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705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来我中心开展学术交流

省疾控中心举办2024年全省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培训班

科研动向

生酮饮食抗癌有风险ScienceAdvances∣生酮饮食会促使癌细胞转移

Cell:不孕症研究获重要突破!这种干细胞或成为“试管婴儿”等生育治疗的关键

研究发现,水果这样吃,痴呆风险增加4倍

CRM:广东省人民医院团队首次证实,

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EGFR突变肺癌安全有效

舆情信息

小暑:避暑养阳健康入伏

我国发布四类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

从“脸基尼”到防晒面罩、冰丝套袖,各式防晒装备走俏——

防晒消费越来越热

重庆提出心理健康促进2030年目标

四川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

安徽启动县域肿瘤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河南开展老年营养干预进社区活动

江苏苏州实现地铁站点AED全覆盖

澳大利亚再出禁烟新招

买药一键比价海南上线药品比价系统

韩国手足口病及百日咳进入高发期韩政府呼吁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美国《纽约时报》:贴警告标签,帮美国人少吃点垃圾食品

美国《大西洋月刊》:养宠物对人的健康有好处吗?

热点追踪

2024-07-05人民网

炎热夏季,美食不断激活着我们“舌尖上的多巴胺”。然而,因高温多雨,夏季也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易发的季节。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警惕“病从口入”的风险。近日,人民网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感控办副主任叶青,教您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叶青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取食物,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通俗地讲,食源性疾病就是通过“吃”而引发的疾病。感染性食源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食品污染致病微生物等所引起的疾病。中毒性食源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动植物毒素等污染食品而导致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其他严重后果包括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大脑、神经功能障碍,反应性关节炎,癌症和死亡。”叶青说。

叶青表示,遵循以下五个要点,可以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

一是保持清洁。加工烹饪食物时,要保持手部、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的清洁。

二是生熟分开。加工生、熟食物的厨具、容器,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

三是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肉、禽、蛋类和海产制品要充分烧熟煮透;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煮透;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

四是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冰箱冷藏;储存在冰箱中的食物不宜放置过久,应尽快食用。

五是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不喝生水;挑选新鲜、有益健康的食物;水果和蔬菜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干净;不买、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以及不认识的野菜或野生蘑菇。

“如发生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在怀疑食物中毒的情况下,切忌自行处理,更不要盲目使用药物,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叶青提示。

返回目录>>

2024-07-03健康报

■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梳理完善内部各类业务流程

■落实财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本报讯(记者高艳坤)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继续坚持“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主题,聚焦发展和安全,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活动共部署5项重点任务。

《通知》要求,大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各单位需参考《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建立健全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内部各类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各类数据共享共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显著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效率效益。到2025年底,努力实现全国50%三级公立医院具备和应用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全国二级公立医院覆盖率明显提升。

《通知》强调,着力防范化解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风险。各地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巡视巡查、内部控制等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加强风险排查,聚焦重点事项、关键环节,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员参与风险防范工作格局,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运行。

《通知》要求,持续落实2022—2023年经济管理活动任务要求。

2024-07-04湖南省疾控中心理化科

为加强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邀请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展学术活动。2024年6月27日,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飞院长率专家团队一行5人到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蔡亮,理化检验科全体成员,环境与健康科部分专家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中心副主任蔡亮首先对杨飞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源远流长,理化检验专业与公共卫生学院有良好的合作契机,希望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科研发展、学生培养给予支持,助推理化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理化检验科科长陈东洋仔细介绍了科室科研团队建设情况和现有研究基础。在交流中,双方介绍各自优势领域,探讨新材料研发应用、污染物监测和代谢组学等领域的研究合作前景。杨飞院长表示要凝练方向,聚焦双方优势项目,在新污染物综合防控上优势互补,秉承协作、互利、共赢的宗旨,凝聚双方力量,为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双方还对具体合作模式等事宜进行深入讨论。

2024-07-04陕西省疾控中心生物所

为提高全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人员检验技术水平,高质量完成包虫病、土食源线虫及黑热病监测工作,7月1日至7月4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西安举办了全省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市及监测区县疾控机构的检验人员50多名参加。

