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孕婴网是由财政资金创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是集孕产、育儿为一体的知识科普权威官方平台。服务内容有备孕、孕期、产后、育儿、幼教、培训、托育、宣传、展示、政策法规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婴幼儿喂养咨询指南
喂养咨询的意义
营养对于婴幼儿体格生长和心理发育至关重要,良好的营养和科学的喂养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少疾病发生,增进智力发育,影响其一生发展。开展婴幼儿喂养咨询,是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落实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的重要措施,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组织编写了《婴幼儿喂养咨询——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教程与实践指导》,旨在推动基层卫生人员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婴幼儿喂养咨询和科学育儿,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养育健康新生命,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
01
良好的营养
·日常饮食:孕妇和哺乳妈妈每天应适量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叶酸补充:女性从备孕期开始服用叶酸补充剂,或确定怀孕就立刻开始补充叶酸。叶酸补充应持续整个孕早期,直到孕3个月结束。
·增加碘摄入:食用碘盐,吃海带和海产品。
·补铁食物:适当多吃瘦肉、肝、动物血和新鲜蔬菜与水果。
·孕期保健:产前检查非常重要,女性在孕期需接受8~10次产检。
02
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初乳外观浓稠,通常呈淡黄色。
·初乳富含抗体,可以保护新生婴儿避免生病,提供出生之后首次免疫。
·初乳富含维生素A,促进新生婴儿胃肠道黏膜上皮生长,也让初乳带有黄/橘色。
·几滴初乳足以完美地填满新生婴儿的胃:
1.初乳的量与新生婴儿胃的大小匹配,相当于一粒小樱桃或小葡萄;
2.几滴初乳足以完美地填满新生儿的胃;
3.初乳不会从乳房“哗——哗——”地流出,如果新生婴儿喂了水或其他食物,胃被占据,就吃不进初乳
产后即刻开始母婴皮肤接触,让新生婴儿吃到初乳,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产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刺激母乳分泌、确保乳汁充足,还能预防乳涨。
·有助于母亲减少产后子宫出血。
·有助于新生婴儿排出胎便,即胎儿在母体内的时候形成的粪便。
03
按需喂养
频繁哺乳
频繁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泌乳,新生儿通常需要频繁母乳喂养,每天8~12次或更多。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关系之后,需要每昼夜母乳喂养8次或更多,让乳房持续泌乳、产生足量乳汁。
·如果婴儿含接良好、哺乳后表现出满足感、并且体重持续增加,就不必纠结哺乳次数。
·增加泌乳量依赖及时移出乳房内的乳汁,需要婴儿多吸吮,而且做到含接良好。
·母乳易于消化、消化速度快,完美匹配合新生儿胃容量小的特点。
·按照婴儿发出的进食信号,按需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良好时机是当婴儿出现进食愿望的初期表现,比如:
1.轻度烦躁;
2.张开嘴,左右转头;
3.吐舌头;
4.吮吸手指或拳头。
·婴儿因饥饿而哭闹的时候,往往难以顺利吸吮母亲乳房进行喂养。此时,哭闹是婴儿过度饥饿的表现,愿意吸吮的时机已错过,需要先安抚婴儿,再尝试含接乳房、吸吮吃奶。
每次哺乳要吃足母乳
·“前奶”的水分比较多,充分解渴;“后奶”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缓解饥饿。
