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够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动作的能力。假如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协调不好,就很难做好一件事,他的活动能力就会很差,不可能健康成长。例如,明明总不会踢球。为什么呢因为明明不能正确提起脚踢球,这是协调能力没有培养好。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力。
影响协调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协调能力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关系极大,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不易受后天因素影响的,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这就是宝宝们协调能力个体差异很大的重要原因。
3、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运动技能是条件发射的建立,运动技能储存的数量越多,越能顺利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掌握新的技术动作,从而可以表现出良好的协调能力。
4、个性心理特征。宝宝们的协调能力与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信心坚定、意志顽强等心理品质有直接关系,这些心理品质影响到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凡是上述心理品质发展好的孩子,其协调能力能得到新发展与提高。
宝宝身体协调能力的发育过程
在4-5个月时,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
6个月后,孩子将能抓住物体,可以用双手抓住,或是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这时的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孩子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根据物体的大小张开手。孩子特别喜欢感受物体,所以尽量给孩子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在孩子躺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在嘴里。孩子不理解物体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给孩子一个方块,他就会抓住它,如果再给他一个方块,他便会丢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这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手学习吃东西。孩子的手一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可能放得还不太准。
8个月的孩子能把东西递给你,但还没有学会怎样松手、怎样给你。能完整地做出这一点必须在1岁以后,这时孩子可能喜欢从高椅或是小车上故意让东西掉下去。
到了8-10个月,孩子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孩子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包括食物等,并混合在一起,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物质。孩子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嘴里,例如脚、手指、塑料玩具或盖子等。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孩子也学会了一些社会交际能力,可以向别人告别。
到了1岁以后,可以从地上用拇指和食指拾起很小的物体,例如钮扣等。如果你用铅笔或蜡笔在一张纸上涂写什么,孩子能够接过你递过来的铅笔,学着你的样子涂写。
到了15个月以后,孩子一只手能够拿起两个以上的物品。如果你给孩子做示范,例如一块一块把积木摆高,孩子也会学着你的样子,摆高积木,这些游戏都有利于孩子协调能力的发展。孩子喜欢翻弄衣物,喜欢用绳子托着玩具、往孔里钉钉子或者把不同形状的物体拼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