陕西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同军出席培训班并讲话。他要求,一是要珍惜本次国家级专家面对面授课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理论、技能培训以及考核;二是遵守培训班的具体要求,听从安排,按时到达培训地点;三是希望学员培训结束后,能将本次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为陕西省的寄生虫防治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王莹研究员、诸廷俊研究员等专家分别就包虫病、土食源线虫、黑热病等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讲授。培训班还安排学员分组,由国家专家亲自带教,培训土食源线虫制片、镜检等实践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理论和技能考核。

通过此次专业培训,不仅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通过老师指导、学员动手操作,增强了实践能力,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为全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夯实了基础。

2024-07-04生物谷原创

生酮饮食虽然能够抑制原发性肿瘤的生长,但会促使癌细胞转移,生酮饮食对于癌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的顾伟研究团队在ScienceAdvances发表了题为“AnunexpectedrolefortheketogenicdietintriggeringtumormetastasisbymodulatingBACH1-mediatedtranscription”的研究报告3。研究指出,生酮饮食虽然能够抑制原发性肿瘤的生长,但会促使癌细胞转移,生酮饮食对于癌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随后,研究者们在体外模拟了葡萄糖剥夺和生酮饮食情况。通过RNA测序分析发现,在葡萄糖剥夺和生酮饮食状态下,BACH1调节的促转移基因(如CEMIP等)表达上调,在敲除BACH1基因后,这种上调现象消失。用BACH1抑制剂HPPE进行处理后,葡萄糖剥夺诱导的CEMIP表达上调同样受到了抑制。上述结果验证了葡萄糖剥夺诱导的促转移基因表达具有BACH1依赖性。此外,研究人员通过过表达CEMIP发现,虽然CEMIP表达上调不影响细胞增殖,但却显著增强了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为探索BACH1诱导的促转移基因在葡萄糖剥夺状态下的上调机制,研究人员对BACH1和ATF4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酮饮食所带来的葡萄糖剥夺会导致ATF4的水平增加,ATF4通过与BACH1直接相互作用被募集到促转移靶基因的启动子中,进而增强BACH1在这些启动子上的DNA结合活性,最终导致促转移基因的转录增强。

综上,本文研究探索了生酮饮食对乳腺肿瘤转移的影响,指出了生酮饮食会促使癌细胞转移并揭示了其分子机制。考虑到生酮饮食对肿瘤转移的促进作用可能不仅局限于乳腺癌,研究者们提醒,生酮饮食对于癌症患者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生酮饮食可以抗癌”的说法仍有待检验。

2024-07-04生物世界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原本用于辅助胚胎发育的细胞群——原始内胚层,将其分离后单独培养,可以自行生成“胚芽样”的重组胚胎,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Theprimitiveendodermsupportslineageplasticitytoenableregulativedevelopment(原始内胚层支持谱系可塑性,使调控发育成为可能)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一种存在于早期胚胎中的能性和再生干细胞——原始内胚层(PrimitiveEndoderm,PrE),可以在分离后自行产生胚胎,这一突破性发现或将成为治疗人类不孕不育的关键,有助于开发出更成功的“试管婴儿”等生育治疗方式。

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具有适应和调节其命运以应对扰动的非凡能力,这种特征被称为可塑性,使细胞能够改变其分化轨迹,是发育调控的重要标志。此前的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中,2细胞阶段的卵裂球在分离后能独自发育成完整个体,但此后随着发育的进行,每个卵裂球的发育潜力逐渐受到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囊胚的形成伴随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FGF/ERK)介导内细胞团(ICM)细胞向外胚层(Epi)的分化,外胚层产生胚胎本身或胚外原始内胚层(PrE,也称为下胚层),后者随后形成顶胚层(PE)和内脏内胚层(VE)。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原始内胚层,这些细胞通常只能为正常胚胎提供营养和支持,属于辅助胚胎生长的“外围细胞”。然而,研究团队惊讶地发现,当他们将来自小鼠胚胎中的原始内胚层的干细胞分离出来并在培养皿中单独培养时,这些细胞以非常高的效率形成“胚芽样”的重组胚胎。

研究团队使用nEnd在体外重现了这种可塑性,并证明了在nEnd中表达OCT4的细胞群在体外单独培养的情况下有能力形成外胚层(Epi)和滋养外胚层(TE),进而生成一个重组胚胎模型。

