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最后一页预览完了!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积分

2、以女性多见。任何细菌侵入泌尿系均可导致泌尿系感染,但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由于性解放,近年来淋球菌、支原体、依原体感染者增加。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上行感染引起,即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再到肾盂引起感染,经血液途径感染少见。结核菌感染虽不多见,但近几年有增多趋势。1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伴有膀胱区不适。而尿道炎以排尿时疼痛为主,或伴有尿道滴脓。而急性肾盂肾炎在有尿路症状外多伴有发热、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感

3、染症状。1985年第2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讨论通过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在膀胱停留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mL。、(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FP,或有泌尽系感染症状者。具备以上两条即可确诊。如无(2)则应再做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10mL,且两次细菌相同者。可确诊或(3)做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亦可确诊。(5)尿细菌数10410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105mL,可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近年来,一些观察显示,对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其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即有意义。对有尿刺激症状,

6、能常规应用。(2)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比较简单、准确的直接定位诊断法,但不能区分是哪一侧的肾盂肾炎。(3)免疫荧光计数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肾盂肾炎致病菌常被抗体包裹,膀胱炎的细菌常无抗体包裹。不仅可用作定位,而且对选择治疗方案有帮助,主张对阴性者采用单剂或短疗程法。(4)其他:如尿酶测定,肾盂肾炎时排出量增多;尿伍-微球蛋白(血-M)测定,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如同时测定尿N—乙酰一B氨基一葡萄糖苷酶(NAG)、溶菌酶和尿THPT(Tamm-Horspall)均增高者,肾盂肾炎诊断价值更高。阳性率从高到底依次为THP>NAG>2M

7、>溶菌酶,THP假阳性率低。尿渗透压测定,低者提示肾盂肾炎等。2.2从疗效和追踪结果帮助定位单剂抗菌剂治疗泌尿系感染,追踪6周,膀胱炎可治愈,失败劫肾盂肾炎。3鉴别诊断3.1无症状性菌尿:亦称隐匿性菌尿,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而无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无症状性菌尿常见于女性,临床上常无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尿常规检查改变不明显,仅有细菌尿。此病可由症状性泌尿系感染演变而来。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细菌可来自肾脏或膀胱,故对有持续性细菌尿的病例需进一步定位,并检查是否有泌尿系解剖上的异常,给以恰当的治疗。3.2尿道综合症: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

THE END
1.泌尿系感染鉴别诊断语音科普泌尿系感染鉴别诊断。泌尿系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一般表现为发热及腰痛等症状,有时同时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查尿常规会显示有大量的白细胞,抽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会偏高。而下尿路感染一般没有发热及腰痛等症状,只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常规显示有大量的白细胞,但是抽血查血常...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udio/42855294.html
2.尿路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x尿路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x,尿路感染及并发症诊断和治疗 2023-5 林琳第1页 尿路感染—诊断1、定义:尿路感染性性疾病,主要指细菌性尿感(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易发人群:育龄期妇女、老人、免疫力低下人群2、流行病学:女性男性 8:1 未婚女性1~3% 已婚女性5% 60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2/5342100142010313.shtm
3.血尿(2) 鉴别诊断 1)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均以蛋白尿和血尿同时存在为特点。血尿常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呈多样、严重变形的肾小球源性血尿,有10%~20%病人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之后。 对临床上出现持续性无选择性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伴多形态、严重变形性红细胞尿、持续性低补体血症,以及与肾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8/08/14076529_423503469.shtml
4.泌尿系感染鉴别诊断有哪些泌尿系感染可由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结石、单纯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引起,临床可通过尿常规检查、B超、CT、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也可分为单纯性感染和复杂性感染,不同的泌尿系统感染,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单纯的上尿道感染多见于急性...https://m.chaonei.com/mip/audio/13973555.html
5.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鉴别要点,不包括()。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一定是下尿路感染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https://www.shuashuati.com/ti/2a85b517706c4bf492fb2122f9fbef6a.html?fm=bdbds3f226bce033e7d6ca160d5bb79e2299e
6.下尿路感染[[ 慢性细菌性膀 胱炎]] (chronic bacterial cystitis )常是上尿路急性感染的迁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亦可诱发或继发于某些下尿路病变,如[[良胜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狭窄]]、膀肤结石或异物、尿道口[[ 处女膜]] 融合、处女膜伞、[[尿道旁腺炎]]等。=...http://cht.a-hospital.com/index.php?title=%E4%B8%8B%E5%B0%BF%E8%B7%AF%E6%84%9F%E6%9F%93&diff=492853&oldid=492848
7.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哪些E、放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者,90%的病人有泌尿路感染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诊断肾盂肾炎的步骤中,下列哪项不在其中 () A、明确病人发病年龄 B、明确是否达到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C、明确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 D、明确是急性肾盂肾炎还是慢性肾盂肾炎 E、与常见的易误诊的疾病相鉴别 重点推荐指数: ...https://www.shangxueba.cn/zj51289.html
1.尿β2张猛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11400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收藏 分享 打印 摘要:本文对110例尿路感染病人进行了尿β2-m测定,分析了尿β2-m在尿路感染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上、下尿路感染提供了客观依据. 机标关键词: 测定下尿路感染临床诊断客观依据感染病人定位诊断价值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smyxzz201301057
2.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哪些?肾内科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泌尿系统彩超的仔细检查看一看,假如仔细检查诊断是尿路感染的话,则可以采取些对革兰氏...https://www.bohe.cn/iask/view/wseti273akfukef.html
3.如何对尿路感染进行鉴别诊断–易康网应与复发性尿路感染相鉴别,目前认为局灶性粗糙的肾皮质瘢痕,影像学上有相应的肾萼变形,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否则有长期尿路感染史不能诊断为本病。慢性肾盂肾炎很少在没有尿路并发症的情况下发生,只在有尿路功能性或器质性梗阻的情况下发生。尿路功能性梗阻常见于膀胱-输尿管反流,而器质性梗阻则多见于肾...http://health.eekang.net/knowledge/28873
4.怎样才能正确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疾病?传统的鉴别上下尿路感染是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为鉴别诊断感染的部位依据,如今有尿道刺激症状和真性细菌被认为膀胱炎。有尿路刺激症状真性细菌,尿肾区压痛及叩击痛或伴有腰痛和发热者都认为是肾盂肾炎,这种方法既方便简单又实用性强。在临床上有不少肾盂肾炎患者以尿频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DBMZw2drw6jn08yK.html
5.华医网讲义尿培养的方式有中段尿培养、无菌导尿培养和耻骨上穿刺抽尿培养,从细菌污染的情况来说耻骨上穿刺污染的最少,目前是尿培养的金标准,因为它是有创检查所以临床上应用很少。 (六)下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引起排尿症状的其它感染类疾病,疱疹、衣原体、滴虫、真菌引起的阴道炎;性传播性尿道炎如淋病,引起尿道不适的非感染...https://v8.91huayi.com/cme/201213111372/02/jiangyi/content.html
6.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哪些?39问医生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https://wapask.39.net/question/109088668.html
7.泌尿系统病例标准化病人——尿路感染(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提示感染,腹部B超未见异常。 2.鉴别诊断 (1)尿路结石。 (2)泌尿系结核。 (3)泌尿系肿瘤。 3.进一步检查 (1)尿培养。 (2)血培养。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 (2)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碱化尿液。 https://csc.cqmu.edu.cn/info/1044/1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