·每次吃“软”一侧乳房之后再换另一侧乳房,避免婴幼儿,尤其新生儿错过营养丰富的“后奶”。
·让婴儿吃足母乳的重要的一点,两侧乳房交替哺乳。
04
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满足健康婴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内全部营养和水分需要,抗饥消渴:
1.母乳含有新生婴儿需要的所有营养;
2.母乳含水量88%,完全能够满足小婴儿对水分的需要,即使在炎热天气里也能提供充足水分;
·单独喂水占用新生儿的胃容量,减少婴儿吸吮乳汁、减少母乳分泌。
·母乳喂养增加婴儿免疫力,可减少婴儿腹泻、呼吸道感染和耳部感染。
05
母乳喂养姿势
良好的哺乳姿势和乳房含接有助于预防母亲乳头疼痛或皲裂,而且能刺激泌乳。
·良好的哺乳姿势的4个特点:
1.婴儿的身体呈一直线;
2.婴儿面向母亲的乳房;
3.婴儿应该紧贴母亲;
4.母亲应该支撑婴儿的整个身体,而不仅仅用手和前臂支撑婴儿的脖子和肩膀。
06
母乳的含接
·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不应该出现疼痛。
·婴儿对乳房的吸吮越多(含接良好的情况下),乳汁分泌的越多。
·良好的含接可预防乳头疼痛和皲裂。
·含接良好的4个指征:
1.婴儿嘴张得很大;
2.婴儿的下唇往外翻;
3.婴儿的下颌接触乳房;
4.婴儿口上方露出的乳晕比下方多。
·有效吸吮的指征:
1.婴儿的吸吮深而慢,时有停顿;
2.1~2次吸吮之间可能出现1次吞咽;
3.吸吮应该让母婴感觉舒服,不会引起母亲乳头疼痛。
07
生病如何喂养
·患病的新生儿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以促进康复(如果新生儿不能吸吮,可以挤出母乳用小杯子喂)。
·对于腹泻婴儿,母乳可以补充婴儿因稀便而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素。
·对于患病婴儿,母乳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母乳喂养能够安抚患儿。
08
母乳储存与杯喂
手挤奶
确保母亲的双手、挤奶和储奶用具的清洁:
1.用肥皂和洁净的流动水清洗双手和用具;
2.用来盛放乳汁的容器要洗干净,并用沸水煮一煮。
·母亲挤奶过程要处于舒服的状态
·轻柔地抚摸乳房可能有助于乳汁流出
·母亲穿得暖和一些有助于乳汁流出
·手挤奶的方法:
1.大拇指放在乳晕(乳头周围深色的部位)的上方,其他四个手指与大拇指相对、放在乳晕的下方;
2.大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按照下面的方法挤压乳房:
-先向胸壁按压,再轻轻向乳晕方向挤压,然后放松手指;
-手指在乳房皮肤上按压时,要避免移动和摩擦皮肤;
-摩擦乳房会造成皮肤擦伤,或挤压乳头而中止乳汁流出;
3.乳汁成滴流出,或者呈细线喷出;
4.将流出的乳汁收集、存放在干净的容器内;
5.转换大拇指与食指中指的位置,从多角度按压和释放乳晕;
6.交替两侧挤奶:
-先按压一侧乳房至少3~5分钟;
-等乳汁流出减慢的时候换对侧乳房挤奶3~5分钟以上;
-然后再换另侧,继续交替挤奶;
7.总共挤奶20~30分钟。随着乳汁流出,乳房逐渐变软,可以停止挤奶,不要过度挤奶,没有必要把乳汁都挤出来:
使用吸奶器
选择合适大小的喇叭罩:
吸奶器的喇叭罩呈漏斗状,正常情况下,乳头会深入喇叭罩末端的管道中。注意,手扶喇叭罩的时候不要过度挤压乳房。
·吸力不能太大:选择合适的吸力档位,找到感觉舒适和顺利出奶之间的平衡,避免乳头被过度拉扯导致水肿以及乳腺损伤。
·不宜吸太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可以选择能切换吸奶模式的吸奶器,先刺激射乳反射再吸奶,有意识的切换模式。
·吸奶前可喝一大杯温水,吸奶时轻柔按摩乳房,不要感到疼痛和摩擦,出现任何不适就停下。
乳汁储存
挤出的乳汁应盛放在干净的、有盖子的容器内。
·挤出的乳汁放在阴凉处可以保存4小时;放在冰箱冷藏室(4℃)深处可以保存24小时;放在冰箱冷冻室(-20℃)可以保存3个月。
·储奶容器如果放在冰箱里,应与生肉或水产品分隔开。
·低温保存的乳汁在吃之前先回温。
1.把盛有乳汁的奶杯浸在流动的温水(40℃以下)中回温;
2.再稍稍放凉一点,等乳汁与皮肤温度接近,感觉不烫时再喂给孩子吃。
用杯子喂婴儿吃奶
·用广口的小杯子喂婴儿吃挤出来的母乳。
·将小杯子的边缘轻轻压住婴儿的下唇,使得婴儿下唇接触到少量奶液,然后耐心等待婴儿用舌头自主舔食杯子中的奶液。
1.注意,杯子喂养的关键是让婴儿自己吃,不是将奶液倒入婴儿口中!