“山中因子”是由诺奖得主山中伸弥发现的一组转录因子,包括OCT4、SOX2、KIF4和cMyc,这些因子能够诱导细胞重编程为iPSC。

论文通讯作者JoshuaBrickman教授表示,囊胚发育的最后一步是形成原始内胚层,原始内胚层会以某种方式“记住”如何创造一个完整的胚胎,如果把原始内胚层分离出来,那么它就会自己生成一个新的胚胎。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原本用于辅助胚胎发育的细胞群——原始内胚层,将其分离后单独培养,可以自行生成“胚芽样”的重组胚胎,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这些发现表明,原始内胚层缺陷可能是导致女性怀孕困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仅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支持,还可能在修复发育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发现对于改善目前对不孕症的治疗可能特别重要,并启示全新生育疗法的开发。

2024-07-04医诺维

研究发现,干果摄入量与AD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因果关系,干果的摄入对AD有促进作用,干果的摄入量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高4.09倍。

近日,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FruitIntakeandAlzheimer'sDisease:ResultsfromMendelianRandomization"的研究论文。

这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干果摄入量与AD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因果关系,干果的摄入对AD有促进作用,与摄入较少的人相比,摄入较多干果的人痴呆风险高4.09倍。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新鲜水果摄入量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UKBiobank和FinnGen的GWAS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了新鲜水果摄入量和干果摄入量对AD易感性的因果影响,并使用IVW、MR-Egger和加权MR等方法分析了结果的稳定性。

孟德尔随机化(MR),是一种基于遗传变异的统计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估病因推断的数据分析技巧,它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来分析暴露因素和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避免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得出可信的因果关系。

新鲜水果包括苹果、香蕉、葡萄等,干果包括李子干、杏干、葡萄干等。

新鲜水果摄入量和干果摄入量的数据从IEUOPENGWAS中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的摘要数据源自FinnGen数据库,样本量为342499,包括7759例病例和334740例对照。

工具变量(IV)选择:筛选出38个SNP作为新鲜水果摄入量的遗传工具,和24个SNP作为干果摄入量的遗传工具。

MR分析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新鲜水果摄入量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干果摄入量与AD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因果关系,干果的摄入对AD有促进作用,干果的摄入量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高4.09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结果的稳健性,发现没有异质性或多效性影响分析的可解释性和可信度,表明结果是稳健的。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个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分析新鲜水果摄入量和干果摄入量与AD之间关系的研究。

研究指出,干果的摄入与AD存在因果关系,而新鲜水果的摄入与AD无关,这可能是它们营养和多酚含量差异的原因,多酚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促进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和上调抗氧化保护酶来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对认知障碍有益。

总之,研究结果加强了干果摄入量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的证据,表明干果的摄入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促进作用,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新鲜水果摄入量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

2024-07-04奇点糕

钟文昭教授团队发起的名为NEOTIDE/CTONG2104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和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驱动突变之一,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尽管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靶向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许多患者最终会发展出耐药性。此外,多项II期研究表明,EGFR-TKIs可能也不是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策略,主要病理反应(MPR)率范围仅为10%-15%。

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相结合的新辅助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希望。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团队发起的II期临床研究NEOTIDE/CTONG2104的中期结果,发表在CellReportsMedicine期刊上[1]。

结果显示,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和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初步的临床有效性,44%的患者达到了MPR,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

他们发现,利用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可以帮助识别对这种疗法不响应的患者,并根据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定义了一种对免疫治疗高度耐药的EGFR突变NSCLC亚型,或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标志物。

钟文昭教授团队发起的名为NEOTIDE/CTONG2104的II期临床试验,采用了Simon两阶段设计,旨在评估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和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试验共招募18名局部晚期的EGFR突变NSCLC患者。所有患者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接受为期3个周期的信迪利单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的新辅助治疗后,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

从临床反应来看,术前56%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实现病理降期。44%的患者实现了主要病理反应(MPR),但没有患者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CR)。其中,携带不同类型EGFR突变的患者,MPR率有显著差异:携带EGFR敏感性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以及其他非常见EGFR突变的患者,MPR率分别为30%、75%和50%。

通过对手术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最常见的与EGFR突变伴随的基因变异是TP53(83.3%)和TTN(41.7%)。相比于未实现MPR,携带TP53/RB1/RBM10基因突变、染色体拷贝数扩增变异或无吸烟史,在达到MPR的患者中更常见。

