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镜:从标情、高清、超高清、到4K,清晰度增加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手术中解剖的可视化,也极大的呈现出了解剖的细节,使操作更加精准。
二、超声刀:虽然电外科器械也可以用来完成腹腔镜手术的部分操作,但精细解剖就难以胜任了----普通家庭轿车去越野,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三、鸭嘴钳:提拉、分离、牵引、推、拨等操作之利器。因为具有一定的弧度,既能协助暴露,又不挡手术野。
四、肠钳:夹持力居中,无损伤钳不是浪得虚名,尤其适用经验欠缺的助手使用,极少造成意外损伤。
五、分离钳:主要用于组织分离,多数与超声刀等能量器械配合使用,少数“高手”,直接利用它做牵引钳使用,较鸭嘴钳所需夹持组织少,夹持力强,但新手使用容易造成损伤,不做推荐使用。
六、吸引器:目前多数医院使用的推杆式吸引器,非常不实用。流量调节很难把握,极易造成腹压丧失,我的个人经验是体外调至合理流量,进入体内后原则不再调节。
七、纱布:腔镜纱布的作用除了意外出血时的压迫止血、吸收残血等作用以外。隔离重要解剖结构、吸收组织液、局部支撑等意义也很大。
八、戳卡:一般来说只要能满足气密性好,器械进出通畅、不容易移位三条即是好用的戳卡。建议根据实际需要,5mm、10mm、12mm灵活选择。原则上能小尽量小。镜子用的戳卡不在贵贱,反而是可重复使用,金属挡板的戳卡更好用。
九、排烟管:在用过吸引器管、输液器管等后,发现微量注射泵延长管最有效(不会被吸闭、管径较细流量适中、不过度降低腹压、接入吸引器后不影响吸引器使用)。
十、血管夹:根据需要口径适中最好,绿色、紫色、金色依次变大,最近出了个连发血管夹,可惜暂时只有绿色的。
十一、钛夹:因为夹闭的不确定性,慢慢快退出手术台了,但质量确切的钛夹,在临时阻断血管、止血、标本侧血管闭合等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只是很多医院的钛夹钳,牙都快豁了。
十二、直线切割闭合器: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质量好的不便宜、便宜的质量不确定。想做纯腔镜下吻合,使用质量好的器械很重要,但价格也很美丽。多说一句,狭小部位操作,能拐弯的和45mm短头的器械很重要。
十三、荷包针线:不仅用于吻合,肝脏、子宫等悬吊时也非常实用。损伤极小、效果极好。
十四、电勾:历久也未退出历史舞台,用于解剖层次的游离和保持,胃肠道手术中与能量器械配合使用。
十五、倒刺线:倒刺线一经出现便成为腹腔镜下缝合、吻合口加固及减张的利器,使用时注意往后回缝几针以免残端脱出。
十六、剪刀:常规手术很少使用,特殊情况下,通电后用于解剖分离也是“神器”一件。但毕竟不好掌握,多用于高手“炫技”。
十七、保温杯:中年男人的最爱,也是新手团队起步阶段的必备器物,装入70°热水泡一泡,擦一擦,镜头立马变清新。
十八、碘伏纱布:经常用于擦拭镜头,但不同团队有不同的习惯。几乎纯干的碘伏纱布、半湿的碘伏纱布、湿乎乎的碘伏纱布、甚至是在碘伏溶液中蘸一下、碘伏纱布擦拭镜头后直接放入戳卡、碘伏纱布擦拭镜头后干纱布再擦一下再进入戳卡……。来来来,圈内的大佬们谁来留言说一下,这个碘伏擦镜头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