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作为诊断腹腔疾病的手段最早可追溯至1901年。此后,由于技术进步缓慢难以迅速有效地解决腹部问题而受到普外医生的冷落,仅在妇科得到有限的应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腹腔镜,在探查诊断腹部外科疾病中显示出比传统开腹探查术明显的优越性。
1.急腹症
2.腹部创伤
3.慢性腹痛
4.腹腔肿瘤
腹腔镜探查与超声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于那些临床估计已失去根治机会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比起传统的“开-关术”无疑将大大减轻病人的创痛,同样可以切取活检、明确诊断和分期。德国Hunerbein报告腹腔镜对389例胃肠道癌诊断分期的结果,其中158例因加用腹腔镜超声提高了分期水平。全组111例单用腹腔镜诊断出腹腔内肿瘤播散或不可切除的病变,腹腔镜超声新发现30例有肝转移(9例)、远处淋巴转移(15例)或不可切除的肿瘤(6例)。术前影像学诊断有腹腔转移的病人中,经腹腔镜探查,5例为良性病变,加用腹腔镜超声又发现12例良性病变。在131例胃癌病人中,腹腔镜诊断远处转移的准确率为68%,高于腹部超声(63%)和CT(58%)。腹腔镜探查使得45%的病人改变了治疗方案,仅有5%的病人需要转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探查有关的并发症为4%。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其失去立体视觉变成平面视觉、失去手指直接触觉变成遥控长杆器械等内在缺陷而在开展初期走过一段弯路(learningcurve)。其胆管损伤发生率曾一度高于开腹手术,但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规范化培训的加强,腹腔镜专科医生的胆管损伤率已降至开腹手术的水平(0.2%~0.3%),有些可达到0.1%以下。根据1999年3月第二次全国文献调查资料,360家医院报道了1387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4~92岁。术中胆管损伤发生率0.36%(0~2.2%),动脉出血发生率0.3%,腹内脏器损伤的发生率0.15%。中转开腹率2.3%,术中因严重并发症被迫中转者占29%。术后胆漏、出血、残余结石、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32%、0.24%、0.24%、0.86%。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08%,在22例死亡病人中15例是手术并发症直接引起的。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