获取患者的血液和组织样本,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的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期间几乎所有患者的ctDNA水平都有所下降。尤其是达到MPR的患者,其ctDNA水平的降幅比未达到MPR的患者高出671倍。此外,在治疗的各个阶段,ctDNA的阳性预测值(PPV)普遍高于阴性预测值(NPV)。这些结果突显了ctDNA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识别潜在治疗受益者。

最后,研究团队对残余肿瘤进行了表征。他们发现,HLA杂合性缺失水平较高,是疗效不完全、残余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同时,他们指出,TACSTD2(Trop2)和CEACAM5/6是在残留肿瘤中表达相对较高的分子,这暗示可以使用抗体偶联药物(ADC)进行联合治疗。

2024-07-04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公历每年7月6日至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即为小暑。

今年7月6日是小暑,此时节,阳光炽烈,草木郁葱,清荷摇曳,瓜果飘香,蝉鸣蛙叫此起彼伏,世间万物的热烈与灿烂,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一般在农历六月,因此也叫“六月节”。六月初为小暑,六月中为大暑。古人认为小暑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极热的程度,因此称“小暑”。

实际上,小暑时节往往已是热浪滚滚。究竟有多热呢?唐代诗人韩愈说:“如坐深甑遭蒸炊。”甑(zèng)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在诗人心中,炎炎夏日,人们犹如坐在饭锅上的瓦盆里遭受热气熏蒸,与今天人们常说的“桑拿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古人认为,春生夏长皆得益于风的温厚,小暑时节天气的温热达到了极致,所以此时已经难有凉风,一出门,风起处皆如热浪袭来;《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的“八月”即夏历六月的小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小暑节气,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欢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敏感的动物们,都在暑热时节寻找清凉的方法。

谚语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究竟谁更热?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观察发现,小暑大暑之间经常是没大没小,有些年份是“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有些年份是“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还有一些年份是“小暑连大暑,有米懒得煮”。但总体而言,小暑和大暑热度之强弱,只在毫厘之间,可以说“大暑很大,但小暑不小”。

“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进入小暑,我国多数地区的气温会持续升高,有些地方逐步进入雨季,有些地方陆续遭遇伏旱,于是出现了“小暑一场,大水汪汪”“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等截然不同的农谚。小暑期间,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是“一出一入”,即出梅、入伏,梅雨季节逐渐结束,闷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

“中医认为,‘暑’是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很容易引起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刘璐介绍,此时要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预防暑热湿气的侵扰,调节生活起居和饮食,保持阴阳平衡,注意健脾胃、助运化、祛湿邪,以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保持身心健康。

头伏吃饺子,小暑晒伏忙

小暑时节,一些地方还有吃藕的习俗。藕与“偶”同音,因此人们食用藕来祝愿婚姻美满。同时,藕和莲花一样,都能在污泥中生长而不受污染,故而也被视为清廉高洁的象征。刘璐介绍,藕味甘性寒,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三伏天也是养生进补的重要时机。例如,鲁南和苏北地区有在小暑“吃暑羊”的习俗。在当地人看来,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属于“以热制热”,不仅可以散寒排汗、祛除湿气,还能滋补身体。同时,“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喝羊汤能够增加阳气。“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从当地民谣中可见人们对吃暑羊的喜爱。

在古代,小暑节气还有“食新”的习俗。这一天,农人会把新收的稻谷碾成米,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还有些地方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磨成面粉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叫作“炒面”,人们用这些方式表达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湿气较重的时节,湿邪易困脾胃,影响消化功能,因此需健脾胃、助运化、祛湿邪,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防伤脾胃。”刘璐介绍,此时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绿豆汤、冬瓜汤、莲子汤等清热解暑的汤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防止暑热伤津。同时,饮食要注意卫生、有所节制,避免过饱,以减轻肠胃负担。

隐伏避盛暑,心静自然凉

古人说:隐伏避盛暑。古人消暑能力有限,避暑的上策就是减少外出,正所谓“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有的到山林间、到溪流边、到亭子里躲避烈日,做一个浓荫中的隐士,“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或是“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穿着朴素的粗葛衣裳,啃甘甜多汁的西瓜消暑;或是约上二三好友一起喝茶写诗,“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也有人“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雪白的嫩藕和冰镇的桃子凉意袭人,用荷叶为杯盏,以柄为管吸饮,“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舒爽惬意。