2.每次取少量的乳汁,避免浪费:每次只取出恰好够喂养量的乳汁,也可以少量多次取奶。
·用杯子喂奶时,喂养者要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
1.看着孩子的眼睛,要对着孩子微笑、轻柔地跟孩子说话或哼歌,让孩子能够看到喂养者的脸、听到喂养者的声音。
09
卫生与清洁
婴儿的食物必须在清洁卫生的条件下制备和存放,避免食物污染引起腹泻和其他疾病。
·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净双手
1.准备食物、进食、处理剩饭/垃圾等活动之前和之后都要洗手;
2.孩子、照料孩子的人和其他家庭成员都要注意双手的卫生;
3.大小便之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净双手;
4.抠鼻子、擤鼻涕、咳嗽、打喷嚏、处理伤口和照顾病人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净双手。
10
6月添加辅食
婴儿从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尝试吃家常食物制作的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
·继续按需母乳喂养,白天和夜晚多次哺乳。
·按需母乳喂养,母乳能够提供6~11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二或以上。
·添加辅食需要考虑:
1.频次:从1次开始逐渐推进到1~2次辅食;
2.进食量:每餐2~3小勺,就是稍稍尝一尝;
3.食物质地(稠度/浓度):辅食应该足够稠,挂勺不掉;
4.食物种类(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很多家常食物可以用来制作辅食
-也可以尝试主食,如用大米、玉米或小麦面粉做的稠粥、红薯泥或土豆泥;
-也可以尝试蔬菜或水果,如胡萝卜泥、南瓜泥、菜泥、香蕉泥。
5.顺应喂养:
-耐心、积极地鼓励婴儿进食,不可以强迫喂食。
-让婴儿用自己的盘子或碗吃饭,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出孩子吃了多少食物。
6.卫生:良好的卫生很重要,可以预防腹泻等疾病。
-奶瓶、奶嘴和学饮杯存在安全卫生的问题,因为很难清洗干净,很容易被(细菌)污染,给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和学饮杯是不安全的。
11
6-8月龄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白天和夜晚多次哺乳。
·继续母乳喂养,母乳能够提供6~11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二或以上。
1.频次:逐渐推进(半)固体食物摄入到每日1~2次,酌情1~2次加餐。
2.进食量:逐渐增加到二分之一碗(指250ml的碗)。
-可以用母亲家中的碗,向母亲示意250ml容量对应的位置,以及250ml的1/2所对应的位置。
3.食物质地(稠度/浓度):辅食应该足够稠,挂勺不掉。
5.顺应性喂养:
-鼓励孩子模仿周围人吃饭的动作,表扬孩子的进步。
-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对着孩子微笑、跟孩子说话,愉快和有趣地回应孩子。
-奶瓶、奶嘴和学饮杯存在安全卫生的问题,因为很难被清洗干净,很容易被(细菌)污染,给婴幼儿使用是不安全的。
12
9-11月龄喂养
1.频次:逐渐推进(半)固体食物摄入到每日2~3次,酌情1~2次加餐。
2.进食量:逐渐增加到二分之一(1/2)碗(指250ml的碗)
-可用母亲家中的碗,向母亲示意250ml容量对应的位置以及250ml的1/2所对应的位置。
3.食物质地(稠度/浓度):给孩子捣烂的或者细细切碎的家庭自制辅食。孩子8月龄之后可以吃手指食物
13
1岁-2岁的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并继续按需母乳喂养,白天和夜晚频繁哺乳。
·继续母乳喂养,母乳能够提供12~23月龄幼儿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一或以上。
1.频次:每天3次辅食和2次加餐。
2.进食量:逐渐增加到四分之三(3/4)碗到1整碗(指250ml的碗)
3.食物质地(稠度/浓度):给孩子切碎的家庭食物、手指食物和切成片的食物。
4.食物种类(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增加每餐中食物的种类。
-主食,如谷物和根茎类食物(红薯、芋头、土豆);
-豆类和坚果,如豆浆、豆腐、豆沙、芝麻酱、花生碎/酱;
