25.9%)结果一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基本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境障碍患者等。李喜春等[7]研究报导,98例有过外走行为或倾向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89.79%,情感性精神障碍占4.08%。另外有关文献[2,4,8]报道较一致的结论是男性、首次住院患者、文化程度低下的患者与外走行为的发生关系更密切。

2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

2.1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而且多伴随自知力的缺失。由于受幻觉(如命令性幻听)或妄想(如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影响,患者往往对自身丧失了自知力,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并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外走想法。汪毅等[9]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外走,需要加强防范力度。时文芳[10]研究发现有外走行为的患者BPRS量表中幻觉妄想、猜疑、敌对性评分均明显升高(P

2.2住院环境

国内绝大部分的精神病医院都是全封闭式管理,而封闭式的住院环境会使患者感到生活苦闷、单调、受拘束和限制,无法适应封闭治疗的护患沟通与患患沟通,渴望外界的生活,进而出现外走行[9]。有研究发现,病房物理空间、患者总数、病服款式均会导致患者的不愉[11-12]。反之,医院病室内适宜的空间、温湿度、色彩、音响,包括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等,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李椰[13]研究发现外走行为发生原因中环境因素占23.1%。汪毅等[9]提出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鼓励其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与康复劳动,能降低环境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少患者外走行为。

2.3管理因素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因素会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14],同样会增加患者外走的风险。嵇迎春[15]认为护理人员对病房的巡视不到位,没有按照相应的护理级别进行巡视,或者只是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观察巡视,会导致患者外走风险的增加。医院的硬件设备不完善,对患者居住及工娱区的门窗及围墙高度等没有严格把控;在工娱康复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不足以及半封闭的环境前提下,也能为患者提供外走的条件。因此,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能一定程度避免外走行为的发生。

2.4药物因素

有研究[16]指出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差,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服用精神科药物常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综合征等,由此可能引发或加重患者内心焦虑、紧张、抑郁、自伤甚至自杀等情绪。这些都可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外走风险进一步增加。夏小华等[17]研究提示130名精神疾病患者中,39%的患者外走原因为锥体外系反应。

2.5心理因素

3预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外走的护理干预

3.1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制订相应护理计划

在以往,精神科护士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护理,然而现在更趋向于对患者的整体护理[20]。一些学者建议评估患者情况应该从干预水平的角度去评估,而不是停留在目前存在问题的层面[21]。因此,对患者的前瞻性的整体评估是护理患者的首要前提。首先,要对新入院、有外走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对有外走风险的患者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高风险的患者应该设立外走风险标示,并严格交接班。对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该鼓励其参加病区内组织的康复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其外走风险。另外,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能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22]。

3.2加强病区的风险管理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3]。在临床工作中,应不定时巡视病房,对有异常行为的患者加以注意。交接班时检查病房内门、窗、锁头等关键位置是否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及时报告并修理。在几个重点时段(开放时、检查时、探视时、工娱治疗时)做好防护管理工作[24]。每周对病区定时进行安全大检查,以防患者收集刀、钳子等危险物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时应点清病区患者数量,对外出检查或工娱的患者应做好登记,确保患者无外走行为的发生。

3.3认知行为干预

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疾病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服务框架[25]。Rus-Calafell等[26]曾经提出:护理心理疗法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使用率,同时还能产生更满意的治疗效果。王志强等[27]研究进一步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护理人员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28]。通过认知行为干预,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关于精神疾病、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等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重新确立患者的正确认知,从而增强患者住院治疗的积极性,降低外走风险。

3.4药物管理

有资料表明仅有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29]。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口服药派发时,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确保患者将药物服下,并严密观察服药后效果,通过口服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因精神症状而导致的外走行为。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让患者掌握正确服药和处置药物副作用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张玲等[30]研究揭示,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呈现良性循环。

3.5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现在精神病房设置的新趋势,遵守尊重患者的人格,顾及患者的隐私,坚持安全、舒适、家庭化的原t。苏风玲[31]的研究表明,保护患者隐私、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患者的诉求等人性化的住院环境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及满意度[32]。因此,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及优质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似家的温暖,能减少患者外走的风险。

4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1]吴凤玉,李卫华.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1,(1):83-84.

[2]李建秀,洪华珍,黎赛英.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外走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F0004.

[4]相淑芳.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187.

[5]尚正君,姜长青,佘永军.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6-18.

[6]植秋s.精神科意外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70-1071.

[7]李喜春,李晔,刘志芳,等.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8,(9):65-67.

[8]时德菊.6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78-1780.

[9]汪毅,甘明远,赵岩.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外走行为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55-56.

[10]时文芳.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116-118.

[11]温爱玉,王云仙.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改善住院环境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3):219-221.

[12]王露,童娟,吴眷蕾,等.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舒适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43-144.

[13]李椰.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院,2011,15(12):73-74.

[14]葛网平.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107-109.

[15]嵇迎春.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9):170-171.

[16]王绪轶,刘铁桥.医生、患者及家属3种人群对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评价的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5):354-356.

[17]夏小华,向辉明,罗一红.住院精神病病人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7-18.

[18]张跃兰,武浩然.住院精神病人外走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14(3):189-190.

[19]吴燕芳,张伟.42例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分析与护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3):70-71.

[20]LindenM,KavanaghR.Attitudesofqualifiedvs.studentmentalhealthnursestowardsanindividualdiagnosedwithschizophrenia.[J].JAdvNurs,2012,68(6):1359-1368.