在古人花样百出的消暑方式中,白居易的方式可谓别具一格。他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说:“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在另一首《消暑》诗中,他说:“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在白居易看来,心静则燥热退,燥热退则遍体生凉,这便是“心静自然凉”最好的诠释了,这样的消暑之法至今仍被许多人推崇。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对应于心,夏季养生也以心静为宜。”刘璐介绍,在中医看来,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所以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自古以来,平心静气都被视作养心的上乘方法。暑热容易导致心神不宁,此时可以通过静心养神的方法,如听音乐、静坐冥想等,保持心神宁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不过,三伏贴不是‘万能贴’。”刘璐提醒,它适用于冬天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以及其他一些中医判断属于阳虚的人群,这类人群平时大多手脚冰凉、怕冷怕风,此时冬病夏治具有“起沉疴、复阳气、通脉络”的良好功效。

温风缓吹,小暑已至,转眼2024年已悄然过半。光阴似箭,切莫辜负,愿你我精神饱满地迎接下半年。

2024-07-05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指导原则指出,目前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5%,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成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约为35.6%,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3.3%。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是这4种慢性病共同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特别是营养和运动干预对这4种慢性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在营养方面,指导原则建议这4种慢性病患者健康膳食。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其中,成人高脂血症患者建议保证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不低于50%,不建议生酮饮食。

“脸基尼”、防晒面罩、冰丝套袖……入夏以来,不少地区迎来骄阳的炙热“烤”验,与以往布料少一点、再少一点的流行穿搭不同,许多消费者选择将身体从头到脚包裹严实,以防晒衣为代表的各式物理防晒装备走俏市场。产品供给多样化,消费需求攀升,正带动“防晒经济”持续升温。

天猫平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防晒衣成交额同比增长90%以上,各大品牌的凉皮防晒衣、冰丝防晒衣等产品销量不凡。同时,防晒消费呈现不少新意。

——供给端,防晒产品更加丰富,性能更优、款式更新。

“我们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消费者穿防晒衣是为了更好地去‘晒’。从户外运动到旅游业的火热,都说明大家想去拥抱阳光,却不想被晒黑。我们的产品,就是要满足这个需求。”功能性服饰品牌SINSIN联合创始人林雅琳说,如今,防晒装备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户外、骑行、开车等是高频场景。消费者对于防晒装备的选择,不仅考虑其防护效果,还注重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适用性和时尚感。

各大品牌纷纷研发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骆驼品牌总监张沧乐介绍,今年“618”大促期间,骆驼户外防晒衣的用户数相较去年增长了七到八成,“我们的产品有不同系列,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比如有的系列主打更全面的防护,头部、脸部、手背都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基本实现全覆盖;有的系列就主打时尚,除了高倍防晒,色彩更加鲜艳,款式也更年轻化。”

从黑科技助力的新面料新材质,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款式新设计,防晒衣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此外,防晒面罩、冰丝套袖、“脸基尼”等多样产品,从多个角度满足消费者的防晒需求,成为夏日必备好物。

——消费端,消费者构成更加多元化。

“这一两年,我在户外运动时会更加注意防晒,一般都选择运动系列防晒装备。”70后苏先生热爱骑行锻炼,现在也加入了防晒装备的消费者之列。“骑行的时候空顶帽、防晒衣、护腿护膝肯定都会备上。做好基础防晒,运动起来更加畅快。”他说。

需求拉动、供给提升,“防晒经济”越来越热。市场机构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6年,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958亿元。

对于防晒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商家纷纷表示看好。“消费者防晒抗衰意识提升、多元化防晒场景需求不断衍生,防晒服饰行业发展迅速,防晒配饰类目如口罩等产品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防晒赛道热度只增不减。”林雅琳说。

2024-07-04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黎军)近日,重庆市爱卫办印发《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每10万常住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6名,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市、区县两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率达100%;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不含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心理服务科室);60%以上的村(社区)设立心理辅导室;100%的高等院校和95%的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含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60%;8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病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公安、司法系统在监管场所普遍设立心理辅导室。

《实施方案》规定,强化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五社”联动机制。到2030年,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或心理辅导室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至少为辖区内20%的人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市70%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大力实施“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对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可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对其所需绩效工资单列发放。到2030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定期测评及干预率达到100%,全面实现信息报告、信息交换、联合随访、分色分级、应急处置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纵向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横向联通各级政法、公安、民政、残联、医保等部门。

