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身体及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及功能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运行、分布、代谢和排泄;老年人一般都或隐或现地患有多种疾病,用药的机会、种类多,加之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增加,在剂量上不大容易掌握;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饮食减少,服药过多容易引起胃肠道疾患等特点,决定了老年人的用药和成年人有很大不同。表现在:用药量要小:老年人身体细胞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量减少,总蛋白减少,以致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较成人减低1/3~1/2,导致血液内药物浓度较成年人为高,加之排泄代谢的速度也明显减慢,所以,老年人用药量要小,约为成人用量的1/3~1/2。
用药数要少:只有掌握这个原则,才能在面对老年人多种疾病面前,择要而从,避免面面俱到而药物堆积,造成难以吸收、消化和承受,也避免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不良反应。有人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调查,老年人同时用药5种以下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若同时应用6~10种药物,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为10%。同时应用11~15种药物的老人,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为28%。同时应用16~20种药物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竟高达54%。所以,老年人用药一定要少而精,不能多而滥。
用药时要谨慎: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有病不药,常得中医”。这就是说,有了病之后,通过休息、饮食调节等方法,而不用药,大体上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极言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谨慎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人敏感性降低,反应迟钝,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的不如成年人迅速而明显,往往一旦发现,已经造成一定伤害,甚至是难以恢复的伤害,所以老人用药要慎之又慎。首先在药物的选择上要谨慎,对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如有肝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乃至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易在体内蓄积的安定类药物和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高度敏感的吗啡、度冷丁、可待因,易引起心律紊乱、胃肠道出血的消炎痛、炎痛喜康,易引起消化道溃疡、二重感染、骨质疏松、水钠潴留(水肿)的可的松类激素药,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胃复安。还要慎用把握不大的新药,尽量应用疗效可靠,久经实验的药物。
用药后要观察: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一定要交代清楚服药剂量和注意事项,多观察,多询问,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其次,长期服用泻药,大量服用维生素、随便服用安眠药、滥用解热镇痛药等,都是应该极其谨慎乃至禁止,因都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更应仔细观察,见微知著。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是指出生至14岁的儿童,依次有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期。年龄不同,药量不同:这是小儿用药的最大特点。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小儿)用药量为成人剂量的1/18~1/14。
婴儿期(1个月~1岁)用量比新生儿略大,1~6个月是成人剂量的1/14~1/7,7个月~12个月,是成人剂量的1/7~1/5。1岁以上小儿,可按公斤体重计算,大体上体重(公斤)=年龄×2+7。
1~3岁为幼儿期,3~6岁为学龄前期,6岁以上为学龄期。1~10岁的小儿用每公斤体重来计算,大约4岁相当于成人的1/3,8岁相当于成人的1/2,10岁以上的儿童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用药量可是成年人用药量的2/3。
妇女用药特点
妇女因为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所以用药上就有不同特点。
月经期:要避免应用过寒、过热、影响凝血机制以及激素类药,防止影响月经周期,造成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妊娠期:妊娠期用药往往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堕胎、死胎和先天畸形。所以,不能应用具有收缩子宫平滑肌的药物,如麦角、脑垂体后叶素、催产素、奎宁等;不能应用可以引起子宫和盆腔充血而收缩的硫酸镁、芒硝、大黄、番泻叶等泻药;不能应用双氢克尿噻、速尿、氨苯蝶啶等利尿药;慎用活血化瘀、破气行滞、软坚消积的桃仁、红花、枳实、青皮、三棱、莪术等中药;禁用斑蝥、商陆、麝香、大戟、甘遂、芫花、二丑、巴豆、天雄、附子、乌头、牛黄等有毒或剧毒药。正如妊娠忌用歌诀所谓:“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另外,妊娠期还禁用有可能使胎儿畸形的下列药物:冬眠灵、奋乃静、苯巴比妥、利眠宁、眠尔通、已烯雌酚、甲基睾丸酮、可的松、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丙米嗪、氯喹、麻黄素、鼻眼净等。还要注意有肝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乃至四环素等可能对胎儿造成的毒性反应。
哺乳期:妇女在哺乳期用药后,有多种药物可随着乳汁被小儿吃入,往往对小儿造成不良影响,所谓“诛伐无过”,应该避免。比如硫氧嘧啶类抗甲状腺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浆的3~12倍,可引起乳儿甲状腺代偿性肥大和粒细胞缺乏症;溴化物在母乳中浓度较高,可引起小儿嗜睡、皮疹等;碘剂进入母体后月27%进入乳汁,可造成小儿脑垂体的促甲状腺素分泌受到抑制,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乳母应用四环素,可使小儿产生黄斑牙;大量服用生麦芽,可使乳汁减少甚至全无乳汁;要是乳母服用吗啡类镇痛药,则可引起小儿呼吸抑制甚至危及生命;应用磺胺类及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都会对小儿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不可不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有的乳母在小儿有病时,考虑到小儿服药困难,大人代服,希望通过乳汁中的药物治疗疾病,也不足取,因为各种药物在乳汁中浓度不同,很难掌握好用量,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