[21]LavelleM,HealeyPG,MccabeR.Isnonverbalcommunicationdisruptedininteractionsinvolving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J].SchizophrBull,2013,39(5):1150-1158.

[22]金丽霓,邓丽云.开放式管理对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45-46.

[23]邹丽宇.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行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9):83-84.

[24]甘明远,吴宇泽,李丽,等.住院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4):81-84.

[25]NaeemF,KhouryB,MunshiT,etal.Brie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psychosis(CBTp)forSchizophrenia:literaturereviewandMeta-analysis[J].IntJCognTher,2016,9(1):73-86.

[26]Rus-CalafellM,Ortega-BravoM,Ribas-SabatEJ,etal.Abriefcognitive-behaviouralsocialskillstrainingforstabilisedout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apreliminarystudy[J].SchizophrRes,2013,143(2-3):327-336.

[27]王志强,郭志华,憨广伶,等.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6-19.

[28]GuoZH,LiZJ,MaY,etal.Briefcognitive-behaviouraltherapyforpatientsinthecommunitywithschizophreni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inBeijing,China[J].BrJPsychiatry,2017:116.183285.

[29]KennedyMG,ScheppKG,O'ConnorFW.Symptomself-managementandrelapseinschizophrenia.[J].ArchPsychiatrNurs,2001,14(6):266-275.

[30]张玲,谢焱,何芬兰,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0):603-606.

THE END
1.南京都昌科技电子病历模板库清单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人工流产负压吸引、钳刮手术知情同意书.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会诊记录.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会阴切开知情同意书.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住院患者导管评估监控单.xml 文档模板库\ST\南京都昌科技ST_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告知书.xml ...https://www.cnblogs.com/xdesigner/p/4262644.html
2....管理部门查处,应急管理部门送达张某处罚告知书,要求在题库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判断题】张某因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被应急管理部门查处,应急管理部门送达张某处罚告知书,要求在5日内进行陈述申辩,张某在第7日提出申述申辩请求,应急管理部门以超过陈述申辩期限为由,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8e77a17e8fd443cb95101c000e53666.html
1.医院手术风险告知书(精选6篇)篇1:医院手术风险告知书 大冶市同仁医院 门(急)诊手术知情同意书 医学是一门科学,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另外,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疾病的变化也各有不同,相同的诊治手段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手术都具有较高的诊疗风险,有些风险是医务人员和现代医学知识无法预见、防范和避免的意外,有些是能够预见但却无法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kve33.html
2.安全风险告知书.docx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全风险告知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文档介绍:: .安全风险告知书亲爱的先生/女士:由于您将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工作,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施工作业中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设专人负责、配消防器材12交叉作业物体打击避免或减少父叉作业,父叉作业必须要有防范措施13车辆运输车倾翻、道路塌陷、财产损失持...https://m.taodocs.com/p-678922294.html
3.病情告知书模板,病情告知书文档下载病情告知书Tag内容描述: 1、兴隆县人民医院病情告知书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尊敬的患者家属或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授权委托人:为认真履行医师的告知义务,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以利于各项医疗方案的实施,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病情状况,经检查分析现将患者目前病。 https://www.jinchutou.com/tag/bingqinggaozhishu.html
4.医疗质控记录范文模板(精选18篇)医疗质控记录范文模板 第1篇 一、质控办工作目标及对象 (一)管理目标: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组织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单病种质量管理及临床路径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https://www.77cxw.com/fl/1444922.html
5.口腔囊肿手术知情同意书模板口腔囊肿手术术前知情同意书依据有关规定,执业医师在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其监护人书面告知治疗的相关事项,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现依法告之如下:一、禁忌症:严重精神异常:严重心理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身体存在感染病灶;严重血液疾病https://www.yxfsz.com/view/1722055049432109057
6.医院知情同意书模板劝阻住院患者外出告知书 17 10、尸体解剖告知书 18 第二篇 临床分科部分 18 第一章 呼吸系统 18 第一节 呼吸系统通用知情同意书 18 1、肺癌化疗知情同意书 20 第二节 呼吸科 20 1、CT/B超引导下穿刺肺活检知情同意书 22 2、抗结核治疗知情同意书 24 3、内科胸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26 第三节 胸外科...https://doc.mbalib.com/view/dac279991e77ddd32eab176d0e289f45.html
7.户外风险告知书户外活动风险 翻看详情 户外运动装备 翻看详情 专业知识培训 翻看详情 遵守管理规定 翻看详情 在开展户外活动中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及景区的管理规定。按照登记的内容开展本次户外活动;不在户外活动区域安放纪念标志和其他物品;尊重当地民族风俗和宗教习惯;保护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环境卫生,自觉带回产生的垃圾;严...https://www.sgns.cn/outdoors/safety/risk
8.乳腺肿瘤切除手术知情告知书(预读内容)乳腺肿瘤切除手术知情告知书(预读内容) (请仔细阅读下面手术风险告知) 开放肿瘤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风险: 鉴于目前医学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现特向患者告知如下: 1.术中:(术中的并发症和风险) ●麻醉意外、过敏、休克等可能。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8928613944.html
9.宠物医疗纠纷送医后伤情加重风险告知书可免除责任吗?近日,广东消委会披露一起宠物医疗纠纷案例。宠物主将关节脱位的小狗送往广州一动物医院就诊后,经过多次手术,小狗的病情从未见好转。医院否认手术失败,并强调宠物主已签麻醉等风险告知书,并不承担责任。省消委会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动物医院向李小姐道歉并赔偿12000元。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7/17/c790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