《实施方案》明确,依托平安重庆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完善“政府领导、属地主责、部门协作”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到2030年,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5‰、规范管理率不低于95%、规律服药率不低于85%,100%的区县开展社区康复服务,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本报讯(特约记者喻文苏)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四川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25条具体举措,要求繁荣发展具有行业鲜明属性、体现巴蜀特色的卫生健康文化。

《实施意见》提出,强化创新理论、加强理论宣传普及,如开展“书香机关”“书香医院”建设,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等;夯实全系统服务人民健康的精神内核,深化医学人文建设,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抓实医德医风建设和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推进行业统战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征集卫生健康“金点子”等活动。

《实施意见》明确,推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社会各领域,培育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观,加强重大主题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公众科学追求健康的时代风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健康文化宣传服务;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挖掘川派中医药文化精髓,推进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交流。

本报讯(通讯员崔媛媛特约记者方萍)近日,由安徽省癌症中心、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抗癌协会主办的安徽省县域肿瘤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在合肥市召开。据悉,到2025年,安徽省将建立16个市级肿瘤防治中心、50个县级肿瘤防治中心;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

安徽省县域肿瘤防治能力提升工程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安徽省癌症中心具体牵头开展。该工程将通过搭建安徽省肿瘤防治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将防癌筛查、肿瘤质控督导、肿瘤规范化多学科诊疗、双向转诊、技术培训等工作有机整合,打造“同平台、全覆盖、一键式”肿瘤防治中心网络,为全县域肿瘤患者提供整合型规范化的一体化服务。

本报讯(记者李季)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的《2024年河南省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至少选择100个社区开展包括老年营养健康科普宣传、老年人营养现况调查及干预指导等在内的老年营养干预进社区活动。

《工作方案》要求,广泛宣传老年人膳食指南、“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膳食平衡搭配、烹调技巧和中医药膳食疗等营养健康知识,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便秘等老年常见病患者饮食指导知识;由经过培训的营养专业人员对每个社区20名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并进行一对一营养干预指导,制订个性化膳食营养方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科学制订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各级营养学会、协会及临床营养专业技术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优势,确保行动取得实绩实效。

本报讯(通讯员张希特约记者刘兰兰)近日,记者从江苏省苏州市卫生健康委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的“健康列车、生命时速”党建共建活动上获悉,200余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已在苏州市地铁站“安居落户”,覆盖该市轨道交通7条运营线路的所有站点。

苏州市为全国首批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今年在全市开展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多部门联合共建基于“公益AED设备﹢急救志愿者体系﹢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的公共应急模式,探索打造“黄金4分钟”医疗救援圈。

据悉,苏州市急救中心作为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承办方,将针对重点行业完成急救培训7万人,其中包括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1万余名员工。目前,该集团约一半员工已完成急救培训,并获合格证书,成为急救志愿者,被纳入苏州市急救中心调度管理。

2024-07-04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7月2日报道,在澳大利亚,电子烟现在只能在药店购买,这是7月1日生效的世界首轮打击行动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禁止销售大部分口味的电子烟。

此举是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打击香烟之后的又一举措,它将使购买电子烟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许多药店表示不想成为非处方电子烟销售商。

现在,作为戒烟尝试的一部分,很多药店只向持有医生开具处方的人销售电子烟。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马克·巴特勒7月1日表示,电子烟是“公共健康的克星”,并警告称,任何继续销售电子烟的便利店或烟草店将面临最高200万澳元(约合133万美元)的罚款和最高7年的监禁。

他还宣布设立一个新的政府职位——非法烟草和电子烟专员——负责监督打击黑市销售以及电子烟和香烟等尼古丁产品供应的工作。

澳大利亚药剂协会以及几家主要的连锁药店对新法律提出了批评,并表示他们不想出售可能对没有处方的买家有害的产品。但巴特勒说,是否选择向没有处方的人出售电子烟取决于各个药店。

澳大利亚已制定针对吸烟的严格法律。

201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首个推出普通包装香烟的国家,要求香烟盒颜色单调,并配有可怕的健康警示图片。澳大利亚政府还征收烟草重税,导致25支一包的香烟价格提高至50澳元左右。

这些措施使吸烟者的数量锐减。澳大利亚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每天吸烟的14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低于1991年的24%。