-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和其他蔬菜水果;
-奶瓶、奶嘴和学饮杯存在安全卫生的问题,因为很难被清洗干净,很容易被(细菌)污染,给孩子使用是不安全的。
14
保证多样食物摄入
母乳始终是婴幼儿非常重要的食物,推荐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
·孩子从6月龄开始添加母乳之外的多种食物,即辅食。
·咨询卡上展示了很多家常食物,都可以做成辅食给孩子吃,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和全面,帮助孩子长得好、避免生长迟缓。
·每种食物含有具体的营养素和维生素,吃多种多样的食物提供保证营养均衡全面,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1.肉类:如猪、牛、羊、鸡、鸭、鹅的肉。鱼、虾,动物肝。
2.蛋:如鸡蛋、鸭蛋、鹌鹑蛋。
3.动物奶和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
4.谷薯类/主食:如玉米、小麦、大米、小米和高粱,以及根茎类的红薯、芋头和土豆。
5.豆类和坚果:如大豆、花生还有种子,坚果制品比如花生酱、芝麻酱。
6.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和水果:如绿叶菜、胡萝卜、红心红薯、南瓜;以及橙色水果,如芒果、柿子。
7.其他蔬菜和水果:如茄子、卷心菜、菠萝、西瓜、桃子、梨和苹果。
·油脂:如果食物中缺乏油脂,为了保证食物中的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可以在烹调时加1/2小勺植物油或动物油脂。
15
营养包的使用
营养包是什么
营养包为不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能量和微量营养素(比如贫困地区、食物供应不足地区)的6~36个月儿童设计的一种营养补充剂。营养包是以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粉状补充剂,含有铁、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服用1袋,可拌入婴幼儿辅食(如粥、面汤等当地辅食)中食用或直接冲调食用。
为什么吃营养包
·添加微量营养素(铁、维生素和矿物质)改善食物的营养。
·有助于预防营养素缺乏:维生素、叶酸、铁和碘。
·有助于孩子长得强壮、活泼、健康。
·改善孩子食欲。
·降低贫血患病率,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发展。
·提高儿童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患病。
如何使用营养包
·养育人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
·制备好需要混合营养包的温开水、奶类或其他辅食。
·每天吃1袋。取1包营养包,摇晃之后打开,确保粉末没有结块。小心地打开一个小口。
·加入60ml温开水或依据婴幼儿口味,拌入到适量的粥、面汤、牛奶等辅食中。为确保孩子能将营养包全吃了,可以单独分出一些食物放在孩子碗中,将一整包营养包的粉末倒入单独分出的食物中。
·边倒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后,即可食用。给孩子吃这些混合了营养包粉末的食物,然后再吃剩下的食物。混合了营养包粉末的食物必须在30分钟之内吃完。
使用营养包的注意事项
每天不要超过1包,如果某一天忘记使用也没有太大关系,可以第二天吃。
·如果孩子没有吃完混合了营养包的食物,剩下的食物不可加热。
·在阴凉、干燥和清洁卫生的地方储存。
·患病期间可以继续吃营养包。
孩子生病期间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腹泻患儿需要多吃母乳。
·生病的孩子需要母乳喂养,有助于对抗疾病和减缓疾病损耗带来的体重丢失,帮助孩子更快康复:
1.孩子生病期间需要保证进食次数(即少量多次),包括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2.如果孩子拒绝母乳喂养,要温柔鼓励孩子,直到继续吃奶。
·用于追赶生长的喂养。
1.病愈之后有持续大约两周的追赶生长,弥补生病期间的营养和体重损失。
2.此时给孩子的食物要比平时稍多一点。
·通常母亲生病的时候仍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母亲生病的时候需要注意:
1.充分休息,好好吃饭,尽快康复;
2.注意卫生,揉鼻子、接触鼻涕、咳嗽或者打喷嚏之后都需要认真洗手;