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它的复杂性,人们曾从多方面进行过分析。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进行的,它的结构是什么,历来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
一、学习过程的划分
我国古代儒家的学习心理思想就曾把学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阶段。现论认为,学习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说就是: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
1.感知
感知,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或初级阶段,它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观察物质或物质化的材料,去听取言语说明,去进行实验操作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2.理解
理解,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或深入阶段,他是通过思维和想象不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并对理性知识逐一分析,达到融会贯通。这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使其系统化、概括化。学习过程中这一阶段的核心智力因素就是思维力和想象力。
3.巩固
巩固,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在摄取和理解知识的同时,特别是在这之后,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的阶段。巩固知识的过程,就是通过记忆把摄取和理解的知识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地提取出来加以运用,这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把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存储在脑神经细胞中,以备不时之需。学习过程的这一阶段的核心智力因素就是记忆力。
4.应用
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知识的应用,即把通过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方面去,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可以说,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它一般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技能阶段和技巧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它们又有联系,彼此促进,互为因果。
二、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1.选题指导
在选题阶段教师要就给学生以必要的包括多方面的指导,并明确告诉学生选题的重要性、技巧和原则。选题在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有可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课题本身缺乏科学性、课题操作性不强等情况,导致研究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严格把好题关,在选题阶段就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并明确告诉学生选题在他后续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告诉学生选题的技巧和原则。
2.教师对分配小组的指导
分组研究是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教师在分组上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好生”和“差生”的传统观念,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长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而要鼓励民主选举产生,同时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3.教师对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施方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明确研究方案中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一般可以用下图中的问题给学生提问,让其明确实施方案的内容。对开题报告指导后加以评审,从而纠正学生在实施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一些改进的建议。
4.结题阶段的指导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工程领域名称:
学号:
姓名:
校内导师姓名:
企业方导师姓名:
硕士生所在单位名称: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2、开题报告内容见《电子科技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
3、所列栏目填写不下的,可以另加附页。
4、本表采取双面印制,且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A4(页边距为上、下:2.5cm,左为2.6cm,右为2.1cm;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18磅),整齐装订。
开题报告登记表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不少于3000字:
(2)说明选题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3)阐述学位论文中自身研究工作部分,论证完成研究工作拟采取的主要理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4)说明研究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研究成果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表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注:1、文献综述加页附后,整齐装订。
2、纸张限用A4(页边距为上、下:2.5cm,左为2.6cm,右为2.1cm;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18磅)。
一、教师课题研究现状
1.研究需求强烈,立项成果丰富
以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科研品位、解决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学校、教师的普遍共识与行动方式。课题研究成果成为评估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少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校校有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管理与考核要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科研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教师广泛的能动参与,使教师课题立项的数量与级别不断提升。教科研成果丰富的学校,甚至有十几个立项课题同时研究,且层次较高,不仅有市级教科所、教研室课题,也有国家级、省级立项课题、规划课题。
2.研究氛围热烈,教师参与踊跃
在职称晋级、骨干教师评审等专业发展要求的刺激下,课题研究逐渐得到教师认同,教师研究能力普遍提高。很多学校开展草根研究,教师全员参与,学科全覆盖。有的学校倡导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人人有课题。很多学校的开题、结题活动,程序规范,氛围热烈,科研含量高。开题、结题活动真正变成了研讨会、学习会、动员会、反思会、总结会,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与热情,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3.课题管理规范,研究成为常态
各级教科研主管部门加大了课题的管理、培训力度,从课题申报、立项、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等环节加强培训、管理与考核。明确课题联系人、指导老师,严格开题要求及论证环节,规范中期评审,认真把关结题鉴定。有的地区通过对本地区立项课题实行网上管理等手段,要求所有研究资料上传上网,加大过程性检查力度,推进课题研究常态化实施,促进教师常态化阅读、常态化研究、常态化写作,使课题研究保持应有的温度,形成良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常见的行走方式的同时,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等课题研究应有的属性逐渐虚化、泛化、弱化。
1.功利色彩浓厚,选题简单浮躁
2.认识一知半解,研究方法缺失
二是课题申报时,核心概念理解、界定不到位,导致研究方向不明、实施步骤不清,难以开展;结题时,案例集、反思集等成果很多,但往往与课题没有多少关联度,拿不出理论研究成果,不能佐证申报时的预期目标。
三是学校对教师的课题缺乏整合与统筹规划。学校的总课题和教师的课题之间没有逻辑关联,课题多而散乱,课题组各自为战,浪费物力、财力、精力。
3.研究过程弱化,结题难有实效
“说起来重要,想起来要或不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目前部分课题研究现状的真实写照。“开题冲动,结题激动,过程不动”的现象确有存在。由于对课题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与指导,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工作负担,致使课题研究过程弱化成为普遍问题。结题时“成果一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没有真正能展示动态研究过程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多数研究成果停留在应用实践层面,结题报告不能正面回答预设成果,难有推广应用价值。课题研究浮于表面,在浅层次、简单重复的教研活动、反思案例集中徘徊停滞。
三、对策建议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心境,多一份淡定与从容,少一份功利与鸹躁。
1.目的要明
校园是学术净土。教师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追求本真求实的科研文化,弘扬自主研究意识、独立思维品质。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贪大、不贪多、不出风头,立足实际,想好一个课题,终身去研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育等,均是教学一生,研究一生。教师立志高远,心态淡然,持之以恒,成果自会水到渠成。
2.选题要真
3.研究要实
学校要强化对教师开题报告的审核与把关,认真组织开题论证活动,强调实施方案的操作性,对子课题的分解、研究步骤的设计都要认真思考可行性,要重视教师课题立项研究的规范性。立项课题较多的学校要加强课题的统筹规划与整合,找出解决影响教学质量提高问题的核心课题作为“龙头”课题,带动其他课题开展研究,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让教师各自的课题研究形成合力,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细化研究过程的同时,还要强化对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避免课题一旦结题,研究即告停止的现象,让课题研究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