2024-07-04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为促进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公开透明,保障群众就医购药时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海南省于7月2日上线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比价系统——“慧选药”,连通全省308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24116个药品321900条数据信息,群众通过手机能一键查询、实时比对不同药店的药品价格并查看药店位置,然后选择最优药店线下购买。

“慧选药”系统操作便捷实用,可一键查询医保定点药店在售药品信息,其中包括生产企业、药品类别、注册名称、最小包装单位、药店均价和公立医院均价等。同时,可以按照销量、位置距离、价格等条件升降序排列,比对同一种药品在不同医保定点药店的价格差异,真正实现“价比三家”。

下一步,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将持续优化完善“慧选药”系统功能,逐步将全省医保定点药店规范纳入比价范围,方便群众选择性价比更优的药店,引导定点药店合理定价,进一步减轻群众购药负担。

为让参保人员能够顺利享受到药品比价带来的便利和福利,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制定了详细便捷的使用指南。

2024-07-04央视财经

近期,手足口病在韩国快速扩散,最近一个月,手足口病患者增加近两倍。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韩国百日咳患者人数也刷新10年来最高值。

手足口病多发于每年的六七月,主要症状是发热及口腔、手、脚等部位出现皮疹和疱疹,少数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并发脑膜炎等疾病。手足口病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力较强,近期韩国托儿所、幼儿园接连出现婴幼儿患病的情况,不少婴幼儿甚至出现多次感染。目前韩国没有手足口病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今年以来韩国百日咳患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00倍

与此同时,韩国百日咳患者也在持续增加。韩国疾病管理厅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昨天(2日),今年以来百日咳患者累计人数为4803名,是去年同期的三百倍,更是过去十年百日咳患者总数的1.8倍。其中,7-19岁儿童、青少年患者占大多数,主要为校园群体性感染。

韩国呼吁孕妇及婴幼儿照护人员接种百日咳疫苗

在韩国,百日咳疫苗从孩子出生至12岁需要接种6次。有关百日咳流行的具体原因,韩国疾病管理厅传染病管理科表示,现在全球百日咳患者有增多的趋势,人们携带病毒进入韩国是原因之一,韩国百日咳流行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当中。由于百日咳对新生儿有致命风险,韩国疾病管理厅呼吁孕妇及照顾婴幼儿的家庭成员和从业者提前接种疫苗。

2024-07-04环球时报

在包装正面为消费者提供一目了然的重要营养信息,可能对人们有所帮助:例如,用警告标签提醒人们高糖苏打水或早餐谷物并非健康之选,能直截了当地引导人们远离不健康食物。当然,多数食品制造商最不希望给自家产品贴上这些标签。但一些国家,主要是拉美国家,已开始要求或鼓励商家使用此类标签。证据表明,此举对人们的饮食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部分欧盟国家使用“营养评级”系统,按照从A(最健康)到E(最不健康)的标准对食品进行等级划分。在法国销售的一些薯片因盐和脂肪含量过高被评为C级。其他有的国家使用“红绿灯”标签让消费者知晓食品的糖、盐、热量及脂肪含量,红色、橙色、绿色分别代表糖盐等含量的高、中、低。智利等国家使用黑色八角形来警告食品含有大量糖、盐和脂肪。研究表明,这种标签比“营养评级”和“红绿灯”更奏效。

由于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及某些癌症风险的深度加工食品占了美国食品的约六成,美国政府是时候更新食品警告标签了。智利、墨西哥、巴西等几十个国家一直努力改善食品标签。研究表明,这些标签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食物的营养质量并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归根结底,贴标签是为了减少深度加工食品的消费。

2019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在含糖饮料上印警告标签,可能在5年内将美国成年人肥胖率降低3.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500多万美国肥胖成年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家詹姆斯·瑟普尔开始研究宠物效应,彼时养宠物的风气方兴未艾。数据表明,刚开始养宠物的人,身体出现小毛病的情况会减少,运动量也有所提升。但对于有些人而言,照顾宠物很有压力,甚至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紧张或引起人的过敏症状,宠物食品和护理费用也可能成为不小的负担。

—————————————————————————————————————————————————————

THE END
1.和宠物相处安全知识思维导图模板宠物饲养安全规范管理知识 满身疲倦 免费 感觉和知觉思维导图 原来是y 免费 宠物猫 您L 免费 人员分配和进度安排 U630415614 免费 财务人员如何和领导相处? 泪尽 免费 宠物猫 大灰 会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九年级作文 没说出口的安慰 免费 宠物猫 大灰 免费 养宠物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孤败 会员 第七章 路基路...https://shutu.cn/search/hechongwuxiangchuanquanzhishi.html
2.养猫有什么好处养猫竟然还可以避免抑郁症!许多实验表明了与宠物猫狗相处的人幸福感更强,压力和焦虑感更小,宠物猫狗能明显减轻主人的孤独感、焦虑和沮丧的心情,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养猫可以避免抑郁症 根据关于抑郁症的研究,照顾猫狗可以让主人更有责任感,而责任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学家认为,因为宠物主人肩负照顾宠物的任务,通过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https://mip.xiaokeai.com/cat/baike/30298.html
3.爱情心理学观点(上)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移情作用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http://www.nbxl.org/page162?article_id=84
4.养宠物的好处一、《养宠物的好处》王婷灏,中原焦点团队讲师、心理咨询师,持续原创分享第1397天,2022年9月24日 当和宠物玩耍时,我们的身体会释放幸福激素——催产素。这种激素不但能带来治愈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力水平。此外,宠物相伴有助缓解情绪问题。挪威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和可爱的动物待在一起时,焦虑和抑郁症状会明显减...https://www.jianshu.com/p/ff8deece7770
1.小孩养猫的好处和坏处小孩子养猫的好处和坏处3. 丰富的宠物知识:养猫是一个了解宠物知识和技能的绝佳机会。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照顾猫咪的健康,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猫咪的排泄问题,了解猫咪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学知识。 二、小孩子养猫的坏处 尽管养猫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 精力旺盛:猫咪需要大量的运动和玩耍时间,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https://www.uslshop.com/jiankangzhishi/368695.html
2.养宠物的人有什么好处被宠养宠物的人有什么好处 简介:1.宠物可以增强主人的自尊心一项发表在《个性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拥有宠物的人的自尊程度要高于没有宠物的人。另外,养宠物的人比较外向,开朗,也比不养宠物的人那样让人害怕。养宠物的人有什么好处2. 1.宠物可以增强主人的自尊心...https://beichongapp.com/article-3829-1.html
3.保持身心降的方法作文1200字(通用30篇)13个中国人中竟有一人养宠物! 其实早在197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神经病理学家大卫·纳泽森就创立了一套“海豚人性疗法”,利用海豚跟唐氏综合征孩子接触和刺激,能达到治疗效果。事实表明,这种疗法比心理医生更有效。所以说,动物与人类的从来就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zuowen200/1370517.html
4.心理降是什么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00312000652_387327.html
5.你认为领导应该具备什么素质(精选9篇)孙喜亭在《教育原理》中认为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宽广的文化素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有基本的教学教学的基本技能。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去共性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精通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语文学科的专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wa765si.html
6.研究发现养猫会降低孩子记忆力养宠物对孩子的好处 1、可陪伴孩子:对于孩子而言,宠物常常是童年最好的玩伴。对于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而言,除了,孩子很难找到一个对象来分享内心的情感。 2、可提高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接受和认可,宠物对于儿童毫无保留的关注,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并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https://www.jy135.com/edu/321219.html
7.宠物掉毛,被婴儿吸进肺里?养宠物与小宝宝是否冲突?养宠物的好处:1.下降孩子过敏几率 研究显示,和宠物一起长大的孩子较少患过敏和哮喘。著名儿科医师...https://www.pzxxw.com/thread-290934-1-1.html
8.《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全书翻译心理学文章心理急救并不是假定所有的幸存者均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导致长期难以康复的困难,而是注意到灾难幸存者以及受到这些事件影响的其他人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早期心理反应,如躯体的、心理的、行为的以及心灵的反应等,且某些反应会导致强烈的悲恸以至于不能采取适应性的应对方式,然而通过对灾难反应的同情和照料有助于...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028853
9.世界9大自残式养生法适度的饥饿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冲击,然后通过机体生理内环境稳定功能的重新调整,提高人体承受生理负担的能力,使各种身心疾病得到改善。日本的一些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饿透对神经官能症、早期高血压、低血压、单纯性肥胖、神经性厌食、异咽症等都有一定疗效。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24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